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十国帝王 > 章十三 胜

十国帝王 章十三 胜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1:34:09 来源:88小说

?李正带五百骑杀入阵中。

如果李从璟亲带君子都入阵,是搅动一汪死水的鲢鱼,让梁军步卒军阵无法成阵的话,那么李正随后的五百骑,就是冲垮这汪死水的巨鳗。五百骑从前阵正中破阵而入,与君子都前后相应。

厮杀半响,百战军两部汇合。

梁军步卒最为完整的前阵,随即告破。

“军帅,末将来迟!”看到人与马俱成猩红色的李从璟,李正大为羞愤,“军帅,剩下的交给末将,请军帅和君子都暂歇!”

李从璟回头看了一眼不到百骑的君子都。

他沉默了一下。

这时,丁茂所领一千百战军步军,也杀到了近前。

“林英,你等下去休息!”李从璟道,“其余将士,随本帅将梁军赶到河里去!”

梁军背靠潭水河,赶人入河自然比全杀了省力。

林英却不答应,他的嘴因为在山林中受了毒虫的咬,现在还肿得老高,“君子都愿随军帅破阵!”

林英话音落下,只有百骑的君子都齐声喊起来:“愿随军帅破阵!”

李从璟喉硬眼热,却没有多什么,看了一眼已经阵不成阵的梁军,举起长槊:“杀!”

“杀!”五六百骑兵,汇合阵型严整的一千步卒,碾向梁军。

梁军好不容易成型的步卒大阵被破,眼看百战军杀来,哪里还抵挡得住,纷纷后撤。

这一撤,就到了河边。

百战军不会给他们喘息的机会,杀势不停,驱赶着梁军入河。

战至中段,另外的一千百战军步卒,驱赶着还剩下的梁军溃兵,也到了河边。

大军合拢。

梁军溃不成军,你赶我我赶你,丢盔弃甲,惨呼着没命一般往前逃。

整个情形,活生生狼群驱赶羊群之态势。

潭水河边,四五千梁军在近三千百战军的驱赶下,成了倒卷珠帘,不少人逃入河中,卷起水花无数,几百步宽的距离上,处处皆鱼虾,更多的梁军,张皇逃进河里。

后有追兵,前有大水,深入河中不远,渐渐有梁军淹死河里,或者被水冲走。

河边,百战军步卒后阵中,飞起阵阵箭雨,砸进河中。

梁军崩溃。

不知是谁,首先举手哭喊着投降,一传二二传三,成片成片的梁军丢下兵器,喊着要投降。

这些出自大梁天子六军的中央军,此番信心满满出征怀州,本以为战功随手拈来,所到之处必然唐军皆溃,但还没过黄河,就损失不,刚入怀州境内,就被袭击。到这时,所谓的天威天武军,竟是被一举击溃,再无还手之力。

“将梁军都赶紧河里,要投降,到河里脱了甲胄,交出兵器,再做分。”李从璟立马河边,看着几乎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梁军溃兵,如是下令。

………………………

在河边的空地上,战的辛苦的其实只是百战军马军,步卒的任务,只是顺势击溃梁军,将整个战场的梁军打成倒卷珠帘之势,让梁军没有机会扭转局势,所以他们的战斗进行的并不难。

难的是堵住山口的五百步卒。

山口的道路不宽不窄,能容十人并排而过,于是李绍城下令,五百步卒排成五十排,死死钉在山口。

这五百百战军步卒,唯一的优势是,他们集中了全军所有大盾,所以他们几乎可以做到人人有盾,如此一来,无论是梁军弓箭手抛射攒射,他们都能以密不透风的大盾阵挡下这些利箭。

如果不是这样,别五百人,再多步卒也会很快拼没了。

前排竖立的大盾尤其重要,受到的冲击也最大。

先是梁军步卒以盾击盾,想要将百战军开,但百战军一步不曾后撤,梁军此战无果,双方前排伤亡相差无几,在丢下二十几具尸体后,梁军改变了战法。

第二阵,梁军以刀斧手重击破盾牌。超过二十斤重的大斧,砸在盾牌上威势惊人,前排大盾不消片刻便被砸开不少。这时,李绍城下令长枪手从盾牌后出击,出一枪,刺倒一排梁*斧手后,立即回撤,待梁*斧手再前行,如是再战。一番惨烈厮杀,梁军死伤五十有余,破阵失败。

第三阵,梁军大部后撤,留出空地,以重甲骑兵冲阵。这一阵,是百战军步卒至此伤亡最多的一阵。重甲骑兵冲阵,威力如泰山压,百战军前排大盾手立即被撞的五脏剧烈,吐血而亡。

梁军重骑突入阵中二十步,陷入百战军长枪阵中,李绍城带头不顾生死斩断梁军马脚,这才遏止住了梁军攻势。这一阵,百战军伤亡数十。

马尸和人尸堵塞了通道,血流遍地让人无处下脚。

梁军清理尸体,抬出巨木,把百战军步卒大阵当作城门,轰然撞来。

百战军死伤再次增加。李绍城再次不顾生死,带人前冲,杀向巨木两侧梁军。梁军趁势回击,双方鏖战,李绍城差儿战死。

这一阵之后,百战军派出弓箭手在大盾后待命齐射,才化解了梁军巨木撞阵的手法。

最后,近乎无计可施的梁军,仗着人多,用起了人海战术,以命换命。由此,双方陷入血战。

尸体不断堆积在大道上,渐成尸山。双方将士遂登上尸山,踩着同袍或者敌人的尸体战斗,然后又将自己变成了这不停流血的尸山的一部分。

战斗到此,惨烈程度让人骇然。

双方都没有停止厮杀的意思,前面的同袍一个个死了,后面的军士就一个个补上去,两边拿命换来的,是谁也没能前进一步。所以,那条中线依旧是中线。

梁军要支援前面的同袍,因为天早黑了,他们只能听到前方的厮杀声,却不知道百战军来了多少人,但从战场的声音中,梁军中的将领岂能听不出来,战场形势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

