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十国帝王 > 章五十三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3

十国帝王 章五十三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3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1:34:09 来源:88小说

?如百战军将士所见,领军前来驰援玄武县的,的确就是李从璟本人。

前日,在与军中幕僚探讨驰援领兵人选时,因此事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又责任重大不容有失,而李从璟最为信任的百战军极其诸将,又已派了出去,当此之际,还有什么人选,比他自己更加合适的?

既然李从璟出现在玄武城外,也就意味着他一直以来等待的时机,已经到来;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此战胜负关键也到了。

此番李从璟所领兵马,几乎抽调了大军大半精锐,共计一万五千上下,留在梓州的两万余将士,则继续保持对梓州的攻势。但军中的骁勇之将,如郭威、夏鲁奇、史彦超、李从珂、石敬瑭等,他都尽数带来。

两川之役,没能在这之前攻下梓州,战场重心已经从梓州转移到了玄武,在玄武投入这般多力量,正当其用。

既然是李从璟亲自领军,细节处自然无可挑剔。

首先是援军驰入战场的时机选择。

李仁罕所部与百战军鏖战多日而未克城池,不仅兵锋失了最初的锐利、士气不如最初高昂,作为攻城一方,连日久战,损伤不,其统兵将领,最初或许还会多加注意梓州方面,时日一久,苦于眼前战事,必定松懈。

其次,是对玄武到梓州之间的视野控制。两军斥候、游骑的交锋,以及王师彻底清除西川斥候、游骑的时机,都做的无可挑剔。

再次,经过李从璟有意安排,王师对梓州的攻势,起先并未动用全力,这就使得王师攻势能够日盛一日,如此便给梓州、玄武造成王师要赶在西川军攻下玄武之前,拼死夺取梓州的假象。这样一来,梓州战事不停,西川援军便不会自危。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百战军在玄武城已经坚持了足足半个月。

因此,王师从梓州一路疾驰而来,玄武城外的西川军也没有能事先得到情报,等到大军离玄武城已只十来里时,后知后觉的西川军已经来不及有太多反应。

连撤离都【【【【,m.◇.c★om来不及。

若是李仁罕攻城部曲只有半数,还留有半数应对别的情况,也不至于落到如此境地,然则其部与百战军的战斗,已经使得李仁罕不得不调遣所有大军,竭尽全力攻城。

即便如此,也是半月未克。

李仁罕在得知王师行踪后,连忙下令攻城大军后撤,慌忙调整全军阵型,布置营地防守,但却已经晚了。

王师各部,在李从璟亲自冲锋陷阵的情况下,携雷霆之势,勇不可当,杀入阵脚不稳的西川军阵中,如巨大洪流冲入村庄,席卷了房屋茅舍,如巨大利刃切开鱼肉,血肉横流。

围绕玄武城,方圆十里,人潮涌动,杀声震天。

近乎精疲力竭的百战军,不甘隔岸观火,打开城门,杀出城来。他们连日来被动挨打积攒的戾气,也终于在这一刻得以有机会释放。

李从璟率军自东面杀出,火速杀入玄武城东墙外的敌阵。

撕裂阵型后,下令郭威、高行周带领各自部曲,分为南北两股,分别向南、北门杀去,并且向西门汇合。

他自己则带精骑,如一柄锲子,顺着西川军营前冲击,将妄图回营的西川军尽数拦截、绞杀。

玄武城外的西川军,原本分作三部,一部鏖战四面城墙,另一部在四面城墙前压阵,预备随时替换攻城所部,最后一部则留守营地。

这其中,留守营地的西川将士,少之又少,合在一起不过两三千之众。

李从璟带军杀入战场后,战场局势发生变化。

西川军攻城的将士,得令后迅速回撤,意图与压阵所部相互掩护,退入营中据守,而本在营中的将士,限于数量有限,虽有出营援引之举,却不成规模。

从梓州来援的横冲军、龙骧军、万州军、武信军及护国、保义各军精锐,由各自主将率领,在李从璟统一布置下,主攻便是西川军压阵所部。

在百战军出城后,在城池东、南、北面各处战场上,王师各成三面夹击之势,意欲将西川军合围击溃,同时又在大局面上保持向西进击的姿态,将西川军向西驱赶、包围。

王师来援,大出西川军意料,让西川军众将士惊慌不已,他们更不知来援的王师有多少兵马,只看见铺天盖地的黑甲狂潮席卷而来,势不可挡,多数军士心神大乱。一方面,西川军固然猝不及防,无法有效改变阵型自保、迎击,另一方面,士气在王师猛烈攻势下,很快陷入低迷。

故此,王师势如破竹,西川军节节败退。

李从璟自不用多,虽自李嗣源继位以来,除却荆南一役,四年间几乎没有再亲上沙场,但今日冲锋陷阵,勇猛之姿更胜当年,所领马军虽不是君子都,然禁军精骑却也是真正的精锐。

在黑袍黑甲的李从璟面前,西川军中几乎无人能挡其脚步片刻。

王师中,上有高行周、郭威、夏鲁奇等老将,下有史彦超、符彦琳、石重贵等新秀,这些人莫不骁勇善战,都可谓一时之选,有他们带头冲锋,加之战局又有利,王师杀敌破阵如同饮水。

