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十国帝王 > 章六十五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6

十国帝王 章六十五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6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1:34:09 来源:88小说

?(第二更。∑顶点说,..)

宴会毕,已是深夜,一众文官、武将纷纷离去。

费高章在一个年轻人的陪同下,离开设厅,走到中庭,正好看见李从璟正在几名官吏中间周旋。

庭院中灯火通明,李从璟的微笑在灯光下显得真诚而又谦虚,此番是宴会,他没有着铠甲,圆巾理黑发,一身麒麟异文袍,威严又不刻板,腰间十一銙金玉带,将他挺拔修长的身姿表现得颇为潇洒。李从璟身旁的文官、武将中,不乏有面相出众者,或者清秀或者儒雅,甚至有个头比他还高的,但是站在他面前,无论是从气势上还是气质上,都明显及不上。

能来参加今日宴会的,皆是幽州有头有脸的人物,谓之人杰恰如其分,然在一群人杰中,李从璟的气度都显得出类拔萃。

“舒而不张,雅而不柔,敛而不紧,浑然如玉,翩翩君子乎?惶惶猛士乎?固然君子也,固为猛士也!”饶是以费高章一生的见多识广,此时亦不免为李从璟的风采赞叹。

他身旁的年轻人,二十五六的年纪,容貌清秀,气质阴柔,闻言眉头微微挑了挑,没话。

费高章快走两步,在李从璟送走前一批文官、武将的空隙,到了他面前,笑着招呼道:“少帅风采迷人,实为老夫生平仅见,少帅之名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方知何谓闻名不如见面,幸甚幸甚!”

费高章作为幽州文官领头者,李从璟自然是认识的,因知晓对方的分量,在听闻费高章一番赞美之言后,李从璟谦虚道:“从璟年少轻浮,当不得先生谬赞。先生老当益壮,气度翩然,从璟望之如慕仙人!”

费高章哈哈一笑,笑着和李从璟打趣两句,又寒暄一阵,最后道:“少帅初至幽州,老夫也想尽一尽地主之谊,若是有暇,寒舍必定蓬荜生辉。”

费高章年岁高,又是幽州除却李存审外的文官之首,按理无需如此客气。然则一来李从璟即将替代李存审,成为他的头上司,虽年轻,不可等闲视之;二来,李从璟有收复平州、屡败契丹的大功在手,其能如何已是无需多言,岂容人不敬畏?

“先生是前辈,从璟理当前来受教。”李从璟如是言道,与费高章作别。

出门庭,在官衙外坐上马车,费高章在那位年轻人的陪同下离开。

街上行人稀少,安静异常,只有一行人的脚步声和车轮碾在地面的声响,费高章撩开窗帘,年轻人赶紧俯下身。

费高章的声音传出,“上车来。”

年轻人依言下马,登上马车,在车厢内与费高章相对而坐。车厢颇为宽敞,两人对坐并不显得拥挤,内里有一炉,因而显得很是暖和。费高章双手拢在衣袖里,闭目养神,问面前的年轻人,“先前在中庭,老夫言李从璟风采兼有君子、猛士之姿,你似是不以为然?”

年轻人未做隐瞒,坦然道:“风采之,玄而又虚,学生并不以之为重。”

“哦?”

“人之风姿,若论出彩,无外乎皮囊俊美,其得之于天,受之父母,有何可贵?”

费高章哂然,不急不缓道:“你既有此念,莫非以为老夫之前所言,都是愚夫所见?”

年轻人微微一愣,随即老老实实道:“请老师教我。”

费高章哼了一声,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贵,孟子言‘养浩然之气’,这些话岂非没有道理?李从璟身为武将,征战多年,屡有战功,少年显赫,竟无凌人之态,反而谦逊谨慎,其因为何?一介武将,身出将门,李嗣源斗大的字不识得几个,而其风采中竟有儒士之意,温文尔雅,其因为何?一人兼有文、武之态,两者本相矛盾,却在他身上相融相合,这明什么?”

年轻人沉默不语。

费高章叹了口气,“气者,万物之神,人皆有气,识其气可识其人,我观李从璟,已有一身浩然之气了啊!”

年轻人露出惊讶之色,不等他话,费高章挣开眼,目光炯炯的问他:“别的暂且不论,你先告诉老夫,什么样的人,能有一身浩然之气?”

年轻人仍旧是不发一言,目光闪烁,本身阴柔的气质更加阴沉了几分。

费高章放缓了语气,对年轻人道:“一楼,老夫今日跟你这些,非是要跟你研讨虚妄之物,而是要借机告诉你,李从璟不容觑。他在平州所为的那些事,你应该有所耳闻,我且问你,若他要让幽州变成第二个平州,或是让幽云都变成平州,你当如何?”

一楼是年轻人的字,他本姓张,名行远。听了费高章的话,张一楼再也无法保持淡然,变色道:“李从璟何以敢如此?”

