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十国帝王 > 章一百一十九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狮出关急2

?韩仲锡话完,耶律敌烈轻笑出声,他颔首道:“果真知我者,仲锡也!”

韩仲锡拱手道:“大王谬赞,只不过跟随大王征战多年,耳濡目睹大王雄才大略,人有幸窥得几分罢了,虽是皮毛,但对付幽云这些唐朝将领,却已是够用了。”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韩仲锡这记马屁拍得颇有水平,耶律敌烈哈哈大笑。笑罢,再度将眼神投入到战场上,眼见李从璟率领大同军马军一马当先,从后方奔驰而来,已经逐步靠近后阵,耶律敌烈的双眼微微眯起来。在看似没有防备的契丹军阵后阵中,是被耶律敌烈才召回不久的耶律博纳在坐镇,从耶律敌烈所在的位置望下去,可以清楚的看见整个正常的形势,自然也能将后阵中埋伏好的契丹军士身影看在眼中,他们躬身负兵,藏于阵中,只待时机到来,便暴起击杀唐军。

契丹军阵后阵阵型如何,李从璟一眼望去,只能看到最前面的一条线,和其后的刀柄人马身影。在李从璟发起对契丹军阵的冲锋时,那原本背对他们的契丹军后阵中的契丹军士,迅速奔跑集结,在转而面向他的同时,努力寻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结阵,以求快速形成防御力,将李从璟挡在阵外。

这是很正常的军阵反应,看起来没有丝毫问题。况且以李从璟平视的目光看过去,眼前出了密集如林的人和刀柄,确实也看不到其他东西。

骑兵军阵轰然向前,已经接近到距离契丹军阵仅仅数百步的距离,在这个位置上,李从璟等人不仅能清晰看到对方的阵型,甚至连对方将士的面孔,都能看得见。

契丹军阵前方的将士在不停的集结,紧张结阵,竖起刀柄,组成防线,有些混乱,忙成一团。契丹军匆忙结阵,组成的防线,以长枪为主,间有盾牌,这样的防御力量,虽然有了战力,但要经得起骑兵猛烈冲锋,却还是差得太远。

时间仓促,几乎是瞬息之间,大同军轰然而至。

李从璟双眼凛然,从中射出锐利的光芒,如同利箭离弦。

再近,至三百步。

契丹军阵中飞出一片箭雨,虽然不甚严整,不够密集,但却不能忽视其杀伤力。不用李从璟吩咐,他身后奔驰的大同军马军都伏低了身子,将自己埋在马脖子后面,利箭在半空中滑过一道半圆的弧线,最后箭头斜对地面,雨线一般落下来。

利箭更多落在骑兵与骑兵之间的空隙地带,却也有不少落在骑士后背上,但在这样的距离上,利箭是无法穿透骑兵背后的甲胄的,除非利箭透过缝隙,才有可能钻进骑士的身体中。

亦有利箭落在战马上,骑兵战马都是经过特殊而严密的训练,少有因皮外伤而受惊失控的,虽然这一轮箭雨下来,有铁箭落在马身上,但对战马造成的杀伤着实有限,因马失前蹄而落马的军士,虽则也有,但只是零落的极少骑士。

一波箭雨之后,李从璟靠近到距离契丹军阵不到两百步的距离中,他的目光落在对面的军阵上,将对方的杂乱脚步、身影都看在眼里。这样在匆忙之间结成的军阵,防御不够严密,对于势能强大的骑兵军阵而来,是最好撕裂的。

二波箭雨,噗嗤噗嗤的声响在身后传来,中箭落马和中间失去平衡的战马多了些,马嘶声钻入耳中,最能引起人的心悸,让人不由得担心下一箭会不会命中自己的战马,战马会不会将自己也摔落地面。然而李从璟的目光始终冷静如水,只是锋利的紧。

第三波箭雨,一支利箭滑过李从璟的肩膀,带出一道不深不浅的口子,对常人而言疼痛难忍的口子,只不过带给李从璟蚂蚁叮咬一般的触觉,完全不能引起他半分重视,更不能让他分神。

几乎是箭雨初停,李从璟坐直身体,骤然抬起手臂,向前方一挥,同时勒转马缰绳!

以此同时,那方才还显得匆忙、混乱的契丹军阵,陡然一变,脚步不稳的契丹军士,忽然以单位距离聚集在一起,彼此之间留出巨大的空白处来,这些空白地方,就形成了天然的骑兵通道。面对这样的阵型,骑兵冲击过去,自然不会去撞击那竖着长矛、盾牌的军士铁墙,然战马急速前冲的势头,也不可能立即被遏止下来,遑论后面还有正在往前奔驰的同袍,若是骤然降低马速,前后骑兵必然相撞,那无异于自杀。因此,这些对手留给己方的通道,骑兵只能一往无前的冲进去。

这些通道兀一出现,大同军将士就看到了里面,通道那侧,由重盾组成,那坚如壁垒墙壁,在墙壁间的空隙中,已有带着倒钩的长兵伸出,冷冰冰的横在重盾下方,离地两尺的位置。这样的位置,角度,正好勾住冲过来的骑兵马腿!

