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十国帝王 > 章五十七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8

十国帝王 章五十七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8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1:34:09 来源:88小说

?(第二更。△¢顶点说,..)

郭崇韬阴沉着脸回到府中,没理会任何人,直接进了内书房,随即紧闭房门,将自己关在里面,半日不曾露面。

府上的人议论纷纷,皆不知如今贵为大唐枢密使、权倾一时一言九鼎的郭崇韬为何会如此愤懑。

有消息灵通者道:“近来,匡**节度使温韬被陛下赐名李绍冲,枢密使大人屡次劝谏,言其不可重用,陛下都没有纳谏,故而不顺心。”

“便是伪梁尚在时,助纣为虐,挖掘过我大唐山陵的温韬么?”有人问。

“可不就是他么!哎,这样的人,本该被夷九族的,但咱们攻灭伪梁后,此厮因献上赵岩的首级有功,并未被问罪,还得以保住了原来的官位!”先前那人愤愤道。

“原来如此!那他又如何得以受宠,被陛下赐名?”

“还能是为何,不就是以财货贿赂了宫中的那些伶官、宦官,还有那位贵妃么?”

“啊!这话可不能乱,赶紧噤声!”

入夜后,府中来了一位常客,郭崇韬在东书房与其相见,两人深谈良久。

“观枢密使脸色,可知近来颇不顺心,却不知是为何?”冯道依然是纤尘不染的模样,和煦的笑道。

郭崇韬本就威严的国字脸,此时愈发显得凝重沉闷,“侍郎大人何必明知故问?”

冯道呵呵一笑,“自古以来,无论朝野,皆不乏人,郭兄非是常人,如今又身居中枢,何必跟这些人俗人怄气?”

郭崇韬没好气道:“如冯老弟这般养气功夫,可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冯道不打算继续跟郭崇韬在这个话题上纠缠,转而起另外一事,若有所指道:“起来,如今这天下也并非处处都是不顺心事。”

郭崇韬瞧了冯道一般,放松了身子,“冯老弟是,北边儿?”

“难道不是?”

郭崇韬摇头一笑,意味莫名,“冯老弟可知,幽云最近战事如何?”

“李从璟既复平州,复克营州,又败耶律敌刺三万大军,这事如今谁人不知?”冯道完这话,忽而一怔,眸子里闪过一抹精光,“难道,战事最近起了变故?”

“如老弟所料。”郭崇韬道,“最新战报,耶律倍率大军驰援耶律敌刺,李从璟被迫撤出营州,退守扁关。算一算,边关激战也已多时,此番,面对契丹五万大军,李从璟能否守住扁关,保得平州不得而复失,还是未知之数!”

如此军情,冯道尚是初闻,心中难免惊讶,不禁为李从璟感到担忧,然转念一想,又道:“我听闻李从璟此番攻克平、营二州,只率领了万人出战,耶律倍、耶律敌刺五万大军南下,固然势大,然只要李从璟调兵遣将,以百战、卢龙两军共计三万人马,拥扁关之险,要拒之却是不难吧?”

郭崇韬摇摇头,“非如此也!”

“非如此,是为何?”

郭崇韬叹息道:“老弟曾为出使契丹之使臣,应知,陛下有与契丹暂息刀兵之意,李从璟与契丹开战,本已违背圣意,若其有光复平、营二州之大功,或可将功抵过,然眼下边军于营州失利,被迫退守扁关,再想得到朝廷支持,却是不能了。而无朝廷支持,幽云何以能以一地战一国?若是李从璟能以万人拒五万契丹大军也就罢了,倘若他尽起边军于扁关,焉知契丹不会尽起国内之兵,与其争胜负,以图收复平州?若是情势果真如此,则大唐、契丹必有国战!李从璟违命与契丹开战,已有罪责,其能将战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就罢了,而若导致两国全面大战,其行已是罪不容诛,他岂能如此行事?”

冯道长于政事,于军事并不如何擅长,但郭崇韬这番话得明白,他已理解其意:大唐能接受与契丹局部战争,却不能接受与其全面战争!

“郭兄,契丹势大,不可不制啊!先前我有幸进入草原,得见契丹国内情况,深知其国力已非同可,若是此时不加以遏止,以其目下态势,不出十年,必为中原大患!李从璟谋国不避难,谋生不避死,一片赤子之心,皆是在为大唐尽忠,且不他有克复平、营二州的功劳,当其危难之际,朝堂岂能袖手旁观?”冯道不平道。

郭崇韬仍是摇头,“若是往日,情形或许不同,然则眼下朝堂局势,老弟岂不知晓?当此之际,陛下哪有心思太过关注幽云?”

冯道闻言默然,沉吟片刻,抬头道:“平州本我大唐疆土,之前为耶律阿保机豪夺,此为国耻,而大唐不能奈何。今李从璟取之,使其重归大唐,其行岂不雄壮,其利岂不深远?便是只保得平州,李从璟仍是大功,朝廷便不能相助一二?”

