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140节

  “好好好。”朱襄继续揉搓。

  说自己不是小孩的小孩真可爱,趁着外甥还是一只小龙崽崽,赶紧多揉几下。等小龙崽崽长成了霸气的祖龙,就不能揉了。

  嬴小政再次败在舅父的“魔爪”下,抱着李牧的脖子气鼓鼓不肯下地,坚决不和舅父和好。

  李牧拍了拍嬴小政的背,长长叹了一口气。

  他就知道,只有他一个人,根本阻拦不了朱襄欺负政儿。

  李牧看了一眼李冰。李冰疑惑回看。

  李牧收回视线,放弃拉拢李冰。这个人一看就不是胆敢追着朱襄揍的人。

  “好了,说正事。”朱襄逗够了小外甥,转移话题,“血吸虫一般出现在河道湖泊和水田中,特别是水流较缓的地方。连山间都出现了集中疫情,成都平原的疫情恐怕会更严重。”

  李牧皱眉:“水蛊居然不是巫术,不是邪气入体,而是寄生虫。唉,虽然得知了水蛊的真面目,但要消除水蛊病,仍旧很困难。”

  朱襄心道,不是很困难,是根本做不到。

  血吸虫病要预防,一是要消灭中间宿体,即钉螺;二是要民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喝生水吃生食;三是要建立完善的生活基础设施,让粪水、生活污水和饮用水分离,对饮用水进行净化;四是特效药。

  后面三点,都不是这个时代能做到的事。

  从第二点来说,民众不是不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是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柴火去喝烧开的水,用烧过的水洗澡。

  古代大部分的山都是贵族的私产,平民私自砍柴会被重罚。即便他们能上山砍柴,柴火也不够用。

  古籍中有记载,宋朝人口稠密,城市附近的山一到冬季就会全部被砍秃。冬季的木炭比丝绸锦缎还贵,是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直到六七十年代,老照片中也能看出,北方的山头基本都是秃的。

  就算民众知道了喝生水和用生水洗澡的弊端,他们的处境也不允许他们改变生活方式。

  从第三点来说,修建城池的时候能够琢磨一下下水道系统,农村不可能。什么水源净化,更是现在不敢想象的事。

  即便是现代农村,也会面临水井被粪水和牲畜用水污染的问题。

  从第四点来说,虽然一些草药对血吸虫病有效果,但前提是将有效成分提纯。没有足够纯度的药剂,就算大量喝入黄花蒿熬水之类的原材料,对血吸虫病的治疗效果也非常差。

  至于化学药物,没有专业的设备,不可能制备出来。朱襄也不知道完整的方程式。

  就算是原料较为单一的酒石酸锑钾,从原料(即葡萄酒的渗出结晶体“酒石”)进行化学再加工也需要现代设备。而且酒石酸锑钾口服和肌肉注射都有强烈的刺激性,只能经过静脉注射。

  只有第一点措施——灭钉螺,在这个时代有可行性。

  朱襄没有提前拿出自己对水蛊病的防治意见,除了他和李冰不熟悉,李冰才是郡守,他不好贸然要求李冰按照他的意见做事之外,他不了解蜀地的情况也是重要原因。

  有可能蜀地的血吸虫病不是很严重,有可能当地政治和文化情况不允许朱襄做一些事……防疫必须因地制宜才有好结果。

  而且南方不只是血吸虫病一种大规模横行的疫情,朱襄还准备了鼠疫、疟疾等南方常见瘟疫防疫方案。

  没想到血吸虫病自己撞了上来。

  三个大男人和政儿这个小胖墩挤在同一驾马车里,翻着朱襄给的资料,愁眉不展。

  李冰把自己发髻都挠乱了:“刚才经过的山村居然也有水蛊。难道蜀中村村都有水蛊?为何我未曾听说过?”

