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始皇帝 > 第255章 武安君李牧

始皇帝 第255章 武安君李牧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23:48 来源:88小说

第256章 武安君李牧(求订阅)

时间流逝,一个月过去了。

蒙武说道:“你打算如好?”

蒙恬说道:“等待,等到两个月后,漳河结冰的时刻,那时就可渡河攻击邺城。”

蒙武说道:“这样适合吗?”

蒙恬说道:“父亲,没有什么不适合的!”

就在这时,战马在响动,一个使者到来。

这个使者,还是熟人。

蒙恬上前问道:“使者,可有何事?”

使者说道:“大王说了,见好就收吧,这是退兵的诏书!”

说着,打开一个盒子。

盒子当中放着诏书。

蒙恬心中咯噔了一下,可还是召集诸多的将领,职位在君侯之上,皆是前来听旨。

使者打开盒子,取出诏书说道:“大王诏书,大军苦战半年之久,士卒皆是疲惫,此刻当退兵!”

说着,将诏书在众人面前展示,上面有大王的大印,还有相应的虎符。

“臣遵旨!”

众人齐声说道。

蒙恬无奈。

蒙武也是无奈。

大王已经下了诏书,命令他们退兵。

若是拒绝退兵,监军和诸多的将领会接管兵权,到了那时还的退兵。

三天之后,秦军开始退去。

邺城之上,赵佾看着这一幕微微呆愣,说道:“秦军竟然退了!难道有什么计谋不成?”

李牧说道:“秦军有什么计谋,我暂且不知道,可我知道,若是秦军不退,邺城就是危险了。最近一个月袭扰之下,粮道受到袭扰,很多的耕地被破坏,继续下去,赵国会支撑不住!”

“我赵国,又能活过这一年了,要灭亡也是下一年了!”

想着这些,李牧笑了起来。

赵佾说道:“又是多活了一年!”

看着秦军退去,赵佾还是不放心,派遣骑兵侦查着,探查情报。

情报陆续传来,秦军每日行军五十里,行军速度很快,营垒也修建的很是单薄。

似乎只要一场夜袭,秦军就会崩溃。

可赵佾还是放弃了追击,克制着**。

秦军退去。

五天之后,秦军退到濮阳。

“可惜了!”

蒙恬微微可惜,心中颇为失望。

在秦军撤退的路上,蒙恬故意露出破绽,故意让阵型不整齐,营寨松散,露出骄傲的样子。

暴露出这些破绽,就为了引诱李牧出奇制胜,来一场夜袭。

只可惜,李牧用兵大胆的时刻,又是极度谨慎,竟然没有上当。

秦军撤离之后,士卒陆续开始散开,回到家乡当中,战时为兵,平时为农,这就是大秦的模式。

蒙恬,蒙武等人将领,也是陆续回到咸阳城。

到了咸阳城,却是发现秦王政出城十里,亲自迎接。

“拜见大王!”

“拜见大王!”

蒙武,蒙恬等父子跪倒在地上。

赵政笑道:“赵国有一个贤才,名为赵佾,才略不逊色于蔺相如;又是有一个名将,名为李牧,才略不逊色于武安君白起。然而,我秦国也是有名将,蒙恬率军拔下赵国十个城池。蒙武更是以自身为诱饵,将李牧困住,若不是李牧跑得快,早就死于战场之上!”

“这一战,你们父子皆是有功劳,皆是要给予赏赐!”

上前亲自扶起这两位父子。

“大王……”

蒙武脸色羞愧,说道:“臣……”

赵政笑道:“什么都不要说,什么都不要问,只要听着就足够了,将军可明白!”

