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113节

  秦王在庄子里睡了个好觉,正在妻妾床上睡觉的太子柱被驱赶起来,一脸懵懵地往王宫赶。

  “蒙武,为何君父突然让我批改文书?”太子柱越想越害怕,该不会是君父在考验他吧?

  蒙武老老实实道:“因为君上吃饱喝足玩累了,正在睡觉。君上明日还要继续在庄子里休息,让太子批改文书。”

  太子柱傻眼:“啊?”

  蒙武道:“朱襄做的凉面真好吃。”

  太子柱:“……”你究竟在说什么?

  太子柱按着额头,道:“你的意思是,君父真的在朱襄家中休息,让我暂代国君之职?”

  蒙武纠正道:“那是君上赐给政儿的庄子,所以应该叫政儿的家。”

  太子柱道:“政儿的家和朱襄的家有区别?”

  蒙武道:“朱襄的家是政儿的家,政儿的家不是朱襄的家。这是朱襄告诉政儿的,应该是有区别。”

  太子柱微愣,然后扶额苦笑着摇头:“朱襄真是……唉,我怎么没有这样的舅父?”

  蒙武疑惑道:“太子,朱襄是你的子侄,这有什么需要羡慕政儿的?”

  太子柱再次微愣。半晌,他叹了口气,笑道:“是啊,他是政儿舅父,也是我的子侄,是我想岔了。”

  马车里沉默了一会儿,太子柱问道:“那个凉面,真的很好吃?”

  蒙武使劲点头:“夏天吃真舒服,我真想每日都吃。但虽然朱襄给了我食谱,我家里做的饭菜总没有朱襄做得好吃,真奇怪。”

  太子柱有些馋了。他也想去啊。但朱襄去了城郊之后,他不好意思每日去打扰,担心君父会猜忌他。

  君父都说朱襄是他的辅政大臣了,他是不是去蹭饭也没关系?

  太子柱有些意动。

  当他到了王宫,看到满桌子的文书时,他脸上的意动散去。

  文书太多,压得他动不了了。

  他坐在案旁,一边翻看文书一边叹气。君父每日要处理这么多事,也太累了。他将来真的能像君父一样,将这么多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吗?

  “真不知道君父怎么会在处理完文书后,还能有精力每日去朱襄家闲逛。”太子柱嘟囔。

  他愁眉苦脸地批改起文书,而秦王则牵着曾孙儿去水边钓鱼。

  太子柱得知此事后,脸上的皱纹更深了。

  ……

  又过了两月,咸阳学宫建立起来。

  荀子开始和蔺贽商量怎么“招生”的时候,韩非紧赶慢赶来到了咸阳城外。

  他本来不会这么快到达,但路上遇到了吕不韦的车队,被捎带了一程。

  吕不韦的眼光极好,即便韩非还是个年轻的结巴,他也认准这是个贤才。当他听说韩非要去拜见长平君的时候,那一颗“奇货可居”的心又蠢蠢欲动,立刻拍着胸脯表示自己能帮韩非引荐。

  吕不韦向朱襄解释完误会后,虽说没能成为被秦王护得很严实的朱襄的友人,但也算是能在秦王不在的时候,去朱襄家里转悠转悠,和朱襄说上几句话了。

  只是推举一个想要拜见朱襄的学子而已,吕不韦以自己对朱襄的了解,朱襄不会拒绝。

  韩非当知道帮助他的“商人”就是著名的吕不韦时,结巴得更厉害了。

  “吕、吕公不是和长平、长平君不睦吗?”韩非紧张道。

  吕不韦大笑:“朱襄公如此高德,我敬仰朱襄公都来不及,怎么会和朱襄公不睦?你放心,朱襄公是一个非常和善的人。你一心求学,朱襄公一定会指导你。对了,你知道咸阳学宫吗?”

  韩非摇头。

  吕不韦道:“荀子,你知道吗?”

  韩非点头。

  吕不韦道:“荀子也曾指点过朱襄。他为了照顾朱襄入秦,现在成为了咸阳学宫的祭酒,你还可以去拜访荀子。”

  韩非惊讶:“为了、为了照顾?”

  吕不韦叹气道:“是啊。朱襄说荀子是他老师,但我看啊,荀子更像是朱襄的大父。”

  韩非纠结地扯了一下头发:“咸阳、学宫,秦王要学稷下学宫?”

  吕不韦道:“不,秦王怎么会学别人?咸阳学宫就是咸阳学宫,不是稷下学宫。咸阳学宫是甄选为秦王效力的人才的地方,不是让别人不受约束地讲学的地方。你去了就知道了。”

  韩非道:“秦王、霸道。”

  吕不韦尊敬道:“当然,那可是秦王。”

  韩非问道:“是谁、谁提议,建、建咸阳学宫?”

