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十国帝王 > 章三十三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2

十国帝王 章三十三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2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1:34:09 来源:88小说

?(第一更。【_】ww.23)

边地儿郎护境击贼之心激烈,民心、军心可用,于镇边将军而言,这本是天大好事。然眼下李从璟无钱无粮,要豢养、训练将士就无从下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要拒契丹、击契丹,仅靠边军现有力量远远不够,因是又必须扩充边地武装力量。事情摆在眼前,如一死局,看似已无法可解。

李从璟言道:“我有一法,或可解此难!”这让杜千书分外惊异,他立即急切的问:“军帅有何策?”

离开军营,两人并未返回官衙,而是去了城门,巡视城墙修缮情况。经过大半月军民齐心协力,城墙大致已经修缮完毕,破损女墙已为新墙所替代,垒上去不久的砖石颜色鲜艳,与旧城墙色差明显,虽如此,已融为一体,坚固非常。城墙内外的防御器械如狼牙拍、叉杆等物亦在赶制,不日便可恢复到当日规模。只是损坏床弩要修葺却是麻烦一些,其工艺复杂,材质亦非处处皆有,尚需时日,好在床弩损失不大。

李从璟和杜千书在一众官吏、护卫的跟随下,立于北门城楼前,纵目远眺。日在高天,正是午时,如今已至深秋时节,阳光早不复炽烈,洒在人身上暖洋洋的,舒适而惬意。城墙外,远近草木多已枯黄,自城门延伸出去的官道两侧,落叶缤纷,随习风漫卷轻扬,近旁农田中,正有民夫在忙于侍弄庄稼,不时直起身擦汗,脸上似有愁容。远山灰黄一片,山石耸立,偶有人家,显得孤零萧索。

李从璟解决边地军力不足的方法只十二个字:练民为军,平日耕地,战时作战。

他道:“以儿郎皆为兵,则不寒一人保家卫国之心,以民为军,则无需军中耗费粮草;平日耕作,闲时操练,则不损农时,不害收成,又能成战力;若遇战,边军自可应付,若逢大战,则遴选各地精壮儿郎,随军征战,亦足以建功!有此三者,边地十万青年十万军,或可让契丹不敢南下而牧马。”

杜千书眼前一亮,对李从璟能拿出如此办法深表敬佩,随即又沉吟道:“练民为军,此固边地百姓所愿,然需得军中出教头、兵甲,平州五郡,幽云十六州,青壮男子何止十万,要行此举,不知要陡增兵甲几何;若遇大战,动辄十万人交锋,千万人伤亡,粮草、兵甲所损不知几何,医药所耗几何,阵亡、伤残儿郎抚恤又不知几何……”

杜千书的担忧很有道理,李从璟头道:“此种种消耗,凡战争皆不可免也,以一地战一国,固非易事。然则幽云等地虽大多地贫,亦非无良田,虽物资匮乏,亦非无铜铁矿藏、渔盐之利,幽云边地固然战事频繁,亦不乏安宁之地可通商贸,若能使边地民皆有为,田皆有耕,潜力皆得发掘,不出三载,幽云必易其景!与契丹战,非三五年可尽全功,如我等前有将士力战,保边地无贼,后有官吏、百姓耕地蓄资,且不言北上灭贼,保边地无虞,大有可为!”

怔了怔,杜千书深为李从璟这番话所折服,言中所露决心和远见让人闻之意动,他本见识非常之辈,固知要成此事千难万难。但若事不难,焉有他杜千书放开手脚,大展宏图之机?易事人皆能为,贤不肖无异,然大艰难大作为之事,非有不世之才兼有坚韧不拔之志者不能为之,于此,贤、不肖始不同!

而这,正是杜千书所求。他少时寒窗苦读十多载,面对惶惶乱世,沉浸经世之学,后又孤身入契丹,千难万险前途犹未可知,而一往无前,此岂是胸无大志之人所能为?他向李从璟表达决心,“军帅此举,若能成功,定叫幽云换天,千书必随之,为军帅鞍前马后!”

见杜千书明表志向,李从璟笑道:“有司马竭力相助,此事已成三分。”

两人议定此事,开始详谈“十二字方针”如何施行,正紧锣密鼓,忽听身后传来一言。

“此府兵制耳!”

李从璟和杜千书双双回头,就见身后有一人正为众人环视。此人着深青色官袍,不惑之年上下,身材高大,蓄须,虽为众人瞩目,而意态从容,双目清明,见李从璟和杜千书看过来,他拱手行礼,“下官方闻军帅、司马练兵之事,几近府兵制,固有此言。”

府兵制具体内容如何,李从璟不甚清楚,纲目却是知道的,他也知他“十二字方针”与府兵制大同异,此时见对方明,遂问:“先生既知此为府兵制,应晓府兵制当世已无存,而本帅欲用府兵制于边地,先生何以教我?”

那人闻言,不假思索道:“府兵制之亡,但因均田制之毁,军帅欲用府兵制,当重分田地,使边地人皆有耕。”

李从璟暗中头,又问:“先生以为,幽云现可重分田地?”