蒙武虽然政治嗅觉迟钝,可还是点头应诺。

赵政笑着,直接带着两个父子,进入咸阳城。

直接在咸阳宫,召开宴会,猪肉,牛肉,羊肉,各种鲜美食物皆是送上,用来招待军队的士卒,只要官职在百将以上,皆是可进入咸阳宫,参加宴会。

宴会上的食物,谈不上多么精致,却是颇为丰盛。

大约是两千人参加宴会。

在宴会上,更是有美酒送上,众人开吃起来,吃得很是热闹。

次日,诏书颁布下来,蒙恬直接升爵两级,成为右庶长;蒙武直接升了一级爵位,成为左更。

其他的臣子,陆续给予赏赐。

就连那些阵亡的将士,也是给爵位奖励,或是免税。

看着诏书,蒙武却是感觉羞愧。

到了房间当中,蒙武说道:“这一战,孩儿败了,被李牧十五万大军围困,陷入包围当中,折损了五万之多,最后只剩下五万。若不是我儿蒙恬救援及时,我可能全军覆灭。”

“孩儿打了败仗,折损巨大,本来以为自己要降低爵位,可谁曾想到爵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升了一级。”

秦法最简单的一条,就是斩首一个甲士,可获得公士爵位。

可这一切,不能单打独斗。

秦军讲究阵而后战,也就是组织成军阵,上前与敌人搏杀。

若是擅自脱离队形,上前搏杀,不仅无功反而有罪。

此外,还要盈论。

简单而言,斩杀敌人八百,自己折损七百,那一百个首级才是战功;若是在交战当中,斩杀敌人八百,可自己折损一千,负数为二百,不仅没有功劳,反而有罪。

这一战,蒙武对决李牧的战斗当中。

秦军折损了五万多。

至于赵军也是折损了一万多。

可赵军在撤离的时刻,带着尸体离去,秦军只是斩获少量的人头,算是没有战功。

也就是他有五万的负数,大约是五万多的战斗损失。

这样的战斗损失,足以让他夺爵为平民,可结果是不仅无罪,反而升爵一名。

蒙骜笑道:“今年大王十八岁了,在平民家庭十八岁就可以版籍,服徭役了。大王也想要在十八岁的时刻亲政,执掌大权。这一战,你不能输,也不会输掉,在战功的册子当中,进行了修改,无罪过,反而有大功劳!”

“伱为了引诱李牧进入包围圈,亲自牺牲自我,这是有大功与秦国。”

蒙武听着,立刻惊呆了。

还有这样的操作。

他中了赵军的突袭,损失惨重;可在这里宣传的时刻,却是变为他为了引诱李牧,充当诱饵。

蒙武说道:“大王,这是颠倒黑白!”

蒙骜笑着,看向了窗外说道:“你看,窗外那是一头战马?”

蒙武看向窗外,说道:“父亲,那是一头麋鹿!”

蒙骜笑道:“不不,大王说那是战马,就是战马,哪怕他是麋鹿,可也必然是战马……你可明白了!”

蒙武说道:“孩儿,还是不明白!”

蒙骜笑着,说道:“既然不明白,那就装傻。大王说那是鹿,你就说算是鹿;大王说是马,那就是马。你可明白了!”

蒙武说道:“孩儿明白!”

蒙骜说道::“在人生的道路上,选择比努力重要,站队比才能重要。蒙家想要长久不衰,要记住一条,那就是紧跟大王,我们是大王的黑犬。大王让我们咬谁,我们就去咬谁……咳咳咳……”

蒙武上前,拍打着父亲的后背说道:“孩儿明白!”

……

宫殿当中,赵政正在翻阅着竹简。

伐赵之战,终于结束了。

战争时间,维持在半年左右,战果辉煌。

当然了,也出现了意外。

比如,赵政的打算是钝刀割肉,不断赵国放血,直到赵国失血而亡。

在他的谋划当中,打算六年灭赵。

前期主要是骚扰战为主,不断损耗赵国的国力,尽量避免决战。

可意外还是出现了,李牧抓住秦军的战略空隙来了一场突袭战,差些歼灭了蒙恬的十万大军。

到了最后,变为夹生饭。

李牧只是消灭了秦军一部,就是撤离而去。

这一场战役当中,北线的杨瑞和,攻击城池,还有与赵军交锋等,敌人战损大约是一万五千多,可自身折损五千多;南线蒙恬攻击收割城池,又是进攻赵军大营,敌人折损两万五千人,秦军折损一万多人;

