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十国帝王 > 章八十三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9

十国帝王 章八十三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9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1:34:09 来源:88小说

?天成二年二月二十四日,京都洛阳,有东风、暖日。

李嗣源让敬新磨打开窗户,放屋外的阳光洒进殿来,院外的桂树新芽已颇见茂意,间或有衣着简单的年轻宫女,自树前低眉碎步走过。

春风抚首,已是没了寒意,反倒让人觉得清爽,闷在殿中半日的昏沉因之一扫而空。李嗣源放下手中的折子,揉了揉眉心,任圜、冯道、李琪、安重诲等几位宰相坐在殿中,略有疲态,却也聚精会神,这里如此阵仗,自然是在商议要事。

“春耕涉及新政之本,亦是新政能长久推行之基础,如今已至二月末,因朝廷督促有方,各地春耕进展颇为顺利,逾月来未闻有差池,当此之际,陛下该当高兴才是,缘何忧心忡忡?”任圜与李嗣源毕竟是“亲家”,自李嗣源君临天下后,君臣共事一直很是和谐,这君臣之谊自然也就愈发深厚了。

“既非为春耕,想必是因为荆南了。”安重诲接过话,宽慰李嗣源道:“秦王殿下行事素来周全,荆南有秦王殿下在,陛下不必过分牵挂。再者朝廷已派遣西方邺领军南下,以为秦王殿下臂助,荆南之事,不就便会安定。”

儿行千里母担忧,父亲亦然,李嗣源并非生在帝王家,没那帝王家刻薄寡情的传统,他听了安重诲的话,虽然受用,未减多少忧色,“从璟出行后,朕方得知杨吴举动可疑,有出兵荆南之象,此事虽也告知从璟,然则荆南附近,他能调遣之兵力,并无多少精锐,加之高季兴经营荆州日久,防备严密,从璟又孤身犯险,朕着实不能不忧。”

“秦王深知以大唐目下境遇,无法大举用兵,这才希望以上兵伐交之策,兵不血刃拿下江陵。其深入虎穴之举,乃是为国不惜身,其火中取栗之行,乃非古之圣贤不能为,秦王殿下此番举动,令我等臣民敬佩万分,满朝上下谁不交口称赞?忠勇之士,舍秦王者谁!”安重诲称赞李从璟道,此时此刻,他早已忘了曾与李从璟的嫌隙与争斗。

见安重诲如此态度,与天成初的飞扬跋扈判若两人,李嗣源甚为欣慰。欣慰之余,转念又思及这其中李从璟功不可没,而如今李从璟再度为李家江山奋不顾身,身陷险境,不由得叹息起来。

若非为积蓄实力,希望在两三年之内,将有可能起兵的孟知祥一举扑灭,进一步图谋江南以安天下,堂堂帝国,岂会让唯一的亲王、最有作为的皇长子深入险境?

每每念及于此,李嗣源悲愤莫名。

这个臭小子,自小可从没让他烦过心,一直以来都是他以引为傲的资本。从晋阳十年寒窗,到淇门建军开疆扩土,再到濮州之夜畅谈大志,再及远赴幽州苦寒之地,以一己之力以一地战一国,消除大唐边患,又及在他李嗣源最危急彷徨之事,率百战军助他底定大局生子当如李亚子?李亚子算得了什么!

而身为人父,李嗣源自忖他为这臭小子做的实在太少。

就在李嗣源纠结、哀叹、激愤之际,一阵微风袭进殿门,送进一份十万火急之军报。

“武昌节度使柴再用,率武昌军并杨吴精锐共计万余将士,离开鄂州直扑江陵!”

李嗣源闻报先是怔了怔,随即眉目阴沉下来。宰相当中冯道最为惊讶,道:“杨吴当真敢兴兵助贼?乱我大唐军政?!”

荆南乃是大唐藩镇,冯道故有此言。

任圜同样吃惊,“杨吴何其乖戾,竟然不顾邦交之道,对我藩镇突然发难!”

李琪面显愤然之色,咬牙道:“杨吴搅局,荆南危矣!”

安重诲则是心中咯噔一声,意识到不好,他早先为李嗣源中门使多年,论知李嗣源之深,非是如今才跟李嗣源关系亲密的任圜可比,他转身刚想开口,李嗣源却已拍案而起。

李嗣源直立高堂,气愤高声:“高季兴不知死,意欲谋反,徐温难道也不知死吗?举兵入我国境,兴师与我大唐开战,他当真以为朕会怕了他们不成?李卿,即修战书,发之金陵,他徐温既然有兴致,我李嗣源不介意陪他一战!”

安重诲急声苦劝:“陛下,大唐新政方始,断无国战之理,秦王殿下不避艰险,深入虎穴,一片苦心,望陛下莫要辜负啊!”

“从璟舍身为国,甘愿与虎谋皮,朕难道就不能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李嗣源冷哼一声,眼中杀气溢出,沙场杀伐果断之色尽显,“昔日从璟为国北击蛮贼,历经险难,大唐赖此而绝边患,今日朕贵为天子,难道就不能聚举国之力,庇佑我大唐功臣?!”

