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始皇帝 > 第59章 非十二子

始皇帝 第59章 非十二子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23:48 来源:88小说

说着,荀子进入开喷状态,开始喷着某些人。

骂着它嚣、魏牟纵情任性,恣肆放荡,行为却如同禽兽;又是骂着陈仲、史鰌抑制本性人情,偏离大道,离世独行,不循礼法;

又是骂着墨翟、宋钘不懂得法度,崇尚功利实用,重视节俭而轻慢等级差别;又是骂着慎到、田骈推崇法治却不**治,却是脱离实际。

又是骂着惠施、邓析不效法上古圣王,不赞成礼义,雄辩动听但不切实际,夸夸其谈,喜欢嘴炮。

最后,荀子说道:“它嚣、魏牟、陈仲、史鰌、墨翟、宋钘、子思,孟轲慎到、田骈、惠施、邓析等这十二人的学说,不仅无利于国,反而是国之大害。消除上述十二个人的学说,圣王的事迹也就彰明了。”

“话说多而合乎法度,便是圣人;话说少而合乎法度,就是君子;说多说少都不合法度而放纵沉醉在其中,即使能言善辩,也是个小人。”

“生性聪明而险恶,手段狠毒而高明,行为诡诈而巧妙,言论不切实际而雄辩动听,辩说毫无用处而明察入微,这些是政治方面的大祸害。为非作歹而又很坚决,文过饰非而似很完美,玩弄奸计而似有恩泽,能言善辩而违反常理,这些是古代特别加以禁止的。”

“帽子戴得很低,帽带和腰带束得很松,神态傲慢自大;得意扬扬,时而跳来跳去,时而一言不发,或眯起眼睛东张西望,或睁大眼睛盯着不放,似乎要一览无余的样子。吃喝玩乐时沉溺其中,神情迷乱;行礼节时面有怨色,口出怨言;从事艰苦的劳作时懒懒散散,躲躲闪闪,苟且偷安而无所顾忌,没有廉耻之心而能忍受污辱谩骂。这就是当今大害学者!”

“帽子戴得歪斜欲坠,话说得平淡无味,学禹的跛行,学舜的快走,这是子张一派的贱儒。””

“衣冠整齐,面色严肃,口里像含着什么东西似地整天不说话,这是子夏一派的贱儒。”

“苟且偷懒怕事,没有廉耻之心而热衷于吃喝,总是说“君子本来就不用从事体力劳动”,这是子游一派的贱儒。”

“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虽然安逸却不懒惰,即使劳苦也不懈怠,尊奉那根本的原则来应付各种事变,各方面处理得都很恰当,像这样,然后才可以成为圣人。”

魏王听着,感觉有些瞌睡。

感觉听不懂,可还是点头道:“夫子,说的很对,说的很有道理!”

荀子叹息着,对于魏王很是失望。

荀子忽然说道:“我有一个学生,曾言道,天下如棋盘,可分四角四边。四角者,关中、河北,东南、巴蜀;四边者,山西、山东、楚国旧郢之江汉。中原者,三川河谷,南阳盆地,淮河上游,河内地区!”

“金角银边草肚皮,中央不如边,边不如角。”

说着,开始讲述着地利,讲述着天下格局,讲述着天下地利。

似乎觉得不够,直接取出一张地图,地图上有着七国的地形,从地形的优势,地形的劣势,耕地产量,战马分布,社会民风,各地物产等等,开始讲述起来,说着各地的布局,说着未来的天下大势。

魏王听着,却是兴致勃勃。

尤其是,其中提到战略,战术。

战略,是天下布局,谋划全局,对于未来的思索,天下的思考;战术,侧重某一次战斗,某个城池战役。

战术,服务于战略,而非是相反。

又是想着魏国的局势,很显然在战略上布局错误,纵然魏武卒强大,可依旧无法挽救魏国的衰微;可秦国在战略布局上正确,纵然是君王决策错误,可也能保持鼎盛。

荀子见着这一幕,很是失落。

仁德,不及兵争,何其可悲。

最后,荀子说道:“我那位学生曾言,得关中得天下。当年魏国若是能迁都咸阳,彻底灭秦,魏国就是当今的秦国。只可惜,魏国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却是过早的逐鹿中原,被群雄围攻,终究衰微!”

龙阳君说道:“国家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山河的险要。从前三苗氏左临洞庭湖,右濒彭蠡泽,因为它不修德行,不讲信义,所以夏禹能灭掉它。夏桀的领土,左临黄河、济水,右靠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边,羊肠坂在它的北面。因为他不施仁政,所以商汤放逐了他。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在德不在险。”

荀子说道:“君上说的有道理,却是忽略了一个道理,仁政源于山河之险。我那位学生说了,地利不是万能的,没有地利万万不能。昔日,魏惠王的时刻,魏国连续战败,难道是魏王无德吗?”

“非也!处在中原四战之地,魏国时刻要维持三十万大军,时刻与强国交战,不能干戈停息,民众不得休息,田地荒芜,君王无法实行仁政,只能越打越弱。”

“可秦国只需要一个函谷关,只需三万兵马驻扎,就可抵挡六国百万大军,至于秦国民众皆是可解甲归田,皆是可修养生息,可减低赋税,可藏富于民,可实行仁政,越打越强,岂能无敌!”

魏王好奇道:“那位学生是谁?可曾来到魏国!若是来我魏国,可以上卿之为待之!”

荀子说道:“我那位学生,尚在赵国!大王也不必指望他了,他随我学过一段时间,学过儒家的仁,学过墨家的兼爱,学过杨朱之学,学过农家之学,学过法家之学,可谓博采众家之长,算是杂家!”

“看似杂家,可本质上他是墨家学徒,秉承兼爱非攻,墨家之技巧;其次,为杨朱一派的贵己,贵生;再次,为法家的法术势;最后,才是儒家的仁爱之说!”

语气颇为复杂,有埋怨,还有淡淡的欣慰。

那个学生,四分为墨子学说,三分杨朱学生,两分法家学说,只有一分儒家学说,为人无私而自私,矛盾而强大。

……

PS:第三更,求追读,求收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