但在众将中,要奋不顾身、悍勇可畏之人,却不是这些大将、校,而是李从珂、石敬瑭两人。

其中尤以石敬瑭最为悍不畏死。

他比任何人都知道此战只能胜、不能败。

此战若是胜了,姑且不李从璟愿意分多少军功给他,最起码不至于太过难看,他也还能保有一线东山再起的希望;若是此战败了,李从璟却是铁定会拿他开刀,届时打落谷底都只凭李从璟一句话。

而且有了剑州之败,到时李从璟便是要问罪于他,也不会再有人再有理由为他求情。

虽胜了也只有一线希望,石敬瑭却不得不将性命都赌上。因而在各部之中,他率领的本部人马,是最悍勇也是最不计伤亡的。

甚至是伤亡最大的。但事到如今,弃车保帅,也是无奈之举。

激战虽只两个时辰,玄武城外,已是血流漂橹,横尸遍地。

出现如此惨烈之象的原因,是因为西川军已近乎全面溃败。东门已无西川军,所部或者战死,或者投降。南北面的西川军,已溃败近半。

勉强还能稳住阵脚的,是西门外的数千西川兵将。因其是最后阵地,故而尚有一些残力。

李仁罕、赵廷隐、张知业三人,此时也都在西门外汇集。

只不过事到如今,任谁都看得出来,西川军大势已去。

也亏得是三将所领的是西川军精锐,若是寻常部曲,此时只怕早已四散溃逃,不成模样。

出人意料的是,李仁罕抵死不愿撤退。不仅不愿撤退,反而亲自上阵,奋战在前,竟似不惜杀身成仁,也要做这无意义之举。

李从璟见大势已定,正组织人手烧掉西川营地,忽的,异变陡生。

西面突兀出现一支西川大军,以滚雷之势奔赴而来。

最先发现这支西川军的,是郭威所部。郭威找到帅旗,亲自来向李从璟禀报异变。

“大帅,恐是老贼孟知祥到了!”银甲白枪的郭威勒住马缰绳的时候,长枪锋刃仍在滴血。

“来得倒也及时!”李从璟止住了奔战的脚步,却是冷笑一声,丝毫不以为意。

“此贼端得是狡猾,事先我军斥候竟无探报传回,眼下老贼已近在十里!大帅,末将等何以迎敌?”郭威问这话时,神情间有跃跃欲试之色。

“孟知祥来的及时,兵马也有万人上下,若是令其与李仁罕部合力,则兵力还胜过我军,乍一看来,的确颇有阵势。”不是看起来颇有阵势,是的确很有威胁,但李从璟仍旧没有半分紧张之态,反倒显得胸有成竹。

他的确胸有成竹。

此番孟知祥驰援玄武城,在路上只用了四日时间,行军可谓极快,不仅如此,因他是秘密离开成都,军队也是秘密调度,当旁人发现孟知祥已不在成都时,他其实已经离开成都近百里。

这个“旁人”,就包括军情处。

虽然军情处这次动用了“飞鸽传书”,但也没有争取到多少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在李从璟得到军情处的汇报后,即便是当时立即发军驰援玄武城,在时间上也跟孟知祥不相上下。

因为成都距离玄武县,本身就只有两百余里的路程。

彼时,李从璟是否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意识到了。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李从璟是否立即发军了?

的确如此。

不仅是立即发军,而且驰援部曲,也早已处在随时待命的状态,这就省去部曲的准备时间。

因为驰援玄武县,本就是已定之策,李从璟要等的,不过是一个时机。

原本,若是孟知祥不立即驰援玄武县,李从璟也许会再等上两日,但既然孟知祥已经来援,李从璟就不得不提前行动,以求赶在孟知祥前面抵达玄武县。

孟知祥之所以秘密离开成都,秘密调动军队,目的就是为了争取两日左右的时间。而事实上,他也的确争取到了这个时间,并且迫使李从璟不得不提早行动。

但李从璟也赶在孟知祥前面到了玄武城。

虽然只早了一两个时辰。

也就是这一两个时辰,让李从璟打开了局面,占据了主动。

问题是,李仁罕应该知道孟知祥的行踪,他为何就没能坚持住这两个时辰?

答案很简单,因为李仁罕并不知道李从璟会来。等他知道的时候,哪怕明知孟知祥即将来援,他也控制不住战场局面。

李从璟看着郭威,认真道:“敌我双方战至此处,谋略已经用尽,算计也再无用武之地。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方面的较量上,我等并未输给孟知祥。而接下来决定此战胜负的,是两军战力实打实的比拼。郭将军,狭路相逢勇者胜,今日奋战于此的,都是我大唐王师之精锐,你可有殊死一战之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