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 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第8节

  中国一向崇尚白玉,白玉才贵,那种黑灰色基本没什么价值,所以这块玉也就中间那么一点白值钱。

  不过初挽盯着这么一块玉料,想起那位即将做寿的老将军,心里有了想法。

  当下她上前,问那摊主这块玉怎么卖,摊主看了一眼初挽,根本没看在眼里,直接报价了一个二十块。

  初挽笑了笑:“这块玉也就中间那一块白能用,这么小一块,又是这形状,顶天做一个小挂件吧。”

  摊主听这话,再次看了初挽一眼,这次认真起来,初挽也就不来虚的,两个人讨价还价一般,最后五块钱成交了。

  五块钱,也是正常价,毕竟很多人的工资也就那么三五十块。

  这个年代,古玩市场还冷清着,也就圈子里人自己玩玩,外面老百姓根本不认。

  摊主卖出去挺高兴的,初挽拎着那块玉快步离开了,离开后,她直奔潘家园后面胡同里一处,找到了一位玉匠。

  这家玉匠是世代做这个的,和初挽祖上有些旧,不过这么多年了,过去的那点交情也都淡了,人家也不认识初挽。

  初挽知道他家做得好,特意寻来的。

  对方打量了那块玉一番,问她想做什么。

  初挽便形容了一番:“中间这一块白,略带一点红,利用这块红雕刻一个寿桃出来,周围这些黑灰,雕五只蝙蝠。”

  玉匠听这话,打量了一番那块玉,便抬头,深深地看了一眼初挽。

  之后,他颔首赞许:“好眼力。”

  这本来是一块平淡无奇的玉,周围那一片黑灰基本没什么利用价值,但是如果按照初挽这么雕,也算是巧色了,可以将这块玉的色泽纹理充分利用挖掘出来。

  当下两个人再次沟通后,玉匠也就准备动手,说好了三天后来取,初挽付了四块钱工钱。

  走出玉匠家中,初挽对于自己淘的这块玉是极满意的。

  要知道,在古玩市场上,捡漏分很多种,靠着知识,靠着眼力,靠着运气,靠着自己对市场的了解,都是捡漏。

  比如黄花梨在这个年代根本没人要,直接当烧火棍,但是有些人知道,这黄花梨在民国或者在如今的国外可是被人追捧,于是收购下来,静待黄花梨在国内时来运转的那一天,这就是捡漏,这种捡漏也带着一种对未来的预判,或者说是赌。

  捡漏有时候就得动别人动不了的脑子,或者独辟蹊径挖掘出一个卖点,或者别出心裁因形就势。

  捡漏还可以靠着人心,靠着对人性的感悟来捡。

  东西永远是那个东西,东西不会变,但是人心会变,人心变了,对东西的理解不一样,价值也就不一样了。

  初挽就这么揣着袖子,在潘家园市场看了看,也没看到什么感兴趣的,眼看天不早了,先去买了个烧饼填饱了肚子,过去附近摊上买了水果和菜拎着,之后坐了电车过去广外胡慧云家了。

  胡慧云是当年过去他们村的知青,比初挽大三岁,偶尔会给初挽讲一些城里的故事,初挽挺喜欢她的。

  有一次胡慧云发烧感冒了,初挽照顾她,给她做饭,又去山里采了草药熬给她吃,胡慧云一直都很感激,两个人关系也好。

  胡慧云前些年回来城里,现在在一家出版社上班,当上了编辑。

  她家住在大杂院里,条件并不好,不过她父母人不错,见到初挽来了很热情,说是要包饺子给初挽吃。

  初挽便拿出来自己带的水果,还有一块肉,这倒是让胡慧云父母很不好意思。

  他们知道初挽和太爷爷相依为命,家里条件一般,不忍心。

  初挽道:“这是我在我陆爷爷家拿的,叔叔阿姨不用客气,再说这几天,我估计还得在这里叨扰呢。”

  胡慧云:“挽挽带了肉,那咱们就用这个包饺子吧!我和挽挽谁跟谁,咱不用客气!”

