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新主 > 第247章 选择的重要性

大新主 第247章 选择的重要性

作者:拾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4:31:28 来源:书海阁

封赏大典日渐临近。

岳翁孙建平安归来!

义兄冯异也回京复命!

早早得知了小女生产的消息,于长安面见王莽汇报军情后,孙建就马不停蹄的来到了王家庄子。

他把外孙女抱在怀里,左看看右看看。

很难想象,一个在战场上杀敌无数,令敌军闻风丧胆的大将军也会有如此可爱的一面。

“生个女儿好啊!像家里的几个兔崽子,除了你的两位兄长略有出息外,其他几个哪有乃翁的风姿。来了长安后,每日只顾着花天酒地!”

孙建面对这女儿女婿吐槽不已,即使到了饭点,依然爱不释手的让外孙女搂在怀里。至于小王志,这两日庄子来的人比较多,每天白天都会被仆人带到另一间院落照顾,到了晚上,小家伙会和王匡夫妇睡在一起。

让王志光明正大的融入到王家庄子,站到众人面前,需要一个过程,而王匡亦在创造机会。

孙建来后的次日,冯异亦是完成了兵权的交接,抵达了王家庄子,还带来了不少的礼物。当日,尚未满月的王令仪,在父母的见证下,稀里糊涂的被冯异认为义女。

是夜,王笑笑,程金等几个王匡的老部下,结伴也来到了庄子。送上礼物后,王匡的招呼下,与冯异等人举行了一个小宴。

由于第二日即是朝会日,也是封赏之日,几人并未喝多,小聊了一会。

“可惜,董宣,文重,万修几位忙着兴武县的政事,不能与我等一同聚会。今岁的大朝会,本能在长安相见,奈何我们几人均在前线督战。”酒过三巡,王匡惋惜道。

“君候不知,兴武现在亦是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有董文万之辈在,兴武稳如岱宗’。无论商贾,黔首,乃至于县寺官吏,对于董县尉等几人都是大加赞叹。与我兴武边军的关系,亦是要好!”程金咧着嘴咬了一口鸡腿,感叹道。

两年过去,兴武军政之中,皆是王匡安排的骨干,以至于牢牢被他把握在手里。因距离长安太远,朝中的管理鞭长莫及,再加上本就是王匡的食邑,却也没见多少人说什么。

明面上,如县令之职,还是由朝廷委派的,不过其之作用微浅,绝大部分事情皆由文重、万修等人拍板安排。

“只怕今年,董县尉等人的政绩压不住,定会升迁,也不知会被安排到哪里去!”冯异摸了摸胡须,唏嘘道。

王匡心中早有准备,董宣等几位好友的官职越高,对于他未来的帮助也就越大,而他手中的兴武县,不过是一个跳板,帮助几位好友历练的跳板。

“那董县尉等人走后,又会是何人就任?我觉得现在的兴武,在董县尉几人的治理下,发展的挺好的,到时可别被弄砸了。”王笑笑眯眼问道。

王笑笑早就让家人把商肆搬到了兴武县,且打算落地生根,目前的各项政策都是各方面喜闻乐见的,也是互相妥协的结果。若是换了一人,难免会出现一些变化。

不过,如今形成的利益链条,如作坊,酒肆等,各种人马凝聚的力量是巨大,即便以后新到任的主官有些改变,恐怕也不会是那么容易的。

何况,兴武之地,可是王匡悉心经营的,也绝不会允许别人打破这里的平衡。

说到县寺中的普通官吏任免一事,王匡想到了数日前听到的传闻:“你等可能不知,明年春将举行‘大春试’,届时,如兴武等地的官吏,或由大春试进行选拔!”

大春试正是科举的改良版,无论贫寒富贵,皆可参加。自元始四年冬举行过小范围的“科举”后,每年都会进行。

但下一年的大春试与前几次有明显的区别,此番选拔的官吏,将不再局限于边郡,如长安三辅,南阳郡等重郡皆会有任免。尤其去年秋的叛乱到现在,各地所空缺的官吏众多。

大春试的深意在于,王莽对于朝中某些阻挡他实行新政的权贵的又一次重拳出击,也是对大汉立国后所确立的察举制的挑战。人才之选拔,将不再局限于各地的推荐,且更注重个人之能力。

毫无疑问,此番政策变成常规之举后,如几年前的发难一样,将会再次激起世家门阀的反弹,同时也会笼络一批寒门子弟,他们将成为王莽政策的坚定拥护者。

有利有弊,这一跨越时代的革新,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

此外,在王匡看来,按照历史中父亲王莽之施政,他或许已经计划开始实行土地国有制改革,以及禁奴令等各项会激起利益阶层反对,乃至于妄图推翻其之统治的行为。所谓“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多一项又如何?

若真的能迈出“亡国”这一难关,那带来的进步将是巨大,受惠者,将是底层的万万普通平民百姓。

而他王匡,早在元始三年开始,已开始布局,来应对即将可能到来的“难关”,以应对千百年唯有之变局。

何况作为一名后世受过先进教育的人,他与父亲在某些想法上有同样的出发点,那他将是其之继任者,来到这个世界,又恰好在这个节点,势必会革新到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是他王匡的选择。

望向四周聊天的冯异等人,这些年轻的面旁边,假以时日,也会是他最得力的“道友”。

“大春试好啊!待我儿子长大了,也去读书参加大春试,就不用像他阿翁一样,在刀尖上活着。我家婆娘上次说了,君候又给家里的小子送了课本和书包,末将谢过!”程金拿起酒杯,给王匡敬了一杯。

王匡一饮而尽:“都是自家兄弟,客气什么。”

程金早在入北军前,就成婚生子,如今儿子已经五岁。每年岁旦的时候,义妹徐徐都会按照他的要求,也会给军中好友的家中送上一些礼物,大都是一些实用的东西,比如衣服,家具。有孩子的,还会送上一些万卷书局印刷的书册。

但几月前的岁旦,却是夫人孙婉挺着大肚子,亲自操办的。徐徐不在长安,也不知她从哪得到的消息,竟一人带着商队,去那塞外寻找周泽了。

王匡自问没有说漏嘴,只能是托其他人打听的。有时候,人不会让人开口,但钱总会让人开口。

在大汉,若是有个富婆排行榜,那徐徐一定排在前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活法,像王匡自己,像离开数年的陈林,还有准备在今夏从军的田羽。徐徐的选择,王匡同样没有阻止。

他只能祝福,从庄子出去的每个人,平平安安的出去,平平安安的回来。

这里,永远是他们的家。

喜欢大新主请大家收藏:(wuxia.one)大新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