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十国帝王 > 章五十五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6

十国帝王 章五十五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6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1:34:09 来源:88小说

?在洪水一般覆盖原野的五万契丹大军面前,李从璟身后的区区千余君子都,渺的如同星辰之于皓月。+顶点说,.wx然而两者隔着数里之遥对峙,漫山遍野的契丹精骑,却并没有在气势上压倒默然静立的君子都。千余君子都如同击浪的飞鱼,在大江大河中面对滔天之水,却身形晏然,没有丝毫怯意。

五万契丹大军军阵前,耶律倍和耶律敌刺一老一少,两位久负盛名的虎将望向不见面目、甚至不见动作,只能看到一个模糊轮廓的李从璟,不约而同有短暂沉默。

战马马蹄在原地踏动。

耶律敌刺率先打破沉静,身为“败军之将”,他心头的负担要比耶律倍大上不少,“殿下可能揣测,李从璟意欲何为?”

耶律倍淡淡道:“无非一战而已。”

耶律敌刺微微动容,却没有附和耶律倍,而是惊异道:“以区区千骑,迎战我五万大军?此举未免显得荒唐!”

耶律倍哂笑,“不然还能如何,李从璟对我契丹,可从未有过友好之意。他既领军出现在此处,除却一战,还能有何种可能?明面上我等的确是只见到千骑,然则谁能保证,山中没有李从璟的大军埋伏?”

耶律倍的话得颇有道理,耶律敌刺无法反驳,然而他敏锐的感知到这其中有些不对,但一时却想不透彻。耶律倍话里似乎蕴含着一股不清道不明的莫名意味,让耶律敌刺感到陌生,不知从何而起。

耶律敌刺摸不清耶律倍的心思,因是问道:“李从璟出现在山口,挡住我等前行道路,我等总得应对才是。如何区处,还请殿下示下!”

耶律倍颔首摸着下巴,凝重的思索半响,不得答案,叹息一声,“容寡人先想想。”

耶律敌刺皱眉,两人再度陷入沉默。

李从璟身在数里之外,只是出现在众人视野中,尚未有任何举动,而已让契丹五万大军裹足不前,八虎上-将中两位名将揣度良久,长时间拿不定主意,不敢轻举妄动。

不知过了多久,耶律倍缓缓道:“与其在此凭空猜测,不如与之一晤,自只言片语中,或可有所得。”

耶律倍要与李从璟会面,这让耶律敌刺惊讶不。李从璟其人如何,耶律敌刺与之鏖战逾月,不会不知晓,两人虽未曾面对面厮杀,然李从璟英勇善战之名,耶律敌刺早就听,如今他已不会再如旬月前,瞧对方。耶律倍要与李从璟碰面,耶律敌刺自然不赞成,他劝道:“李从璟,凶猛如头狼,殿下与之碰面,若其心怀不轨,则殿下有虞!殿下千金之躯,身系数万大军安危,焉能以身犯险?还请殿下三思!”

耶律敌刺的顾虑,耶律倍自然不会不清楚,然则他有自己的打算。指着前方,耶律倍轻笑道:“元帅,你且看,李从璟已派人持节驰来!若是寡人所料不差,李从璟必是与寡人有相同心思。”

两军之间,数里之地上本无一人,现却有两骑自君子都阵中奔出,向耶律倍所在的方向奔来。唐骑未及到跟前,自有契丹游骑上前,从两翼将那两名唐骑卷入中间,“裹挟”着对方回驰。

来者虽身处重围之中,面对五万契丹大军,与耶律倍对话,却没有丝毫怯懦之色,手持节杖昂然道:“见过太子殿下!我家军帅令我等前来传话:草原一别,已过旬月,每每念及当日经历,倍感对太子思念。今既相逢,不胜感慨、欣喜,还请太子殿下移步,到场中一叙!”

三月前,草原黄头、臭泊两部反叛,耶律阿保机令耶律倍出征平乱,“请”李从璟随行,欲趁机除掉李从璟。李从璟自耶律倍手中“逃脱”后,方入幽云,即纠集大军兵发平州,一战而下,而今又攻占了营州。可以,若无耶律倍纵虎归山,便无今日李从璟兵发营州之事。

耶律倍平定黄头、臭泊两部叛乱,本为大功,耶律阿保机却并未如何表彰,这其中,本就有其对耶律倍“失手”让李从璟逃脱的不满。紧接着,耶律阿保机令耶律倍星夜兼程,驰援耶律敌刺,同战李从璟,此举不乏“你自己闹出的麻烦你自己解决”的意思。

凭此前经历,李从璟借口与耶律倍有旧,要与其一晤。“倍感对太子思念”“不甚欣喜”云云,无非是辞,到底是要在大战前试探对方罢了。

耶律阿保机尚且无法料到,李从璟当日能够走脱,是与耶律倍有“密谋”,遑论耶律敌刺了。他固劝耶律倍不要以身犯险,言道:“李从璟乃狡诈之徒,常使卑鄙手段,防不胜防,殿下不必理会他!如今李从璟兵少,又久战成疲,只要我军大举掩杀过去,必能一举克复营州!”

