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十国帝王 > 章二十七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1

十国帝王 章二十七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1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1:34:09 来源:88小说

?与此同时,保义军军营,李从珂帐中。和石敬瑭相同的是,李从珂帐中也只有他一人,与石敬瑭不同的,是李从珂并没有像石敬瑭一般,垂垂如死人。

帐中灯火昏黄,灯苗摇曳,各类物什的阴影散布在地上,如同一个个阴谋。将案上,酒肉摆了一满桌,李从珂坐在将案后,大嚼大饮。

案桌近旁,丢满了酒壶,从这些酒壶的样式中可以看出,其中不乏石冻春、西市腔、郎官清等名品。因为帐中无人,李从珂将酒壶重重拍在桌上的声音,与他的醉酒声,就格外响亮,像黑夜里婴儿的啼哭。

旁人无从知晓,此时李从珂内心里是否有想要哭嚎的**。禁军大显神威,三日攻下剑州城,乃是大功一件,论及此战胜利的根由,李从珂心中清楚得很,与其说这是国力的胜利,还不如说是李从璟对帝**改造的成果。

“拿酒来!”李从珂晃晃手中空荡荡的酒壶,将其一把丢在帐中。

亲卫抱进几壶酒,放到案桌上的时候,迟疑半响,终究是没忍住,低声道:“军帅,少吃几口罢!”

李从珂没理会他,拿起酒壶仰头就灌,清凉的酒水倾泻而下,潺潺如溪流,暴烈如利剑,利剑入喉,刺激得李从珂不停咳嗽。

亲卫于心不忍,劝道:“军帅,虽说此战保义军损失巨大,然则剑州方下,大帅便下令,恢复了军帅与石帅的官职,也算是承认了保义军的功劳,同袍们并没有白死。”

李从珂恍若未闻,仍旧是埋头大吃大喝。

亲卫乃是李从珂心腹,知晓他在想什么,遂改口抱怨道:“此番剑州大捷,禁军各部都有功勋,尤其是百战军,功劳最大。纵观全军,七万将士,只有我保义军与护**折损严重。大帅明明持有大量强弩,事先却不曾拿出来,若是我保义军有此利器,攻打东川军时,折损岂能那般严重!难不成,唯有禁军是爹生娘养,我等保义军便活该被牺牲么!”

李从珂终于抬起头,双眼通红,出声却是厉喝,“闭嘴!此等大事,也是你该议论的?!”

亲卫怔了怔,但见李从珂这番模样,便知话说到了对方心坎上,壮起胆子继续道:“大帅如此不公,将士们心中也不服气!凭什么功劳由禁军来领,死伤就该由我保义军承担?”

李从珂不再呵斥亲卫,低头默然,连酒都忘了饮,良久,苦笑道:“那又如何?他人不知晓,我还能不知,朝廷早有削藩之心?天下强镇强军,天雄、银枪效节,曾今哪一个不是威震四方、战功赫赫?然则如何?朝廷动了杀心,还不是免不得身死道陨?眼下,天下藩镇,唯独河中、保义、河东、卢龙四镇最大,卢龙姑且不说,有边防重任,河东也不去说,被朝廷牢牢控制在手里,此番伐蜀,你以为朝廷只想对付他孟知祥、李绍斌?”

“凭什么!”亲卫恨得咬牙,双拳紧握,“将士们浴血沙场、马革裹尸,却只能落得如此下场?朝廷如此行事,道义何在,天理何在!”

“道义?天理?”李从珂无声哂笑,“平头百姓才会去过问道义、天理,朝廷却不会管这些。朝廷在乎的,是掌控权力,是如何掌控更大更多的权力!”

