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竞技 > 大梦七年 > 第十三章 这是规矩

大梦七年 第十三章 这是规矩

作者:阡陌杨柳 分类:竞技 更新时间:2023-12-31 02:02:37 来源:书海阁

穆东给二姑打了个电话,如实说了谢东林的情况。征求了二姑的意见,决定送谢东林回家养伤。

然后,穆东给穆大国打了电话,告诉他等谢东林醒了以后,租一辆车,送谢东林回家。并让穆大国告诉谢东林,好好养伤,尽快回来工作。并叮嘱穆大国下班前赶回来给司机结算。

接着穆东去了一趟县城,采购了200顶安全帽。穆东选了质量比较好的安全帽,每顶的价格达到了三十多元。这一下,花了六千多元。然后联系了一个丝网印刷的广告公司,连夜在每顶安全帽上印了“穆家堆场”四个字。然后在第二天一早运回堆场。

第二天,穆家堆场门口,每个进场的司机都领到了一顶安全帽。同时被要求去看门口贴的一张大红纸。上面写了这么几条:

第一,所有进场司机,每人免费领取一顶安全帽;

第二,进场司机必须头戴穆家堆场发放的安全帽;

第三,发现司机不戴穆家堆场安全帽的,不许进场;

第四,司机进场后,第一次被发现私自摘下安全帽的,当天不予结算运沙款;

第五,司机进场后,第二次被发现私自摘下安全帽的,一周内不予结算运沙款;

第六,司机累计三次被发现进场后摘下安全帽的,取消运沙资格;

第七,穆家堆场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也必须头戴安全帽。欢迎司机监督举报。举报一经落实,奖励司机每次100元。

一共七条,是穆东今天早上赶着写出来的。穆东不打算对司机搞什么罚款,赚的都是辛苦钱,没什么意思,就是延长结算时间,直至取消运沙资格。

昨天谢东林的事情,让穆东突然意识到,不论这个堆场未来能赚多少钱,都是建立在安全运行的基础之上的。每天这么多的车辆进出,堆场的安全生产方面,还是有一些风险的。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安全帽这个事情,一是,一旦摔倒或者磕碰,确实能保护头部的安全。二是穆东想通过这顶帽子,让所有进场的人员,都绷紧安全这根弦,增强安全意识,主动规避风险。

穆东给堆场所有的工作人员全部发放了安全帽,并且同样要求进场后必须要戴。只要发现没带,第一次警告,第二次辞退。

工人四散去忙碌,穆东把穆家人一起召集开了一个会。

首先还是安全帽的问题,要求家里人一定要配合,尤其是穆妈和二婶,本来就是做饭的事情,天天烟熏火燎的,还要带个帽子,确实很麻烦。但是昨天谢东林的事情,她们也都看见了,表示理解。

第二,穆东提出采购安装大型传送带装置,这样能把沙堆堆得更高一下,提高堆场的存放量;

第三,穆东提出改变现在的卸车方式。现在是集中一堆卸车,逐步向外扩展。以后要两个点卸车,慢慢地向一起推进。这样做的优点是,卸车迅速,进场量会增大。缺点是铲车整理沙堆会变得缓慢。穆东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循环交叉整理。以前是每卸一车整理一下,其实铲车的利用率不高。现在是每卸几车就整理几分钟,铲车利用率大大提高了。

