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军事 > 深蓝的航线 > 深蓝航线(50)

深蓝的航线 深蓝航线(50)

作者:DiegoRey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4-01-01 09:17:31 来源:88小说

(50)

1941年4月1日法国布雷斯特

回到离开了一周的家,施坦因上校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书房的茶几上摆着瓦伦丁烈性啤酒和一壶咖啡,他倒了一杯酒,一口气喝了半杯,满意地将后背靠上了皮质沙发。

相对于温吞水一样的法国葡萄酒,施坦因上校更喜欢德国自己的酒。

他刚刚应夫人的要求,带家人在波尔多地区度了五天的假。这五天的时间,天天喝上流社会视为珍品的波尔多红酒,多少使他觉得有些厌烦了,但是又不好意思表达出来,哪怕是在和夫人单独相处的时候。施坦因上校总是担心在夫人面前流露出来自社会底层的痕迹,这些痕迹有时他自己也觉得羞耻。

书桌上堆满了办公室转送来的文件,这是他对秘书的要求,休假期间,他仍然坚持每天和办公室至少通一个小时的电话,了解警备区的大事小情,重要的文件,他也要求即刻送到他家,这样,当他回到家里,就可以第一时间读到。

他端着酒杯,走到窗前,看见女教师施托姆走进了公馆的前院,女儿已经迫不及待地跑出来去牵她的手。这个女教师居然能有这么大的魅力,能让他的两个孩子都是那么地喜欢她。

想起大儿子卡尔,施坦因还是皱起了眉,儿子的意外受伤,多少扫了这次度假的兴。

十二岁的卡尔,是在一场与苏联孩子的足球赛中受的伤。

足球赛是在一次晚宴上,由吉伦特总督区的宣传部长鲁登道夫博士倡议的。当晚,总督在波尔多市政厅招待苏联的一个大型访问团。作为吉伦特区的首府,德国占领当局在波尔多的头面人物都被邀请参加,来此度假的施坦因夫妇也在受邀之列。说心里话,他们夫妇俩对这群粗野而虚伪的布尔什维克官僚没有任何好感,但现在两国是盟友,战前在军事上就多有合作,刚在一年多前又一次共同瓜分了波兰,这份友谊,从政治正确上来讲,即使心里再不愿意,也得堆出满面的笑容来参加。

苏联的访问团,名义上是考察法国被占领区的工农业如何接受国家社会主义的改造,工人和农民群众如何在新政权下摆脱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以此来为苏联对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参考。实际上这是一次法国时尚奢侈品的采购团,布尔什维克的新贵族们也需要最好的享受,虽然他们把平等和工人阶级喊得震天响。这也是真正出身于社会底层的施坦因最觉得反感的地方。

访问团来波尔多的目的是大量采购上等葡萄酒,但名义是考察葡萄酒产业。施坦因夫人听说后就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俄国人的粗笨手脚要能酿出上乘葡萄酒,那真是天知道了,别说酿酒,就看着他们象饮马一样大口吞咽这些美味琼浆,她就浑身起鸡皮疙瘩。

因此,这个访问团可以用拖家带口来描述。每个来访的高级官员都带着他们的夫人和一个孩子,这些人在宴会厅里黑鸦鸦地坐了一片,其中就有将近二十个十几岁的男孩。

鲁登道夫博士曾经是职业运动员,踢过世界杯,正是他看着这群精力过剩的半大孩子,提出了来一场两国孩子们足球友谊赛的倡议。喝得满脸通红的苏联代表团团长一口就答应了。比赛的日子马上就被确定在了第三天,因为苏联的孩子们需要用一天的时间采购球衣球鞋和适应场地。

鲁登道夫博士在和团长干了一杯1930年的玛歌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随后与施坦因的交谈中,博士从容地说,他们有必胜的把握。在波尔多上学的德国孩子们来了不久就组织了球队,每周都会训练和比赛,这是**党对下一代的德意志精神培养的重要手段。这支球队在和波尔多当地少年队的比赛中,几乎所向披靡,要知道波尔多地区有着良好的足球传统,水平并不弱,波尔多队刚刚获得了1940年的法国杯。