“朝廷如此作为,便不怕失去民心,引得天下大乱吗?”。亲卫口不择言。

“失去民心、天下大乱?”李从珂摇摇头,看着自己的这位心腹,认真道:“你以为,如今还是同光年间?天下变了,早已不是昔日模样!民心,民心何在?天成新政,就是民心,天下百姓、士子,哪个没从中获利?既然得利,谁不交口称赞?便连禁军将士,也因此荣耀万分,又岂会不拥护朝廷?如今,朝廷有五万禁军在手,还惧怕有人造反?天下间,藩镇数十,谁还敢造反,谁还有实力造反?!”

一番话让亲卫愣在原地,怔怔不知该作何言。

李从珂又继续饮酒,喝下一腔苦涩,半响之后,他近乎喃喃自语道:“且看吧,此番平定两川之后,朝廷便会花大力气削藩,真正的削藩。数年之后,节度使将不再是昔日节度使,哪怕有其名也不再有其实,往年节度使把持数州军政大权,雄踞一方堪比诸侯,能左右帝国局势的局面,永远都不会再有了,绝不会再有了。这天下,又会成为朝廷的一言堂,回到大唐最初时候的模样,由皇帝陛下掌控一切。届时,天下将只知有朝廷,而不知有藩镇!”

扔掉一壶酒,李从珂站起身来,仰头望着帐顶。帐顶如锅盖,将天下英雄罩在锅里,任由掌厨者生杀予夺。李从珂无力苦笑,喟然叹道:“这天下啊,往后谁还会记得,曾今,在这片山河间,有无数英雄豪杰,各据一方,争霸天下,那是真正的群雄逐鹿啊!那些时日,天下人不知有帝国,不知有陛下,只知有藩镇,只知有节度使!”

亲卫被李从珂这番话震得目瞪口呆,半响,反应过来,连忙道:“军帅,你喝醉了!”

“醉了,的确醉了!”李从珂哈哈大笑,回身从案桌上拧起一壶剑南烧春,满饮一口,想出帐去举杯邀明月,醉卧沙丘上,想想却又作罢,他是知晓军情处之能的,为免这等肆意姿态被李从璟知晓,引起对方不必要的猜忌,只能站在帐内,举起酒壶对着严严实实的帐顶,再度纵声大笑,状若疯癫,“天下啊天下,你曾让多少英雄豪杰匍匐在你的脚下?天下的天下,你又为何总是臣服于英雄豪杰的意气风发?剑南快纵马,横刀冷锻甲;帐里问将军,成败向谁夸?”

“且醉,且醉去!”李从珂终于站立不住,醉倒在案桌旁,他伸出有力的臂膀,重重一拍案桌,“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亲卫望着姿态不羁的李从珂,重重叹息一声,为自家军帅盖上毯被,出了军帐。

岁月终将成为过去,明朝就是今夕,谁在红尘里辗转扑腾,谁又在历史的车轮上肆意高歌?天若有意,可会嘲笑我等痴迷?今朝的酒浇不灭明日的愁,人人都在大势中身不由己,真正的恐惧,不是不能左右大势的走向,而是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且住,且让纵酒再高歌

大军在剑州城有一日休整时间,李从璟带着一众幕僚走上剑州城头,站在防守者的角度上,观望剑州的兵家地势。

“先前郭公伐蜀时,大军所到之处,各地传檄而定,蜀兵望风而降,甘愿为王师驱使,故而郭公一路入成都,垂手而得兵马逾万,粮草补给更是完全做到了因粮于敌。”城头上,李从璟悠悠说道,“不到三月而平蜀,不是没有原因。”

“此番王师再度攻伐两川,却是不能指望各地守军争相投靠了。”有一说一,莫离丝毫不给自家人留颜面,“王晖撤离后山时,将辎重粮草付之一炬,可见其抵抗之心的坚决,剑州如此,两川各地情景亦不难想象,因粮于敌,怕是也不能做到。”

因粮于敌,除却从城池府库中得粮外,还有一种途径,那就是从城外各处哨粮——抢夺百姓的粮食。只不过这种方式,王师明显是不能为之的,也无必要。

“往先郭公伐蜀,两月而定,将士免去血战之苦,而得莫大功劳,是以三军将士莫不对郭公感恩戴德。而后朝廷猜忌郭公,令宦官将其杀之,此举令诸军将士极为寒心,更为郭公不平。此番两川抵挡之心如此强烈,根由便在于孟知祥、李绍斌充分利用了将士们此种情绪。”

