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十国帝王 > 章八 首殇阆州破 初捷剑门裂1

十国帝王 章八 首殇阆州破 初捷剑门裂1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1:34:09 来源:88小说

?李仁矩接到的紧急军报,便是李绍斌率军来攻的消息。

闻听此言,李仁矩不惊反怒,拍案而起,他本武将,却蓄有长须,震动之下长须抖动,不知是该谓之滑稽还是威严,振奋道:“来得好!原先本帅还需得费工夫,提劲旅奔波百里,往梓州与之战,如今李绍斌却是自个儿送上门来,倒是省得本帅劳神费力。来得好!我保宁军正好为朝廷击此顽贼,好叫他血债血偿!”当即擂鼓聚将,商议迎战李绍斌之事。

今岁夏,李绍斌为反击朝廷在蜀中设镇之举,招募了许多青壮,皆以字刺面,发给兵器却不供应粮草,将其驱赶至阆州、果州、遂州,逼其剽掠两镇,给三州造成不小损失,是以李仁矩言“血债血偿”。

诸人来到时,定眼一看,李仁矩大马金刀高居帅位,去了儒袍,披了甲胄,配了腰刀,睥睨堂中诸人,神色庄严,竟有几分不怒自威之势。

他这番做派,委实让人心头一紧,虽说李仁矩平日里也非易与之辈,任性偏颇,常有矜持之气,但总体还是颇为温和的,估摸着是为客将、客省使久了,注重儒雅风仪,今日这番架势,出人意料,与会众人,议论纷纷,各有猜测。

李仁矩对堂中诸将、幕僚的交头接耳视若不见,唯独看向那迟到之人,没有预兆,陡然厉声大喝:“军法使何在!”

众人骤闻喝声,俱都一怔,停下话头,齐齐看向李仁矩。

在做一位武将起身,抱拳道:“末将在!”

李仁矩目不斜视,“本帅擂鼓聚将,三通鼓毕,而有未至者,依本帅军法,该当如何?”

李仁矩声色俱厉,那军法使不敢怠慢,偷偷瞥了那位迟到的指挥使一眼,忙道:“杖责三十!”

“好!”李仁矩用力一拍座椅扶手,“来人,将此人拖出去,杖责三十!”

“大帅”迟到者一脸不明所以,直到甲士来架他,才终于确信眼前发生的是事实,当即就要求饶。往日里,这样的事他并非没有做过,不过因他是李仁矩心腹,李仁矩向来斥责两句了事,何以今日如此?

“休得多言!”李仁矩却不给他求饶、辩解的机会,大手一挥,再也不看这人。

堂中诸将、幕僚,见此情景,心知必有大事,心思灵活或是消息灵通些的,心里已然有底,脸色都不大好看,又见李仁矩如此做派,分明是在为紧随其后的打算做铺垫,仔细一想,不难明白李仁矩要做什么,心里不禁阵阵发虚。

发虚的不是个别人,而是很多人。

因知要与东川军交战,而有这种反应,却是有原因的。

一言以蔽之,敌强我弱。

敌强我弱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两川兵将,精锐多是郭崇韬伐蜀时留下的,士卒悍勇,将领奋发,不可小觑。其次,朝廷在蜀中设保宁军,虽说也有从京畿之地加派将士,毕竟少数,千人上下,军队主要还是节度使自行招募,而李仁矩并不长于军事,委实没有完成好练兵的任务。再对比孟知祥、李绍斌,两人可都是一时之选,高下立判。

李仁矩将众将神色看在眼里,见诸人皆正襟危坐,不再交头接耳,感觉大好,自认为这是军威已立的表现,他虽不长于军事,临战之前,主帅竖立威信的必要性,却还是知晓的。

见目的已然达到,李仁矩不再犹豫,将紧急军情给众人说了,不等诸将、幕僚说话,将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谷雨时节,朝廷计议,在蜀中设镇,以遏两川,此国之大计也,幸得陛下信任,托此重任于我,自入蜀中,每每忆起陛下之厚望,殷殷嘱托之状,无不百感交集。仁矩本不才,自领阆州,夙兴夜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未敢有片刻松懈也!”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朝廷诏令下达,大义在前,正我辈奋起报国之时,李绍斌者,贪鄙小人,为一己之利,辜负君恩,罔顾家国,实为自取灭亡之举。兴王师,伐不义,取胜之道也!诸位,尔俸尔禄,均由君赐,当今之时,报效君恩之际也,你我当勠力同心,誓灭李绍斌此贼!”