既然百战军还有一部死死守在这里,那么在前面溃败的,就不可能是百战军,所以梁军愈发心急。心急了,攻势自然就猛,攻势猛了,人死得就更快了。

五百百战军步卒,死了前排,后一排填上,没了前阵,中阵填上,没了中阵,后阵变成前阵。

无论战死的,在战斗的,还没战斗的百战军,无一人回头。

前方,才是他们的战场。

李绍城甚至不需要喊什么,什么。战斗至此已经非常简单,简单的用两个字就能形容:不退。

不退,就意味着死。

尸山已经堆得很大很高,血已经在片地方汇集成了一个血潭。

到最后,不用回头去数,李绍城也知道,只有五排将士了,这意味着,百战军只剩下五十人了。

拔出横刀,李绍城向前一引,带头举步而上:“百战军,向前!”

“百战军,向前!”最后的五十人,一排一排,冲了上去。

有人在颤抖,有人在流泪,有人甚至在上山的时候跌倒,但没有一个人后退。

一侧身抱住两柄刺来的长枪,李绍城手一挥,刀锋掠过那两名长枪手的脖子,血洒在他脸上;他又前进一步,弯腰的同时刀架在背后,挡下一丛长枪,左手从腰间再拔出一柄长刀,在身前一扫,将一排梁军的腿削掉。

梁军惨嚎着顺着尸山滚下去,却有更多梁军冲上来。

一柄长*穿李绍城的肩膀,这意味着他身边已经没有了亲卫,他一手握住枪杆,一刀斩断长枪。

黑夜中,密密麻麻的梁军在往上冲。

李绍城高喊:“百战军,向前!”

没有人回应。

因为他身边已经没人。

一个人站在尸山上,望着冲上来的梁军,血液顺着伤口流下,李绍城有站立不稳,他已经没有力气了。左手捂着肩膀,右手握紧长刀,看着前方,李绍城忽然咧嘴笑了笑,“大哥……我先走一步了。”

梁军到了他身前,长枪齐刺而出。

“先走个屁!”一声怒骂从他身后响起。

接着李绍城感到一只手搭上了他的肩膀,将他从长枪枪尖面前扯了回去,一个人影冲上来,长槊一轮,将面前的梁军挨个儿扫倒。

“大哥……”李绍城看清了来人。

李从璟将李绍城交给林英,对他道:“剩下的,交给我了。”

李绍城笑了笑,体力不支,晕了过去。

洪流一般的百战军步军冲上尸山,杀向梁军,他们接过李绍城手里的接力棒,高喊:“百战军,向前!”

………………

翌日清晨,李绍城醒了,他走出大帐,看到了百战军在潭水河边扎下的营地。因为走山道的时候丢弃了辎重,百战军扎营,用的还是梁军的帐篷。

不远处,一眼看过去根本瞧不出具体数目的梁军俘虏,被看押在一起,李绍城估摸着少也超过了四千人。

昨日李绍城截断山道后,前部梁军约莫六千人,除却死伤,基本都在这里了。

然后李绍城看到了李从璟。这厮竟然脱下了甲胄,卷起裤脚在河里扎鱼。是扎,不是抓。他手里举着一杆长枪,一动不动,正凝神盯着河面,看上去就像是一座雕像。

忽然间,李从璟手中长枪闪电般插进水里,然后李绍城就看到他提起长枪,枪尖上钉着一条不大不的鱼,尾巴还在不停弹动。

李从璟哈哈一笑,转过身,看到李绍城就在河边。大步走向李绍城,李从璟笑道:“你子有福气,刚睡醒就有鱼吃。”

李聪明将鱼取下,丢给林英,林英手里还提着一个桶,他将鱼放进桶里,和李从璟一起上了岸。

李绍城上前看了看,桶里的鱼竟有四五条。

“大哥真是好兴致,看来我醒得很是时候。”大战之后腹中空空,李绍城颇有食欲。

李从璟在河边坐下,李绍城将军靴递给他,李从璟一边擦脚一边道:“这一战打得不错,三千打赢了一万二,痛快。可惜,就是没看到戴思远。”

李绍城正准备什,李正策马而来,滚落马鞍后他向李从璟和李绍城行了礼,道:“末将奉命追杀梁军,现回来复命。”

“昨夜后部梁军溃逃,我让李正和丁茂领着千人追杀出去。”李从璟跟李绍城解释了一句,问李正:“战果如何?”

李正颇为兴奋,嘿嘿笑道:“斩获不多,不过依靠军帅的意思,驱散了梁军。梁军逃到孟州去的,能有三千人就不错了!”

“做的不错,下去休息吧。”李从璟很高兴。

李绍城和李从璟一起走回军营,在路上沉吟道:“戴思远领着三千人逃回孟州,倒也是个麻烦。”

李从璟看了他一眼,指着自己的鼻子很认真的问道:“你觉得我像个白痴吗?”

李绍城一怔,不解道:“大哥此话何意?”

李从璟阴阴一笑,“我既然知道从这里溃散的梁军会就近逃到孟州,和河阳军合兵一处,是个麻烦,那我又怎么可能让这个局面真的出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