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流放前,公主搬空皇宫带护卫逃荒 > 第212章 凌烟阁功臣

流放前,公主搬空皇宫带护卫逃荒 第212章 凌烟阁功臣

作者:童夕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4 10:01:52 来源:88小说

贵比黄金的琉璃即将跟满大街的玻璃窗一个价,这让百官心中说不出的难过。

特别是有些头上还戴着琉璃首饰的官夫人们,忙悄悄地将首饰取下来。

这一进燕京城,这群人就跟乡下来的土包子一样,邵州事件重现,给这些官员和其家眷的冲击感不是一般的大。

待看到护城河,百官又一次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谁见过堪比运河一样宽的护城河?

那大商船大的,能当海船用了!

再一听工部官员介绍,整个燕京绕城五大河流,两条汇入南下的运河,三条贯通渤海。

整个燕京的水运,比八水环绕的长安,贯通运河的旧都,都要庞大。

能想象渤海港通海商后,燕京会繁华到什么地步。五河贯通,道路修的四通八达,还有轻快的有轨车道……

龙游团长在乡县之地宣传口号一就有‘要想富,先修路’。

看看现在的燕京城,才知这一句话的份量。燕京这路修的,可谓是历朝历代皇城之最!

百官再看陶春花的眼神都变了,一直以来他们对这唯一的女州牧,是既佩服又远离。

女人当官,还是个农妇出身的女人,怎么配跟他们平起平坐!

也就是运气好,沾了女王的光,女王流落之时她就追随着,才有了今日。

但看着这燕京城,百官才知自己对陶州牧的认知有多偏差!

短短时日将燕京城建成这般规模,胸中无沟壑,无魄力,无能力者,就算有多物资,再多人力,也建不出来啊!

待进了内皇城,看着巨大的起重机、钢架、搅拌机、铺路机等等重机械,在工人的操作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建城工作。

百官皆是一脸茫然,跟那些第一次见到旋风炮的敌人没什么两样。

在邵州时就知道建城所用的机器,已经进步到跟武器差不多。

但没想到,燕京城还有更厉害的,怪不得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建城任务。

看着那流水一样将砖头往高处,装有履带的机器。

有官员忍不住问:“这机器是如何操作的?怎么能升那么高?”

陶春花亲自解答:“这是蒸汽机带动的,科技院研制蒸汽机已有几年。

目前还无法带动大的工具,但这些轻便的工具已经能带动。

如今严州已经大规模投入蒸汽纺织机,纺织功效极高。

农科院也在大规模制做蒸汽抽水泵,农田浇灌的问题,以继水车之后,又有了一大突破。”

李凌薇没说台州在造蒸汽船,陇右施诚在研制蒸汽车,主要是怕吓到这些官员,看他们这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当初还不想迁都来燕京呢!明里暗里都是燕京苦寒之地,又偏远又偏僻,怎么能为皇城?

哪里有舒适安逸的江南好?现在就让你们看看,再留在舒适窝里不动弹,你们迟早要被高科技抛弃!

整个燕京城划分了十八个区县,皇城区的工程已完成大半,别的区县都在建设当中。

皇宫之所以这么快建好,是因为李凌薇特地要求,不必建那么多宫殿。

皇帝要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女帝就不需要了。

政务所需的大殿建好,后宫先建三、五个殿就好。空间留着修花园、演武场、藏书楼、库房不香嘛!

所以皇宫早已竣工,登基大典如期举行。

接下来的时间,百官的安置,城池修建进程等等问题,丝毫不用李凌薇操心。

文有季清哲,武有洛白,内有秦妩和半夏,她只管安心等着登基大典之日的到来就好。

不过有一件事是必须她来做的,就是开国功臣的封赏问题。

李凌薇决定抄个作业,十大将军咱不敢抄,学唐玄宗修个凌烟阁还是可以的。

唐玄宗的凌烟阁是二十四功臣,咱再大方一点,封赏四十八功臣。并且立下规定,以后有大功者,也能登上凌烟阁。

华夏这片土地确实一统了,但咱们的目标是将世界地图都插上大夏国旗,总得给以后的将士一点希望。

大夏国最高的荣誉,登上凌烟阁,画像、名字以及生平功绩,将与开国功臣同列。

这年头还不流行写人物自传,那咱就开个头,凡是位列凌烟阁的功臣,都可以写自传出书。

这年头出书立传,对文人来说,其荣誉跟武将封侯是一样的啊!