费高章靠上扶背,重新闭上眼睛,半响才道:“一楼,‘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你与李从璟非是一类人,日后你要与其相处而不流露出恶意,就得抛开这些成见。要知,碗中无水,才能盛水,若是碗中水已满,则什么都装不下了。”

张一楼闭嘴不言。

“认可他,进而亲近他,如此,才有望得其重用,这是第一步。”

宴席结束后,李从璟并未离开官衙,在一众文官、武将皆散去之后,李存审将李从璟叫到了书房,两人单独座谈。

“伪梁灭亡之后,老夫数次上书陛下,请其更换幽州节度使,并举荐你来接替老夫。你初北上时,老夫尚有些担忧,唯恐你威望不足,不能顺利替老夫的位置。这一年来,你虽屡有奇功,平叛将,克怀孟,败王彦章,攻大梁城,然却毕竟年轻,边地民风彪悍,幽云多慷慨激昂之士,老夫也担忧你手腕不够硬朗。如今,你给了老夫惊喜,有克复平州的功劳,这番接替老夫的位置,威望足够了。”李存审对李从璟这些话的时候,眼中都是欣慰的笑意。

李从璟道:“老师为大唐戎马一身,功勋无数,已无法度量,如今归朝,正是理所应当。无奈,朝中有人阻道,老师要归去,还不知要等到何日。”

李存审摆摆手,“老夫自知已时日无多,能归于朝中自然最好,如果不能,那也是命中定数,强求不得。人各有志,‘人阻道’之类的话,切不可多言。你如今虽掌幽云兵事,但大唐毕竟是陛下的大唐,那些人久在陛下跟前,日日都能得上话,便是为幽云大计,也不可开罪了他们,让他们为难幽云!”

“人”云云,指代的自然是大唐如今的枢密使,李存审的门生,郭崇韬。

对郭崇韬的人行径,李从璟是颇为气愤的。

当初两人在魏州相识,起源于两人有共同的敌人,李从璟要对吴靖忠发难,郭崇韬也需要打压吴家,以击败张居翰升任枢密使,是以两人一拍即合。之后,河上大战,李从璟与郭崇韬共筑兵城,同拒王彦章,配合也算不差。无论是之前,还是现在,李从璟与郭崇韬都无直接利益冲突,甚至有些情分。李从璟能出镇幽云,就有郭崇韬从中出力。

只不过,郭崇韬对李存审的所为,太过让人不耻。

在如今的大唐,军功最盛者,有三将:李存审、李嗣源、郭崇韬。李存审戎马一生,为李氏流血无数,是大唐半壁江山;李嗣源也是常胜将军,多有大捷,军功卓着,在现存的唐将中,功劳仅次于李存审;郭崇韬的军功起来并不多,重头戏在灭梁之战。

当时王彦章领军克德胜城,大举北犯,人皆胆寒,纷纷进言李存勖与伪梁划黄河而治,是郭崇韬第一个站出来,提出了“守魏州、保杨刘,汇合李嗣源直捣梁都”的战略谋划,并被采纳,且身体力行。所以虽然大梁城是被李从璟所攻克,但那时,李从璟不过是马前卒,郭崇韬才是运筹帷幄的人,功劳最大。他本又是李存勖近臣,因是得以在伪梁灭亡后,稳坐大唐最高军事机构一把手。

郭崇韬功劳虽大,但比起累积军功数十年的李存审,尚有不如。郭崇韬深知其理,为保证其枢密使的职位,手中的权力不被李存审归朝后夺取、分食,所以力阻李存审归朝——即便李存审已病重。

“有人能同富贵,不能共患难,亦有人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前者比比皆是,后者亦不乏其人,究其原因,不过是被权力掠夺了灵魂。此辈中人,一旦手握权力,便深为权力折服,再不能容忍失去,亦不能分出哪怕一给旁人。郭崇韬不外如是,其或许自私自利,却也非大奸大恶。”李存审叹息一声,“罢了,便不回朝了吧。只是可惜,今生怕是再也见不着陛下了。”

李存审老而弥坚,李从璟不甘其以垂垂暮年之身,受身体折磨、心灵煎熬双重之苦,心中已然下定决心:无论李存审归朝,是否对治愈其重病有用,他都要让其回洛阳。

这是学生对于先生的责任,也是后继者对先行者的尊敬。

一个月后,就在年关将至之时,一对衣衫褴褛的少男少女,走近了神都洛阳。

这日有大风雪,寒风呼啸,犹如野兽怒吼,洛阳城如一只冬眠的虎豹,卷缩在风雪中,埋头不语。

在少男少女距离城门仅有百步之遥的时候,日暮笼罩大地,城中响起十二声传遍全城的钟鼓声,旋即,城门缓缓关闭。

百步,隔开两个世界,分出生与死的距离。

“河丫,城门关了,我们进不去了。”

“哥哥,我好冷,我们会冻死在这里吗?”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