  吕不韦道:“是上卿蔺贽,蔺相如的儿子,朱襄公的友人。朱襄公的友人个个都是贤才啊。”

  吕不韦说着说着,有点酸了。他也想成为朱襄公的友人。

  好处暂且不提,成了朱襄公的友人,就会被天下所有人认可为贤才了。

  第61章 棉花地花蕾

  韩非去拜见朱襄的时候,朱襄正蹲在棉花田旁,指导农人整枝。

  现在棉花已经结出了花蕾,能看出果枝和叶枝。

  朱襄教导农人如何分辨果枝和叶枝,剪掉叶枝,只保留主茎下部的叶枝,留下的叶枝在三个以内,好腾出棉花果枝生长的空间,避免叶枝抢夺果枝的养分,节省地力。

  摘掉叶枝,农人尚能理解,但朱襄说果枝也要适当摘除,还要摘取剩余果枝上的果子时,农人面露犹豫。

  朱襄笑着解释:“棉花和果树一样,不是结果越多越好。摘掉烂掉的果子,才能保证其他健康成长的果子的营养。如果不摘掉不健康的果子,所有果子都会因为营养不良长不好,那收成就不好了。”

  农人点头,露出了理解的神色。

  见农人理解后,朱襄继续教导他们如何打顶心,抹赘芽,去空枝。

  朱襄说得很慢,每一句话都会重复很多遍。他总能从农人麻木沧桑的脸上观察出农人是否听懂了他的话,然后耐心十足地教导他们,直到他们全部听懂为止。

  如果是在现代,他会分发小册子,照着小册子指导农人。

  在现代社会,就算是农人也基本识字,只是对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比较差,需要农业指导技术员解释很多次。朱襄本以为教导这样的农人已经足够吃力。等回到了战国时代,朱襄才明白,现代的农人大概都能在这个时代当官了。

  识字在这个时代,是多么稀缺的技能啊。

  还好朱襄在赵国生活的几年,已经磨砺出教导不识字的农人的本事,现在教导六国中最听话的秦国平民,比当初在赵国轻松许多。

  不过即使只要他下令,秦国平民无论心中有多少疑惑都会照做,朱襄仍旧不厌其烦地试图让农人真正明白这些做法背后的道理。

  只有明白了这些道理,他现在教导的事才会成为农人自己的能力,才能让农人离开这个庄子后,将他教授的技能传播到其他地方。

  若只是他视野里的农田增收,对这个国家的意义并不大。只有他看不见的地方也用上了他教导的事,他才不枉穿越一场。

  秦王闲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控制不住权力欲,又回宫兢兢业业地干活。

  太子柱开心得泪流满面,立刻抛弃了家中的美人住进了朱襄的庄子上,每日含饴弄孙好不快活,整个人脸色红润了不少。

  现在太子柱就牵着嬴小政的手站在树荫下。朱襄耐心地教导农人,他和嬴小政耐心地看着朱襄教导农人。

  “政儿,你的舅父是不是和书里写的圣贤一模一样?”太子柱道。

  嬴小政老气横秋道:“舅父对贵族、对平民都一视同仁,确实和圣贤一模一样,所以很容易遭人记恨。”

  太子柱点头:“他的一视同仁,对很多人来说是侮辱。”

  嬴小政道:“我会保护好舅父!”

  太子柱笑道:“政儿一定可以做到。”

  嬴小政仰头:“舅父下田示范如何摘取枝叶了,我也想去。”

  太子柱牵着嬴小政乐呵呵地走出树荫:“一起去。”

  于是秦国太子和秦王的曾孙也下地,与朱襄一同在田地里忙碌。

  韩非在护卫的引领下前来拜见朱襄时,正好见到了这一幕。

  “请稍等,太子、公子政和朱襄公正在田里忙碌。”护卫板着脸道。

  韩非惊讶道:“太、太子?”

  护卫没回答,只拦着韩非的去路。

  韩非伸长脖子,从护卫的身后张望。田地里的人衣着都不算华丽,但勉强能看出有两个人的衣服布料更加精致。

  其中一人满头泛着银光的白发,另一人头发花白,从背影上看都像老人,不知道谁才是秦国的太子,谁又是朱襄公。

  韩非猜测,头发花白,身形微胖的人应该是朱襄公,因为秦国太子的年龄更大。

  以韩非的身份,没资格让护卫去通传,打断朱襄的工作。

  所以韩非站立了整整两刻钟,朱襄看着嬴小政走路在打偏了,抱着嬴小政上田垄的时候,才发现有人等着自己。

  韩非也才发现,原来田里还有一个衣着华丽的人。因为太矮,他没看到。

  这个小矮子,就是公子政吗?

  韩非想起了公子政是谁。传闻朱襄公是秦国质子的舅父,那么会跟着朱襄公下田干活的秦国小公子,应该就是朱襄公的外甥了。

  “久等了,你是?”朱襄一边帮灰头土脸的嬴小政擦脸,一边问道。

  韩非拱手:“我、我是、是……”

  他一紧张,更加结巴,半天没介绍成功。

  朱襄抬起头微笑道:“别紧张,慢慢说,要喝口水吗?”

  会直接到他面前的人,应该是有人引荐,所以朱襄即使不认识这个人,也很客气。

  本来别人引荐,朱襄应该知道名字。但他最近忙于农田指导,这些事都丢给了无事可做的蒙武。蒙武觉得能见,他就见。

  因为此事,蒙武回家向自家父亲烦恼了许久,埋怨朱襄实在是太轻信他人。

  朱襄洗干净手,拿出一个竹筒递给韩非:“先喝口水,我们去树荫下慢慢说。太子,可要先回去休息?”

  太子柱擦了擦额头的汗珠,道:“不用。政儿,喂大父喝水。”

  太子柱半蹲,嬴小政踮起脚尖,拿起竹筒给大父喂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