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十国帝王 > 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树 雄主不屑转顾之 上

?军情处两百余将士默然伫立在那抔土堆前,安静了许久。站在阵前的莫离,也抬头望天忘了许久。桃夭夭站在军情处军阵旁,任由冷风吹乱长发,也没有去理会。

时间在流淌,而有些东西却亘古不变,生命在消逝,而有些精神代代传承。护边击贼也好,保家卫国也罢,在人命贱如草的乱世,有的人为自己在战斗,到底是在为财利流血,有的人因为财利去拼命,却厮杀在保境安民的战场上。

这就是军人,他们过着刀口上舔血的日子,拿生命作为代价,去向命运交换一些真实而又虚幻的东西。

军情处的军阵还未散去,有游骑从前路奔回,带给了众人一个并不好的消息,“前方二十里之外,发现大批马军,观其火把数,人数不下一千。”

这个消息意味着,众人这个年不仅过得不成样子,而且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莫离皱眉,“依照之前掌握的契丹军力布置情况来看,此时应该不会有契丹马军出现在这附近才是,怎么突然跳出一支千人骑队来?”不过因为军情处人少,能散出去的游骑更少,不能尽皆探查到契丹的行踪,也是正常之事。

桃夭夭道:“今早已有一战,后面的契丹军若是追赶得快,距离我们不会超过五十里,若是回头东退,恐怕会陷于被两面围困的境地。到了那时再要脱身,恐怕就来不及了。”

这个道理莫离也知晓,他脑海中回忆着这周围的道路、地形,苦思众人遁避之所,然而这里到底是敌境,莫离不可能对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附近人烟稀少,前日抓来的向导又不幸死在今早的战事中,眼下莫离却是找不到出路了。

莫离久不言语,在场众人差不多也能想到自身面临的处境,一个个都面色严肃。

桃夭夭拢了拢鬓角的丝发,笑了笑,对莫离道:“反正这年也过了,既然今夜之战避不过,不如就拼了这一回。若是有幸活命,由此再向东百八十里,就能过营州城,过了营州城,一路南下,路程就要好走的多,我们布置在营州境内的人手也能接应一二,要回幽州就不难了。”

莫离微微头,看向面前列阵整齐的两百余军情处锐士,道:“战事不可避免,唯有拼力突围而已,生死由命成败在天,诸位各自珍重了。”

“反正年也过了,拼死就拼死吧,不亏!”安重荣接过话,大声道,又笑了笑,指着那抔黑土道:“今日坟都立了,死了也不至于做孤魂野鬼,怕个鸟!”

罢,向莫离抱拳:“莫先生,之前我等演武院学生,一直为诸位护在中间,今夜之战,极可能是最后一战了,还请莫先生予我等一个机会,让我等不至于死得憋屈!”

“准!”莫离这回没有再拒绝安重荣,“我知你善骑射、甚为武勇,既然你一意求战,便在我身侧吧!”

安重荣大喜,“多谢莫先生!”

赵弘殷等人不甘落后,纷纷道:“我等请战于阵前!”

莫离一挥手,干脆道:“准!”

收起折扇,莫离翻身上马,和桃夭夭一起,带领这两百余军情处锐士,再度踏上大道,迎着西面的那股马军,奔驰而去。

启程之后,桃夭夭颇为不解的问莫离,“先前你一直将演武院学生置于军阵中间,严密保护,如今死战在即,却为何又准许他们奋躯在前了?”

莫离回答道:“演武院学生都是宝贝,在有生之境,自然要护得他们周全,但在必死之境,我却也要他们告诉演武院那些后进者,他们演武院的学生,在面对死战时,要有一往无前的气势!演武院的学生即便是死,也要死在向前的道路上,死在战斗的道路上!”

桃夭夭微微一怔,随即了然头。

奔行十来里,莫离等人发现了那股马军。这是一片地势开阔的地带,那股马军已经列好了阵型,摆在空地上,看样子是在等着军情处锐士过来。

对方以逸待劳,在看到他们的时候,并未立即动手,看样子是想堂堂正正交战。既然如此,莫离也不能让军情处以这种长蛇似的队列冲过去,他随即下令军情处锐士放缓马速,在空地这头,将阵型摆开。

黑夜视线不佳,虽有火把照耀,但双方皆不能看清对方阵中虚实,也不知道对方阵中有没有隐藏其他杀机。以不到三百人对阵千人,饶是以军情处的精锐,莫离也不敢想,今夜之战,能突围而出,顺利过营州南下的人,能有多少,这里面是不是有他自己。