  胡慧云父母也就不说什么了,忙洗手准备做饭招待初挽。

  胡慧云父母做着饭,初挽就跟着胡慧云进了她的卧室,她的卧室不大,床也很小,不过两个姑娘挤一挤倒是也能睡。

  胡慧云拉着初挽的手,说这说那的,提起来自己相亲找了一个对象:“人还行,就是家里有三个姐姐,估计他们家重男轻女。”

  初挽听着,道:“那样的话,你得考虑考虑,像这种好几个姐姐的,人家肯定是要生下来一个儿子传宗接代的,现在计划生育又这么严格,当他们家媳妇肯定不容易。”

  初挽这也是有感而发,上辈子胡慧云嫁给那家,曾经为了生儿子打胎过,之后还是生的女儿,家里一直不安生。

  初挽知道人的命是很难靠一两句话改变的,她和胡慧云也只是姐妹交情,管不了她一辈子的事,但到底是不忍心,想提点下,万一她就改了心思呢。

  胡慧云想想也是:“那我再考虑考虑吧。”

  初挽:“对,实在不行,你可以和他谈谈,就说你喜欢儿子,一定要生儿子的,看看他的想法,他如果表示反对,那我觉得挺好,如果他听你这么说,赞同起来,或者只笑不说话,你就明白了……”

  胡慧云听这话,惊讶,之后恍然,笑起来:“挽挽,你这招够狠的!”

  初挽:“这叫诱敌深入。”

  胡慧云见她那一本正经的小模样,喜欢得想捏她的脸:“你这小机灵鬼!”

  一时又叹道:“你太瘦了,应该多吃点,这几年你在外面到处跑,估计遭了不少罪,都瘦成这样了。”

  初挽对此倒是不在意:“我还小,以后还可以长。”

  胡慧云愣了下,之后越发笑起来:“你都十九了!”

  初挽却是很认真的,因为她后面再长长,还能长高2cm,而且不会像现在这么瘦弱,头发也会变好,总之她会变得很漂亮。

  所以她觉得,不着急,慢慢来。

  晚饭吃的饺子,胡慧云家饺子很好吃,她家还打了一点香醋蘸着吃,初挽吃得心满意足。

  这几年,她四处流浪,居无定所,过得比叫花子没好多少,饥一顿饱一顿的,赶上什么吃什么罢了。

  等回来后,她太爷爷的饮食清淡堪比和尚,家里就她自己,她也懒得做什么,经常是糊弄下,所以吃饭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现在住在胡慧云家,小白炉子上的洋铁壶烧得嘎达嘎达响,旁边烤着的白薯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皮薄馅厚的饺子煮得热气腾腾,蘸着香醋吃得满口香,她觉得这日子太舒坦了。

  甚至有些羡慕,想着如果自己父母在,也这样和父母过日子该多好。

  不过也只是想想,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父母长什么样,那年月,竟然连一张照片都没有。

  她很小的时候不懂事,跑去三舅妈那里,也学着陈蕾,想让舅妈抱一下。

  舅妈也就真那么抱一下她,她很高兴,觉得自己和陈蕾一样了。

  陈蕾嘲笑她,推她,把她推到了地上,她磕到了地上一块石头,哇哇大哭。

  陈蕾看着她的样子,也吓哭了。

  两个孩子对着哭,舅舅舅妈来了,他们心疼地抱着陈蕾。

  初挽呆呆地看着那一幕,自己回家了。

  她腿上磕了一大块淤青,不过没哭,让太爷爷给自己抹药。

  太爷爷看着她,叹息,说这都是祖上造的孽,报应下来,才让孩子遭这个罪。

  不过初挽已经认清了现实,也不会为了这个难过了。

  反正她有太爷爷,太爷爷只有她,太爷爷也只疼她一个。

  当晚初挽和胡慧云挤在一张床上,两个人又说了好一番话,初挽说起自己想考大学的事,胡慧云有些意外,不过还是给她支招:“现在竞争特别激烈,你一定得来城里报辅导班,这种辅导班挺流行的,不然你没法和那些在学校的学生比。”

  她又道:“实在不行,你找一个高中去插班读一年半年的,比你一个人学习强。”

  初挽:“你现在当了编辑,就是不一样,这办法不错。”

  胡慧云笑:“你去找陆家,让他们帮你想办法就是了。”

  胡慧云知道初挽和陆家的事,陆家对她特别好,有求必应,她都知道。

  初挽叹息:“也不好总找,主要是我未必想嫁到他们家呢,回头说不定寒了陆爷爷的心。”

  胡慧云:“你还要和苏岩京成?”