李从璟扶墙远望,好似在山川中看到了当日郭崇韬纵马驰骋的风姿,他叹了口气,“朝廷已为郭公正名,并对其追封官爵,只是现在看来,先前的种种举动,分量仍是轻了些。要消减一些两川将士的抵抗之心,还得再加大对郭公的追封。”

说罢,回身对王朴道:“你即刻为本帅草拟上疏,本帅要谏言此事。”说完,又补充道:“另外,再拟一份檄文,颂扬郭公功德,表明朝廷对郭公的正名之心,以此平息一些两川将士的抵抗情绪此外,要言明朝廷对两川将士的体恤,在檄文中分化孟知祥、李绍斌等少数两川实权人物与中下层将士。”

王朴躬身应诺。

李从璟又转顾冯道,对他道:“孟知祥、李绍斌这些年为整军备战,对百姓搜刮很大,两川百姓之所以愿意供其驱使,乃是在郭公一事上与其同仇敌忾。孟知祥、李绍斌这些年没少借此丑化朝廷,故而各地百姓并无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之心,本帅不想往后每攻打一座城池,面对的都是两川军民齐心一同据守,孟知祥、李绍斌的丑恶面目与私心,必须加以揭露。”

“冯公当与齐己细作谋划,利用佛教在两川的影响力,迅速散布这种舆论——言论,当然,既然是借佛教之手,就可以用佛教的方式,譬如将孟知祥、李绍斌说成是末佉梨、帝舍比丘、提婆达多这些地狱罪人”

冯道神色略显怪异,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躬身领命。他心中想道:将这些话递给齐己后,他会不会金刚怒目?

李从璟从来都不是神,无法事事都早先料到,这些举动、措施现在才想起,也是受剑州之战战况的启发。

与众人正说这些事,李从珂、石敬瑭联袂来求见。

昨日攻下剑州全城后,李从璟体恤护国、保义两军的牺牲,当然也是顾及军心,让李从珂、石敬瑭官复原职,两人先前已经前来谢过恩,此时再度同来,李从璟却不知为何。

——虽说强弩是在护国、保义两军战败的当日午后,才尽数运抵大营,但这种事本身就有操作余地,也难免受人质疑。

“两位将军求见,所为何事?”在李从珂、石敬瑭双双行过礼后,李从璟负手淡淡问道。

两人的意思差不多,请为下一战先锋。

此言一出,李从璟、莫离等人都有些意外。

莫离是第一军师,军中行动主要出自他的谋划,闻言他打开折扇,不冷不热道:“护国、保义两军先前本为先锋,却没能完成任务,为大军夺下剑州城,此番再请为先锋,两位将军不觉得有些不妥?”

他这话说得硬气,实际上内心却是另有一番盘算。

先前,就谁来留守剑州城的问题,莫离与李从璟讨论良久,还没有定论。没有定论,是因为有难处。难处在于,按理说,留守剑州城,非保义、护国两军莫属。但实际上,莫离与李从璟都不愿意将后背与粮道,留给李从珂与石敬瑭。原因自然是不放心。

如此,问题便出现了,用何种理由,让保义、护国两军继续随军征战?

结论是,没有理由。

虽说李从璟但可一声令下,让两军随同征战,但如此为之,难免会引起议论,更有甚者,引发保义、护国两军的怨念——毕竟争对两军的用意太明显了。

这就会给接下来的征战,埋下不稳定因素,对凡事力求完美的李从璟来说,这无疑是不能容忍的。

但眼下石敬瑭、李从珂主动要求随同征战,立即就帮李从璟解决了这个难题。

只是李从璟实在不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李从珂、石敬瑭会主动要求继续征战,来帮他解决这个难题?

