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汉末苍天 > 第四章 母亲何后

汉末苍天 第四章 母亲何后

作者:何处是酒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8 14:13:23 来源:书海阁

“灵儿,如今董老太婆和董重已死,骠骑将军空缺,你二兄苗儿理应补上。”说话的是何后的母亲舞阳君,也就是他的外婆,她口中的董老太婆是他的祖母董太后。

“母亲,此事不妥,如今大兄位极人臣,身居大将军之位,二兄已是车骑将军,也有开府之权,若是再进骠骑将军,物极必反,那帮士人定然会全力反对。”说话的是何后,他的母亲。

“如何不妥,何进已经是大将军,苗儿若是当了骠骑将军,还有谁能动我何家?理会那些士人做什么?灵儿,何进和苗儿都是你的兄长,你可不能厚此薄彼啊。”舞阳君喋喋不休。

姬平心中升起一股厌恶。

两汉沿袭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东汉一朝,文职以“司空、司徒、太尉”三公最高,其次九卿,其次百官。

而武职最高的依次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如今由何进担任,其次骠骑将军,低于三公而高于九卿,其次车骑将军,位同九卿,如今由何苗担任。

原本的骠骑将军是董太后的侄子董重,一个多月前被何进逼死,骠骑将军之位便空了下来,如今这舞阳君分明是盯上了骠骑将军,想让她的儿子何苗补上。

舞阳君是何进的继母,何苗也是她通先前丈夫朱某所生,与何进并无血缘关系,二人对何进也没有什么感情。唯有何后,是舞阳君后来和何进的父亲何真所生,与何进、何苗都有血缘,夹在其中。

姬平对何进没什么恶感,但对舞阳君和何苗却极为厌恶。舞阳君贪财,何苗好权,嫉妒兄长的权势,非但不站在何进一边,反而屡次接受十常侍的财物,与十常侍沆瀣一气。

如今又来向何后求取骠骑将军之位,真当大汉天子是他们何家的了!

“吾虽然厌恶士人,但治理国家离开他们是不成的。”听到何后作难,姬平加快了脚步,转过弯,在尚书台一侧的亭台中,他看到了何后。

何后的边上陪着四个宫女和四个小黄门,还有舞阳君和何苗。

姬平原本还在犹豫着是否向何后叙说昨夜十常侍的阴谋,但眼前情景还能让他说什么?

不说这几个小黄门是否十常侍心腹,单只舞阳君和何苗,就是站在十常侍一方的。

恐怕他话一出口,便活不到明日。

“皇儿!”何后远远看到姬平,眼中闪过一丝喜色,随即又坐下:“皇儿何时醒的?病可好了么?”

姬平忙趋步上前恭敬的行了一礼:“孩儿见过母后,今早刚醒来,身体已经大好。”

“怎么不好好休息,一大早就过来尚书台?今日的书读了麽?”何后语气带了几分斥责的意味。

姬平抬起头,他算是第一次真正看到母亲何后。

眼前何后不过三十岁左右,她虽是出身屠户,但汉时的屠户并不仅指杀猪的,而是比士族和豪强低一层的地方富户,说起来何后也算是千金大小姐,肌肤如雪,云鬓金簪,凤目含威,端庄之中又带着几分凌厉。

之前对于何后的印象都是在刘辩的记忆中,主要是严厉,强硬。除此之外,便是刘辩心中潜藏的对何后的畏惧和那一丝对母爱的渴盼。

“孩儿先来看母后,一会回去读书。”姬平应付着,心中却暗叹了一声,有一种淡淡的失望。

他前世是孤儿,今世好不容易有了个母亲,这个母亲却和他期望中的慈爱相差太远。

不过他这个母亲本就特殊,是执掌天下权柄的皇太后,在宫斗中杀刘协母亲王美人、逼死董太后的胜出者。

也许自己本就不该期待太多。

这时,一旁的舞阳君和何苗回过神来,忙向他行礼,他只是点了点头。

论辈分,舞阳君和何苗都比他高,但论身份,二人拍马不及。他本不是喜欢摆谱的人,但对这二人实在没什么好感。

应付着和何后说了两句话,姬平也有些意兴索然,何后问的都是一些经书、礼节、政事之类的,没什么母子的贴心话。

说了会,何后突然道:“唐婉病了,皇儿一会儿去看看罢。”

“唐婉病了?”姬平心中一惊。

唐婉是他唯一的妃子,经历了昨夜一幕,一听唐婉生病,他脑海中浮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莫非十常侍对自己的妃子也动手了?

这时何后又道:“太医看过了,是受了惊吓。”

只要不是中毒就好,姬平心中一松,默然点了点头:“孩儿这就过去。”

正要向何后告别,一个宦官小跑过来:“太后娘娘,黄门侍郎荀攸求见。”

何后淡淡的道:“宣过来吧。”

“荀攸??”正要离开的姬平身子一颤,暗道:“莫非是那个被曹操誉为谋主的荀公达?”

