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104节

  朱襄在秦王面前一直是实话实说的人设,他先夸赞了秦国对耕种的重视。

  秦国在夺取周王室的地盘前,农耕很不发达。在商鞅变法时,秦人才逐渐重视农耕。现在,秦国对农耕的重视,到了与其他六国格格不入的地步。

  六国炼制的铁首先满足兵器铸造,秦国却会分出份额推广铁制农具;六国只重视马匹驯养,秦国专门派官吏管理和推广耕牛;秦国还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修建水利工程,为此可以减缓东伐的进度……

  比如现在秦王得到了朱襄,就愿意停下征伐的脚步,让朱襄先把秦国的田地理一遍后,才继续图谋统一。

  “秦国在兵力上与六国差距不大,无论是赵国的骑兵,还是魏国的甲士,只从战力上来说,都能和秦国分庭相抗。但统一天下的一定是秦国,因为秦国的国力比六国加起来都强。”朱襄道,“他们输了一场战争,就很多年缓不过劲。秦国只需要一两年,就能再次征伐。打仗拼的就是经济。”

  秦王微笑道:“你肯定也有不满意的地方。”

  朱襄道:“是的。刑罚太重,法令过细,会约束秦国国力的进一步发展。即使乱世需要用重典,如果在地上撒炉灰的惩罚和杀人一样重,这样的重典就失去了意义了。”

  朱襄不是比喻,而是秦律的确如此,在地上撒炉灰都会被施以严酷的肉刑。

  秦王继续笑着道:“那你认为,什么时候寡人应该减少一些肉刑?”

  朱襄想了想,叹气道:“交给下一任秦王,或者统一后的秦王。具体……我写成文书给君上?”

  秦王大笑:“朱襄啊朱襄,你终于肯为寡人做农田之外的事了吗?”

  朱襄严肃道:“我一直都愿意。”

  秦王摆摆手,笑道:“那你看好时机,该当国相的时候,还是该去当国相。”

  朱襄讪讪道:“君上,不是我不想当国相,是真的做不好……”

  秦王道:“那等你做得好的时候再做。听蒙武说,你在想办法让廉卿和你的友人李牧入秦?”

  朱襄深呼吸。秦王终于问这件事了。

  他将话透露给蒙武,就等着秦王来问他。秦王晾了他好几日才召见他,他都快沉不住气了。

  “我有办法。”朱襄道,“廉公和李牧入秦后不一定会为君上所用,但赵国没有了廉颇和李牧,就和亡国无异。能抵挡秦军的,只有廉公和李牧。特别是李牧,他的用兵能力恐怕是第二个白公。”

  秦王坐直身体,背离开了椅背:“李牧还未有战绩,你对他评价就这么高?”

  朱襄道:“李牧有战绩,只是他的战绩在于抗击匈奴上。虽然我只会论兵不会用兵,但我能看出将领用兵的好坏。普通的将领只要自己作战勇猛即可,良将只需要学会练兵即可,名将就需要天赋了。李牧有成为名将的天赋。”

  秦王似笑非笑:“你还是向我推举别人。照你这么说,李牧就是赵国另一个马服君?”

  朱襄摇头:“不,李牧是赵国的武安君。”

  秦王面色微动,继续似笑非笑:“你敢把这话告诉白卿?”

  朱襄道:“敢。”

  秦王叹息:“照你这么说,寡人要找白卿的接替者,秦国之类找不到,还得去赵国找李牧了?”

  朱襄犹豫了一下,道:“这倒不是……”

  秦王的身体往前倾:“你在秦国也发现了新的‘武安君’?难道是蒙武?”

  朱襄又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开口道:“王翦。”

  秦王微怔:“那是谁?”

  朱襄道:“蒙武提过的一位年少的友人。他带王翦来我家吃过饭。王翦给我的感觉和李牧差不多,白公也很喜欢他,说他将来一定能成为很厉害的将领。”

  秦王叹气:“年少?唉。还有其他人吗?”

  朱襄道:“蒙武的儿子蒙恬也不错。”

  秦王叹气的声音更响亮了。他扶额道:“蒙恬是吗?我让他给政儿当侍从好了。那王翦就给子楚当侍从。还有吗?”

