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新主 > 第330章 不断发酵

大新主 第330章 不断发酵

作者:拾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4:31:28 来源:书海阁

这个六子……

从某些方面讲,比朕还要狠!

王匡出宫后,一人站在宣室殿的小窗边,感受室外炎热的王莽如此想到。

方才王匡谈到两令,给出的谋划实在是让人感触颇深。不仅是皇帝,连带着旁边侍奉的仲越,都对这个一向和蔼的兴武王有了新的认识。

是个狠人!

其中一策,便是思虑周全,照顾事实民意,继而修改推行,举国来说,也是最稳妥的法子,可预防包括豪强在内的生变。

另一策,即是使出狠招,以军队为依托,使用更加严肃的法令辅佐,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变革”。对有田多余者,若未能按时上报,或不配合官寺加以划分,举家财产充公不说,还将对其执行刑罚。严重者,甚至会有斩首之刑。

大新延续着前汉的儒学之道,讲究“仁爱”。其之二层策,如此伤天利之举,不光是王莽这个儒士出道的皇帝不会同意,满朝文武怕也难以同意。

王匡明知如此,他之所以说出口,更重要的在于让父亲能认清现实……

有了朝会上扬雄的搅和,还有前面一些已经实行的律令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对比,加上他今日之言。

皇帝以后的重大决策,只会是更加的慎重。

“今日这劫难算是过去了,扬公怕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下午时分,回到兴武王府的王匡,陪着家眷又吃了一顿饭后,叹息道。

扬雄因他之言语,成为彻头彻尾的吸引火力者。所吸引的火力,除了皇帝的外,还有当初与扬雄一起参谋律令的其他同僚。

那做了不够数月的光禄大夫,经此一事,算是做到头了。

对于这么一位耿直的廉洁老臣,王匡心有愧疚,打定主意,过两日即向扬雄送上好酒。若是扬雄愿意,以后扬府的酒水,由王家商肆供着都可以。

转眼到了王令仪“满三岁”生日的那天。

古代人对于小孩的生辰,除了满月宴外,很少有看重者。

可王令仪就是王匡的心头肉,每年的生辰都会给小家伙隆重的办置一番。至于宴请之人,多为关系相交莫逆,亦或是亲眷之类。

来人大多会带着给小女的礼物。

如好不容易从宫中出来的增母,即给了王令仪非常漂亮的手环,好友董宣则是送上了他亲手于集市上挑选的小鼓,不久前从西域都护府调回北军的几个大舅子,则是为小外甥女弄了一副威风凛凛的软甲……

一行人多带有女眷,女眷自和女眷们一起热火朝天的交谈。男人们自有男人们的聊天话题,多为国事,边关之类的。

王家小女的生辰宴,演变到最后,到不如说是一场亲友聚会。社会是个有人情的社会,这样来回的走动,到也使得彼此间的感情增进了不少。

晚宴时,喝着小酒佳肴,吃过孙婉在王匡的启发下,准备了数日的“蛋糕”,或是叫做甜糕。

这场宴会算是结束了。

新始祖孙女,兴武王长女,尚且年幼的大新洛平郡主又长了一岁。

生活若每天都这么温馨和谐,对于王匡来说,再舒心不过。现实却总让波折出现,事态频发。

因为,这是成人的世界。

距离仅仅过去了六日,未央宫便传出旨意,罢免了扬雄的光禄大夫,算是大新历史上,嗯,到现在为止最短的大夫。

又三日,未央宫再下令,以三公为主,诸曹令为辅,再行修订五管之法,补充前面之不足。这一次,令众人有些意外的是,兴武王王匡并不在参与的名录里。

同时,扩充大司空府,增添各地御史名额,其之监察权利,亦是进一步得到了扩大。除了县吏,乡吏同样受到对方的节制。

事情远远没有结束,也许是大司空府的扩充引起的连锁反应,皇帝于一月后,再向天下颁发诏令,以改革官制。

总的概括来说,在前汉的官制基础上,变革为十一公,九卿,二**夫,还有八十一元士为主的中央制度。

地方的官吏制度,只是做了一些细微的调节,像是把郡守改为大尹,郡尉为大尉,县令变为宰,御史变为执法。

转眼又是一年的初秋,农田里农人收割着一年的粮食,道路上,偶尔会有车马驶过,不断伴随着的,却是孩童们的欢声笑语。

数月前进入三伏天,这个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王匡就果断的带着孙婉,还有两个孩子“跑路”回到了王家庄子。

常安城内植被稀缺,房子挨着房子,那种暴晒后的炎热,让人如同身处于蒸笼。

即便有冰水的加持,于这燥热的天气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哪有王家庄子的清凉好?

夏天过去,秋天到来。

王匡也没打算这么快回去,他每天除了陪陪妻女外,空闲时会去庄子对面的万卷书局转悠。

老版的印刷术,通过这数年匠工们的探索,已有很大的提升。其内印刷的书册,除了字典,还有平日里研习的六经外,又增添了其他一些东西。比如王匡自己于数年前写过的“诗”,还是在最初的粗版上,又有人花钱专门弄出了精校版,弄得他有些哭笑不得。

这铁定是那位还在太学“留级”的大秦公主皮娜的杰作。想到这位大秦公主,近几年来,除了每到岁旦会向王家庄子送些贺礼,很少亲自前来。

听人汇报说,皮娜每日做的最多的,便是与太学士子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其之汉话,现在和普通汉人说的一样流利。

事关皮娜“留学”的目的,王匡能猜到一些。对方无非是被大汉的儒家文化吸引,想要引进到大秦。

近几年来,皮娜自己翻译的华夏名着,如《论语》,《诗经》,还有遣送回西域大秦的一箱箱书籍,即是见证。

华夏的文化输出,王匡是乐见于此的,所以,也一直没有阻止皮娜的做法。且连大鸿胪都派了专人帮助皮娜翻译,在他们看来,这是宣扬国威的大好机会。

由于华夏儒家文化的外溢,根据王家商肆在当地的情报,西域,乃至于大秦国有的学堂已开始学起了《论语》。

“会越来越好的!”

站在万卷书局的三层木楼上,看向了远方不断扩建的工坊,倾听着屋内夫子们对于书册的校论。

这是属于他的时代!

也是所有人的时代!

喜欢大新主请大家收藏:(wuxia.one)大新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