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国士 > 第1237章 让人意外的义军

国士 第1237章 让人意外的义军

作者:衣山尽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3-12-30 03:26:48 来源:88小说

听到虚玄道长向孙元禀告此事,众头领都甚是尴尬。

孙元却只笑笑,表示理解。

在古代,但凡像谢迁这样的草莽英雄要举义,一般都会拉一个有身份,能够服众的人来当旗帜,如此才能收拢人心,造成影响,最大可能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当然,这也同他们底气不足有关。

虽说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中国人从来都是最具备造反精神的民族。但经过两千多年封建伦理和登基制度的熏陶,大字不识几个的义军普通士兵还是很自然地崇敬权威。在他们看来,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已经是上层建筑,是个大人物了,尤其是这个张泰瑞还是崇祯朝内阁阁老的儿子。

又在后世的一九一七,武昌起义时,义军直接将当时清朝在武汉的督军黎元洪抓了出来,命令他做众人的领袖。后来,这个黎督军甚至成为民国的第一任大总统。此事说起来,还真叫人哭笑不得。

见孙元并不见怪,翟五和尚叫道:“这个宋烟袋也真是多事,早知道侯爷要过来,去请什么张二公子过来做头领,一个读书人罢了,能比得上侯爷的威名吗?只要有侯爷一出马,整个徐州都要摄服。”

另外一个义军头领也叫起来:“是啊,张二公子不过是一个庠生,无官无职,又算得了什么。别忘记了,方才得了侯爷的告身,咱们也是将军了。和尚,你现在是游击将军,只怕张二公子见了你也得喊一声老爷吧!”

翟五和尚一呆,醒悟:“是啊,是啊,咱们都是老爷了。”

然后,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都是山东豪杰,跑惯了江湖的人,当下,众人就相互拱手,你一句“将军”我一句“老爷”地相互恭维起来,场面上顿时热闹成一团。

“干什么,当在侯爷的面,成何体统。别忘记了,你们的官职可都是侯爷许的。”见实在不象话,虚玄忍不住大喝一声:“看看你们现在的样子,简直就是沐猴而冠。”

郭把牌好奇地问:“仙长,什么叫沐侯而冠?”

谢迁:“就是猴子戴上人的帽子,不成人形。好了,大家都别闹了,一切听侯爷的就是。”显然,他在义军中威望极高,一说话,大家都安静下来。

孙元:“既然宋头领赶不到,咱们也不能再等,就不管他了。粮秣一事,谢总兵你怎么看?”

得了孙元的告身之后,谢迁如今已是登州总兵,当然朝廷也没有承认。这可是一个光荣的职位,曾经属于大英雄戚继光。

听到孙元喊自己的官职,谢迁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是戚继光的接班人了,面上一阵激动:“侯爷放心,宋烟袋的兵我会去劝说的。如果他们不答应为大军提供骡马和粮秣,末将也不是好惹的,直接以贻误军机之罪拿了。”

孙元点头:“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某准了。但有一条,不可杀人,毕竟都是为国出力的好汉。”

谢迁:“是,末将省得。但末将还有一个请求,请侯爷恩准。”

孙元:“讲。”

谢迁:“侯爷的告身务必请留下一份给宋头领。”

孙元:“不是宋头领,是宋将军。宋部能为大军提供粮秣和骡马,也算是为本次徐州之战立有大功,某不会忘记他的功劳。”

军议结束之后,各路大军就开始集结。

毕竟不是正规部队,加上又分属十一路人马,究竟有多少人马,一时也清点不出来。其实,谢迁他们也就只知道自己手头直接掌握的亲卫家丁的数目,谢迁手下的亲卫大约二千出头,其他各部,有千余,也有三四百的。十一路人马,可用战兵也就一万出头,其他两三万都是流民家属,也没人当回事。

等到部队开始朝前开拔,谢迁回来禀告,说他已经控制出宋烟袋的人马,将所有的粮秣都运了过来。

“等到再次见到宋指挥的时候,末将亲自登门请罪。宋指挥要打要杀,末将绝无怨言。”谢迁说。

孙元在宋烟袋空白告身上填的职位是山东青州府安东卫指挥使,也因为这张告身,才让谢迁顺利地说服了宋部人马。

说是粮秣,实际上也支撑不了这支三万人马的大军走多远路,也就一日的用度。

义军在此前毅然结盟攻打徐州,支援淮安前线,是非常叫人敬佩的。但考虑到他们都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准备又差,孙元对他们还是没有任何期待的。