第四,穆东和大家说了有新的投资加入和贷款的情况。请家里人做好周一去签字的准备,并请穆爸通知村里的另外两户农户。

说完这些,穆东给农行孙主任打了电话,说了姐姐家的事情,姐夫在泉城学开铲车,穆东问一下姐姐签字能不能行。孙主任说户主的配偶签字是可以的,穆东才放了心。

穆晓霞今天也在堆场。平日两个孩子上学要接送,她没时间过来。周末的时候就把两个孩子送到婆婆家,来堆场帮穆妈和二婶做饭。

想到孩子,穆东也嘱咐了姐姐一句,堆场车辆多,尽量别带两个孩子来。如果偶尔带来,也一定要戴上安全帽,约束在办公室里。

姐姐理解穆东的心思,自然是点头答应。

穆东接着给大姑穆虹打了一个电话,说了周一办贷款手续的事情。

穆东下午去了一趟鲁南市,先去市场订购了一台大型传送带,交了定金,约定一周以后安装。然后第二次光顾了鲁南二手机械设备市场。看了看二手铲车的情况。

姐夫过几天就要回来了,二手的铲车,现在要尽快确定。

看了半天,穆东也不是很懂,也就打听一下成色和价格。到时候还是交给姐夫去操心吧。

傍晚穆东回到堆场,穆大国告诉他,有两个人一直在等他。

进了办公室一看,一个是村主任穆化峰,另一个人比穆化峰年纪大一些,穆东不认识。

看到穆东回来,俩人都站起来。穆化峰介绍了一下,原来另外一个人是镇上谭庄村的村委会主任,名叫谭连福。

相互认识了一下,穆东拿出烟,给两人点上,然后大家坐下抽烟。穆东对于烟,基本很少抽,偶尔在场合上,勉强也能抽几根。

谭连福说明了来意,竟然是来推销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推销的东西是,拖拉机!

原来,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因为下游修水库,谭庄镇买了一台东方红履带式拖拉机参与建设。后来水库修完,这台拖拉机辗转就给了谭庄村。

后来村子里虽然每年都用这台拖拉机给农民耕地什么的,但是履带式的拖拉机速度慢,效率低,这几年几乎不用了。所以谭庄村就想卖掉。

村里打听了一下价格,基本就是废铁价。接近两吨的机器,很多人的出价就是几千块钱。后来听说穆村有个小伙子建了一个大型堆场,联想到这台拖拉机有推板,可以用来推沙,就想来碰碰运气。结果三打听两打听,找到了穆化峰做中间人。

穆东听得有些无语。九几年的机器,怎么都十几年了,可不就是一堆废铁了吗?

见穆东不说话,谭连福忙道:“穆老板,这台机器,虽然年份久,可是保养的非常好,我们村里有个早年退伍的坦克兵,特别喜欢这台拖拉机,每年都按时保养,方便的话,你抽时间去看看,价格方面你放心,都好商量。”

谭连福也是够了,这台拖拉机不值钱不说,每年还要保养,怎么省都得几百块钱。趁早卖了拉倒。

穆东想想也是,买不买的,现在不能驳了谭主任的面子。于是就答应周一去看一下。

然后穆东就留俩人在这里喝酒,穆化峰无所谓,谭连福不愿意打扰,拖着穆化峰走了。

穆东看看傍晚了,给姐夫钟国栋打了一个电话。说了履带拖拉机的事情,想征求一下姐夫的意见。

钟国栋说道:“轮式铲车的优点是操作灵活,机动性能强,缺点是爬坡性能差;而履带拖拉机正好相反,笨重,但是爬坡性能好。沙堆如果不是很高的话,可以用轮式铲车整理。如果想堆得高一些,履带拖拉机就有优势了。怎么想起来问拖拉机了?”

穆东道:“这不是谭庄村有一辆老爷车想处理吗?问我要不要。”

钟国栋还真知道这辆拖拉机,说道:“谭庄村那辆?价格不高的话,那还真能要。前年秋天的时候,因为下雨多,地里潮湿,,普通拖拉机下不了地,这辆车还出来耕过地。开车的是个瘸子,听说以前是坦克兵,受伤退役的,把这辆车保养的很干净,发动机也很有劲。”