“不可。”那人脱口而出,随即道:“然边地因契丹之扰,田地损毁、荒芜者众,军帅若善其田,可得百万亩,或再分富豪之地,开荒地为良田,抑兼并,则府兵制可行。”

李从璟大奇。此人寥寥数语,竟将此间事分析得透透彻彻,这也正是他欲与杜千书详谈的,绝非一般人。

“然,仅如此尚不足,军帅尚缺一物。有此物,则此事可成,无此物,则此事不可成。”那人又开始话,言谈简洁,且极有自信。

“此物为何?”李从璟问。

那人看了李从璟一眼,向南而拜,出四个字:“陛下诏书!”

李从璟悚然而惊。不为其他,就为此人见识。皇帝诏书,意为此事需得朝廷支持,若无此,且不修缮、开垦土地后能否合理分配,便是百姓已耕种,一旦让有心人李从璟擅自分地、蓄养私军,图谋不轨,则李从璟万口莫辩。训练兵事尚且如此,而一旦李从璟开铜铁之矿,兴渔盐之利,“变幽云之天”,就更加能让心思不轨者攻讦、李存勖生疑猜忌了。

李从璟望向杜千书,眼神示意,“此为何人?”

“此刺史府司户参军事赵钟鸣。多年前,赵先生即为平州刺史府司户参军事,后契丹克平州,卢文进窃据此地,赵先生不愿事贼,愤而辞官归隐。今军帅克复平州,张榜求贤,赵先生遂再出山,为国尽忠。平州城内各项事,幸得赵先生鼎力相助,方有今日景象,否则,纵千书三头六臂,不能为也!”杜千书为李从璟介绍赵钟鸣道。

赵钟鸣谦逊道:“司马过谦了,下官略尽本职罢了。”

李从璟叹道:“先生大才,忠义血性,从璟感佩。幽云得有先生此等人杰助阵王师,从璟方能护边击贼,此边民之福也!”言罢,拉着赵钟鸣和杜千书等人齐归官衙,详谈各项事务。

众人议事半日且不提,到得夜里,李从璟便被耶律敏缠住。疯丫头嚷嚷着要和细细儿一样,也要进军情处,让李从璟好生头疼,任由他如何都摆脱不开。这位殿下并无多少公主坏脾性,只是任性起来也叫人难以消受,加之性格古灵精怪,行事跳脱无常,围在身边叽叽喳喳时如雀似兔,让李从璟每次相见,都恨不得将其丢出州城。

好不容易将耶律敏赶走,第五姑娘手提包裹,来汇报军情处工作。

“大当家传回消息,日前已和莫先生抵达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大明安归国之后几日,频繁出入宫廷,似在尽力劝大諲撰革除时弊,作最后努力。现大当家正与莫先生探查渤海局势,以备后动。”第五这些话时,将包裹置于桌上打开,露出里面的数封书信,“这是节度使、卫先生、夫人于幽州写给军帅的信件;除此之外,尚有老将军、老夫人、户部侍郎给军帅的来信。”将厚厚一叠信件拿出,整齐摆放于桌面上。

李从璟任职幽云,任氏也随大军到了幽州,他将信件拿起来,先拆开李嗣源、冯道的信件,一一浏览。

因李从璟出镇幽云,李嗣源现今任职朝中,他信中给李从璟介绍了一些朝堂之事,亦言及李存勖最近的异常举动,对李从璟出使契丹、攻打平州之事,李嗣源大体上持支持态度,只是叮嘱李从璟要恪守臣子本分,不要行出格之事。

若李嗣源信中内容还只是平常,冯道信中所言,就有些让李从璟心惊了。冯道在信中道:“出使契丹谋和未成,陛下已然恼怒,今将军出兵平州,妄起战端,虽是边军、军镇自家事,亦有惹怒契丹,引其南侵之嫌,朝臣大多深为忧虑……”募兵制下节度使拥军政权柄,地方事务有专断之权,然征伐敌军却是国之大事,不怪李存勖不恼。李从璟继续往下看:“李绍钦之流,与将军宿怨颇深,屡进谗言。”李绍钦,即段凝,其降唐后,竟然颇得李存勖亲近,被赐名。冯道又言道:“然局势虽艰,幸有枢密使、李老将军、任尚书等多番为将军辩护,陛下方无怪罪之意……”

放下书信,李从璟沉默良久。

李存勖无疑是一代雄主,半生功业足以名垂青史,堪称辉煌人生。然而李从璟也知道,李存勖其势之大,在他入主中原之后,已显颓势。非因时局艰难,群雄与之争,而是因其猜忌功臣、荒废政事、赏罚无度、纵情享乐,令将士寒心,百姓离心离德。若非如此,其也不会在位仅四年,便身死国灭。

正因知此间事,李从璟北上幽云之后,行事但凭己心,并未顾忌太多朝堂风向。但这也需要掌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否则李从璟一旦被问罪,虽不至于一无所有,降职移镇不可避免,另外,李从璟要在幽云大展拳脚,也需要朝廷一些支持,眼下即是如此。

几日后,李彦超出征玄菟凯旋,带回一个让李从璟分外吃惊的消息。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