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用现代知识在古代养家 > 第7章 书斋风波,老宅闲话

宁二看着书斋里进进出出的读书人,穿着绸缎的衣衫,再不济也是细棉布的长袍,手中都拿着书册,他心里犯怵,但又止不住的想他家繁哥儿这么聪慧,若是也能读书就好了。

范伟昨日的课业没做好被先生批评,本就心情不好,一见到书铺前站着的乡下人越加看不顺眼,同时也生出一股子读书人的傲气,“哪来的乡下人,赶紧走,别在这里污了我的眼睛。”

“自己祖上还是泥腿子呢,这会倒是看不起别人了?难怪被夫子说是不知所谓。”一个看着风度翩翩的读书人眉头一皱。

“柳子青你什么意思!嫉妒我才学比你好?别以为你姐夫是差役我就怕了你!”

范伟火冒三丈,他祖上确实是泥腿子,撞了大运才在镇上买了铺子做些小生意,成了城里人,但其实并不富裕。

而柳子青家中有些田地,又有做差役的姐夫照看,日子过的比他顺遂。

柳子青对范伟嗤之以鼻,“才学?你也好意思夸口。”

本该生气的宁繁此刻只想抓一捧瓜子磕一磕,他最爱看文化人吵架了,只是这个时候的文化人要面子,在大街上吵架丢份,只是讥讽了几句也就过了,完全不像现代人那么敢撕。

宁繁看出了老爹的极度不自在,进去还不知要被多少人瞧不起呢,他倒是无所谓,就不让爹受这个苦了,掏出碎银子塞给他,“爹,前面有个茶摊子,你去喝杯茶,我等会就出来。”

“繁哥儿,我陪你一起进去。”

“没事了爹。”

最后宁二还是去了茶摊,他还记得家中唯一的读书人宁耀祖平日里的姿态,那是眼睛长在头顶上,他平日也不敢多跟他说一句,只觉得读书人都是高高在上的。

还是繁哥儿有本事,进书斋都不怵。

宁繁读书人见多了,从幼儿园到大学,谁还不是个文化人呢?你们读的书可能都没我多呢。

书斋里不仅笔墨纸砚,还卖书,里间有正在抄书的书生,这年头读书费钱,许多农家子会接些抄书的活,但会被人耻笑,好面子如宁耀祖就从不抄书,但也有些书生觉得抄书既能赚钱,又能温故而知新,也不错。

伙计懒懒散散的,抬起眼皮子看了宁繁一眼,皱了皱眉,只对着他说了句:“小心些,弄脏了书是要赔的。”

别的也没说什么,倒是范伟看见他真敢进来,眼神里带着不屑,冲伙计趾高气昂道:“快点把叫花子赶出去,他怎么配与我们站在一起!”

伙计被这么一喝很是生气,他平日里与富贵人家打得交道多了,也有几分傲气,“客人若觉得不配,大可以出去。”

“你!”范伟可不敢在书铺里闹,传了出去有损名声,只能压下怒火,狠狠瞪着宁繁。

宁繁耸耸肩就当没看见,哪个年代都有愤青,他已经过了当年在网上怒喷八百回的中二年纪,才不想参与小学生骂战呢。

书斋里的种类不算多,多是启蒙的《三字经》《百家姓》以及四书五经之类用以科考的,还有一些游记诗集。

也不知蝴蝶在哪个朝代扇动了翅膀,这个世界与宁繁的世界就出现了分歧,同样拥有夏商周,却没有了唐明清,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格局。

但从许久以前就有的文字却流传了下来,比如谁都会背两句的《三字经》,宁繁拿下一本手抄本,字迹清晰工整,最重要的是比起印刷的更便宜,这年头力气活不值钱。

最简单的《百家姓》也拿了本,回去不单自己学,也得教一教弟弟跟小梨花,毕竟读书要从娃娃抓起。

“你看得懂吗,叫花子在村口的破庙待着就行,竟然也妄图买书,还不快滚出去。”

宁繁转过身子继续走,并且说了句:“哪来的狗叫声。”

“你!”范伟脸色青了。

“哈哈哈哈小兄弟说得好,这狗不听话就该拴在家里,怎么能放出来乱跑呢!”不知从哪冒出来的柳子青哈哈大笑,只觉得这人说话有趣极了。

“柳子青你竟然跟个泥腿子厮混,简直不成体统!丢尽我读书人的脸面!”

