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宋医 > 第229章 良药未必良医

宋医 第229章 良药未必良医

作者:沐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1:34:43 来源:88小说

第229章 良药未必良医

没开这个会之前,杜文浩自以为崩漏这个病还是比较好治的,所以让夏九婆告诉院使大人下午召开会议研究自己的用方,没想到中午看了前医的用方才知道,这病真的很棘手,杜文浩苦思一中午也没找到好的用方,由于会议通知已经下发了,他也想利用这次会议听听大家的意见,所以也没提取消。

现在郑院使让他说意见,杜文浩根本就没拿出用方来,咳嗽了两声,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诸位,皇后娘娘的崩漏之症,前医用方颇多,说实话,我逐一拜读之后,获益匪浅,自忖目前还找不到比这些方子更好的用药配伍来。实在很抱歉,我建议今天的会议,着重讨论一下前医用方,看能否综合一下,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配伍新方,能治好娘娘的病,要不然,娘娘生气起来,老骂我们太医院太医是饭桶,我不知道各位的感受如何,我自己听了,觉得这称呼可憋屈得紧。”

众太医也都苦笑摇头,风科太医丞冯德长叹一声道:“杜大人初来咋到,这才刚刚尝到咱们太医的苦,比这难听的话还多得是呢,治好了是那是理所应当的,治不好,庸医、饭桶、白痴,什么称呼没有啊?还有少数太医兄弟因此入狱获罪的哩。慢慢的你就知道了。”

右院判付鹤摆手道:“冯大人,这样的话还是少说为好。”

“我知道!我也就是在咱们院里说说,发发牢骚罢了。外面我可没说过。”

郑院使咳嗽两声,道:“还是言归正传吧,杜大人非常慎重,想先听听大家的意见,然后再找个良方,以便一蹴而就。这样很好,咱们做太医的,必须稳字当头。那大家就说说以前如何用方的,给杜大人抛砖引玉。”

场中顿时安静下来,但凡开会,第一个发言的总是吃点亏的,所以都不说话。

郑院使环视一周,道:“这样吧,女科夏大人替皇后娘娘诊治次数最多,也最全面,先由夏大人说一下诊察情况,然后再从本官右手起,挨个说好了。太医丞先说,付院判最后说。”

女科太医丞夏九婆陪笑道:“那好,卑职就当第一块引玉的砖好了,说的不对的,杜大人多多担待。”

杜文浩微笑拱手致意。

“皇后娘娘的病,卑职多次医治过,最早就是卑职接诊的。皇后娘娘证见经血淋漓不尽,血色鲜红,但量少,神疲乏力,口唇色淡,时常心悸、头痛、头昏,纳呆,皮肤还有散在瘀斑,色紫暗,按之不退色。舌质暗淡,苔薄腻,脉沉细。”

郑院使道:“说说你对娘娘崩漏如何辩证的。”

“是,娘娘一直未能生养,心情一直不好,所谓肝藏血,脾统血,娘娘崩漏,乃紧张、焦虑所致肝气郁结,肝郁化热,热迫血妄行,加之王安石变法百姓苦楚,引起民变,皇后娘娘陪着皇上日夜辛劳,处理国事,常常通宵达旦,过劳则伤脾,脾失统摄之权,导致崩漏,后绵绵数月未能停歇,以致血虚,脾不统血,故证见经血淋漓不尽,身疲乏力,心悸头昏等症。”

郑院使点点头:“再说说你如何用方的吧。”

“是,娘娘崩漏,卑职辩证为热迫血行,气血两虚,故治以胶艾四物汤加凉血止血之药。本想等血止住之后,再用归脾汤滋补气血和心脾的,无奈前方罔效,后方便无以为续了。”

说罢,夏九婆一脸惭愧,连连摇头。

郑院使瞧了一眼杜文浩,见他皱着眉一直沉吟不语,便望向左院判付鹤旁边的大方脉科太医丞魏展:“魏大人,你说说吧。”

魏展是个黑脸大嗓门,粗声粗气道:“是,女科非卑职所长,卑职以为,夏大人的辩证用方都很准确,既是血热妄行,当投以寒剂,热者寒之嘛!夏大人的用方卑职以前也仔细琢磨过,并无不妥之处。卑职实在想不到为何不验。惭愧!”

郑院使又瞧向他旁边的风科太医丞冯德:“李大人,也是最早替皇后娘娘诊治的人之一,你说说吧。”

“是,大人。”冯德拱手道,“卑职以为,皇后娘娘的崩漏之症,乃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日久化热化火,灼伤脉络,使血不循常道,离经外溢。离经之血,聚集凝结,遂成瘀血,以致崩漏。所以,要治本疾,须当去瘀生新,使血循经而行,舒其气血,令其条达,否则,旧血不去,新血不生。故卑职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可是,依旧如石牛入海,没什么效果,每每回想起来,着实让人费解,不知卑职用方何处不当。唉!”