义军存在的价值,不过是方便他将来控制徐州罢了。

打仗的事情,还得靠骑兵军。

于是,孙元也不等义军,让骑兵军一路朝前急奔。至于义军,能够跟上多少算多少。就连谢迁他们也不认为经过两夜一天的狂奔,这三万人马就能一个不少地被他们带到徐州。反正,到时候有多少算多少。

一夜打着火把狂奔,到次日上午快接近中午的时候,部队已经抵达双沟,过了双沟就是徐州地界了。

战马都已经跑得浑身是汗,马毛湿漉漉地贴在身上。

孙元本以为义军应该没有跟上来多少,可回头一看,却是大吃一惊。只见,满上遍野都是黑糊糊的人潮,几万双脚板飞快地踩在地上,腾起层层黄土烟尘,就如同起了大雾。

那些精瘦的义军士兵看起来好象风一吹就能被吹倒,可走起路来飞将两腿迈得飞快,有的人甚至没有穿鞋,有的人脚上的草鞋早已经破得不成样子,脚板都磨出血来。

靠着一双脚就能跟上骑兵部队,这就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了。

汤问行也是抽了一口冷气:“山东好汉果然名不虚传,开眼界了。”

回想当初的一箭不放就丢掉整个山东逃去淮安的山东军,再看看眼前这些韧劲十足的义军士兵,刘泽清若是泉下有知不羞愧吗?

另外一个骑兵军将领忍不住朝谢迁一拱手:“佩服,你们山东人直他娘能走!”

听到孙元等人的夸奖,谢迁心中又是自豪又是得意:“侯爷和各位将军过奖了,其实,为了让大家赶路,末将也是使了手段的。”

孙元好奇:“什么手段?”

谢迁:“就是所有士卒都在规定的时辰在规定地点用饭。”

孙元不明白:“何解?”古人当兵吃粮,吃粮当兵,将官为手下士卒提供维生所需饮食天经地义。一支军队,除了主力战兵以外,还有辅兵和民夫。后者的主要任务是运输钱粮,为作战部队提供衣食住行等后勤保障。因此,每支部队都要统一设置伙房,士兵统一用餐,否则部队就会乱成一团。

谢迁解释说:“禀侯爷,为了让士卒赶路,末将和各路头领,不……各家将军们商议出一个对策,部队每日提供两顿伙食,中午和傍晚各一次。伙房随主力部队行军,等到吃饭的时候,士卒若是跟得上,自然有饭吃,跟不上,只能怨自己两腿不争气,饿着。为了吃上饭,大家只能拼命朝前走。”

孙元吃了一惊:“还有这个法子,辅兵和民夫怎么跟得上主力部队,想来定然又不少人掉队吧?”

谢迁:“侯爷放心好了,方才末将大概看了一下。我部有三千多人马,大多跟上来了,没多少人掉队。想来其他部队也是如此,至少有**成人马是跟上来了的。”

孙元更惊:“掉队率却是如此之低,真让人意外。那你觉得,最后究竟有多少人马能够赶到徐州?”

谢迁:“部队已经急行军一夜连带半天,掉队一成。接下来还有一个下午连带一个夜晚。据末将对部队的了解,明日黎明到徐州的时候,应该能有个七成弱。”

“七成弱,也就是两万人左右。”孙元赞了一声:“不错不错,如果真是如此的话,这一仗咱们赢定了。”

谢迁仿佛为了坚定孙元的信心,继续说道:“侯爷放心好了,您不知道这义军士卒大多是来自鲁南山区的穷苦百姓。鲁南穷,到处都是寸草不生的山地,却出煤炭,山民大多是矿工和运输煤炭的脚夫,平时担着挑子一天走上百里地也是常事,根本就不觉得苦。这急行军一天两夜也不过是累些罢了,只要给一口吃的,身上就有力气。”

说到这里,他苦笑一声:“去年末将去山东蒙阴费县泗水招募勇士的时候看到的情形真是叫人吃惊。泗水产煤,煤炭从矿里挖出来之后需要用船沿泗水河运去兖州,再在那里通过大运河北上或者南下。可冬季里泗水上冻不能行船,就得靠挑夫一担一担地挑去兖州。”