“目下,我未兴兵,而李绍斌来犯,此正决战之时,保宁军自无后退之理。本帅意,当即整军,出城迎战,予其迎头痛击,为王师平定两川,争得首胜!”一番话说完,李仁矩心绪激荡,斗志昂扬,他索性站起身来,挺胸而立,环顾堂中诸将,至此,终于不忘问一句:“诸位以为如何?”

李仁矩话音落下,满堂肃静,众皆低头不言不语,这大为出乎李仁矩意料,他本以为,他一番铿锵有力的话说完,满堂诸将当奋起呼和、争为先锋才对,眼下一片沉默,却是何意?

就在李仁矩大为不满,羞恼之际,有一人起身离座,抱拳谓之道:“大帅报国之心,可昭日月,闻听大帅一席话,我等莫不深感振奋,报效国家,此正用武之时。”这话让李仁矩心里微微好受了些,不过,此人接着说道:“然则,东川兵锐,李绍斌亦骁勇之辈,今其大举而来,必是准备充分、士气正盛之时。反观我军,虽将士奋发,然多未经战事,称不得精锐之士,仓皇与之交战,胜负难料”

说这话的人,名叫姚洪,乃是朝廷专门委派,统领朝廷加派之精锐将士,助李仁矩应付两川战事的。

然而姚洪这番条分缕析,却不合李仁矩期望,他不耐烦听姚洪长篇大论,打断了对方,“岂有此理,保宁军为平定两川而立,今战事在即,岂能避而不战!”

话被打断,姚洪不以为意,俯身顺着李仁矩的意思道:“东川既来,保宁军自然非战不可,末将并不怯战。然则,如何战法,却可商讨。依末将之见,李绍斌愤而来攻,兵锋正锐,此诚非可与其相争之际,不若坚守城池,深沟高垒,挫其锐气。彼百里趋利,久日无功,必定兵疲,锐士一失,便不足为惧也。彼时,我军进可出城击敌,退可待王师来援,进退自如,万无一失!”

诸将、幕僚闻听姚洪此番言论,皆眼前一亮,饶是不太动脑之辈,至少也晓得这是老成之见,前期未必有功,但长远观之,必定无过,而对于彼方疲惫之际,我方进退自如的见解,委实真知灼见。

李仁矩战意已决,却听不进去这番言论,不等诸将附和,即高声相斥:“一派胡言!蜀兵懦弱,怎敌我军精锐?再者,守城守于野,焉有自困孤城而望援军的道理?”

姚洪,并及诸将、幕僚还欲再劝,李仁矩却已没了耐心,“本帅战意已决,尔等休得多言,我大唐精兵,不惧强敌,彼来我迎,岂可自失锐气!诸位,败李绍斌,平两川,在此一举,有再敢言退者,军法从事!”

说罢,做下安排,聚集兵将,择机出城

李仁矩决意迎战,不做那缩头乌龟,领兵出城的动静,很快被斥候报知给李绍斌。

李绍斌的第一反应,大喜,随即,冷笑一声,嘲讽道:“据有坚城而不守,反而以新编之军出城迎战,本帅倒是很欣赏这厮的勇气!”大笑三声,对左右道:“来时,本帅还担心,若是李仁矩拒不出战,阆州一时不能攻下,本帅恐怕难以分兵应对关外唐军,如今李仁矩狂妄自大,领兵来迎战,自寻死路,正合我意,尔等且说,本帅是否该相谢一番?”

左右莫不大笑,有人纳闷,言道:“李仁矩缘何执意前来送死?”语气真诚,像真纳闷一般,惟妙惟肖,更让诸将大笑不止。

李绍斌挪了一下马背上身子,以显得更加从容,他道:“昔日,李仁矩来东川取礼钱,本帅曾对其多加侮辱,想必令其分外不忿,故而此番迫不及待,欲来寻仇也!”