这两人就算没仇也绝对有过节,这恨不得对方倒大霉的架势,啧啧。

“呵。”柳子清笑的高贵冷艳,“你怎么知道人家是泥腿子?就你识两个字?不也没考过童生?真是好大的脸面。”

范伟气得指着他的手指都在抖,宁繁都怕他下一秒被气中风,这心理承受能力真的不咋地。

本来挺安静的书斋被这么一闹顿时吸引了不少的目光,镇上只有两个书院,是竞争关系,也就这么些书生,哪怕不认识也知道,有些与范伟一流的自然也对着宁繁横眉冷对。

“真是什么人都能进书斋了,以为这里是什么地方?”

“或许他还以为进来了就能变得跟我们一样,真是可笑,还不赶出去。”

但更多的人没说过什么,只是目光并不友好。

有人眼尖瞧见了宁繁手上的书册,竟一把抢过,“这圣贤书岂容你一个乡下泥腿子玷污。”

这下子宁繁生气了,冷声道:“仁义礼智信,我瞧诸位连儒家五常都没学明白,读书人的清誉就是被你们这些人给败坏的!”

文绉绉的说话谁还不会呢。

诸人惊讶,这乡下泥腿子难道真的读过书不成?

柳子清握着折扇,闻言一笑,“一群狗眼看人低的货色。”

这下子惹怒了不少人,纷纷指责,柳子清也是战力超群,舌战群儒,嘴巴还毒,专挑痛处下手,场面差点失控,最后还是书斋的掌柜出面才将事情压了下去。

而罪魁祸首的宁繁表示自己弱小可怜无辜,我一个孩子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等众人散去,掌柜摇了摇头,这才发现角落里宁繁,他见多识广,只觉得这小子眼神清明,或许日后是个有出息的。

莫欺年少穷啊。

“小兄弟看着眼生,是新入学的学子?”

“呃……我就是来买本书,不是书院的学生。”

掌柜没有多问,只是点了点头便走了。

这个年代的歧视问题比现代严重的多,士农工商就是跨不过去的坎,无怪乎人人都想当士族,一朝翻身,鸡犬升天。

但士族可不是好当的,想想那些朝廷斗争,什么九龙夺嫡、功高盖主,一步错就是人头落地,株连九族,富贵与危险并存,比心眼子,他玩不来。

最后宁繁买了手抄的《三字经》与《百家姓》,手抄字迹比不上印刷的,却更加便宜,两本最基础的书竟然要一两银子,再加上笔墨纸砚,哪怕是最便宜的都要三百多文,难怪都说读书费钱,寒门难出贵子,可不是吗,那都是用银子堆出来的!

宁老爹在茶摊里听着隔壁桌讲八卦,眼睛盯着书斋门口,直到宁繁出来才松了口气,赶忙上前递上茶碗,是最便宜的白开水,他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完,将茶碗还给老板,拉着自家爹回家去了。

回去坐的是牛车,同村张大爷已经收完了地,又做起了公交车业务,可比走路快多了,等以后也得买头牛,能省去许多力气不说,还节省时间。

到了村子里宁繁让老爹带着东西先回去,他还得去一趟杨六叔家,正好张大爷顺路,就将他一并带去了。

杨六叔不但会做石磨,还非常会编竹器,不论是小件的竹筐、竹筛、蒸笼、还是大件的竹席、竹椅都做的非常精美,村子里的竹制品大多出自他的手,不忙时还会去镇上卖,所以杨家在村子里也算是不错的人家。

“杨六叔你在家吗?”宁繁在门口喊了声。

正在院里择菜的杨六婶先看见他,招呼道:“宁二家的繁哥儿,快些进来,你六叔在屋里呢,红梅去喊你爹出来。”

