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十国帝王 > 章一百四十 游演武院有三望 说耶律敏待一言 上

?在卢龙,为变边境之天,李从璟开展了许多建设,军农商各有规划,但这些建设中,大多是立足幽州,是为应对契丹,然而演武院不同,他是李从璟为了日后长远发现而建设的,是为李从璟的大业奠定基础。

“天下自安史之乱以来,烽烟不断,尤其是黄巢祸乱唐室江山以来,神州四分五裂,天下遂进入诸侯割据的局面。当今之世,要征服各地诸侯,一统天下,实非易事,要历经数不清的征战。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演武院,就显得分外必要。演武院之所在,不仅可以为持续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将校支持,同时亦能极大提升将校素质,提高军队战力。””与李从璟同行的杜千书说道,“卑职自领军帅之令,组建演武院以来,日夜深思,恐有不及军帅之意者。今军帅既来,演武院是好是坏,终于可有一个评判,卑职这心无论是沉到肚子里还是飞到天上,都好过提在嗓子眼。”

李从璟笑道:“演武院的确事关重大,但你却也不必如此如履薄冰,此事无旧例可循,无异于摸着石头过河,一时做得不够好不要紧,渐次改进就是了。”

说到这,李从璟和杜千书已临近演武院牌楼。牌楼三门,中间最高门上的牌匾,书写有“演武院”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风格简朴,笔力千钧,自有一股杀伐之气,典型的军中风格。李从璟虽差几可以说的上是饱读诗书,但对书法一道却无半分修为,这字也非是出自他手。

杜千书抬头仰望那三字,感叹道:“每观此三字,如见沙场厮杀,金戈铁马之气迎面而来,让人不觉凛然。费大人这三个字,可见其笔力深厚,亦可见其胸中情怀。”

原来,这块牌匾,却是出自费高章之手。

“费大人久居幽州,每随老师与契丹战,毫无惧色,我曾听老师说起,幽州数次被契丹十万大军围攻,而能屹立不倒者,卢龙军死战之力占一半,而费大人集全城民力物力之支持,占另一半。”李从璟说道,他口中的老师,自然就是李存审,李存审对费高章的这个评价,可以说非常之高了。

杜千书点头,肃然道:“费大人的确能当得其此赞。”

两人说话间,已至演武院门前,演武院是军中重地,自有军士把守,门前站岗的是两名身着演武院服饰的年轻儿郎。演武院学生的服饰青色打底,胸前纹有一盾一剑,这两名儿郎身板挺直,目视前方,面无表情,浑如雕像一般。直到李从璟等人接近到院门十步的位置,两人同时将视线投放过来,那目中闪烁着的精芒,自有一股朝气和不可侵犯的气势。

李从璟离开幽州之时,演武院尚才开始运行,处在一个雏形阶段,在任何一个新事物开始出现的时候,它的发展都是无比迅速的,演武院也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这两名儿郎看到李从璟,竟然不认得他。

他们不认得李从璟,却认得主持演武院建设工作的杜千书,见到杜千书,纷纷行礼,“杜大人。”

杜千书现在在幽州的官职并不是很高,所以两位儿郎看到他站在李从璟身侧,并没有太过好奇,无论是在百战军,还是卢龙军,能让杜千书随行其后的人物都不少。看过李从璟一眼后,这两名儿郎就恢复了目不斜视的姿态,并没有多注意。

杜千书点点头,没有多言,和李从璟踏步进门。

就着先前的话题,李从璟对杜千书言道:“培养基层将官,提升中高层将官素质,固然是演武院之责,然而这却还不是演武院的全部意义,甚至不是最大的意义。”

演武院中绿树成荫,环境雅致,这点值得称道,但是除此之外,占地面积甚至接近节度使官署的演武院,再无其他装饰,内里的建筑、摆设,无不简朴直接,线条硬朗,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杜千书和李从璟领头,走在青石板铺陈的道路上,他用询问的目光看向李从璟,“培养基层将官,作为军中基石,提升中高层将官素质,以为军中柱石,此两者,必能大大提升军队战斗力,甚至有望塑造一支从未出现在历史上的军队。这还不是演武院最大的意义,那么演武院最大的意义在何处?”