郭崇韬三度摇头,“不能。”

冯道终于怒而站起,“郭兄,你身居枢密使高位,统管天下兵事,竟不能在幽云危难之际,予其半分帮助?粮草,军械,当真半也无?”

“眼下陛下无心兵事,我能如何?”郭崇韬无奈道。

冯道嘴角动了动,想什么,终究忍住没。

不久,两人不欢而散。

冯道走后,郭崇韬仍旧坐在原位,没有挪动。

良久之后,他走到书桌前,铺开宣纸,研墨提笔,写下一封书信。

“……恩师言归,兄亦尝思相助,然则眼下边地形势不明,战事莫测,恩师久在幽云,有积威,当坐镇幽州,断不可于此时离开……如有恩师坐镇边地,兄当调遣物资,送至幽云,稍壮吾弟军威……”

写罢书信,郭崇韬搁下笔,坐在檀木椅上,默然良久。

不知何时,他喃喃自语道:“老师,非是学生不体恤你病情,而是你一旦归朝,必与我争权。朝中人边地,奸佞得势,学生已是举步维艰,容不得再受老师你的威压了……老师,勿要责怪学生,谁让你是大唐第一将?”

冯道辞别郭崇韬后,回到家中,也将自己关在了书房,谁也不理。

书房中早已有人相候。

“侍郎大人。”吴长剑向冯道行礼。

冯道回礼后招呼对方坐下,略显萧索道:“枢密使不肯相助幽云,我对不住从璟老弟啊!”着,将和郭崇韬的谈话,简要告知了吴长剑。

吴长剑道:“李存审老将军进来病情日益严重,亟待归朝休养、医治,数次上书朝中,皆无回应。今日闻听侍郎大人之言,恐怕这其中因由,有大半在枢密使了。枢密使掌军事大权,对待幽云战事,尚且如此辞,看来军帅所料不差,幽云已难从朝中获得多少支持。”

冯道不知该作何言。

吴长剑宽慰道:“侍郎大人也不必如此,今日枢密使大人虽未答应相助幽云,但有侍郎大人今日之请,又有军帅、李老将军与其情分在,想来枢密使不至于让朝堂,在幽云战事上,太过责怪军帅。如此,也不算没有收获。”

“世道如此,夫复何言?”冯道情绪有些低落,“就是苦了从璟和边军将士!”

吴长剑因没有抱过希望,所以不曾如冯道这般失望,犹能微笑道:“枢密使大人之所为,也不过是为己谋身罢了,算不得什么。”

“为己谋身……”冯道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字,一时只觉得心中五味杂陈。他站起身,至窗前,推开窗叶,负手看向夜空。天黑月隐,不见星辰,寒风拂面,冬日气息冰冷刺骨,让人难免生出畏惧不前之意,只想窝在一角,护得己身暖和。

冯道眼神复杂,夹杂着痛苦和茫然,良久,他喟然而叹,悲愤道:“人人都在谋自己,何人来谋天下?”

……

李从璟放下手中的书信,提起笔,想要写一封回信,笔尖落在纸页上,却久久未动,以至于白纸上凝聚出一个偌大墨。

他虽身在边地,最近又忙于战事,但对朝堂形势,却清楚得很,这其中固然有军情处在发挥作用,也有冯道、敬新磨、李嗣源等人时常与他书信来往。

李存勖沉溺享乐,荒废政事,赏罚失度,以至于良臣功将得不到重用,而谄媚人屡获封赏、窃据要位,以他千年的历史观,他自然知晓,这是朝廷走向衰败、没落的节奏。

然则,李存勖从晋王到大唐皇帝,再到入主中原,积威深重,凭此,天下尚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大乱。

那句“竖子无德,天下必将乱于尔等之手”的感慨,并非针对某一个人,而是针对某一群人,针对大唐目下局势,是一种远见。因他知晓历史走向,故而更能在接触到某些信息后,被触动心弦。

于他而言,中原可以乱,但幽云却万万乱不得。不仅不能乱,还需得蒸蒸日上,不如此,不足以抗衡契丹。如何在大唐走向衰败的时候,使幽云逆流而上,提升自身综合实力,落脚不仅在幽云如何变,也在如何应对朝堂反应。这是一个挑战,一个艰巨的任务。

扁关外,契丹大军正在大举进攻,交战声昼夜不息,仿佛要震碎这片山河一般。

推开门,李从璟就能看到扁关内墙,那里,百战、卢龙两军将士正在浴血奋战。

面对边地战场,眼见将士门前赴后继,一个个倒下,又一个个冲杀向前,李从璟心中的愤然并没有消散,反而愈发浓郁,他拿着书信的手负在身后,自语道:“你们每个人都走了自己的道,却让天下百姓无道可走;你们每个人都在谋自己的身,却让这天下大身无处可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