“唉。”

杨红梅就是杨六叔的小女儿,明年要出嫁的那个,她长得还算清秀,干活也勤快,小梨花被欺负的时候还帮过她,是个很好的姑娘。

未来夫家是隔了两个村子吴家村的人,听说样貌周正,人也勤快,家中有六亩田地,大姑子嫁去了镇上,一户不错的人家。

杨六叔很快就从屋里出来了,“繁哥儿,你定做的器具都好了。”

杨六叔喊大儿子去屋内搬出来,都是新做的,闻着还有股竹子的清香,做的也非常平滑,一点毛刺都没有。

“多谢六叔,我还想做一样器具。”

“你想要做什么?”

宁繁再一次比划着摘果神器,其实非常简单,杨六叔一听便懂,“我试试吧,你明日来拿。”

宁繁定的东西不少,都堆叠在一块,杨六叔喊大儿子一块拿着送去,大大小小十多样东西一共收了八十文,真心不贵。

杨六叔的大儿子大名杨河,长得身高力壮的,就是这嘴嘛……

“这些器具本该卖八十六文,我爹是可怜你一家子不容易才减了六文钱,你可得记住了。”

其实村里人买总能饶个一文半文的,拿去镇上也会被压价,但宁繁不愿意为了几文钱多费口舌,“是是是我一定不会忘记的。”

“那就好,宁二叔跟你今日是不是不在家?你们去哪了?”

“去镇上找了份活计,我们一家子总得吃饭嘛。”

他赚了钱的事随着一家子生活质量改善是瞒不住的,更何况不久的将来他还会盖新居,索性现在就给村里人打打预防针,透点消息出去。

“那你还不知道吧!”

“知道什么?”

然后他就从洋河嘴里停到了今日错过的又一场大戏,以及前因后果。

起因就是宁家分家,却是将二房给分了出去,宁四叔一直住在镇上很少回来,本就不住一起,所以在村里人眼中,当初抱着昏迷不醒的大儿子被分了家的二房是被赶出去的。

老太太喜爱的大房与三房依旧住在住宅,甚至空了个房间出来给给孙子辈住,又将要花钱的病秧子赶了出去,皆大欢喜。

但没过几天老宅就闹了起来,因为大房与三房分得的田地有十二亩地,在村子里已经能算是富裕人家了。

但家中四个儿子,除了宁二没一个能下地的。

宁大生了个好儿子,一家子自恃是要做官老爷官太太的,架子摆的足,已经许多年没下过地了,毕竟官老爷怎么会去下地呢?