莫离说罢,李从珂立即接话道:“正因之前保义、护国两军有负重托,众将士深感屈辱,故而有知耻而后勇之心,加之目睹禁军将士征战之勇武,两军将士深受激励,发誓要一雪前耻,还请大帅顾念众将士的奋勇报国之心,答应末将与石将军的请求!”

李从璟沉吟,“李将军此言差矣。保义、护国两军前日鏖战军前,为大军开道,已然立下莫大功劳,往前之耻辱,已尽数雪清了。不瞒两位将军,本帅已上书朝廷,表彰两军功劳再者,保义、护国两军此番伤亡不小,正该休整,若是继续征战,本帅于心不忍”

“大帅体恤之心,我等感激莫名!然则此事末将与石将军已然商量过,保义、护国两军虽有伤亡,但能继续征战者仍旧大有人在,我等意欲各领军马两千,尽为善战者,为大军先锋。”李从珂显得情真意切,“还请大帅成全,我等必定鞠躬尽瘁,不负厚望,不给三军丢脸!”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从璟显得有些为难,“这”眼神有意无意看向石敬瑭。

石敬瑭埋着脑袋,深深一拜,“护**愿为大军前驱,末将愿为大帅效犬马之劳,纵然埋骨他乡,也不敢再负君恩,不敢再负大帅信任!”

李从璟连连叹息,扶起两人,切切道:“两位将军言重了!唉,既是如此,不能寒了两位将军与众将士报国之心!”

“多谢大帅!”李从珂、石敬瑭又欲下拜。

李从璟拦住两人,勉励一番,最后道:“两位将军且先去歇息,稍后便有军令送到。”

两人拜谢之后,一同转身离开。

李从璟忽然叫住李从珂,让他留下。

石敬瑭肩膀震了震,随即佯装无事,落寞的背影消失在城头。

李从璟将李从珂拉到一边,低声道:“三哥,且不说保义军伤亡不小,便是你自个儿也有伤在身,缘何如此?叫从璟好生不忍!”他这称呼变了,显得很是情深意切。

李从珂深受感动,当下抓住机会,道:“为国征战不惜身,这不是从璟你的原话么?”笑了两声,见李从璟一脸你别蒙我的神情,搓了搓手,脸色讪讪,随即拉住李从璟,神秘兮兮道:“从璟,你得答应三哥一件事!”

“三哥但说无妨。”李从璟一副早知如此的模样。

李从珂认真道:“待此战罢了,回到朝中,你要保举三哥做个禁军都指挥使,咋样?”

“就这?”李从璟显得很吃惊,满脸不解,“节度使岂非比一介都指挥使尊贵多了?三哥这岂不是舍大就小?”

李从珂哼哼一声,“从璟,你这话就不实在了,你可别忘了,三哥可是帮你换过尿布的人,你这样的话也就能骗骗外人,如何能骗得过我?”一席话说得李从璟额头直冒黑线。随即,李从珂略显急切,“你要是还认我这个三哥,就直说,帮忙不帮忙?”

“以三哥之才能、资历,只要不觉得都指挥使官位太小,想要入禁军任职,有什么难?”李从璟笑道。

“好,有你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这句话,这事就如此定了!”李从珂得了保证,大为振奋。离开的时候,步履生风。

莫离走上来,望着李从珂离去的背影,轻摇折扇的动作倍显潇洒,笑了笑,“三哥倒是个聪明人。”他自小与李从璟厮混,对李从珂有如此称呼并不奇怪。

“这世上大事犯糊涂的人不少,小节上不精明的可没几个。”李从璟淡淡道,沉默了片刻,饶有深意问莫离:“两人今日这般作为,莫神机有何评判?”

“三哥的举动,顺从大势而已,没甚好怀疑的。”折扇上的一方山河乍隐乍现,莫离平淡道:“至于另一位虎王长啸,百兽蛰伏,不过是韬光养晦,静待时机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