正是因为在波尔多乃至整个吉伦特省没有对手,鲁登道夫才灵光一现,倡议了这场国际友谊赛。

“友谊赛……哼!”施坦因在心里想,他当然知道精于宣传之道的博士内心的深意。

也就是在这次交谈中,鲁登道夫听说施坦因有个12岁的儿子时,当即发出了参赛的邀请。施坦因也几乎不假思索地应承了下来,卡尔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各项技术都有模有样,假日里看他的训练和比赛,是施坦因的享受。

比赛被安排在了下午三点进行,因为苏联孩子的家长们在经历宿醉后,通常都要等到中午还能回过魂来。

天气很好,阳光明媚,波尔多大西洋体育场的观众席几乎坐满了,苏联代表团的全体成员都盛装出席。观众当然是以德国人为主,很多德军的基层军官都来了,这对他们简直就是盛大的节日。宣传部为此专门送了一百多张邀请卡,邀请恰好在当地的外国人参加,法国人也都哨眉搭眼地来了。

施坦因知道鲁登道夫的小九九,博士就是要在各国观众的注视下,指挥日耳曼的孩子们干脆利落地击败那群斯拉夫低等民族。

为了显示公平,比赛还安排了三位葡萄牙人担任裁判。

总督和苏联团长都在开幕时发表了冗长的演讲,高扬体育精神、民族意志和两国人民的友谊。观众席上响起了例行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

两国的孩子运动员在一片喧闹声中手牵着手登场,接着演唱了两国的国歌,此时苏联团长的脸色略有点难看,毕竟德国人多,观众席上合唱的歌声比起他们那聊聊一百来人要雄壮得多,但他在喝下一杯红酒后,很快将这点不快抛在了脑后。

比赛在一声哨响后开始,德国孩子很快占了上风。虽然他们平均年龄比苏联孩子小,但明显的训练水平要高于那支临时组建的乌合之众。开场不到五分钟,德国孩子就攻进了第一个球,观众席上顿时欢声雷动。苏联孩子明显没在状态,几分钟后,球门又一次被洞穿,球场上下的德国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兴奋的热情瞬间就推向了**。

施坦因看见苏联团长的脸色刷地阴沉下来,狠狠地咽下了一杯红酒。

连失两球的苏联队开始收缩了防线,把两个前锋都撤回到了中场协防,德国队的进攻开始被遏制。占了上风德国孩子们不慌不忙地展示教练在赛前布置的战术和平时严格的训练水平,在第二十分钟时,终于又一次撕开了苏联孩子的防线,两个德国孩子象两辆高速战车,迅疾冲向前场,在几名苏联孩子扑上去抢断之前,带球的孩子抬起一脚,皮球划出一道弧线飞向他的队友。

另一个孩子高高跃起,摆头,头球攻门!

球进了。

观众席上几乎所有的德国人都雀跃起来,掌声和欢呼声如攻击时的大炮般热烈,连不少法国人也加入了欢呼的行列。

进球的是卡尔!

看着卡尔兴奋地沿着边线奔跑,一边欢呼一边用目光寻找坐在贵宾席上的自己时,施坦因不禁微笑着站了起来,大声地鼓掌。而施坦因夫人,他看见她眼里闪着泪光,不停地冲着儿子挥手。

施坦因再次坐下时,四周的几名军官都兴高采烈地和他握手,大声地夸奖他的儿子,上校的脸上不禁泛起了点点红晕。

3:0,德国观众们开始在欢乐地讨论最后能胜几个球,为了不使俄国人太难堪,应该让他们进几个球。

不用说,苏联人的脸色要多难看就会有多难看。

这时,苏联队的教练喊了暂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