  朱襄道:“水蛊不会立刻让人失去劳动力,又是平民才容易得。平民壮年得病去世,子女仍旧能够成丁种田服徭役,所以这在官吏眼中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事。”

  李冰看向朱襄,苦笑道:“朱襄公,你为何会这么冷静?我还以为你会特别愤怒。”

  朱襄道:“大概是我很清楚这些事,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他早就知道,新中国成立前,南方水蛊成灾。

  水蛊持续几千年,连长沙马王堆和湖北江陵都是贵族墓,出土的西汉尸体内都检测出了大量血吸虫卵,可见平民的情况。

  如果他是南方的平民,恐怕也早就感染上了水蛊。因为就算他知道水蛊如何防治,身为平民,他不可能因为水田中有血吸虫而拒绝下地耕作。

  所以不用劳作、有足够柴火木炭烧水做饭的贵族,与普通平民寿命天差之别。

  古代农人没有什么田园牧歌。南方鱼米之乡的开发是用人命堆出来的血泪史。

  如果哪个穿越者在这个时代登上了高位,脑袋一拍,说什么南方两熟三熟,把大量军队派往南方开垦,就水蛊这一种病,就能让他损失惨重。

  朱襄看了胖外甥一眼。

  胖外甥给了舅父一个凶狠的眼神。看什么看!我还没有原谅你!

  朱襄失笑。好吧,不是穿越者也吃过这个亏,秦始皇派往南诏的军队就大量倒在了水蛊和疟疾上,为秦国丧钟敲响了前奏。

  所以很多人说,秦始皇如果多活一段时间,说不定会亲眼见到烽火四起。不过以他的声望,应该能把起义镇压下来。

  朱襄用眼神逗弄了一下嬴小政后,将自己对写出的四点防疫建议的可行性和优缺点都说了出来。

  李冰的脸色越听越差。

  大部分郡守都是只要能收得上来税,民众不会反叛,就算尽忠职守。李冰是古时难得地想要为平民做些实事的官吏。

  谁都知道,身为官吏,事做得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错。秦律又十分严厉,即便可以用爵位抵罪,一点点小差错可能就会失去一辈子前途。李冰在担任蜀地郡守期间,居然自行主持修建都江堰这样的水利大工程,不仅胆量很大,也是真的有一个为国为民之心。

  后世封建时代如此官吏都很少见,更何况现在还是战国末期。

  所以朱襄详细给他阐述了水蛊的灾害和防治困难后,他才如此痛苦。

  在李冰这样的人眼中,没有什么比知道做什么好,却因为现实而做不到,更让他痛苦了。

  “先宣传水蛊病的真相,再灭钉螺。”李冰思考了良久,扶着额头道,“第二点,虽然民众不一定做得到,但只要宣传,条件允许的话,总能少一些无知受害的人。第三点也一样,尽可能派人帮他们打水井……李将军,你能不能帮忙?”

  李牧道:“可以。我会借人给你。”

  “除了大蒜和黄花蒿,还有一些草药对血吸虫病初期有抑制效果。我会带人教导他们培育草药。”朱襄道,“种田的事尽管交给我。”

  李冰感激道:“我会召集蜀地游医,让他们帮忙配置草药。”

  朱襄虽然完全没有“医术”,只有“常识”,但或许他那一点浅薄的常识也能对医者起抛砖引玉的效果,他就没有推辞。

  三人初步定下防备水蛊病扩散的策略,接下来就要赶紧到成都,做好预算等准备工作。

  朱襄在剑门关多待几天的计划自然也泡汤了。

  嬴小政的身体十分强壮。朱襄都在颠簸中有点晕车,嬴小政还是吃嘛嘛香,半点没有因为突然加速赶路而疲惫。

  等进入四川盆地后,李冰因路途太过疲惫而在涪城休息了五日,朱襄也有些吃不消了。嬴小政还跟着李牧出去骑马,每日精力充沛。

  经过几月相处,因朱襄为人随和,李冰也与朱襄熟悉起来。

  他忍不住感叹道:“朱襄,你把政儿养得如此强壮,有何秘诀?”因朱襄说最好不要暴露嬴小政的身份,李冰也跟着叫“政儿”。

  朱襄道:“和我没关系,是政儿好养活。你看他多能吃,从来不挑食。”