  朱襄摇头:“其他的就没有了。”

  秦王道:“看来寡人确实要想办法让李牧入秦。”

  朱襄道:“君上,李牧入秦后,恐怕不一定会愿意带兵……不过君上若让他继续防备匈奴,他肯定愿意。”

  “那就去打匈奴。”秦王道,“寡人让他筑长城。”

  朱襄使劲点头:“这个他很擅长。”

  秦王见朱襄讨好的模样,失笑:“但你要如何让他入秦呢?”

  朱襄道:“我想利用春花。春花是政儿之母,虽她抛弃了政儿,但这只是我一面之词。她可能是遇到了危险,才无奈将政儿丢到我门口。她与政儿血缘割舍不断,虽然我是政儿舅父,但她若回秦,政儿肯定会偏向自己的亲生母亲。”

  秦王表情变得古怪极了,嘴角不断抽搐:“你继续说。”继续胡扯。

  朱襄道:“我是赵王的心病,而我一介平民在秦国的地位,都出自外戚……”

  “停停停,”秦王摆手,“你的地位出自外戚?!你是秦国的长平君,你的封君可不是因为你是外戚!”

  朱襄笑道:“的确如此,但在其他六国,他们虽听闻过我的名声,却没有亲眼见到我做过的事。让他们承认一个农人的儿子变成了大贤,被秦国重用,他们更愿意相信我是因为政儿才得到君上的青睐。”

  秦王再次嘴角抽搐。他扶额:“继续。”继续胡扯。

  朱襄道:“赵王要动摇我的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送与我有仇的春花入秦。我想李牧是最适合担任护送一职的人。”

  秦王道:“你要将李牧扣留在秦国?”

  朱襄冷笑:“赵王若让李牧护送春花入秦,那就是明摆着抛弃李牧了。为了让赵王抛弃李牧,就要用到廉公。君上,赵国在长平之约中赠送给秦国的城池,秦国现在暂时还不好管理,可否用它们来换廉公?赵王先逼走了我,又逼走了廉公,他还能留着李牧?”

  秦王慷慨道:“可以。不过用五座城池就能换得廉公?”

  朱襄点头:“能。廉公此次出征燕国不仅让燕人恨他入骨,让其他五国都不敢对他伸出援手,他也得罪了赵国当政的贵族。为何赵王新提拔的人都会做出冬季播种的蠢事?他们为的就是让农人的田地绝收,才好以最低的价格买到良田!”

  秦王前倾的身体再次挺直:“这样……居然是这样?赵王愚蠢的行径之后,还有这样的原因?”

  秦王说了几声“居然是这样”,然后失笑:“廉卿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肯定恨廉卿入骨。但赵王现在已经不太蠢了,他给廉卿封君,就是做出了保护廉卿的姿态。他也知道现在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廉卿。”

  朱襄道:“赵国绝收的事是赵王的错,怎么能让廉公承担?只要让人在六国传播真相,让所有人都知道廉公是为了赵王的愚蠢而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残忍的是赵王,而不是廉公,燕国的仇人也是赵王,赵王自然会不敢保廉公了。”

  秦王沉默了许久,他上下打量朱襄,心里略有些不舒服。

  虽然事实确实如此,但朱襄十分直白地说出这是赵王的错,而非廉颇的错,还是让他有些膈应。

  在这个世界上,王的错自然都该由臣下来承担。朱襄如此轻视赵王,是只轻视赵王,还是对所有王都一视同仁?

  秦王不喜欢庄子,就是不喜欢庄子轻佻的态度。身为王,他理应比任何人都高高在上。但朱襄这样态度,似乎王也只是普通人。

  不过秦王能对范雎拜了又拜,请求范雎帮助他。只要朱襄的计谋对他有利,他心里膈应一下后就放到一边,继续道:“你是想逼赵王与廉颇决裂?”

  朱襄再次点头:“是。只要六国皆传言燕国之事是赵王指使,那么赵王身边痛恨廉公的人肯定会对赵王说,如果赵王再包庇廉公,就是向全天下承认是他指使廉公。这时秦国以城池换廉公,他不仅能用廉公换取好处,还能将廉公身上的污名转移给秦国。”

  秦王嘀咕:“这污名对秦国来说倒是无所谓。你确定这样就能让廉卿入秦?”