这时何后道:“皇儿且先退下罢,这些名士向来眼高于顶,不见也罢,免得心塞,你且专心读书便是。”

姬平默然点了点头,却下意识放缓了脚步。

荀攸出身颍川荀氏名门,何后既然说是名士,那八成应该不会错,就是那个历史上有名的荀攸了,如果自己能向他讨教一二,或许就能轻易逃出皇宫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很快,一个头戴进贤冠,身着黑色官服的官员,在小黄门的引领下稳步走了过来,到了近前,恭敬的行了一礼:“臣荀攸参见太后。”

姬平已经走到亭下,侧头打量过去。

荀攸看上去三十岁上下,面目端肃,眼神低垂,恭敬的呈上一份奏疏。

黄门侍郎主管诏令和文书的传达,也是天子近臣,虽然同属于少府管辖,职责也类似于小黄门,但却不是宦官。

“荀君平身。”何后接过奏疏也不去翻看,而是直接肃声问道:“说说大将军有什么事罢?”

荀攸恭声道:“大将军奏请罢免中常侍以下,以三署郎补其处。”

“以郎官代替宦官?”何后蹙起眉头,沉默了下来。

郎官是正常的男人,而且多半都是士人子弟。

何后沉默了一会,缓缓开口道:“从古至今,都是宦官统领内宫,这也是大汉的祖制,怎能废除?何况且先帝刚刚驾崩,吾又怎能让士人陪伴在侧!且让大将军来见吾。”

何进开始谋划十常侍了,姬平一惊,随即心中又满是失望,母亲还是偏向十常侍?她终究也靠不上。

如果她能听从何进建议,早早除去十常侍,董卓未必会入京,也未必会有那场大乱,东汉或许还会苟延残喘几年,自己一时半刻也不会有性命之忧。

要不要趁此机会强行谏劝母亲,让她除去十常侍?无论成与不成,总要试一试!

他正犹豫着要不要上去,却无意间瞥到荀攸眼里闪过一丝赞赏之色。

赞赏?荀攸竟然是赞同母亲的!姬平心中一惊,为什么?

他不由凝眉思索,却不得端倪,不由暗叹了口气,自己虽然来自后世,但论权谋,反而不如这些久经朝堂争斗的古人。

接着何后与荀攸一问一答,姬平发现,何后对政事也颇为通晓,并不是他所想象的一窍不通,全然依靠外臣。

不过他没有再细听,而是径自离去,在不远处转道,等在了荀攸出宫的路上。

机会实在难得,他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到荀攸,必须抓住这次机会。

大约茶盏功夫,他看到荀攸快步走来。

“陛下。”荀攸看到姬平,神情一愣,忙行了一礼,他是近臣,自然认得这个露面不多的少年天子。

“荀君不必多礼。”姬平扶起他,与他并行,荀攸忙退后半步,以示恭敬。

二人走了一段,姬平没有开口,荀攸也不说话。看到四下无人,姬平放慢了脚步,荀攸也放缓了步子,让姬平不由暗赞他的聪明。

此时他有很多事要问,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怎的,突然问出了一个看似奇怪的问题:“荀君,大将军为何要急着诛杀十常侍?太后又为何反对?”

这个问题看似与姬平处境无关,却也很关键,历史上因为正是何进与十常侍的一场争斗,让董卓趁机入京,杀死了他这个天子。

而且他心中有个疑问,何进与十常侍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反而在前期有合作关系,为什么要急着诛杀十常侍,是为了名声和政治资本?

似乎有些牵强,因为铲除宦官势力后,何进这个掌握大权的外戚反而会鸟尽弓藏,成为士人的眼中钉,而且历史上何进中间也是几度迟疑,最终被杀身死。

姬平前世就对这段历史感到疑惑,他很赞同一句话,凡是让人有疑惑的历史就不会是真实的历史。

而且刚才何后反对诛杀十常侍,荀攸反而赞赏,这其中也必然有蹊跷。

不料这看似泛泛的一问,却让荀攸沉默了下来,姬平心中顿时明白了,其中有猫腻。

不过荀攸不说,他也不急,二人慢慢走着。

走了十步,荀攸才开口道:“大将军要诛十常侍,此士人之望也,太后要保十常侍,此自保之道也。”

荀攸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姬平却立时听明白了,原来何进诛杀十常侍,并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而幕后的推手赫然是士人集团!

他前世学的历史,自然也知道一些大致的历史常识。

在东汉一朝,围绕着皇权一直有三股势力在争斗,外戚和宦官轮流唱主角,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实力,就是士人集团。

不过宦官或外戚在一定的时期总是与皇权能一致,而士人的利益与皇权却是对立的,臣权强则君权弱,所以士人总是吃亏。

桓灵之时,曹节、王甫、十常侍先后操控朝政,为祸尤甚,一些极具气节、或者说是激进的士人挺身而出,扬清激浊,被宦官指为“党人”。

宦官依托皇权,先后三次对党人进行镇压,大多党人被赶出朝堂,剥夺政治权利,禁锢起来,为党锢之祸。

中平元年,也就是大约五年前,爆发了前所未有的黄巾之乱,参与者有百万人,遍及天下大半州郡。灵帝惧怕党人与黄巾勾结,遂大赦天下党人,被禁锢的党人开始陆续回到朝堂,重新参与朝政。

那时刚当上大将军的何进虽然出身不高,但也效仿前一任的大将军窦武,招揽海内名士二十余人,荀攸便是其中一人。其他还包括后世知名的袁绍、王允、孔融、刘表、蒯越、陈琳、张纮等。

喜欢汉末苍天请大家收藏:(wuxia.one)汉末苍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