天成二年二月二十四日,酉时,江陵,天阴。

谢玉干、朱厹曾言,若使他们前往长林,一日、半日便能叫长林城破,此等豪言壮志,李从璟自然不会当真,一笑而过,并未将此二人派往长林助战。这并非是看不起谢玉干、朱厹的才能,而是长林之役,他已另有打算。

长林乃是襄州军南入荆州的门户,而襄州军兵围江陵,对李从璟平定荆州起着一锤定音之效,故此,李从璟对长林不仅知之甚深,对付长林的办法也准备了不止一种。

而今,李从璟驻军江陵城外,每日里并无要事,然而既然身在此地,却无日日睡大觉的道理,江陵城就在眼前,这城池总得谋一谋才是。这也是大军攻伐之外,底定荆南的另一种努力。

“用间之道,纷繁复杂,以伐交之策夺下江陵,在殿下看来,不过是众多手段中的一种,可以一试而已,不会孤掷一注,然对我等奉命行此之策的谋士而言,这便是唯一之法,是必须要做成之事,只有成功一途,绝无失败之理。”

“前些时日我等驻于驿馆时,奉殿下之令,我等以军情处多日布局、牵线为基础,拜访城中将领、官吏、大户,诚意与之相交,颇有成效,其中不乏有人,已明确表示,愿为朝廷效力,配合我等行动。”桑维翰主持的这些事,此时他向李从璟汇报进展。

“江陵城中有一大户胡姓,世居江陵已有五代,祖上曾任朝中吏部、户部侍郎等职,故而显赫,在江陵甚有影响,族人多饱读诗书之辈,素有见识,如今虽无人于朝为官,而颇有心向朝廷之念。其家主与梁震素来友好,乃是莫逆之交。”桑维翰继续说道,“今夜,乃是仆与胡家家主约定之期,再过一个时辰,其人便会游说梁震,不求让梁震对江陵反戈一击,让他自此退隐,不再主持江陵诸事,还是颇有把握的。而一旦梁震退隐,以高从诲为人,要兵不血刃定江陵,为之易耳!”

此事李从璟是知晓的,让梁震撂挑子,本就是以伐交之策定江陵的题中之意。

正在李从璟与桑维翰商议此事时,孟松柏来报,有位僧人求见。

这位僧人,正是齐己。他当日医治了第五姑娘后,转身就走,留下话说待时机成熟,自会来见李从璟,如今却是来了。

昨日第五姑娘已经醒来,身体虽说仍是虚弱,已无大碍,故此李从璟对齐己颇有善意,当即让孟松柏领齐己进帐。

老和尚这回倒是没有风尘仆仆之色,反倒是好整以暇的模样,他进了帐来,合十行礼,开口便语出惊人,“贫僧愿往城中劝降。”

李从璟对这位青史留名的大师实在缺乏了解与敬畏,闻言只是挑挑眉,“劝降何人?”

“南平王世子高从诲,南平王府司空梁震。”齐己眉目平和,缓缓道来。

李从璟感到啼笑皆非,“如何劝降?”

“先劝梁震,再劝高从诲。”齐己言道。

李从璟微微皱眉,收起了轻视之心,沉吟片刻,这才悠悠问道:“大师乃城中胡家族人?”齐己俗名胡得生,李从璟故有此问。

齐己诵一声阿弥陀佛,“贫僧佛门弟子。”

半个时辰后,夜幕降临,李从璟停马江陵城北门外,凝望灯火辉煌的城头。彼处,守城将士伸下一个吊篮来,将齐己与桑维翰拉了上去。不多时,两人就消失在城头。

如今高季兴被俘,江陵群龙无首,加之朝廷大军压境,难免人心浮动,人人自危。这几日来,君子都在城外也没闲着,不仅日日往城中发射劝降书,还成群结队往城头喊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打起了攻心战。且不说桑维翰等人事先结交了江陵城中的将领、官吏、大户,便是没有,此时怕是也有人倾向朝廷了——朝廷毕竟还占据大义名分。桑维翰、齐己两人能入城,也是因为守卫这段城墙的江陵军将领,差不多是“自己人”。

齐己与梁震乃是旧友,相交甚笃,这是李从璟怎么都不曾预料到的。原本桑维翰并没打算进城,毕竟危险,得知此事后,却执意陪同齐己一道去,约莫是他认为把握大了许多,又急于立功——富贵险中求,不外如是。

莫离在李从璟旁边,望着城头轻摇折扇,微笑道:“我入彼城,如履平地,江陵已至如此田地,若仍不能将其收入囊中,倒是我辈无能了。”

————

注:齐己、梁震。“梁震末年尤好篇咏,与僧齐已友善,贻之诗曰:陈琳笔砚甘前席,角里烟霞忆共眠。盖以写其高尚之趣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