李从璟这回巡视演武院,类似于微服私访,除却杜千书和跟在身后的官吏、护卫,演武院并不曾被告知,众人走在路上,难免碰见行走的演武院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军中底层,对李从璟认识得不多,这一路行来,学生们都只是向杜千书行礼,却不曾有向李从璟打招呼的。

李从璟道:“演武院最大的意义,总结起来四个字,强化国防。”

“国防?”杜千书为这两个未曾听闻的名词惊奇到。

李从璟点点头,“的确是国防。一个国家,赢得战争的本事如何,不仅在于军队战力,综合而言,可以称之为国防实力。国防,包括将士素质、军备强弱、军事学术——军事知识、战术思维、战争思想等等,这是一个体系。总而言之,就是一**队打赢战争的能力。”

说到这,见杜千书似懂非懂,李从璟笑了笑,继续道:“当然,国防实力并未紧靠演武院就行,它需要一个国家在整体上的支持。就目下而言,演武院除却培养军中将官之外,还有三件事要做。第一件事,研究敌军,包括敌军战法习惯、战备体系、征战之道、优势弱点等等,甚至是敌军主要将帅,这算得上是‘庙算’的范畴,有此,在战端开启时,能针对性应对,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打赢战争。第二件事,研究军备,昔年汉武欲对匈奴用兵,感汉军兵甲不利,遂得精钢炼铁之法,得环首刀。汉军之后之所以能屡败匈奴,不仅在于卫霍将才,环首刀之利,亦有大功。今我欲征战天下,军备不可不利。无论是攻城利器,还是对阵利器,亦或是守城利器,都需要改进、研制,力求夫未战,而已在军备战胜对手,先拔优势。”

这两件事,杜千书听闻之后,大为惊艳,细想之下,更觉其中利害,前者对阵下药,后者提升自身战力,皆是征战取胜之正道,分量不可谓不重。尤其后者,凭借装备之优势,从而战胜对手,在历史上也是有章可循的,杜千书饱学,自然能体会其中分量。

在李从璟说完这两件事后,杜千书迫不及待的问:“第三件事为何?”

“第三件事,立足前两者基础上,是为改进我军征战、战阵之法。兵种配合,步骑协作,攻坚与守城之术不同,则攻坚与守城之军亦应该不同,唯其不同,可优化资源配置——区别军力,让好钢用在刀刃上。”李从璟说道。

在李从璟的规划中,军队战法也是随着军备改变而改变的,世界军队的发展演变史,追根揭底,是武器装备的进化史。自后世来,李从璟自然清楚火器的威力,对火器他心不可能没有想法。之前不言,是没有那个资本,现在他节度一方,是为小诸侯,他胸中的墨水,也终于有了能稍稍挥洒的地方。

即便是打造火-枪不太现实,那么大炮呢?便是打造大炮也难,那么改进火药,造个炸药包可不可以?若能得如此,攻城时,无论是用投石机,还是人力,往地方城头抛百十炸药包,那场面是不是很美?在城门下埋一堆炸药点燃,轰的一声,城门是不是就能被炸毁?

当然,这些都是李从璟的设想,具体能不能实行,还需要时间来证明,但至少这是一个方向,是一个正确的思想,他愿意为此去努力。

杜千书细细思考之后,由衷道:“此三者皆大有可为之事,事若能成,我军战力——我大唐国防实力,必定能够傲视天下,届时,别说征战草原,便是一统天下,也指日可待矣!”

想想这件事做成之后的景象,唐军所到之处,敌军皆溃,万里神州,在唐军兵锋所指下,一城一城被插上大唐的旗帜,最终,那副天下舆图,成片成片被染红,最后重归一统,汇聚成一个大大的“唐”字,杜千书就不能不热血沸腾。

按照李从璟这个构思,即便是唐军日后征战天下,重现太宗玄宗时期的版图,将大唐军队拉到中亚去,再与西方争雄,也不是可不能。

越往深入想,杜千书越是被他自己勾画出来的画面所震撼,最后,他几乎是声音颤抖道:“天下之大,但凡梦想所到的地方,就是我大唐所在!军帅一番苦心,千书今日方知矣,千书能主持演武院之事,实是莫大-荣幸,日后殚精竭虑,必不负军帅所望!”

相比之杜千书此时的激动,这一切构想的“始作俑者”李从璟就显得淡然得多,毕竟他不是初闻这些事,也不是初次想象那些画面了,十多年来,这些东西日夜萦绕在他脑海中,不知被他想象、构思了几百几千回,在构思还未实现的时候,李从璟已不会情绪起伏。

摆摆手,李从璟问杜千书:“千书,你且说说,要做到这三件事,最大的难处在哪里?”凡事先问难处,这早已成为李从璟的习惯。做事情说到底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困难都解决了,成果便会顺理成章。

杜千书沉吟道:“要做成这三件事,固然千难万难,但最大的难处,千书窃以为在两个字。”

“哪两个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