听了钟国栋的话,穆东突然有些期待。

或许,这台拖拉机还真的能用上呢。

周日,穆东一整天都待在堆场里,检查司机戴安全帽的情况。穆东自己也戴着一顶红色的安全帽,看上去颇为帅气。

穆爸和另外一名工人,在指挥卸车。现在已经两个地方卸车,车辆进出的速度加快了很多。

下午快下班的时候,穆东接待了几个来谈生意的老板。因为办公室这会正在结算,人多眼杂,穆东搬了几把凳子,几个人在外面聊了一会。

这几个人,不怎么像是老板,倒是显得有些流里流气的。也说不出来自己的沙场在哪里,只是说来问一下价格。

穆东觉得有些不对劲,生意不是这么谈的啊,应该是价格啊,结算啊,自己每天啊能送多少啊什么的,聊得很具体才是。这些人,聊着天东张西望的,不像好人。

再说了,上门谈生意,一般都是上午,哪有快下班了来谈生意的。

穆东心里咯噔一下,不是被人盯上了吧。

正想着,穆东的电话响了。穆东一看,是大姑穆虹打来的电话,估计是说明天签字的事情,穆东心里突然一动,接起来了电话。

电话里穆虹说:“小东,在堆场忙着呢?”

穆东道:“是啊,大姑,我还在忙着呢。你说什么?公安局付局长?我知道,他姓付,是正局长,一把手。付局长他小舅子想入股?可以啊,和谁合作不是合作,行啊,都找到你了,当然得答应。放心,济南的大老板会同意的……”

穆虹:……

穆东:“我这里没事,能有什么事。监控设备这几天就到了,嗯嗯,您放心,大姑。”

说完,穆东把电话挂了。电话那头的穆虹一头雾水。

穆东猜的不错,确实是被人盯上了。

穆家堆场每天结算现金的消息,引来了一些觊觎的目光。今天来的这几个人,就是来查看堆场情况的。

结果听到公安局长的小舅子要入股,沙场老板还要装监控,这事好像难办了。

得找人打听打听,公安局长一把手是不是姓付。

几个人揣着心思,告辞而去。穆东暗暗记住了几个人的样子,打算找人打听一下。

他问了问几个刚才在附近结账的司机,结果还真有人认识其中的一个理着小平头的。那个司机说道:“那个小平头叫黄占平,排行老四,人称黄四。以前也开过沙场,后来倒闭了。整天游手好闲的,和一帮狐朋狗友在县城瞎混。”

穆东又问了黄四的老家,那个司机只知道黄四是玉山镇黄村的,具体的住址不知道。

这些信息已经不少了。穆东掏出手机,给大姑回了电话,说了刚才的情况,并且让大姑在县城打听一下黄四的情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穆虹在县城开酒楼,三教九流都要打交道,这种事自然不难,所以答应下来。俩人又说了第二天贷款的事情,然后挂了电话。

周一早上,需要去镇上农行签字的人,都聚在了穆东家里。穆爸、穆二叔、穆晓霞,穆化峰,还有一个农户,户主叫穆化海。加上穆东,一共六个人,一起去了镇上的农业银行。

穆东是贷款申请人,穆东上大学时,没有迁户口,户口还在村里。所以有申请农业贷款的资质。

很快到了镇上。过了一会,穆虹和王绍强也带着两个担保人赶到了,王绍强开来一辆普桑,穆东看着这辆车,又想起了另一段时空里自己那辆新桑塔纳,接着想起来馨儿,心里一阵落寞。

银行的效率很高。先是给穆东开了一张储蓄卡,然后一行人在各种表格上签字,最后大家一起照相合影。一个小时左右,穆东新开的储蓄卡里,就多了20万元。

一行人接着去了镇上的农村信用社。本来穆东是想去碰碰运气,实在不行的话,再找找关系。没想到,情况真的就像农行的张主任说的那样。穆东出具了刚在农业银行完成的手续,并且说明了来意。结果农村信用社的人热情的不像话,立刻表示,马上就能办理。