郑院使又望向小方脉(儿科)钱乙:“钱大人,你是如何辩证施治的?”

钱不收道:“皇后娘娘的病,老朽是新近才接诊的,娘娘漏下已经多年,正所谓‘久漏当攻’,老朽以为,这时当用祛瘀和固涩配伍成方,活血化瘀是首选,瘀去经净,也就是说,初用之时,经量反多,但一般说来,会逐渐减少,具体到皇后娘娘的崩漏,娘娘漏下日久,气虚夹瘀,应当补气逐瘀,而不能一味通瘀,祛瘀不忘补血,瘀去血自归经。”

“钱大人能解说一下你的用方配伍吗?”

“老朽斗胆,没有按名医经方增减配伍,而是自行拟方,用方主要是,益母草为君药,去瘀生新;瞿麦为臣,下血闭,通瘀滞;川芎为血中气药,通达血气;藏红花、仙鹤草养血、行血和止血,行中有止。余药辨证配伍。老朽用这方治愈多名崩漏妇人,颇有心得,却偏偏在皇后娘娘这医药罔效,老朽也是十分的费解。”

说罢,钱不收也是连连摇头,面露愧色。

接下来,外科太医丞李庆泰介绍道:“卑职有一验方,也是屡试不爽的,用这方治愈了多人,就是用血余炭(用人的头发煅炭而成)。血余炭性平,药力温和,有止血、散瘀的作用。发为血之余,又为肾之荣,肾主藏精、生髓,所以煅炭存性之血余炭又有补阴之效,很适合治疗崩漏。止血不留瘀,既可活血,又可补阴,卑职用此药为君,辨证配伍用方,颇具灵验,但是,给娘娘用了,却半点效果都没有。卑职苦思不得其解。”

口腔科太医丞吴忠辉捋着胡须摇头晃脑道:“说起验方,卑职也有一治崩漏的偏方,乃是用芹菜,连茎带叶一起晾干,吃的时候切碎放入锅里,做面条汤吃,颇有奇效。这方子前次卑职说过了,但诸位均认为山野偏方,难登大雅之堂,不宜用于皇后娘娘治病,所以没有试过,现在可否一试?”

左院判付鹤摇头道:“还是不行,用偏方给娘娘治病,这要传出去,咱们都不用在太医院混下去了。”

话匣子打开了,这些太医丞和院判各抒己见,都说了自己的用方。并开始评价别人的用方。本来医者那都是相互不服气的,这些老太医议论别人的用方,这种议论说到底未免底气不足,毕竟自己的用方也没什么效果,而且,给皇后治病的方子都是经过太医院会议研究决定的,当初赞同现在说三道四,却也说不过去。所以也都是点到为止,归根结底都表明给杜文浩开拓思路。

这些用方配伍思路,杜文浩中午研讨处方的时候便已经猜了个**不离十了,现在听了,也没什么新的东西,所以,思路依旧半点没开拓了。

等大家都说的差不多了,郑院使这才止住,对杜文浩道:“杜大人,前医用方大伙都说的差不多了,不知对大人是否有所启迪呢?”

杜文浩苦笑摆手:“诸位大人,实话说了,这些药方中午我都一一拜读,的确获益匪浅,实在想不到比你们更好的方子来,但是,皇上和太皇太后下旨让我后宫侍医,如果治不好皇后娘娘的崩漏之症,的确没法交代,还请容我细思再行下方吧。在此之前,我倒也有个偏方,可以先用着,这方子虽说是偏方,但疗效还是比较好的。”

“这个……,郑大人你觉得呢?”左院判付鹤一向反对用偏方治病的,认为太过冒险,但现在是杜文浩说出来的,杜文浩和他虽然同为院判,一左一右,品秩相同,但杜文浩有御赐紫衣金鱼袋,三品才有的,连院使郑谷都没有,又是奉旨后宫侍医,这方面一定的权力,所以连郑院使对杜文浩都礼敬三分,更别说付鹤这太医院副职了。所以付鹤也不好明着反对,不好直接反对,便把皮球踢给了郑院使。

郑院使迟疑片刻,道:“这方子既然是杜大人提出来的,杜大人奉旨后宫侍医,有权决定用方,我等的意见仅供参考。”

郑院使这话很技巧,既不得罪杜文浩,也轻轻拜托了责任。

杜文浩当然不会计较这些,他既然提出这方子,当然要对这方子负责,当下朗声道:“我有一味止血良药,名叫‘三七’。这味药曾经在我供给兵部的金创良药‘七宝散’里作为君药使用,不仅止血效果良好,而且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可用于崩漏暂时止血之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