耶律敌刺的话不无道理,耶律倍露出犹豫之色,来传话的唐骑因而嗤笑道:“来之前,唯闻契丹军中有天子殿下,不闻有其他统帅,阁下是何人,竟能替太子作主?难道契丹军中主事的,不是堂堂契丹国的太子,而是阁下?”

这名唐骑不是他人,乃是林英。他或许不认得耶律敌刺,但这话出来,就不免诛心。耶律敌刺当即大怒,“竖子,安敢搬弄是非,挑拨我军将帅关系!左右,将此心怀叵测之徒,拿下砍了!”

林英冷笑不言,眼神睥睨,丝毫不惧。

耶律倍摆摆手,“元帅不必如此。”看了林英一眼,“告诉李从璟,寡人愿与他一晤。”定下了此事,复对还有话想的耶律敌刺道:“李从璟固然勇武,然寡人亦非常人,元帅不必担忧。”又道:“李从璟以区区千骑,尚敢正对我五万大军,拦我去路,寡人有数万勇士,若是拒绝与之会面,未免太过胆,让将士寒心,传出去亦让人笑话!”

耶律敌刺见耶律倍决心已定,不复再劝。

原野风大,临近初冬时节,北风夹带些许寒意,吹动满地枯草。片刻之后,李从璟和耶律倍都只带两骑,在场中央,各离后方大军几里碰面。

清风拂面,李从璟与耶律倍相距不过五步,笑言道:“比之上回临别时,太子殿下愈发兵强马壮,人也精神不少,想来黄头、臭泊两部,已尽入太子之手,先行贺过!”

李从璟的话半真半假,耶律倍也不多作计较,同样微笑道:“然比之当日,李将军的兵马似乎更少了些!”当日君子都“夜袭”耶律倍,接应李从璟南撤时,有两千之众,如今跟在李从璟身边的将士,只其半数,耶律倍因是如此打趣李从璟。

李从璟哈哈一笑,“当日以两千之众,得以从殿下三万大军手中走脱,今日以半数将士,而令太子五万大军止步不前,璟虽部众不多,然未曾以此为耻也!”

这话很不客气,有嘲笑耶律倍人多也无用的意思。耶律倍冷哼一声,手一挥,“无论前次,还是今番,若是寡人有意,李将军当真以为,你能走得脱吗?”

李从璟双眸微微眯起,寸步不让,“殿下若是有兴致,不妨一试,璟愿相陪!”

话至于此,两人皆凝视对方,目露锋芒,前一瞬初碰面的融洽,刹那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两人身后的卫士,莫不神色紧张,手紧握刀柄,以备随时动手。

李从璟和耶律倍看似在闲扯,逞意气之争,实则不然。耶律倍身为契丹太子,有其家国立场,此时李从璟近在眼前,若能擒之亦或除之,自然为契丹去一大害,有此大功,于他并非无利。李从璟的话,则明确告诉耶律倍,想要拿我,但可来试一试,究竟鹿死谁手,眼下还尚未可知。你最好还是权衡一二,是要拿我,还是选择继续与我“合作”。

“哥……哥哥!”

在李从璟和耶律倍眼神交锋时,一声轻唤忽地响起,打破了眼下的沉闷气氛。

出声的是李从璟身后的随行“亲卫”之一,耶律倍闻声转头一看,脸上立即出现出震惊、喜悦、讶然、深情交杂在一起的复杂神色,“敏儿?”

耶律敏一身唐骑装扮,厚实的甲胄将她的娇躯包裹得分外严密,寻常一眼万难认出。耶律倍与李从璟碰面,注意力都集中在对方身上,一开口便开始言语交锋,互相试探,竟是没有立即注意到耶律敏在侧。

耶律敏娇躯一动,就想跳下马背,但她方流露这种意思,便被李从璟摁住了马鞍上的手。李从璟摇摇头,“不可下马。”

倒不是李从璟不近人情,而是耶律敌刺在远处虎视眈眈,动作若是太明显,被对方怀疑未免不妙。

耶律敏虽然刁蛮,平常风风火火如同疯子一般,有些公主病,但毕竟年少,不过十七八的年华,又方经历背井离乡之事,旬月来跟随李从璟辗转各地,可谓苦矣。今见至亲,何其意切,却不能下马,豆大的泪珠顿时断线一般,从眼眶里往下掉。

此情也叫耶律倍动容。因耶律阿保机近年来愈发重用、提拔耶律德光,耶律倍的处境并不好,兄弟之争愈烈,而血肉之情愈淡,在耶律阿保机和述律平那里,耶律倍早已感受不到丝毫亲情,唯有冷冰冰的权势之争。但唯独耶律敏,能唤起他心中尚存的一丝温情。之前因忌惮耶律阿保机,在耶律敏和亲一事上,耶律倍没有什么作为,常常懊悔、自责,愧疚之下,这就让他对耶律敏愈发怜爱。