宁三最甜会哄人,经常与一帮二流子喝酒吃肉,虽然农忙时会下地,但做半个时辰歇半天,都是糊弄人的。

没人愿意去收那十二亩地,互相推脱,等老太太来找宁二大闹却铩羽而归,宁二顿时成了众矢之的,但他们也就在自家屋子里骂骂,在外说是会被人怼回来的。

等骂过了宁二,该下的地还是得下,矛盾越闹越大,最后万事不管的老爷子发了火,将所有人不论是儿子还是儿媳,甚至是孙子孙女都赶下了地,否则就别吃饭了。

老宅里怨声载道,变着法偷懒,地里的活干的拖拖拉拉,被村里人笑话。

后来才有了昨天那出宁耀宗带着宁金银来找事,被宁繁一招反杀的剧情。

而宁耀宗与宁金银的打战随着小严氏的加入变成了单方面殴打,

毕竟女人泼辣起来,一个半大的小子还真扛不住。

宁耀宗脸带青紫的回去,又是一场妯娌大战,大房媳妇刘氏可不是好惹的,她虽然最在意大儿子,但小儿子也是身上掉下的肉,怎么会不心疼。

刘氏与小严氏的大战是被老爷子给喝止的,因为两儿媳妇嗓子太大引了一院墙的人围观而太丢人,老爷子脸皮扛不住。

等晚上坐下来仔细一琢磨,众人顿时怒了,把矛头直指二房。

前几日宁繁的恐吓没让老太太消停,虽然她信神神鬼鬼,但在二房头上作威作福这么多年,理所当然就把他们当成了其他儿子的垫脚石。

她一直觉得二儿子就是收了陈氏的蛊惑才会不下地,第二日老太太就带着两儿媳上门想给陈氏宁繁一些教训,让他们知道好看,顺便把二儿子喊回来下地。

没成想宁繁棋高一招。

老太太带着人杀到时梁远正蹲在宁家门口,左手抓着兔子右手拿着柴刀,一刀下去血溅当场去,开膛破肚。

“有事?”梁远见来人也认出了是谁,冷冷问了声,那刀疤脸配上不苟言笑时犀利的眼神,再加上手里沾了血的刀子,当场就让老太太软了腿,不由自主想起前些时候宁繁的话,带着人逃也似的跑了。

好巧不巧这事被几个经过的村里人见到了,不过一日,现在已经被当成笑话传遍了村子,回去的路上宁繁还被人给打趣了。

他作为晚辈不好嘲笑长辈,否则就是不孝,宁繁装乖道:“爹在镇上找了份短工,我也连带着去帮忙,并不在家,或许奶奶是有什么事?”

“那老太太能有什么事,还不是指望着你爹继续给她宝贝儿子当牛做马?”有看不惯宁老太太做派的耿直婶娘道。

“奶奶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总是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打骂也是为了让我们以后出息。”

婶娘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叹息,“你这孩子,要真是为了你们以后出息,怎么不见她打骂宁耀祖?那才是人家放在手里疼的孙子,指望着日后做大官呢,这话也就框你们,瞧你们二房好欺负呢!”

宁繁适时露出了震惊并不敢置信的神情,好像才被点醒,低着头呢喃道:“怎么会……”

“傻孩子,快些回去吧,你娘那个性子啊定是被吓到了。”

“谢谢婶娘。”

宁繁加快了脚步往家跑,家门并没有什么溅满一地的兔子血,或许是被扫洗干净了?但更可能是村里人夸大了。

谢过了杨河,宁繁把院子门一关,笑吟吟的进了屋,一大家子正围在桌前看他们买回来的东西,陈氏也并没有被吓着的样子,正看着那一堆的布料回不过神来。

“娘,可得辛苦你一阵,每人两件新衣服,这活计只有你能做。”

陈氏摸着面料,只觉得不论是麻布还是棉布都是非常好的,哪怕是最普通的颜色,但穿在自家儿子身上一定俊俏极了。

他们已经多久没有穿过新衣服了?

似乎是出嫁后,她的陪嫁新衣被婆婆拿走后吧,儿子女儿更是都捡大房三房不要的穿,只有那一年地里大丰收,盛哥儿刚出生,她千求万求婆婆才给大郎做了身新衣,却没几日就被宁耀宗划了口子,她却只能求翻个儿忍着,不能跟大房起冲突,因为公婆永远不会站在他们这边。

如今望着手边那么多的布料,就像是在做梦一样。

“好,娘给你们做衣服,大家都穿新的。”

一家子顿时喜笑颜开。

宁繁将兔子敦敦敦的切成块,做了个简单的爆炒兔肉,撒上香葱,又摘了些紫苏叶,没一会就有香味冒出来,简直馋的人流口水。

正要出锅,宁繁一想,忍痛盛出半碗,将宁盛喊了过来,“你送去老宅,记得挑人多的地方走。”

宁盛不乐意,“为什么要给老宅送去?哥哥,他们那么坏!”

宁繁露出笑容,叫来小梨花,给他们上了一课什么叫人性的弱点,小梨花懵懂的看着他,宁盛也是云里雾里。

宁繁也没指望他们能一下子就懂,打发了宁盛去送兔子,这回他倒是没再反驳,虽然听不懂,但哥哥说的一定是对的。

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在做饭,宁盛拿着碗举的高高的,有人问就大声回:“爹向梁猎户赊了只兔子,炒了给爷奶送些孝敬他们。”

这下子老宅的风评更差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