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176节

  秦始皇死后,各地揭竿而起,他们也立刻开城门迎六国旧贵族的灭秦联军,继续管着当地。

  此刻江苏浙江等长江中下游平原,就像是后世的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也差不多是“土司”管理。

  楚国在迁都之前,在长江南岸的势力范围比现在大多了,原本吴越的国土都是楚国的国土,比如包括现在的江西湖南全境。

  但在楚国南迁,秦国攻占黔中郡之后,南楚之地就变成了紧紧地巴着长江南岸的那么一点,吴越南方的领土纷纷实质性的独立。

  没有选择独立的地方,其楚国的影响力也差了多少。所以当秦人攻来了,他们稍稍犹豫了一下,就投降了。

  这群吴越贵族怎么看楚国都是将亡之相,不如投靠一个新国君。

  “叫我们等候支援,我看楚国人根本就没想过支援。”

  “也可能是他们想让我们和秦国人打得两败俱伤后再来。”

  “李牧将军这么厉害,大概武安君白起也就差不多这样了。我们拿什么和他打?”

  “听闻朱襄公也在,李牧将军打一处,朱襄公就在一处屯田,庶民纷纷拥护,自发阻挡楚军回来。”

  “什么?朱襄公也在?!”

  吴越贵族面露难色。

  李牧来了没什么,但如果朱襄公也在,他们在当地的声望会不会极速降低,会不会以后日子没有在楚国好过?

  听说秦国基本不给封君权力,如果当地庶民都不支持他们,他们怎么问秦国要自治的权力?

  “但是秦国国都在咸阳,离我们这么远,他们应该比楚国人更不好管我们。”

  “也是,离那么远。”

  “再者,听闻只要不打扰朱襄公种田,朱襄公就不会干扰当地政务。我们怎么会阻拦朱襄公?”

  “极是极是!我们巴不得朱襄公来指导种田。”

  “那……降了?”

  “不然呢?难道还和秦人打?你们想好怎么和那些怪物似的船打吗?”

  “听说朱襄公还灭了楚国的神灵给船队请来了神灵护体,怎么可能和秦人打!”

  于是,李牧千里迢迢来到了长江三角洲,吴越贵族打开城门,以迎秦军。

  楚国是什么?楚王是什么?我们吴越人不熟。

  他们甚至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说起了和楚国的灭国之恨,在李牧面前怀念吴越的好,说只要不跟着楚国人,跟着谁都行!我们一个个都和楚国有世仇!

  李牧虽然年轻,但信了他们个鬼。

  不过无论他们心里在琢磨什么,只要配合李牧屯田养兵,愿意接受秦王诏令和秦律改造,李牧就假装信了他们个鬼。

  不过李牧私下接待他们,向他们强调:“既然你们是因为早就对楚国不满,心向秦国和秦王才投降,请一直坚持告诉他人这个事实。”

  李牧举起酒杯,环视周围:“你们是因为秦王的威严和秦国的强大,以及对楚国不满才投降,和城中一些关于朱襄的流言无关。”

  众人立刻心领神会。

  李将军一定在城中听到了他们惧怕朱襄能惑民、能灭神,所以才失去了抵抗之心的流言。

  显然,李将军不希望有关于朱襄公的流言出现,以免朱襄公声望太过,让秦王警惕。毕竟朱襄公不仅是秦国的大贤,也是秦国的外戚,关系到秦国王位争夺。

  他们立刻纷纷保证,自己立刻会让朱襄公相关的流言消失,开始大肆吹捧秦王和秦国。

  我们确实是因为秦王太英武、秦国太强大,所以才早早心向秦国!

  李牧见这些人很识趣,便投桃报李,给了他们许多便利。

  李牧基本没有动主动投降的地方官吏编制,只在比较重要的地方用军官替换;也没有收缴他们的税收,只接受合适的供奉。

  李牧还大摆宴席,宴请当地名门贵族交流感情,与他们互赠礼物,并承诺送他们族中青年才俊去咸阳学宫。

  “如今天下贤才尽在咸阳学宫,你们偏安一隅,虽生活安稳,但想更进一步便是不可了。”李牧和蔼道,“如果你们有让家中年轻子弟更进一步的想法,我可为你们写推荐信,推荐你们去咸阳学宫入学。”

  当地豪强纷纷意动。

  虽然让家中年轻子弟千里迢迢去咸阳,他们担心秦王将其当人质。但如果秦国一直这么强大,真的统一了天下,那么自己家族想要更加显赫,留在当地当地头蛇显然不可能。

  再者,就算他们为家中年轻子弟聘请了老师,也远远比不过咸阳学宫的贤才。有识之士谁不想有更好的老师?只是碍于世道大乱,不敢轻易出门。如果有秦兵护送,从水路进秦,他们就不怕路上遇到意外了。

  李牧再次诱惑:“过些时日,待楚人安分一些,朱襄应该也会来此地。他对吴城十分向往。你们选择家中青年才俊,可先在朱襄手下入学。若朱襄看中,将来带他们一同回咸阳,恐怕前途会更好。”

  豪强的眼睛亮得像火把。

  如果能投入朱襄公门下,还担心什么人质?!

  哪怕是提前在秦王王位争夺中站位有危险都没关系,但他们现在想冒险也不可能得到从龙的机会,连去赌桌旁边的资格都没有!