“从泗水到兖州有一百里路,如果靠走,怎么着也得走上一天。按照商行的规矩,脚夫只在出发地用饭,收货方为了节约本钱,可不会管脚夫的。至于一路上的吃喝,都靠脚夫自己解决。”

“于是,这些脚夫通常都会半夜出发,一路急行,走上百里,在黎明时分到兖州将煤炭交了,然后又赶回泗水,如此,还能赶上泗水这边提供的午饭。”

“一口气走上一个来回,就为节省一顿饭钱……这……”孙元彻底震撼了。

如此坚韧而勤劳的百姓,真真是好兵坯子。看来,中国从古到今并不缺少好士兵,所缺的只不过是一个英明的领袖和强有力的组织罢了。

而且,说起自然界中耐力最好的动物,一般人都以为是狼和野狗,这种两种犬科动物能个追踪猎物一口气跑上三十多公里,直到猎物累得走不动为止。但真说起来,要论起耐力,犬科动物还真比不上人类。

孙元记得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上说,非洲有一个部落的猎人在打猎的时候基本都是靠追,无论是羚羊还是斑马,就算是野狗也有被他们追得累死在地的记录。

人如果将潜力激发出来,是非常可怕的。

在历史上,红军飞夺泸定桥,一个昼夜飞奔一百二十公里,这一百二十公里还是山路,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孙元:“看来,本侯还是小看义军将士了,谢将军这个办法不错。”

谢迁这个办法得到孙元的认可之后,有点汗颜:“承蒙侯爷夸奖,不过最后能够走到徐州的估计也就五成。”

孙元:“怎么只有五成?”

谢迁:“一口气走上十二个时辰,义军中大部分人都能做到。但连续走两夜一天并不容易,非军中强壮者不成。真正艰苦的是晚上,马上就要进入徐州地界,越是靠近徐州城越是要小心。到凌晨时分,甚至不能打火把。”

孙元:“五成也行,掉队的士兵怎么办?”

谢迁:“侯爷不用担心,各部将领都会留人收拢掉队的士兵,在后来的两日之内都能陆续到达目的地的。末将还有个不请之请,还请侯爷应允。”

孙元:“你说。”

谢迁:“可否将义军中的一部分精锐混编进侯爷的骑兵军里?”

孙元:“这个,本绝后不太明白。”

谢迁:“也不是混编,末将的意思是能否让各路义军中的主力战兵在明日夜里拖着骑兵的马尾巴走路?”

“这样啊,没问题。”孙元立即明白谢迁话中的意思,义军士兵患有夜盲,晚上不能走路。可战马却没有这个问题,战马在夜间可是能够看见东西的。骑兵军出动了两千士兵,有四千匹战马。如果能够让义军士兵拖着马尾巴,可顺利地将义军的主力战兵带过去。

这事如果组织得好,倒也可行。

正如谢迁所说,真正艰苦的行程是晚上。

实际上,一吃过午饭,义军中有不少士兵的体能就开始出现问题。他们虽然韧性十足,有能吃苦。但这种长途行军考验的不但是人的意志力,还有身体底子。营养不良的义军有些坚持不住,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开始口吐白沫倒在了地上。到晚饭的时候,不少人累得将刚吃进去的饭都吐了出去。

宋烟袋还是没有了,也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谢迁和赵慎宽秦尚行郭把牌翟五和尚等一众山东义军首领的脸色都变得难看起来,心中嘀咕,对明日黎明时分就要发动的奇袭徐州之战有隐约的担心。

同时,义军的粮草经过这一天一夜的急行军,已经告磬,说难听点明日的早饭都没出着落,需要打开徐州之后才能得到解决。

如果徐州那边有变,大军囤在城外只需一日就要散个干净。

孙元却没不去想这个问题,攻城的事情本不是骑兵需要干的活,与其去担心这个问题,还不如尽力将该做的事情做好。

部队已经进入徐州境内,天已经黑下来,此刻,距离徐州城还有几十里路。都是黄河冲击而出的大平原,若是部队打着火把,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城中的敌人发现。

他将一队又一队斥候派了出去,命他们在路上若是遇到的清军的探子和哨所,一概拔除,动作要快要猛,千万不能惊动城里的李率泰。

看着沉沉的暮色,孙元的思绪又飘到了淮安那边,也不知道刘春和郝肖仁他们打得怎么样了,想必极其艰苦吧!

一定要坚持住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