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新主 > 第92章 洛水畔的穷书生

大新主 第92章 洛水畔的穷书生

作者:拾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4:31:28 来源:书海阁

太学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有的出仕做官,有的成为上流名仕,当然也不乏泯然众人矣。

秋季入学后,王匡开始专心对付起学问,这倒不是说他心血来潮,而是迫不得已,随着交往层次越高,他学问的短板也就体现出来了,一次两次,可以凭借后世的见识把人糊弄过去,但次数多了,难免会给人留下外强中干的形象。

这于他而言,显然是不利的。

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圈子,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古代,就如同一个小学一个大学毕业的两个人,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共同语言大概率很少。

“小郎,那位大秦公主又来了!”冯橙橙语气有些古怪,她感觉这位大秦公主就是个狐狸精,天天妄图勾引小郎,奈何小郎不为所动。

至于这大秦公主的身份,半年来,在太学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不见,就说我在看书。”王匡漠然道。

他每次看到皮娜,都会下意识想到消失不见的乌拉,不知对方将此獠支到哪去了,王匡原本的计划被大乱,他的心里如同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俾子明白了!”冯橙橙蹦蹦跳跳的出去传话,看起来很开心。

但转眼她又回来了:“小郎,那大秦公主说,她明日邀约了很多人去洛水上划船,对了,有董少郎,景少郎,还有林家大郎…”

光听前面几个名字,王匡就知道不简单,除了他的几个至交好友外,还有长安的一些权贵子弟,明日就算自己不去,依照景丹等人的脾性,也一定会拉着自己去。

“你告诉大秦公主,王匡明日定应约前往。”

冯橙橙嘴里默默吐出来两个字,真香!

这个含义深刻的词语,是她从小郎那里学来的,很适合现在的情景。

到了晚上,董宣来了,他这次可不是说什么明天划水的事,而是有正事与王匡商议。

自大半年前,在王匡的推荐下,成为一名农监后,他除了学业,便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上林宛的建设上,处事仅仅有条,赏罚分明,正是基于此,王匡的担子才轻了很大一块。

王匡正把竹简收了起来,今天从先生那里借来不少的书册,看了一天的书,眼睛不仅犯酸,脑袋还有点轻微的疼。

“少平,随意坐,杜县令让你下乡传授养殖经验,莫非是忙完了?”王匡虽贵为侯爷,但处事依然如同原来般没有架子,朋友几人私下里也依然用姓名相称,这样王匡很高兴。

“早在七日前,冬至之际,我就做完了指导。今天找小郎,是想问问那牲畜的防寒,可还有其他良策?”

今天不一样,董宣到来,不是讨论上林宛的建设,而是问起了牲畜的防寒保暖,入冬以来,养殖产的一些牲畜常常冻死,即使在入冬前,王匡再三告诫,养殖场有了防范,奈何依旧制止不住。

栏里的牲畜,在这半年的时间里,足足翻了三番,利润之大,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毕竟大汉如后世般,是个吃货的国度,尤其长安不缺富人。

更何况,在王家庄子的无偿教授下,许多人学会了涮羊肉,做炸鸡,甚至还有新出现的盖浇饭。

“我确有一法,但不能彻底解决牲畜的取暖,只会尽可能的保存它们夜间的体温。”

“那便是在亥时增加一顿食料。”

亥时是晚上九点,他曾在某杂志上看过,在这个时间段里加喂一次夜食,可增强牲畜的抗旱和抗病能力,并促进它们的生长。

“另外,将牲畜更多的集中在一起,并保证定期清洁里面的卫生,至于养殖场内外,尤其是圈养的外围,如我入冬前说的,多弄些草料覆盖。”

董宣能感受到王匡说的没错,与王家小郎交往的时间长了之后,会莫名的信服他,他也不知道为何有这种感觉。

第一种方法,他稍微有些绕不过弯,但第二种方法,王匡一说出口,他就明白了道理,这是互相取暖!

“宣受教了!”董宣真诚道。

小郎的足智多谋,这半年来,他多有领教。

两人聊起了明日划船之事,但董宣因忙着上林宛的农事去不了,便交由王匡向那位大秦公主说道一声,王匡自是应允。

冬日里,严寒并不能阻挡洛水的热闹,何况今日大秦公主邀请同窗,于洛水之畔游玩。

洛水上有很多的美谈,尤其那种才子佳人的不在少数。

这不,王匡与景丹还有文重等人刚上游船,便听着几位太学弟子很风骚的站在船的边缘,不嫌冷的卖弄着才学。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长亭九梦君。我见君心思明月,明月幽幽照我心!”

“好诗!”

……

一人做赋,几人称赞。

自从王匡做了一首《劝农》和一首《佳人》后,律诗这种风格竟在年轻士子间成为了一种风尚。

太学弟子均知这大秦王子,应该说大秦公主好诗文,一些想要攀爬到凤凰枝头的人纷纷卖弄自己的才学。

王匡等人自不在此列,他们找了个角落,聊起了即将开始的期末考试。

上次的考试,几人均是上等,但下学期的考试,据传是太常官员亲自出题,难度很有可能增加。

聊着聊着,话题转向了即将到来的匈奴来使。

“诸君可能不知,此次匈奴来人,大抵是向大汉提亲的,据说正使是匈奴王最喜爱的大王子。”李柔浩道,其父在鸿胪寺当值,对于大汉外交向来消息灵通。

“又是和亲!”文重忿忿不平道。

包括王匡在内,脸色都很难看,难道大汉已经沦为年年用和亲换取和平的地步了吗?

游船慢慢滑动,向洛水之东游去,太学的墙郭也在不断变小,等过了一段距离后,王匡突兀发现在对面岸上,有一小篷,一男子生火煮着什么,浓烟冲天。

“咦?蔡连竟搬到了此处!”一旁的文重惊叹道,显然认识那书生。

见几位好友有所不知,文重苦笑道:“此间蔡连,与我同是桂阳郡人,奈何来了太学后,还是日日不忘研究那造纸之术!”

喜欢大新主请大家收藏:(wuxia.one)大新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