阵型尚未摆好,对方阵中突然奔出数骑,直向军情处军阵而来。

这奔出的数骑近到数百步开外停住,其中一人又奔近了不少,用契丹话叽里呱啦喊了一通。

莫离叫来军情处中懂契丹话的人,问他对面的人在什么。

那名军情处锐士侧耳细听之后,对莫离道,那是对方在请己方出战,他们要将领阵前单挑。

饶是以莫离的温文尔雅,也不禁啐了一口,骂道:“这帮蛮子,竟然还学起我们这套玩意来,真他娘的不是个东西!”三百人对战千人,对方主动提出将领单挑,这对军情处来,并非一个坏消息。

莫离看了桃夭夭一眼。论个人武艺,桃夭夭无疑是军情处中最好的。

桃夭夭当仁不让,拔出横刀,就要出战。

然而有人快了她一步。却是安重荣在听到对方阵前邀战之后,大感受辱,又因连日来积攒了太多戾气,明知今日凶多吉少,竟然没先得到莫离允许,就冲了出去,“区区贼,何劳桃统率动手,让铁胡去斩了那厮!”

安重荣马快,桃夭夭不欲与他相争,哂然一笑,“倒是个有血性的。”

桃夭夭虽不出战,但和莫离等人一样,都目不转睛看着冲出去的安重荣,关注他的战况。

安重荣骤然冲出,明显出乎对方意料,那名来喊话的骑士,连忙拔马回头。几乎是在同时,那过来的数骑中,奔出一骑,迎上安重荣。

莫离、桃夭夭等人,听到安重荣一声大喝,手中横刀迅猛劈斩下去。夜里视野不明,火把能照亮的范围有限,安重荣又冲出了两三百步,莫离、桃夭夭等人,却是看不清安重荣的每一个动作,只能看到他和对方交上手,杀得难解难分。

安重荣本事如何,经过这几日相处,莫离、桃夭夭却是知道的,他虽然年轻,但绝对称得上是一员骁将。但即便如此,十数招过后,安重荣竟然没能奈何对方,而且看样子,却是逐渐处在下风了。

莫离和桃夭夭对视一眼,眼神微凛。看来对面敢主动叫阵单挑,不是没有依仗的。

莫离忽然“咦”了一声,嘀咕道:“对方的身手好像曾今见过,有些熟悉。”细想之下,却是一时想不起是在何处见过。去年在离开幽州之前,莫离也是随李从璟见过一些契丹将领的,不过那毕竟时隔已久了。

“不好!”桃夭夭忽然叫出声来。莫离举目望去,就见安重荣突然被对方击中,滚落马背,倒在地上,随即对方那员将,长兵直指安重荣咽喉,伸出一只手来,将他抓起,虏回去了。

莫离惊讶不,他原本以为安重荣骁勇,这一阵能胜过对方,为己方提升一些士气,不曾想,安重荣竟是一阵而败,还被对方俘虏了去,这可是大为不妙。

桃夭夭见状,将归鞘的横刀再度抽出,纵马一跃,杀了出去。

莫离阻拦不及,眼睁睁看着桃夭夭奔到场中。她这一去,莫离看到,对方那出来的数骑,纷纷踏出,竟是一同与她战在一处。

交手没两个回合,莫离就听见桃夭夭了什么,隔得稍远,听不清,随即,他意外的看到,桃夭夭和对方竟然同时住了手,对方那几将,更是向桃夭夭抱拳,做出行礼的样子。

莫离怔了怔,思维一时有些堵塞,没弄清楚这是什么情况。

只是须臾之间,被对方虏去的安重荣,竟然骑马回到场中,和桃夭夭碰了头,与其他几骑一起,向军情处军阵奔来。

看到这一幕,莫离心中陡然一动,好似预感到了什么,他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精彩起来,想起那个可能性,莫离竟然激动的身体微微颤抖。

果然,桃夭夭回到阵前,百无聊赖的挥挥手,走到一边去。而跟在桃夭夭身后的安重荣,则是一脸尴尬的笑,另外那几员对方的将,同时下马,向莫离抱拳行礼,“见过莫先生!”

莫离看着眼前这几人,一时无言。

这几人,却是郭威、林英、林雄!

那方才将安重荣擒下的人,就是郭威。

一骑自场中奔来,悠忽而至,在距离莫离尚有十来步的时候,勒住马缰绳,在军马直立嘶鸣的时候,飞身下马,向莫离大步迎来。

“莫哥儿!”

莫离神色一动,这一瞬间,竟然喉咙生硬,他深深慢慢一礼,“莫离,见过军帅!”