可以想象,骑兵冲进去之后,只能是有去无回。

这副场景,落在骑兵眼中,无异于地狱。这就是步兵对阵骑兵的利器,铁甲阵,又称为龟甲阵。在这个阵型中,步卒是刀俎,而骑兵是鱼肉。这样的杀阵,非军中良将,以及训练有素的将士不能布置。

只看一眼眼前的铁甲阵,李从璟便知,耶律敌烈,绝非易与之辈,契丹北院夷离堇的显赫声威,绝对不容轻易触犯。

然而,李从璟的嘴角勾起一抹微,但笑意盎然的弧度。

在他扭转马缰绳,抬起手臂的那一瞬间,作为领头的他,就带着大同军骑兵,在契丹军前阵甩了一个线条流畅的大弯,整个骑兵阵型成一条长龙,如一条大河,在距离契丹军阵不过一二十步的地方,以近乎九十度的极限角度,平行与契丹军阵奔驰而过,没有冲进契丹军布置的口袋中!

这样的动作,难度太大,即便是对弓马娴熟,历经杀伐征战的真正精锐,也不可能临时做出,只能是事先就预定、准备好的!

在大同军骑兵改变奔行轨道的瞬间,马上骑士无不坐直了身体,而在他们手中,已然多了紧紧握住的弓箭。

李从璟拿稳手中弓箭,三支利箭在三根手指指缝中,无需刻意瞄准,在目标充足、且距离足够近的前提下,李从璟右手三根手指刹那间松开,三支铁箭便猛地杀出,弓弦响动的声音还未落下,而侧面的契丹军阵中已然传来三声惨呼。三名契丹军士,竟然都是咽喉中箭,他们如遭雷击,脑袋猛地向后一仰,一阵飘起的血滴子中,立即倒在了军阵中!

李从璟身后的大同军马军,起身,弯弓,放箭,三个动作一气呵成,霎时间飞出的利箭,组成一条长绳,迎面轰然甩进契丹军阵中。那些举着长枪长矛,想要将大同军马军逼开、放进铁甲阵中的契丹蛮子,怎么都想不到,眼前竟然会发生这样的变故。没有防御姿态和防御准备的他们,顿时被利箭射中。在这样近的距离下,即便是铁箭射中甲胄,也能将其穿透,狠狠钉进人体中!

近千大同军马军一轮齐射,杀伤就远远超出方才他们冲阵时,契丹军乱箭的杀伤总和!而第一轮齐射,并不是战斗的结束,紧紧是开始而已。

为迷惑李从璟和大同军,契丹军在布置铁甲阵时,在阵前部放了许多防御明显不足,只有攻击利器,而没有重盾重甲的军士,此时,他们就成了大同军马军最好的靶子!大同军马军将士从他们面前驰过,便是三轮利箭齐射,一层一层的契丹军士,如同被骤然而至的飓风吹倒的野草,被层层吹倒。不同的是,野草经风吹,还能再直起身,而这些中箭的契丹蛮子,却是再也没有机会爬起来!

在龙尾的大同军将士第三轮利箭放出时,龙首的马军将士,已经再度转弯,竟是又折了回来。

他们从头至尾,再次奔过契丹军阵前,以狂暴的箭雨,将意图向前冲杀的契丹蛮子尽数射倒在地,叫人牙酸的弓弦声后,是利箭入体的噗嗤声响,练成一片,不绝于耳。

阵中指挥的耶律博纳看到这一幕,气得直欲吐血,他骤然发出一声厉吼,急令骑兵出两翼,去迎战大同军马军!

从军令下达,到军令传到骑兵将令手中,再到骑兵将领了部卒,最后出阵,这其中花去的时间,已经让大同军在契丹军阵前折腾了两个来回。当这些骑兵骑兵急匆匆奔行出阵时,李从璟已经率领大同军马军最后一次甩过一道大弯,潇洒的扬长而去!

在他们身后,是早已没有军阵模样,倒了一地的契丹蛮子,这些契丹蛮一层层倒在地上,连成一片一片,就像被人割了丢弃在地上的杂草。而往来奔走的军士,望着已经远去的李从璟和大同军将士,徒然高举兵刃与盾牌。

在方才短暂但激烈的交锋中,李从璟带领大同军将士将猝不及防和之后拼命想要抵抗、反击的契丹军士,射倒了一层又一层,到最后,这些契丹军士已经只能惨嚎的放弃一切不切实际的想法,在犀利的箭雨中,绝望的抱头蹲在地上,甚至有放声大哭者,然后又一个接一个倒下。

骤然奔至,快速杀戮,急速撤离,这就是骑兵精髓的奔战之法。这样的骑兵战法,不求掠地,只求杀人,给予敌军的有生力量毁灭性的打击。

李从璟带领大同军这一次探营,便是采用如此战法。特殊的地方在于,他们没有动刀,只动了弓箭。

在契丹骑兵出动前,李从璟和大同军将士奔离战场,向战场外而去。

冲出阵的契丹精骑不甘心就此放过李从璟等人,拼命拍马跟上来。

而当他们紧随李从璟和大同军马军脱离契丹本阵,再度看到唐军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阵型严密的大同军步军,大同军步军将辎重车摆在阵外,城环形拱卫大阵,辎重车后弓箭手引弓搭箭。

李从璟和大同军马军在阵前分成两股洪流,汇入到偃月阵两翼。当契丹精骑追上来时,迎接他们的是候之久矣的步卒弓箭手,一阵密集如蝗的箭雨,立即叫这批契丹精骑遭受当头棒喝。

不及骤停的契丹精骑军阵,顿时一片人仰马翻,人马交相惨呼,声音惨烈不忍听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