省得以后被那些小说家写成小说演义啥的,小说家私心重。

喜欢一个人就往好的写,不喜欢就安排一堆野史。

好好的名将,流传到后世,还有了黑历史。

得知女王要效仿盛唐时建凌烟阁,并且收纳四十八功臣。

百官激动的快要疯了,再没人吐槽燕京不好。

一边将这几年战乱期间,自己所有建树都细细写下。

一边努力投入新城的建设当中,只求能当选四十八功臣。

可惜这些官员中能当选的不多,只有陶春花、许义、沈亮之流,即有政绩,又有战功,方能入选。

李凌薇亲自拟定人选人,霍非、施诚、赵刚、余飞龙、沈亮、许义、陶春花、秦姝、莫天寅、曹慎、

当然,还有洛白和季清哲,共十二人。剩下的三十六人则由季清哲和洛白等重臣商议。

她本来是要将半夏的名字也放上的,但被半夏自己拒绝了。

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功劳并没有大到,能跟这些将领同列。

但她相信,待她去带领女兵,征战四海。

早晚有一天她的战功,会让她够资格登上凌烟阁。

同样的秦妩压根就没想过自己能提名,见姐姐的名字在列,她已经很激动了很开心了。

开国四十八功臣,这是多么大的荣誉啊!文官武将为争一个名额,争的头破血流都不为过。

她只是在陶春花麾下效力几年,因女王登基之事,才来到女王麾下。

她的名字若也在候选名单上,百官会觉得,这是个笑话的。

本来李凌薇觉得沈秋阳也够资格入选,他虽无多少战功,但他改良种子,培育战马和耕牛,改良浅海田、晒盐法……

这些政绩若在太平盛世,哪一个也够资格封个爵,但放在开国元勋里面就有点上不了台面。

特别是他的父亲已经入选,一门父子双杰也算一庄美谈,但也因此将沈家放在风尖浪口上。

李凌薇思索之后,决定先不将沈秋阳的名字位列,跟半夏一样,待他自己再争得功绩,下一次再入列。

她选的这十二人之中,十一人都是无可厚非,谁也没法挑出一句错来。

只有曹慎,百官热议纷纷,曹瞒造反,子不教父之过,岂能说曹慎无错?

女王宽大,不杀曹家,还让曹行管闽州,已是宽宏大量。

可这曹慎哪里还有资格当选开国功臣?他现在即无官职,又无爵位,只是一夫子而已,凭什么?

有人跑去找曹慎,让他自己上书,不要这份荣誉。

曹慎也想的开,为了儿孙,为了曹家,也为了不让女王为难,他不要这份至高的荣誉了!

当即上书,请求女王在开国功臣的名单上,划下他的名字!

不想李凌薇置之不理,还让蜀中官员连名上书,将曹慎在蜀中几年的政绩写下。

待那一份长长的功绩送到燕京,李凌薇特令曹慎上朝,当堂读出。

百官襟声,曹慎则是老泪纵横。

那份折子从曹慎和霍非入蜀写起,先记战功,灭鞑子、平士族之祸、解藏族之乱、清剿十万大山里的匪徒……

再记政绩,入蜀时百姓凋零,十室九空。曹慎在蜀期间,配合龙游团长,执行摊丁入亩之政。

分田到户,重发户藉,招揽流民,让蜀中人口翻了一倍。

蜀军开垦军囤田,兴修水利,修路铺桥,重建蜀中六大要寨,三座重城。

蜀中几次天灾,他都没让朝廷支援,自己带领百姓抗了过去。

百姓休养生息之后,为让蜀中经济复苏,打通滇、黔商道,成立官商行,将蜀茶、蜀丝等蜀中特产,高价卖出。

为蜀中经济繁华,做出重大贡献。

如今蜀中能这般昌盛,都因曹慎留下的政策,执政官员只需要曹规萧随,蜀中便能太平……

这还只是曹慎在蜀中的作为,他在闽州时的旧功绩不提,只论女王与文氏那一战,他追随季相反文氏,归依女王。

给女王麾下带来数万闽州军,只这一件,便够他荣登凌烟阁!

