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253节

  荀子当即掏出戒尺,让朱襄回答有没有廉耻心。

  秦王柱乐呵呵地看着朱襄挨揍之后,才说“寡人不介意,随便吃”。

  蔡泽默默地看着这一幕,觉得自己和这热闹的一群人格格不入。

  他叹了口气,道:“先喝汤。天气寒冷,若鸡汤凉了便不好喝了。”

  蔡泽提醒后,众人立刻停止“热闹”,赶紧吃饭。

  朱襄又端来一锅小母鸡汤。

  这么多人,一只小母鸡哪够?他就提前吃了一只鸡腿而已,鸡腿还有很多,子楚真是小气,以后只给他留鸡翅膀。

  子楚听了朱襄的抱怨和威胁,将鸡腿分给秦王和荀子后,自己拿走一个,并用挑衅的眼神看着朱襄。

  对不起,我是秦太子,地位很高,想给我吃鸡翅膀?没门!

  朱襄冷笑。若不是秦王在这里,私下你连鸡翅膀都吃不到!

  秦王柱对荀子悄悄道:“荀卿,你看太子和朱襄,吃个饭都要用眼神打架。寡人也不知道他们关系是好还是不好了。”

  荀子慢悠悠道:“若太子和朱襄关系不好,便是朱襄自找的。”

  秦王柱道:“太子还是应该学会忍让朱襄。他年纪比朱襄大,怎么能与朱襄斗气?”

  荀子道:“朱襄与太子君臣有别,他如此狂妄,应该吃点亏,受点教训。”

  秦王柱十分反对:“朱襄这怎么能叫狂妄?寡人看朱襄最为乖巧贴心。”

  荀子道:“朱襄对君上确实乖巧贴心,但对太子太过狂妄。”

  秦王柱摆手,坚决否认这件事。两个孩子打打闹闹,怎么能叫狂妄?

  竖着耳朵听着秦王柱和荀子“辩论”的蔡泽和蔺贽交换了一个眼神。

  见秦王如此宠溺朱襄,他们就放心了。

  虽然秦王柱处置了许多污蔑朱襄的人,但他们仍旧担心这些人的话在秦王柱心中留下痕迹。

  还好,看来不是在所有国君那里,都能“三人成虎”。

  众人喝完鸡汤之后,朱襄就着鸡汤掺水,又煮了一些蔬菜和面片。

  帮忙煮面片的膳夫看着秦王柱吃残羹煮的面片,吃得一脸满意的神情,心里酸透了。

  在这个世界上,估计也只有长平君敢给秦王和太子吃残羹了。

  偏偏秦王和太子还吃得十分满意?!残羹里煮的面片有什么好吃的?!膳夫不能理解。

  每次秦王柱叹息膳夫手艺不如朱襄时,膳夫都很不能理解。

  他为长平君帮手时,没见着长平君烹饪与他有什么不同。甚至长平君对火候和刀工的把握远远不如他,有时候还会一个走神把肉炒干,或者把饼子烙糊边。

  长平君就这么把过了火候的炒肉,和略微有点糊的饼子端上桌,秦王和太子仍旧闭眼夸美味。

  膳夫一度怀疑,长平君是不是在菜肴中放了什么他看不到的美味调味料。

  ……

  膳夫的抱怨不小心传了出去,秦王柱震怒,要惩罚膳夫。

  朱襄劝说道:“他只是想要精进技艺,让君上吃到更美味的食物,不是嫉妒我。我又不是靠烹饪成为长平君,他怎会嫉妒我?”

  秦王柱这才放过了膳夫。

  膳夫对朱襄感恩戴德,备上厚礼向朱襄请教饭菜美味的秘诀。

  朱襄哭笑不得:“你难道真的认为我烹饪的技艺比你高?我的厨艺并不及你,只是因为我是秦王晚辈,是太子友人,所以他们才夸奖我做的饭菜比旁人更好吃。就像是你为你父母做饭一样。”

  膳夫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他是犯了什么浑要和长平君比厨艺?长平君就算蒸个没味道馍,秦王和太子也会闭着眼睛夸。

  膳夫做的饭菜,和长平君亲手做的饭菜能一样吗?

  他为了弥补错误,特意将他向长平君的请教透露出去,试图证明自己真的没有嫉妒长平君,而是真心想精进厨艺。

  但此话传出去之后,就变成朱襄炫耀自己与秦王、太子关系亲密,视自己为秦王、太子家人。

  于是很快就有人弹劾朱襄狂妄,不识尊卑。

  秦王柱淡淡道:“炫耀?事实而已,何为炫耀?朱襄就是寡人子侄。”然后让人把弹劾朱襄的人架了出去,直接免官。

  子楚根本懒得理睬在他面前挑拨离间的人。

  朱襄在咸阳待的时间不长,很快就要南下,以备战吴郡夏收。

  吴郡的春耕在朱襄离开吴郡时,已经提前安排好了。但夏收夏种太过重要,朱襄不放心。

  他不每日抓紧时间与朱襄讨论政务和学问,和这些人耍嘴皮子?