  “不过朱襄苛刻,恐怕很难。”李牧转动了一下酒杯,将青铜酒杯放在桌子上,发出一声闷响,“你们也知道,朱襄仁爱,在他眼中,贵族庶民皆是人命,不会厚此薄彼。你们若想让子弟跟随朱襄,不仅要选有仁爱之士,还要能吃苦,能放下身段与朱襄一同行走田野。”

  他摇了摇头:“难。”

  李牧为朱襄造势之后,让当地豪强自己为难去,自己继续训练和扩充水军。

  朱襄正如李牧所说,扛着锄头,带着弟子,牵着政儿,慢悠悠也往长江下游走。

  他一路走,一路指导秋种。

  中原种植冬小麦,南方也可以种。至于水稻,就等开春之后再种了。

  无论种冬小麦还是种水稻,冬季都不能闲着,该整地整地,该修水利修水利。朱襄还将水车、石磨、舂米工具等传播到自己所走的地方,告诉他们如何吃麦吃稻更加美味。

  朱襄让村中长老管理石磨,与他们约定如何让村民借用石磨,收取少许粮食或者劳役来弥补石磨管理的费用。

  “不要贪婪。整个村庄都富裕之后,你们的生活才会更好。”朱襄挨个村庄叮嘱,“秦王现在在咸阳选官,天下贤才都能考官。以后还会在各地兴建书院,让各地庶民士人考取官吏。你们只有让村里大部分人吃饱肚子,才能有更多的人读书。若村庄里有人做官,不比贪图一点点石磨的收益强?”

  当地村老都很惊讶:“我们也能考官?”

  朱襄道:“你想,秦国很快就要统一中原,占领那么多地方,总要有人来管。如果让六国旧官吏去管,那么那些地方是秦国的地盘,还是六国的地盘?秦王那么英明,当然会选拔新的人才。”

  村老信了。

  因为李牧攻打下新的土地时,就是任命当地没有当官吏的士人去当官吏,而不选择原本的官吏。

  这样其实换汤不换药,因为当地官吏基本也是当地名门望族。李牧换来换去,其实还是他们家族的人。

  但李牧此举的含义,就是向当地人放出一个信号,这里已经是秦国的地盘,楚国原本的那一套说了不算。

  而且虽然同是当地望族,但望族中人心也不齐。即便是兄弟血亲,也可能是仇人。他们自然希望让别人下去,自己当官吏。

  朱襄的话让当地人生出了更多的野心。

  朱襄的意思是,现在的官吏也是暂时的,以秦律的规定,之后官吏还需要再次考核。而考核的时候,包括庶民在内的所有人都有资格去考。

  当然,事实上庶民是不可能去考的。因为现在的庶民不识字,识字的都是士。

  但庶民中较为富裕的人也会想,就算这一代不行,儿子呢?孙子呢?只要从现在开始教,将来未必不行。

  “谢朱襄公指点。”村老叩头不止。

  朱襄扶起他们,与弟子们继续前行。

  他身后的弟子们窃窃私语。

  “看,我们儒家真厉害。”

  “屁,朱襄公是咸阳学宫,不属于任何一家。”

  “不,就是我们儒家大贤!”

  “朱襄公推行律令,为何不是我们法家?”

  “错了,朱襄公是我们墨家,是我们的钜子!”

  “屁!朱襄公擅长种田,当然是我们农家。”

  “你怎么不说朱襄公写小说,是小说家呢?”

  “呃……”

  嬴小政本来在思索朱襄所说的“考官”制度,被身后学子们打断了思路,愤怒地往后瞪视了一眼。

  学子们立刻噤声。

  虽然公子政年纪小,但已经颇具威严。

  好吧,其实公子政瞪的一眼挺可爱,但他们不敢说,只能板着脸假装自己被吓到了。

  嬴小政满意地回头:“舅父,你是哪家的?”

  朱襄没听懂:“啊?我是政儿家的。”

  嬴小政:“……哦。”算了,不问了,舅父就是我家的。

  冬季没有多少需要朱襄指导的地方,朱襄只需要将春耕需要的工具交给当地官吏,让他们开垦荒地兴建水利。

  在嬴小政迎来七岁生日的时候,朱襄来到了吴城,顺便继续往东,去看了一眼大海。

  虽然嬴小政已经七岁,但如果朱襄努努力,还是能将小外甥扛在肩膀上,只是不能走太远。

  嬴小政坐在朱襄的肩膀上,看着汹涌澎湃的大海,感到一股豪气充盈胸中。

  梦中自己当了秦始皇后才看到的大海,他现在就看到了!

  “政儿,对着大海高喊,会非常舒服。”朱襄怂恿。

  嬴小政问道:“真的?”

  朱襄道:“据说喊出自己的梦想,实现的概率非常高。”

  嬴小政虽然不信,但想试试。

  比如他想喊自己成为秦始皇,让阿父早点退位。

  我不要当秦二世,嗷嗷嗷嗷!

  嬴小政在自己脑海里想象出这个画面,然后使劲摇晃脑袋,把这个画面晃走。

  好蠢,算了。

  不过朱襄开始犯蠢了。他对着大海,使劲喊了一声“啊!”,把身后的李牧吓了一跳。

  李牧道:“你发什么疯?”

  朱襄义正辞严道:“你面对大海或者登上山顶,难道没有想大喊的冲动吗?”

  李牧想了想,道:“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