手续类似,填表、签字、合影。中午下班之前,穆东手里又多了一张20万的农村信用社储蓄卡。

当然,一些桌面下的工作,穆东也没忘记。寻了个空,塞给农信社信贷主任一张购物卡。

中午,穆东把一行人带到了堆场,在休息室里摆了一大桌。早上就给穆妈和二婶说了中午请客,大家赶到的时候,饭菜都备好了。

之所以没在镇上饭店请客,穆东是想让担保人看看堆场的规模和运作情况。毕竟提供担保,是承担很大风险的。

看了熙熙攘攘的堆场,几个担保人都安心了许多。穆虹和王绍强也很满意,侄子争气,也让他俩觉得在朋友面前很有面子。

酒是纯粮酒,菜是农家菜,一行人吃的很是满意。

说起来这纯粮酒,穆东觉得非常骄傲。

1978年姐姐穆晓霞出生的时候,穆爸在广播里听说,南方大户人家,生了孩子就酿一些酒,装在坛子里埋在地下,等到孩子长大,女孩出嫁的时候,把酒挖出来待客,叫做女儿红。男孩中了状元,把酒挖出来宴请宾客,叫做状元红。

穆爸当时脑子发热,也想弄些女儿红。就拉了一地排车地瓜干,去县城换了十几坛子用地瓜干酿的酒。

地瓜干酒,喝起来有点苦头,口感一般,在那个年代,算是很便宜的酒了。

穆晓霞的满月宴上,用了几坛子,剩下十坛子酒,用黄泥封口,存在了家里的地窖里。

等到1985年穆东出生的时候,满月宴上用的就是五年前地窖里的存酒。拍掉黄泥,打开酒坛,肆意的酒香让在场的宾客如痴如醉。尝一口,完全没有了苦头,满嘴是甘甜的酒香。那一天,五坛子酒,五十斤,好多人喝得酩酊大醉。

穆爸一看,这酒原来存几年变得这么好喝。于是在穆东满月后,再次拖着地排车,跑了两趟县城的酒厂,用满满两车地瓜干,换了二十坛地瓜干酒,存在了地窖里。

1999年,穆晓霞结婚时,穆家的陪嫁虽然一般,但是有两坛窖藏了22年的地瓜干酒,吸引了太多的目光。

现在穆家还有大约二十坛窖藏酒,全家也非常宝贝。地窖在好几年前就填上了。大部分的酒坛子都埋在了院里的其他地方。家里有少量的酒,穆爸小心的藏在床底下。

除了每年春节,自家少量喝一点,基本上很少拿出来。

结果今天,穆爸一下拿出了三斤重新装瓶的窖藏酒,确实惊艳了众人。王绍强本来下午要开车回去的,最后也和穆虹商量着晚上住下,打算喝酒了。

满桌人都喝了起来,就连女人们也都倒了一小杯。村上的几个男人,都听说穆家有好酒,只是谁也没喝过。这次有幸喝到,心里也觉得,这个担保,做的值!

三瓶酒,很快就被一扫而空!

穆化峰嚷嚷着让穆爸再拿点出来,穆爸稳坐钓鱼台,不论穆化峰怎么说,都不为所动。

也没人愿意再喝其他酒了,那种反差,谁也不愿意尝试。一行人吃了主食,准备散去。

王绍强喝得有点多了,开酒店这么多年,好酒也喝了不少,但是窖藏这么多年的酒,真是第一次喝,他有点贪杯。

午饭后,他去了堆场西屋的宿舍,呼呼大睡。

穆虹在镇上租了一辆车,送走了县城来的两位担保人。俩人临走之前,穆东悄悄地塞了红包,里面是两千元钱。

穆化峰和另一个担保农户,穆东也给了红包,一千元。甚至连穆爸、穆二叔、穆晓霞都有,三个人都不要,穆东说服大家收下了。

穆东说,这是规矩。

喜欢大梦七年请大家收藏:(wuxia.one)大梦七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