来人,正是李从璟。

李从璟扶起莫离,仔细端详着面前的挚友,良久,感慨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余年不见,君竟已消瘦至此!此是我之罪也!”

北入渤海,这一年多来,历经无数艰险,饶是莫离素有英才,也难免心力交瘁,而到底,莫离也不过刚过及冠之龄罢了。这样年纪,经历这样的凶险,并且最终将任务圆满完成,这其中的辛酸苦辣,别一言难尽,就是千万言也难以尽。而孤身离国,只带数百随从,不回头踏上渤海那片是非之地,为大明安这个素不相识的人出生入死,这一切的根由,之所以如此,不过是为了李从璟的大业。

到底,还是为了李从璟。

这样的情义,让李从璟如何能不动容?有至交如此,夫复何求!

莫离摇摇头,道:“北上余年,所求者,唯不辱使命。今日功成,莫离心安矣!”

……

在这个除夕夜,有人欢喜有人愁,在李从璟与莫离阔别重逢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原腹地,神都洛阳,如今大唐至尊李存勖,正在大明殿大宴群臣,时近夜半,场中已无歌舞声,只有群臣相互交谈、饮酒的喧嚣。

身处其中的李嗣源,位次极为靠前,距离李存勖不过咫尺之遥。

在如今的大唐,李嗣源的威望少有人能及,尤其是在李存勖“倒行逆施”,让许多河东旧臣都开始与他离心离德时候,为人一向正直宽厚的李嗣源,在河东旧臣中的人缘,对比下来也就与日俱增。在如今的大唐朝廷中,郭崇韬固然受到李存勖的信任重用,但郭崇韬毕竟是文官起家,少有经历沙场厮杀,虽然经过灭梁一战,不乏军功,但对于向来都是马上征战的节度使、武将们来,李嗣源无疑能让他们看得更顺眼一些。

然而,在人缘愈发好的时候,李嗣源的日子过得却并不舒坦,至少他自认为不舒坦,这其中的缘由没有其他,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如今的李存勖,对待李嗣源,已经再没有当初那样的信任。

当初李嗣源灭梁之后,迎接李存勖入城的时候,李存勖曾拉着李嗣源的手,对他道:“朕能取天下,都赖你父子二人之功,往后朕与你们共享天下。”这样一句话,可见那时李存勖对李嗣源的看重。

但是君主的天下,注定是不可能与人臣共享的。

在今日的宴席中,许多文臣武将都来跟李嗣源亲近,把酒言欢,李嗣源一一笑着应对,只不过眼见聚过来的同僚越来越多,李嗣源却不时将目光投向李存勖,显得有些担心。李存勖对他的猜忌,李嗣源作为当事人,自然能够体会得到,甚至能比别人体会得更加清楚一些。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面前的场景让李存勖不快。毕竟李存勖猜忌他,就是忌惮他的功高,如今他如此得“人心”,李存勖又如何能高兴?

李嗣源生性正直宽厚,为人正派,从来都没有丝毫僭越的想法,更没有恃宠而骄的习惯。他是人臣,便想做好一个臣子,从来不曾有过半分非分之想。

李存审自从回到洛阳之后,便辞去了身上一应职务,便是被李存勖拜相,他也推辞不受。但李存审毕竟是大唐老一辈功勋最为卓着的大臣,他的分量,只要他还活着,就永远不会失去。今日这样的大宴,李存审也在受邀之列,而且位置极为靠前,就在李嗣源身旁。

李存审察觉出李嗣源眼中的顾虑,在人群稍稍稀疏的时候,端着酒杯来到李嗣源桌旁坐下,笑着对他道:“今日本是大喜之日,老夫却怎么看见你眼中饱含忧虑?难道是担心李从璟那子不成?”

李嗣源对李存审执礼甚恭,在此之前,李存审为内外番汉大总管,而李嗣源副之,李存审是李嗣源的直属上峰,而且李嗣源向来也敬服李存审的功绩,对于大字不识几个的李嗣源而言,饱学而有儒将之风的李存审,无疑是他极为尊重的。如若不然,李嗣源之前也不会让李从璟拜在李存审门下。

李嗣源眼中的忧虑不减,他见身前没有其他人,便直言对李存审道:“从璟节度幽州,已经余年,整出了许多大动静,且不论这些动静本意如何,效果又如何,但其中颇多僭越之举,我怎么能不担心,他会因此而被人进谗?”