  要斗心眼,等朱襄离开之后,他再与这些人慢慢斗。

  立春时,朱襄掐了椿芽,给秦王柱做了一顿椿芽炸鸡后,在秦王柱依依不舍的目光中离开了咸阳宫。

  子楚再次假公济私,借口出差,一直将朱襄送到了汉水渡口。

  朱襄离开前不断叮嘱,让子楚保重身体。

  子楚好脾气地应了:“你也要保重身体。”

  朱襄撸起袖子,露出自己漂亮的肌肉线条,鄙视道:“你和我说这个?”

  子楚脾气好不起来了:“滚吧!别回来了!”

  “那可不行。”船离开了渡口,朱襄站在渐行渐远的船头对着子楚得意地笑,“下次我们比一比,看看你的身体是不是更瘦弱了。”

  子楚骂道:“滚!”

  朱襄乘坐的船渐渐消失在了子楚的视线中。

  子楚用袖子擦了一下被风沙迷住的眼睛。待放下袖子时,他便回到了那个心机深沉的秦太子模样。

  他该与那些陷害朱襄的人算算账了。

  ……

  朱襄在船上的时候,还在整理荀子的书籍。

  荀子让弟子抄了很多份,让朱襄带走了一份,让朱襄好好整理,阅读并写理解。

  荀子还收集了咸阳学宫其他学者的思想,让朱襄一并阅读并写理解,最好是骂人的理解。

  朱襄无奈。

  难道自己写了骂人的文章之后,荀子会发给其他学者?还是别了吧,自己又不是真正的儒家弟子,真的不好意思骂人。

  朱襄这时候倒是忘记,自己连荀子都骂了。

  “果然开始轻实务,重道德了。”朱襄叹气,“对如今的士子而言,在入学前便已经习得君子六艺,所以我定下的算术等课程,他们确实可以自学。所以咸阳学宫的老师们认为规正道德更重要,也情有可原。”

  但只是情有可原,朱襄并不认可。

  朱襄此次与秦王和子楚私下商谈,说起了自己对官吏培养的担忧,并将自己后世那些只注重经义,不通庶务的反面例子改成春秋某个小国家,讲给秦王和子楚听。

  现在有许多东方学者入秦。儒家在东方是显学,已经压过原本与他们并立的墨家,几乎成为唯一的思想。

  所以咸阳学宫逐渐变成儒家主导,也是没办法的事。

  但秦国是以法家学说立国,统一后应该兼并百家学说之长,而不是让一家独大。

  秦王柱当时看朱襄的眼神十分古怪。

  他虽然知道朱襄说的一切都是为了秦国好,但他真的好想将这些话讲给荀子听。不知道荀子听了,会不会把朱襄逐出师门。

  子楚看着自己君父的神情十分担忧。

  君父确实不猜忌朱襄,不会用一些制衡的手段。但不制衡,不代表君父不想看到朱襄吃瘪。

  君父就只是想看朱襄的笑话而已。

  但这种笑话能看吗?如果荀子和朱襄真的反目怎么办?

  子楚不好直接劝秦王柱,因为秦王柱现在还没有表明自己要去告状。他只能回去找蔡泽和蔺贽商量反制措施。

  他这个太子,当得真是心累。难道不管国君是否猜忌太子,太子都要天生和国君敌对吗?

  秦王柱虽然起了一点看朱襄笑话的心思,但也有认真思考朱襄的劝诫。

  秦国第一次建立咸阳学宫,也是第一次看到六国学者尽入秦国的盛况。

  秦王柱就算在时刻反省,也忍不住飘飘然,忽视了一些问题。

  秦国国君不应该沉浸在东方学者制造出的“仁德”夸赞假象中。每一个秦国国君都是冰冷的利益生物,是独裁的王。

  他不应该也不能被某一派学说迷惑,法家不行,儒家也不行。

  秦国将会统一天下,自然也该将天下学说都抱在怀中,融为己用。

  在融合的过程中,秦国必须坚持自己的底线。而这底线,就是无论学者还是官吏,都必须为秦国所用,能为秦国做出贡献。

  所以注重实务,是秦国从以前到未来都必须坚持下去的事。

  秦王柱就算不直接出手更改咸阳学宫的课程,也该改一改从咸阳学宫选拔人才的科目,以律令和农战为主。

  朱襄本来想说,还应该辅助以手工业和商业。但他最终没有和秦王柱说,只私下和子楚说了。

  待秦国统一天下,不需要发那么多兵的时候,就需要更注重民生。商业和手工业也是提高民生的重要方面。

  子楚无奈道:“我知道。但那是在秦国统一天下后,你觉得我能活到秦国统一天下?”

  子楚本来只是半开玩笑,朱襄脸色立刻变差,把子楚数落了一顿。

  子楚再不敢提自己活不到秦国统一天下之事,连连保证自己一定当好“秦始皇”,让政儿当“秦二世”。

  朱襄提议:“秦二世真的不好听。要不还是把庙号谥号什么的延续下去吧。你是秦高祖,政儿当秦太宗。你看,这名字就不错。”

  子楚连连夸赞朱襄会取名,完全忽视高祖和太宗从商朝起就有了。

  远在吴郡的嬴小政打了个寒颤,总觉得舅父在说他坏话。

  雪姬在嬴小政抱怨后,点头道:“若是谁念叨你,应该只有你舅父了。”

  嬴小政道:“对吧!舅父最坏了!”

  雪姬失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