“敏儿,这些时日以来,过得尚好么?”耶律倍嘶哑着嗓音问。

“尚好……”耶律敏抹着眼泪,抽泣不停,肩膀一抖一抖,“哥哥呢?征战辛苦,我今已知,战场凶险,无法预料,你需得多注意自身才是……”再不下去,啜泣不止。

眼前这一幕,让李从璟心头微动。

他不由得想起任婉如、桃夭夭、董宛等人。

任氏和董宛身在幽州,只要李从璟此战顺利,待归去幽州之后,自然能与她们团聚。然则桃夭夭却远行异国他乡,陪同莫离、大明安行谋国之举,可谓凶险万分,让李从璟在挂念的同时,不免多了几分担忧。

耶律倍率先控制住情绪,他看向李从璟,道:“你能遵守当日诺言,对敏儿照顾周全,寡人感念万分。”

李从璟头,“既然许诺,自当践诺。”

耶律倍稍稍颔首,神色肃然起来,语调也渐渐恢复平稳,“但你也知道,仅此尚嫌不够。”

“我当然知晓。”李从璟明白耶律倍的意思,“唐军会退出营州,将其拱手相让。之前许诺过一件大功,如今也是到了践行诺言的时候了。”李从璟上回在服耶律倍与自己合作、与他分别之前,曾过,日后战场相遇,当力战耶律德光,而送军功于耶律倍。

耶律倍并不意外李从璟的坦诚和直接,他紧接着问:“条件呢?”

“我当阻你大军于此地五日!”李从璟抛出了自己的价码。

耶律倍沉吟半响,这才表态,“五日太多,最多三日!”

“成交!”

谈话至此,已近尾声,临分别之际,耶律倍犹豫片刻,还是问道:“唐军退出营州之后,平州如何区处?”

李从璟露出笑意,“平州,我当卫之!”

“你守得住?”

“一试便知。”

“那便来日见分晓!”

李从璟抱拳,耶律倍抚胸,两人这一动作,既是临别之礼,也蕴含了某种别样的意味。在这片苍茫的大地上,近处枯草、远处萧木都随风而动,在这个云波诡谲的时代,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身不由己,但凡有大志者,在力求得到一些东西的时候,又不得不牺牲另一些东西,得失之间的欣然苦痛,铸造了一曲曲悲欢离合。金戈铁马的时代,在乱世中踉跄前行的人,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鲜血,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生死,所要承受的,可能不到最后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到底会有哪些东西。

身处大争之世,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奴隶,却又都企图做命运的主人。

李从璟对耶律敏:“不要回头。”

耶律敏低着头,死死咬住的嘴唇已经发白,泪水遍布的脸颊上,如这个世界一样狼藉。

回到山口,李从璟带领君子都,顺山道驰入山中。

耶律倍对耶律敌刺等将下令:大军就地扎营。

数日后,当契丹大军行进山道,复又行出山道,他们没有看见君子都的身影。营州城遥遥在望,当他们终于踏上那面梦寐以求的城墙时,却发现城中已经空无一人。

耶律敌刺在给耶律阿保机的上书中写道:唐军望风而逃,太子殿下率领大军,兵不血刃克复营州城。

又数日后,当李从璟抵达平州边境,长城扁关时,先行一步的百战、卢龙军已经进入到各自的防御位置,并且在李绍城、李彦超等人的率领下,进一步修缮城防,加固防御工事,丰富防御器械。在这里,李从璟见到了特意赶到此处的杜千书。

杜千书之所以会离开平州城,亲至扁关,当头的两件大事,一是为大军提供后勤补给,二是为接应、安置南迁的营州百姓。

两月未见,杜千书消瘦了些,脸上、手上的皮肤也粗糙了些,大抵是奔波平州各地时为冷风吹佛的缘故,虽则如此,眼神却是愈发清明,渐有一股精干之气。若之前的杜千书,书生气更重,现下却是在向干练官吏的气质转变了。

当日夜,李从璟与杜千书彻夜长谈。

李从璟要“变幽云之天”,平州类似于试区,其间种种事务进展如何,他需要杜千书详细报与他知。李从璟北上所经战事,也都给杜千书知晓,顺便听听他的见解和对日后的谋划。

闻听和耶律倍顺利开展了第一次“合作”之后,杜千书感叹道:“所谓邦交,联盟或者敌对,皆因利而起。有利则有邦交,无利则无邦交,而利益大,则决定是选择联盟,还是敌对。”

杜千书在边关逗留两日之后,带着南迁的营州百姓离开,李从璟则指挥百战、卢龙两军于此地备战。

在李从璟驻守扁关刚过一个月,耶律倍率领契丹大军攻打扁关还不到十日的时候,一封来自都城洛阳的信件,让李从璟差些惊掉了下巴。惊愕之余,他盛怒难平,指着南方大骂:“竖子无德,天下将坏于尔辈之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