  朱襄拱手:“我愿意亲自去游说。”

  “想也别想,你好好待在咸阳。”秦王道,“你去了赵国还能回来?”

  朱襄指着自己一头白发:“我可以扮作老人,他们认不出我。”

  秦王摆手:“我会和先生商量。朱襄,你这计谋得逞,廉卿和你的友人可能都会厌恶你。”

  朱襄道:“我愿意承担他们的厌恶。”

  秦王笑道:“所以你不要告诉他们,这是你的计谋。廉卿不愿意领兵,可以教其他人领兵。李牧不愿意去打赵国,可以去打匈奴。他们都会成为秦国的助力。”

  朱襄犹豫:“但隐瞒……”

  秦王站起来,朱襄也立刻站起来。

  “有时候撒一些小小的谎,对所有人都更好。”他走到朱襄身边,拍了拍朱襄的肩膀,“你想好春花入秦后,你会有多大麻烦吗?”

  朱襄平静道:“我不会有麻烦,夏同会处理好所有事。他连他内院的人都管不住,君上就可以放弃他了。”

  秦王再次大笑:“的确如此。不过你让春花入秦,只为了李牧吗?”

  朱襄道:“还为了政儿。听太子说,许多人游说他,让他给政儿找个养母。政儿不需要养母。”

  政儿不是夏同,还只是一个孩子。只要有了养母,政儿就要和他分别,去养母身边,受养母的钳制。但政儿一直没有母亲,也不符合礼法,所以最好是政儿的亲生母亲回来。

  就算春花再愚蠢,只要夏同不给她愚蠢的机会,就不会有问题。

  而且就算夏同管不住春花,还有他。

  “你这一切都建立在政儿一定会相信你,不会投向他的亲母。”秦王道,“你不怕政儿被他的亲母笼络?”

  朱襄得意地笑道:“政儿绝对不会。政儿聪慧极了!”

  秦王想了想政儿的模样,也不由笑道:“的确如此。”他也很难想象政儿被抛弃他的亲母笼络的模样。

  别人都以为政儿只是一个孩童,可能对幼年之事记忆不深。但秦王问过政儿小时候的事,政儿对不到一岁的事都记得很清楚。所以春花骗不了政儿。

  “你居然会用出这些阴谋诡计。”秦王道,“你还有什么计谋吗?”

  朱襄想了想,道:“还有……如果我去长平,或许三晋之地的人会蜂拥而至,投靠秦国?”

  秦王无奈:“想也别想。你是想三晋之地都派兵来抓你吧?”

  朱襄讪讪道:“我倒也没有那么重要。不过秦国比其他六国都强大富裕,就算现在不动兵锋,想要吸引更多的庶民和士人也很容易。或许一些城池不用打,就能有人献给秦国。我回去给君上写个文书。”

  秦王道:“你是说你老师荀子所说的王道之师仁义之师?”

  从秦王嘴中听到“王道之师仁义之师”,朱襄虽然感到恶寒,但还是点头:“是。秦国现在实力上已经到了可以统一六国的地步,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那么接下来可以找一个正义的旗号,为统一后做准备了。”

  秦王叹气:“那个时间的问题,是十几年,还是几十年?”

  朱襄道:“反正……应该不到三十年?”

  他就不信现在的秦国能比没有他的时候统一时间更晚。

  秦王面色古怪:“你是说,在子楚或者政儿手中,秦国就会统一?”

  朱襄点头如捣蒜:“肯定!”

  秦王叹了口气:“希望你说的能实现。”

  真的会这么快吗?秦王其实有点不相信。虽然现在秦国很强大,但秦国不是第一次强大。六国加起来的实力也很惊人。

  秦国真的能在短短三十年内就统一天下吗?

  只要六国还有一个雄主,秦国就做不到啊。

  但朱襄身上有诸多神异之事,宫中方士皆断言,朱襄就是上天派来辅佐秦国一统天下的姜太公。

  那么朱襄的判断,或许就是预兆了天命吧。

  秦王低头看了一眼自己枯树皮一样的手,笑着摇摇头。

  他又拍了拍朱襄的肩膀,道:“朱襄,不是想种地吗?蔺贽带来的棉花种子,你去种吧。”

  朱襄愕然:“君上,你要赶我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