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国士 > 第0568章 是不是低了些

国士 第0568章 是不是低了些

作者:衣山尽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3-12-30 03:26:48 来源:88小说

此刻,在杨嗣昌府中。

济南之围既解,奴酋岳托授首,作为署领兵部的内阁辅臣杨嗣昌也是兴奋莫名。

晚饭的时候,一向不饮酒的杨嗣昌破例让人给自己温了一壶绍兴女儿红,喝得一张脸满是红光。

不得不说,作为明朝实际上的军事第一人,建奴入寇这半年以来,他承受了巨大压力。

建奴纵横京师河北山东,袭破四十余县,俘虏生口三十余万,乃是历次东夷入寇祸害之罪。

大明集六镇边军精锐,集中全力抵御。

可结果是,连战蓝败,整个黄河以北被建奴打成白地不说,还阵亡了两个总督级统帅。

一直以来,杨嗣昌都以知兵着称,入阁之后,所上的十面张网之法在剿灭农民贼军中效果也是极好。也因为他身上的军事才华,得到了崇祯皇帝的绝对信任。

可以说,只要他所上的战策,天子都一概许了。

也因为他实在太得宠,却难免遭受百官的嫉恨。

尤其是东林那群清流们,更是眼睛都红了,整日都瞪大了眼珠子想鸡蛋里挑他的骨头。这些人,做事不成,可折腾起人来却非常了得。这半年以来,随着朝廷大军被建奴打得灰头土脸,特别是卢象升殉国之后,弹劾他杨嗣昌的折子更是如雪片一样飞到皇帝御案上。卢象升可是东林的人,他的死说句实在话,杨某人还是有一定责任的。

百官们明面上是为卢象升抱屈含冤,其实,哼,还不是盯着我内阁的位置。内阁的椅子就那么几把,尤其是老夫掌管兵部,这官职更是炙手可热。

如果济南再丢,只怕老夫还真要引咎辞职了。

……

在真实的历史上,清兵拿下济南,屠尽城中百姓大摇大摆北归辽东之后,愤怒到极点的崇祯皇帝对相关将帅进行了清算。他命内阁议文武官员失事罪。分为五等:守边失机残破城邑失陷藩封失亡主帅纵敌出塞。

后来,山东巡抚颜继祖保定顺天巡抚,蓟镇总兵,山东总兵(不是山东总兵官刘泽清,总兵和总兵官在权势上有极大的差别)等三十二名高级官员被叛处死刑。可以说,整个京畿山东河北的官员被崇祯皇帝一扫而空。

大学士刘宇亮被削籍,赶回家当老百姓养老。

但作为大学士,领兵部尚书衔的杨嗣昌却没有受到崇祯皇帝任何处罚。朝野大为不满,一片大哗。

后来,崇祯皇帝没有办法,为了平息百官的怨气,只得免去了杨嗣昌的所有职务。不过,依旧让他在内阁视事。一来,他确实是信任杨嗣昌;二来,崇祯皇帝也确实没有什么人才可用。特别是如杨嗣昌这种统御全局的干才。

……

不得不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济南陷落。

如果济南守住了,这些事情都不会发生。毕竟,建奴也不是第一次入寇,明军也不是第一次吃败仗。关键是一省的省会被攻陷,城中百姓被屠杀一空,就连躲藏在城中的几个封建山东的王爷被人俘虏。这个脸丢得实在太大,崇祯皇帝想不发作都难。

济南的要紧处,杨嗣昌自然知道。

如今,济南守住了,建奴退兵了,怎不让杨嗣昌欢喜莫名。

而且,作为一个大明朝的辅臣,明军能够获取一场空前大捷,出于民族感情,他还是非常高兴的。即便孙元是他政治对手卢象升的门人,是那群成天空谈不干实事的东林党的党徒。

这半年以来,杨嗣昌都绷着一张黑脸,如今终于高兴起来。整个杨府上下都松了一口气,皆面露笑容。

吃过饭,乘着酒性,杨嗣场到了前院书房,开始起草朝廷对刘宇亮和孙元等有功将士的表彰。

这道表章也仅仅是个提议,具体是否实施,则要经过百官讨论,天子点头才行。

不过,以杨嗣昌在皇帝那里所受到的信任,和朝中的权势,应该没有多少反对的声音。

作为内阁中权势最大的辅臣,杨嗣昌自然聘请了一群数量庞大的幕僚团体。实际上,到了他这种地位,所有的文书稿件已经不用亲自动笔,自然有人代劳。——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

立即就有人提起了笔下下来,其他几个幕僚则围在旁边探讨,揣摩,斟酌。

而杨嗣昌则背着手立在厅堂中心,一边观赏起挂在墙壁上的名家字画,一边侧耳聆听幕僚们的讨论。

明朝的军功计算自有成法,也非常细致。细致到斩首多少勋策几转,对外对内用兵的斩获的头颅又该如何计算。收复县城府城省城又该是什么功劳;解围又该怎么计算军功。

依成法来看,大学士刘宇亮虽然不至于封侯,但一个伯却是能拿到的。

因此,幕僚们在表章上建议朝廷封刘宇亮为武定伯。武定乃是一个地名,是云南的一个府,位于乌蒙山麓。

刘宇亮两榜进士出身,又是内阁辅臣,封一个伯也是应该的,朝廷也不会反对。明朝开国已经两百多年,如今遍地都是公侯。就连崇祯皇帝的岳父周奎,半点功绩也无,不也封了一个嘉定伯。至于南京城那边,袭爵的公侯伯男子,更是多得跟狗一样,也不希奇。不像开国初年,功臣实在太多,就连大名鼎鼎的刘基刘伯温,也只封了一个诚意伯。

至于孙元的封赏,则很让大家抓了半天头皮。

孙元的功劳实在太大了,如果换成汉时,封侯也不意外。比如卫青霍去病,都是二十多岁封侯。条件是,只要你能够在战场上立下功勋。

问题是,这里是大明朝。大明朝做事,讲究的是四平八稳,让所有人都发不出反对的声音。

而孙元实在太年轻了,以弱冠年纪就封爵,实在是太过火了些。现在就封个伯,宁乡军这么能打,而大明朝对外对内战争一时也没有结束的迹象,可想,这个孙元将来说不定还能立下什么功劳。现在就封爵,将来还怎么赏?还是执重些好。

于是,商议了半天,一个幕僚走到杨嗣昌身边,低声禀道:“杨相,我等商议了半天。孙元如今乃是正三品上轻车都尉,可拔三级,升为正二品上护军。可荫一子,世袭锦衣百户。”

“只给一个上护军,是不是太低了些?”杨嗣昌还是有些顾虑,皱了皱眉头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