东郡的蒙武军,折损大约是六万人,李牧折损两万多人。

战损比较之下,赵军折损六万多人,秦军折损八万五千多人。

看着双方的战损数据,赵政叹息一声,有些理解何为“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次出征当中,秦军折损巨大,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秦军主要是攻城战为主,秦卒要不断爬梯子攻击,可赵军却是居高临下射击,秦军的损失自然很大;一个就是李牧善于打运动战,突袭战,歼灭战,重创了蒙武大军。

若不是蒙恬救援及时,可能十万秦军尽数被消灭。

而且看着战报,赵政有侥幸之感。

李牧对于战场的嗅觉,战场机会的捕捉,战术的应用等等,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李牧用兵水平之高,堪称是小白起。

在漫长的历史上,也只有寥寥数人可以媲美。

至于在当今,蒙恬,蒙武、杨瑞和、王翦等人,都是比逊色一筹。

蒙武在遭遇李牧突袭,能保存一半的军力,没有被围歼,这不是无能,而是指挥上算是不错了。

“李牧很厉害,只可惜赵国国力不足,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看着竹简,赵政叹息道。

有些为李牧惋惜。

白起成就了秦国,可秦国也成就了白起。

因为白起能打仗,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攻占的无数的城池和领土;可同时秦国庞大的国力,敢于苦战的秦卒,也为白起提供了发挥才华的舞台。

这是秦国的幸运,也是白起的幸运。

若是白起到了魏国,韩国,齐国,赵国等,可能依旧是战绩优秀,却不会像现在这样耀眼。

李牧就是运气差了很多,他所在的赵国是一个衰落的赵国,国力不如人,粮食储备不如人,人口数量不如人,军队武器不如人,各个方面不如秦国,极大的制约了李牧的才华。

李牧纵然是及才华出众,也无法挽救赵国的命运。

秦赵两国巨大的国力差距,不是区区一个英明的君王,厉害的将领可以弥补的。

赵国国力太弱,李牧纵然能打仗,也会陷入败仗打不起,胜战也打不起。

败仗打不起,赵国只要经历一场大的败仗,就是面临亡国的危险。

至于胜战打不起,主要是每次胜利都会折损召赵军的一部分兵力,长期下去赵国国力耗尽而亡。

就如这次大战,战损比较之下,赵军折损六万多人,秦军折损八万五千多人。

总体而言,赵军胜利了。

可这样的胜战,赵军连续打五次,就是折损三十万大军,赵军就会陷入兵力匮乏而亡国;可秦军家底厚实,这样的败仗连续打五次,也不会动摇秦国的根基,反而会拖死赵军。

这次战大战,战术上赵国胜利了,可战略上秦国胜利了。

“蒙武要奖励,要大大的奖励!”

赵政思索着,这也是为何要让蒙武提升一级爵位。

政治需要,这是一个原因。

打败仗的将领,还是有用处的。

……

就在咸阳城,在大肆庆祝的时刻。

在邯郸城,也在大肆的庆祝,庆祝邺城大捷。

在邺城之战当中,赵佾、李牧等人率领赵军,歼灭秦军十万之多(赵国也是数据造假),导致秦军元气大伤,秦军损失巨大之后,只能从邺城退兵而去。

赵国上下在欢呼着,在庆祝着。

不久之后,李牧更是被册封为武安君。

在宫殿当中,李牧推辞道:“这次,我赵军折损巨大,臣才略一般,比不上白起,如何能当得起武安君之名!就大王,莫要赐予武安之名!”

赵王却是笑道:“秦军战斗力如何?”

李牧说道:“我已经攻破秦军营寨,可秦军还是坚固而强大,咬不动,啃不动,陷入夹生饭当中,陷入极为狼狈的局面当中。最后也只能无奈撤离而去,这一战算是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

赵王却说道:“强国强大,赵国弱小,赵国需要一个武安君鼓舞人心,凝聚人心,如此秦国才有一线生机。至于名号配不配,我说配得上,就是配得上。”

李牧无奈,说道:“臣知之!”

赵王说道:“武安,武安,有此武将,国乃安康!李牧呀,赵国的未来,就是交给你了!”

李牧点头道。

稍后,浩大的典礼就是开始了。

赵国的史官,在书册上写到:“赵王偃四年,秦伐我,李牧将赵入邺,大破之,斩首十万。秦人惧而退。盖功,李牧为武安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