李绍斌这番话,说的正是李嗣源祭天、李仁矩来东川取百万礼钱的事。

当其时也,李仁矩为朝廷使臣,李绍斌自然设宴相候,然而等了半天,及至日上中天,也不见李仁矩来赴宴,李绍斌不忿,遂引兵至驿馆,这才知李仁矩在馆舍拥倡妓酣饮。

这令李绍斌大怒,将李仁矩揪出,大骂道:“今我为籓侯,尔衔君命,宿张筵席,比为使臣,保敢至午不来,自共风尘耽酗,岂于王事如此不恭!”愤怒李仁矩太不把他李绍斌当回事,又声色俱厉道:“只如西川解斩客省使李严,谓我不能斩公耶!”意即,李严开罪了孟知祥,被他杀了,今日你得罪了我,我也敢杀你。

李仁矩大为惊恐,遂拜,涕泗横流求饶,李绍斌这才放了他,后来,李绍斌本来该贡献给朝廷百万钱的,只给了五十万。

左右闻言,有不清楚这件旧事的,拍李绍斌马屁:“原来如此,大帅彼时辱李仁矩,使其今日愤而兴师、自投罗网,自即为种之春而收之秋也,大帅高明,我等拜服!”

这马屁话简直一派胡言、狗屁不通,李绍斌却很受用,志得意满,却又偏偏一副并不在意尔等小事的神色

白露次日,东川军与保宁军相遇于野。

两军对垒,各布军阵,旌旗招展,甲胄鲜明,战马奔驰,烟尘蔽目,彼此巍峨万余众,平地垒起铁甲森林,气势凛然。

李绍斌登高而望保宁军,谓左右曰:“乌合之众。”

李仁矩远观东川将士,遥见对方军阵侧后高地上帅旗下一人,鲜衣怒马,想来是那李绍斌,咬牙切齿,双目通红,愤而传令三军:“出击!”

保宁军虽是初建,将校不乏军中宿将,观罢东川军阵,岂能不识货,知晓其精锐,各露惧色,听了李仁矩军令,闻了战鼓响起,硬着头皮,挥师出动。

李绍斌观对方军阵出动,未几,面色轻蔑之色,“李仁矩,真乃狗屁不通之辈。也罢,今日就叫他见识见识,我东川雄师是何等威武!”言罢,传下军令,迎击保宁军。

两军兀一接阵,相持不过一刻,保宁军前线颇有死伤,阵线受损;两刻,东川军急进一二十步,保宁军渐不能挡,阵线后移。

保宁军军阵中,众将校见东川军如此悍勇,无不大骇,有人惊道:“东川贼军怎生如此勇武?!”

又有人愤恨道:“大帅不听姚将军之言,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是舍易就难也,我军多新练之卒,战力未成,这仗,如何打得下去!”

交战未及半个时辰,保宁军将校相顾后退,继而现出溃逃之象!

至此,李仁矩犹不死心,严令各部不得后退,“两军交战,有进无退!令,进者赏,退者斩!”

军令下达,各部如若未闻,不及多时,东川军突入保宁军阵中,声势大振,呼喝声远传十里而不绝,保宁军阵脚大乱,各部张皇后退。

见此景象,李仁矩再也把持不住,面色一片惨白,两股战栗,汗如雨下,终于知晓败局已定,覆灭在即了。

姚洪奔驰而至,滚落马鞍,急声道:“战事不利,我军尚可退而守城,当此之际,保存军力为重!大帅,且先走,末将断后!”

李仁矩牙齿打颤,再也顾不得报仇,勉强勉励姚洪一句,转身就走。

是役,保宁军不敌东川军,幸得姚洪率精锐断后,而保宁军得归城中

李绍斌挥师至阆州城下,休整一夜,翌日,猛攻阆州城。

东川军攻势甚急,阆州城战事激烈,李仁矩深居帅府不出,只是焚香祷告。诸将见主帅如此做派,无不失望,大多不肯力战,唯独姚洪率部死守城头,方使得阆州城没有被东川一攻而下。

入夜,李绍斌召集诸将军议,众人皆言阆州不足为惧,唯独姚洪所部,是块硬骨头,甚为难啃,若能招降姚洪,阆州瞬息可克。

李绍斌闻言,捻须而笑,胸有成竹,“本帅已向姚洪递去劝降书,不出今夜,姚洪必降。”

诸将莫不惊奇,“大帅何以如此有把握?”