  初挽:“那倒不是,就是觉得嫁陆家也有嫁陆家的不好,当然也有好处,我现在举棋不定呢。”

  当下便把自己的烦恼大致说了,不知道挑哪个,不知道能不能选个合适的。

  “我现在想着,其实可以找一个假结婚,不过又觉得那不是糊弄我太爷爷吗?”

  胡慧云却笑起来:“这个好办,抓阄!姻缘天注定!”

  初挽难以言喻地看了胡慧云一眼:“算了吧……”

  这话分明唯恐天下不乱。

  胡慧云却认真起来:“但是我觉得,就他们家那种,随便抓一个都挺好的,你看看我相亲的那对象,条件比起陆家子弟来,差了十条街。如果你家不是有这个渊源,你想嫁给陆家这种,挺难的。这两年改革开放了,人的观念和以前不同了,大家全都认钱认权了。”

  初挽叹息:“你说得挺有道理的。”

  太爷爷年纪这么大了,无欲无求的,她能为太爷爷做的事情实在是有限,如果找一个男人能让太爷爷好受,她当然愿意。

  可她一时半会是找不到好的了,如果真找个拿几十块钱工资的工人,一辈子在生产线上混不出头。将来她如果挣大钱,对方心态上不一定怎么着呢,说不定表现还不如陆建时。

  说白了两口子之间就得讲究一个匹配,不是谁面对妻子的暴富都能始终如一,大部分人看到那么多钱,心性就变了。

  很多人是能共贫贱却不能同富贵的,巨额财富容易扭曲人心。

  陆家子弟,除了陆建时,其它总体还是可以的。

  第8章

  第二天一大早,初挽先去了玉渊潭的早市,这边也有卖古玩的,她溜达了一圈,倒是看中一个糯米胎的八棱瓶,那八棱瓶身上画着人物,淡远超逸,卖价倒是也不贵,对方开口三十块,估计还能还还价。

  初挽看了一番,到底是放弃了。

  太爷爷年纪到了,不可能再陪她多久,她也没心情留在那里和那些人搅和着抢房子,以后她住哪儿还是个事儿,估计会来城里租个住处。

  她太明白居无定所四处流浪的感觉,这种容易破裂的瓷器对她来说是奢侈品,不好携带,很不合适。

  放弃了倒是也无所谓,反正这个年代,机会到处都是,一眼看去都是好东西,她得挑最容易出手的,尽快把自己的盘子做大。

  她又去别处逛了逛,并没下手,但也把这个年代的古玩市场大致摸透了。

  这年月出来卖的无非两种,一种是铲地皮的,主要是河北雄县文安一带的,也有山东来的,这些都是四处走动农村收东西,之后拿来市场上卖,他们只懂皮毛,就两三块收来的,放到古玩市场碰运气,看行情卖,总之不会太亏的;还有一种是少量的老北京人,家里有个什么老物件,劫后余生的,或者是当年抄家后又被退返的,看着现在年头好,拿出来卖。

  这么晃荡了两天后,她借了胡慧云一件皮衣,那件皮衣初挽穿着略有些大,不过至少比她的旧棉袄好,多少体面一些。

  胡慧云又拿了一条白围巾给她:“这样看着好多了。”

  初挽也觉得不错,就这么打扮着出门了,她过去了那玉匠家中,不得不说,玉匠祖传的雕工确实惊人,因形就势地雕刻了五只蝙蝠,妙就妙在,五只蝙蝠姿态迥异,各有传神之处,每一只都是借着玉石的天然色泽纹理而成。

  至于中间那玉桃,更是充分利用了那一点沁红。

  初挽颇为满意,谢过了玉匠,带着这块玉,直奔廊房二条。

  乾隆年间开始,这廊房二条一带已经满是珠宝门市部了,后来八国联军来了,火烧北平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前门大栅栏,大火足足烧了三个月,也烧到了廊房二条三条一带,《辛丑条约》后,这里的商家扒开瓦砾,重建店铺,市场才逐渐恢复起来,成为北京城珍珠玉器珠宝荟萃之地。

  那个时候这条街在国外也很有名,有个专属名字叫“jade ware street”,外国人来到中国想淘珍珠玉器都来这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