百官半晌不语,还有人要拿曹瞒说事,这是曹慎一生的污点,仿佛就算将曹慎的皮扒下,也不能清洗一样!

李凌薇冷哼一声道:“众位大人能保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做出格之事?

若到那时,因为子孙之祸,本王将尔等的名字从凌烟阁除去,尔等也无异议?”

百官瞬间寂静,这才反应过来,如果连曹慎这样,儿子造反,也不清除他的功绩。

那女王也不能朝令夕改,因为后代儿子不孝这个隐患,除去自己的功绩啊!

也就是说,不存在牵连之祸啊!

要知道历朝历代的皇帝,因为牵连之祸,将一个功臣除名,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

甚至还有功名死后,因为后人做了错事,自己被拉出来鞭尸的呢!

若女王真能说到做到,不以儿孙之祸患及,那他们当然愿意曹慎开这个头。

只要他曹慎的名字还在凌烟阁,那其他人位列之人,不论后代儿子犯了什么事,都不可以将他们的名字除去!

就这样曹慎之名在册,只是季清哲全程沉默,让李凌薇摸不清他的想法。

下朝之后便留他在宫中,询问道:“季相对此事有何看法?”

季清哲轻轻摇头:“臣只是在想,如王上这般宽宏的君王,古少有之。

曹大人在蜀中的名望很高,进入学院后,也很受学子尊敬。

他能名列凌烟阁,带给学子和百姓的影响,比一般的武将更大。”

李凌薇见他说的真心,便放心了。之前季清哲对曹家父子十分防备,现在看来。

他终于认识到龙游军的强大,大夏的朝廷的强盛,以前这些镇守一方的州牧,或许能威胁到皇帝的权力。

但以后,再不会有了。

“剩下的三十六人,已经商议好了吗?本王准备在登基大典那一天宣布。”

季清哲为难地道:“入选名单多达百余人,还得再斟酌一番。”

李凌薇知道为难在哪里,想找出功绩跟这十二人一样的,很少了。

剩下的人功绩都差不多,所以挑选起来才麻烦。便道:

“不如这样,本王选定的这十二人,同本王一起,位列凌烟阁三层。

剩下的三十六人,则位列二层,如此一来,百官也不会拿功绩之事议个不停。”

季清哲眸光一亮,这样一来挑选就容易了。

两人就凌烟阁封赏之事又聊了一会,季清哲便知趣地请辞,为女王的名声考虑,后宫他是不便久留的。

就在他站起来的时候,李凌薇突然发现,他以前天天系在腰间,并且一紧张有紧握着白玉佩,不见了。

因为他问过好几次,自己认不认识那块玉佩,所以李凌薇上心,再一想,好像已经许久没见他握着了。

好奇地问:“季相腰间常悬的白玉佩,为何近来没见过?”

季清哲眸光一凝,缓缓垂下,轻声道:“不慎摔碎了。”

李凌薇惋惜地说:“那块玉佩很漂亮呢,可惜了。”

见他一脸伤心的表情,又笑道:“季相别伤怀,玉佩虽碎了,但它带给你的记忆还在啊。

待本王这里有好玉,再令工匠给你按原样重新做一个。”

季清哲缓缓摇头:“多谢王上美意,只是,不必了。那玉佩,世间只此一枚,碎了,臣也不需要了。”

李凌薇越发好奇:“那玉佩到底有什么故事?让季相这么重视。”

季清哲抬眸,看着她充满好奇的眼睛,不过也只是看了一眼,又缓缓垂眸,长睫掩上那眼底的悲伤。

嘴角微微扬起,轻声道:

“是臣很重要的一个人所赠,就像王上说的,玉佩虽然不在,但曾经的记忆还在。

所赠之人的情谊,臣会永远铭记于心。”

李凌薇没再追问是何人,那样显得自己有点八卦。

季清哲当然也没说,若是洛白没有回来,他肯定会握着玉佩,将它的来历细细地告诉李凌薇。

可是,洛白回来了,并且,王上亲口说的,她心属洛白,三年后,两人会成亲。

那这份记忆,就永远让自己一人保留吧!

缘份真的很玄妙,有时候你以为两人有缘,百般努力朝着缘而去,最后发现,有缘无份。

有些人,错过了,便是一生。

幸好,他还能以另一个身份陪在女王身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