李绍斌笑而不言,高深莫测。

有他的心腹将领,醒悟过来,对诸将道:“姚洪者,昔日从马直老卒也,大帅为从马直都指挥使,对他多有提拔,其人可谓深受大帅旧恩,加之阆州今已成危城,有大帅劝降书,姚洪岂能不降!”

众人闻言恍然,免不得对李绍斌一番奉承。

李绍斌哈哈大笑,智珠在握之态显露无疑。

夜里,李绍斌做下布置,令东川军各部做好准备,一旦姚洪开城投降,即刻攻进城中。大胜在即,诸将无不面露喜色、磨手擦掌。李绍斌自居帅帐,运筹帷幄。

子时,阆州城中无动静。

丑事,阆州城仍无动静。

寅时,阆州城还无动静。

有将领坐不住了,来向李绍斌请命,是否更该作战计划。

李绍斌决然道:“姚洪必降,尔等稍安勿躁。”

卯时,朗州城一片安宁。

李绍斌终于坐不住,在帐中来回踱步,眉头紧皱,却仍是不相信,姚洪竟然不降。

天色渐明。

辰时,有人来报,说看见姚洪,仍旧高居城头,披挂整齐,一片备战之态。

李绍斌大怒,拔刀斩断帅案,骂道:“姚洪小儿,不识好歹,待得城破,本帅要将你碎尸万段!”遂传令大举攻城。

这一日,李仁矩仍旧深居帅府不出,保宁军诸将遂再无战心,姚洪独木难支,阆州摇摇欲坠,虽则如此,姚洪坚守城头不退,纵使身受多处创伤,犹裹伤而战,口中高呼“杀贼报国”。其部将士,拣选的都是京畿骁勇,随其血战,无有言后退者。

午后,有将领出城而逃,由是,逃者相继,阆州城被攻破。

姚洪被迫带所部精锐,转入巷战。

李绍斌恨其不肯从他之意投降,举兵围攻。姚洪率部与之鏖战半日,至黄昏,血染长街,积血成流,横尸塞道,以至于无处下脚。

千余将士,战至深夜,死伤殆尽,仍旧不肯向东川军屈服。间或有气力用尽者,相互搀扶,咬牙奋力,将手中兵刃挥向敌贼,死不旋踵。

长街被东川军的火把照亮,姚洪并及所部,终于战至最后一人。姚洪力竭,在尸山血海中,依墙不倒,虽甲胄碎裂,满身血迹,仍死死盯着步步走来的李绍斌,目欲喷火。

李绍斌走到姚洪身前,同样狠狠瞪着对方,质问道:“当年在从马直,本帅多次提拔于你,今日你缘何要负本帅?”

姚洪哈哈大笑,笑声沙哑,笑罢,怒目而视李绍斌,“狗贼!当日你为李氏之奴,能得一碗残羹冷炙,犹且感激不尽!今,陛下恩重,以你为节度使,有何处负你,你竟要背君叛国?!狗贼,是你负了陛下,负了大唐,某受你何惠,何处负你!我姚洪虽然无能,不能为大唐除害,却也是七尺男儿,宁为君王死,不为贼奴生!”

李绍斌脸色阵青阵白,扭曲狰狞,一脚踹在姚洪胸前,姚洪早没了力气,当即倒飞出去,摔倒在同袍的尸体上。

姚洪从扒着尸体爬起来,颤颤巍巍站直了身体,横刀喉前,“李绍斌,你逆天而行,今日某不能亡你,他日必有亡你之人!”说罢,抬头望向东天,悲壮大喊:“大唐威武!大唐万年!臣姚洪,来世再为唐人!”

遂自刎。

是日,八月初十,阆州陷落,李仁矩被杀,姚洪战死,是为首殇。

——————

注:留蜀精兵三万人。史书上的确是这么记载的,这也是历史上两川能击败朝廷军队的很大一个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