  李冰想着嬴小政一路上零嘴不停,连生蒜生葱都能啃得香的模样,再次感叹不已。

  好吧,别说自家儿子,就是自己,胃口也没有公子政这么好。怪不得朱襄敢带公子政入蜀。

  “入蜀之前,我还以为蜀中一片安宁。谁知道一路上看过来,到处都是人间惨剧。”李冰扶着额头上蘸了水的布道,“蜀中没有战乱,却如三晋之地般残破。村落萧条,水蛊胀腹者比比皆是。”

  朱襄沉声道:“因为刚遭遇了水患。”

  四川盆地水脉丰富,水网密布,又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常有暴雨。

  这个年代气候比朱襄第一世时更为炎热,因此四川盆地比较后世,降雨量也更大。河道几乎三年两患,民众苦不堪言。

  四川盆地并不是全境都是水蛊病疫情区。疫区本来集中分布在几个较为广阔、水流平静的湖泊边。

  但洪水之后,疫水满溢,再加上尸体和粪便随雨水冲刷而横流,很快疫区就蔓延到了成都平原全境。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不过水蛊病患者大多都是慢性病,能活几年甚至十几年,不会影响税收,所以官吏对此并不在意。

  即便是水患,只要民众能交税,不反抗,官吏也不会特意做什么。

  蜀郡闭塞,离咸阳太远,郡守权力堪比封君。别说秦王也不一定在意这些,就是在意,蜀郡平民的声音也传不到咸阳去。

  “咳咳,看来要预防水蛊,治水也是重中之重。”李冰捂着嘴咳嗽了几声,“治水难啊。”

  朱襄没有鼓励李冰去治水。

  蜀郡郡守权力堪比封君,就意味着他如果做什么事,责任全在他自己身上。擅自启动大型徭役,李冰承担的压力和责任可想而知。

  朱襄几句轻飘飘的鼓励不仅不会安慰到李冰,还会成为李冰的压力。

  “你做什么我都会全力支持。”朱襄只是如此保证。

  李冰无语:“朱襄公,难道不该是你做决定,我来全力支持你?”

  朱襄耸肩:“我是长平君,这里是长平吗?蜀郡郡守请不要擅自给我改封地。”

  李冰哭笑不得。

  熟悉之后,他才发现众人口中快被传成神仙的朱襄公,其实是一个过分活泼洒脱,偶尔说话非常欠揍的年轻人。

  “好,我自己考虑。”李冰没有为难朱襄。他是蜀郡郡守,蜀郡确实是他的责任。

  “先养好身体再说。”朱襄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步一步地做。等到了成都,光是接过上一任郡守的工作,你都会至少忙到明年。无论是灭钉螺还是修水利,都还早着。”

  李冰无语:“朱襄,有没有人说过你很唠叨,就像是妇人?”

  朱襄点头:“很多人这样说过。但没办法,我家里长辈、友人都不省心,不会照顾自己。还有,为何唠叨就像妇人?难道男子就不能唠叨?你这是偏见。”

  李冰捂住耳朵,不想听朱襄魔音灌脑。

  每当朱襄唠叨起来,他心中就浮现出身在老家的老母亲的脸。

  嬴小政扒拉着窗台,踮着脚探出小脑袋,然后缩回小脑袋,对倚靠在窗边的李牧道:“李郡守也受不了舅父的唠叨了。阿父说舅父是老母鸡性格,咯咯咯。”

  李牧叹气,道:“政儿,抬头。”

  嬴小政抬头,朱襄正从窗户里面伸出头,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嬴小政脖子一缩:“阿父说的!和我没关系!”

  朱襄敲了一下嬴小政的脑袋:“今天的肉干没了。”

  “不!真的是阿父说的!为什么我要替阿父背过错!”

  嬴小政的惨叫声,让入蜀后一直愁眉不展的李冰,难得发出了愉快的笑声。

  第82章 补药鸡蛋汤

  进入成都平原之后,李冰时不时下车走动一下,观察沿路村庄情况。

  虽然是去年遭遇的洪涝灾害,仍旧有很多地方被淤泥覆盖,没来得及清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