“被人进谗”云云,是委婉的法,真正的意思是担忧李存勖猜忌。如今他们父子皆贵,面对一位猜忌人臣的君王,的确处境堪忧。

李存审没有去喝杯中的酒,他拿过来的酒杯,更像是一个摆设,“老夫近来听到一声风声,从璟在炎夏时节,曾领百战军到过云州?还与契丹耶律敌烈交战,并且秦仕得能夺下胜州,就是因他之助。此事,不知是真是假?”

李从璟之前这个举动,的确没有公之于众,但他不可能不对李嗣源实话,是以李嗣源却是对他这个举动的始末都很清楚的,眼下李存审问起,李嗣源也没打算一味隐瞒,叹息道:“从璟到底是年少心性,容易冲动,不够沉稳,丰、胜二州被契丹攻占,他激愤之下,这才有暗地帮助大同军克复胜州的鲁莽之举!”

李存审头,忽然问道:“你觉得从璟做得不对?”

李嗣源怔了怔,问道:“难道老将军认为,从璟此举可取?”

“为国尽忠,如何便不可取?”李存审问。

李嗣源不知该作何言。李从璟此举虽然是为国尽忠,但却犯了人臣的忌讳,作为藩镇节度使,没有君命,擅自离镇,这可是大罪。尤其是在李嗣源遭受猜忌,被李存勖日夜疏远的情况下,李从璟此举,无异于雪上加霜。这是李嗣源的看法,他相信李存审也能看得出来,所以他感到不解,用疑惑的目光看向李存审。

李存勖知道李嗣源担心的是什么,但这些问题,在他看来,完全不是问题,他道:“你认为从璟此举,失之冒失,此固然不错。但老夫问你,在得知丰、胜二州被契丹攻占的时候,你是否也曾义愤填膺,向陛下请战,要出击契丹,收复丰、胜?”

“的确曾有过,但是陛下没有应允。”李嗣源回答道,这个问题他至今都没有弄明白,为何在大唐疆土被契丹攻占的时候,李存勖竟然会视若不见。

“你可知陛下为何不应允?”李存审又问道。

“这……我却不知。老将军若是清楚其中缘由,还请教我。”李嗣源诚恳道。

李存审拿起酒杯,浅酌一口,望着面前大殿中姿态张扬的群臣,眼眸底处却没有这些人的身影,他以洞悉世事的智慧,淡淡的道:“自上回耶律阿保机攻打幽州,被陛下亲自领军击败之后,契丹再不复大举南侵,而是转而将兵锋聚集在草原,东征西讨。耶律阿保机意欲先稳固草原,提升实力,以图将来雪耻,再与大唐一争雌雄,这样的心思,你可知晓?”

这事不是简单的事,事关契丹国策,非高瞻远瞩者不能看透,但对于位在李嗣源这样位置上的人而言,要看清楚却也不是难事,李嗣源道:“耶律阿保机野心勃勃,他这份心思,却是不难窥查。”

李存审看着他,“既然你我都能看出耶律阿保机的打算,陛下又岂会看不出来?”他接着道:“契丹攻占丰、胜,意在保证其西征、稳定草原的大策。这个时候,耶律阿保机需要时间来稳固后方,陛下不也需要时间做同样的事情?”

李嗣源一惊,他想起一种可能。诚然,李嗣源品性醇厚,但这并不代表他不识权术,他只是平日不屑于用之罢了。李存勖做同样的事情,不就是巩固君权?

李存审见李嗣源眼神清明,知道对方已经理解他的意思,这便继续往下道:“在这种情况下,你陛下会出兵丰、胜,与契丹大举开战吗?要知道,若是开战,那领兵主帅选谁?不用老夫多言,你自己也知晓,当今朝中,在陛下不御驾亲征的情况下,能堪当领大军出征如此重任的,最有可能便是一人。这个人,就是你李嗣源!但是,在这个时候,陛下会让你领兵出征吗?”

李存勖是肯定不会让李嗣源领兵出征的,因李嗣源功高震主,他本就忌惮李嗣源,且他又有分河东旧将权力的心思,此时又怎会再让李嗣源去立这份大功,让他的威望更盛?

“这就是陛下不出兵丰、胜的原因啊!”李存审最后道。

李嗣源心中不好受,他沉默了良久,道:“可丰、胜毕竟是我大唐领土,如今被契丹夺去,却不出兵收回,难道陛下就不忌惮契丹成势,日后难以遏止吗?”

李存审看了李嗣源一眼,意味莫名,悠悠道:“看来,这么多年你虽常随陛下左右,但对陛下,你却还是不够了解!”

李嗣源大感不解,询问的看向李存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