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 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第58节

  宋老三便明白,这是一位行家。

  本来他已经在和苏玉杭谈价格了,价格谈到了那里,但是苏玉杭又有些动摇,多少是拿不准,他也怕万一就这么失了手,特意想把价格再压压,便把东西贬了一番。

  贬低一番,把苏玉杭打得信心全无,正要破罐子破摔,这个时候,苏玉杭一心想卖出去,心态逼到了那份上,他再给抬抬价,事情就顺水推舟成了。

  谁知道就在这节骨眼上,初挽来了。

  初挽一来,话这么一摞,苏玉杭的心态自然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宋老三板着脸,捏着手中茶盏,看着眼前情景,却是并不敢轻举妄动。

  他当然明白,这个节骨眼上,他但凡加一块钱,或者表现出一点对那物件的留恋,他很可能就再也拿不到那物件了。

  就算拿到,代价之大,也不是他乐意的。

  这就是人性,大家在这个圈子久了,许多事一眼就能看出来了。

  当下他也只能阴着脸,拿圈子里规矩说事:“苏教授,这算怎么回事,我混了这么多年,没见过这样的,要是没诚意,咱就拉倒,别给我在这里编故事糊弄人!”

  苏玉杭一听,略有些慌,就要安抚宋老三。

  初挽便问苏鸿燕:“谈了一个什么价格?”

  苏鸿燕不好意思:“我们想卖一百五,结果他们说一百三,这不是,正谈着呢。”

  其实二十块钱,按说一个大教授平时不至于较真,但谈价谈到了这里,怎么着都别扭,也盼着对方好歹多给二十块,自己不至于太憋屈,就这么杠上了。

  初挽笑看向那宋老三:“这位同志,出手到底是阔绰,一百三,买个带款的明初瓷儿,这豪爽,可以和有钱没处花的港商有得一拼了,莫非我们家里也要开个店,弄个古色古香的老氛围?”

  宋老三听这话,真是嘲讽满满,什么有钱没处花的港商,那都是哄傻子呢!

  可问题是,他现在被卡那儿了,前不得后不得。

  他已经狠狠地把那盖罐按在了雍正仿的名头上,如果他再跟着初挽抬价格,那苏玉杭必然疑心,甚至连之前他做的那个局也就给破了!

  他若放弃,却又不甘心,费尽心思,岂不是让这么一个小姑娘截了胡!

  当下,他干笑了声,眯眼道:“行,既然有了更好的去处,咱就不沾这个手了,走了,再会。”

  说着,放下茶盏,站起身,作势就要走。

  苏玉杭一看,心里就有些犯嘀咕,他看向初挽,毕竟这么一个小姑娘,谁知道她说得靠不靠谱,东西就是被她忽悠着买的。

  宋老三走到门边了,回头,看苏玉杭犹豫,也就道:“咱们谈了这么久,也是缘分,我这里现成的一百三十块,苏教授要是愿意,就拿走,咱们图个长久买卖。”

  这也是行里惯用的手段,直接拿出来现金,有些卖家本来不想卖,但看到白花花的大团结可能就心动了。

  毕竟现成的大团结,比那摸不着边的空口话要靠谱。

  苏鸿燕也有些犹豫了,看向初挽。

  初挽见此,慢条斯理地从兜里掏出来信封,之后从里面抽出来五张大团结,道:“这是二十张大团结,我抽出五张,剩下的,我给鸿燕。”

  说这话时,就要把钱给苏鸿燕。

  宋老三一见,额头筋都在抽抽,他瞪了初挽一眼。

  初挽笑看着他,泰然自若。

  宋老三深吸口气。

  他知道自己没有回头路,这个局是他做下的,他已经把那东西做成了“仿品”,初挽不过是借势而为罢了,他如果拆穿初挽,那就是抬起巴掌往自己脸上呼。

  今天这场戏,算是给这小姑娘做嫁衣了,偏偏自己还说不得什么,吃个哑巴亏!

  当下阴着脸,斜眼看着初挽:“行,行,咱今天可算是见识到了,一百五十块,买个打眼货,有钱的港商就是不一样,见识了!”

  说完,迈腿就走,这次是真走了。

  初挽看着宋老三走了,心里也是松口气。

  她也是在赌,赌宋老三知道苏玉杭的性子,赌宋老三不敢当面和自己竞价,赌宋老三要面子不会自己给自己脸上扇巴掌。

  其实如果宋老三真戳穿了,那这小盖罐也许姓苏也许姓宋,总之不姓初。

  幸好,宋老三足够精明。

  足够精明的人,一击不中,失了先机,便不做无谓纠缠。

  他知道自己出现的那一刻,他苦心做下的局已经被破了。

  走出那四合院的时候,苏鸿燕还有些不好意思:“初挽,你说实话,是不是你想买走这盖罐,其实用不着,你也怪不容易的!”

  初挽不愿意多说:“也就一百多而已,这就算是仿的,仿得好,总归是能卖钱的,也不至于一文不值。再说,这本来就是我做主要你买的,怪我。”

  这话说得苏鸿燕更不好意思了:“挽挽,真犯不着,也是我自己打眼了!”

  旁边苏玉杭见此,皱眉道:“小姑娘,这件事,我们没有怪你的意思,其实赔几十块,能卖出去,这不是也挺好的?”

  初挽笑了下:“买了就买了,多说无益。”

  旁边两个博物馆专家,一位姓黄,那姓黄的专家精瘦,背着个手,叹道:“小姑娘到底年纪轻,不懂,其实古玩这一行,要想看得准,必须懂历史懂文化,道行浅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容易着了人家的道。”

  初挽点头称是。

  那博物馆专家又道:“明朝天顺、景泰、正统这三朝是不做瓷器的,窑都封了,谁要私下开窑,那就是犯罪,敢在窑上落款,更是罪加一等。这叫空白期,这三代,就没带款的瓷儿。”

  苏玉杭叹道:“要说起来,这段历史我也是门儿清,只不过有时候就是迷了眼,看着这盖罐仿得好,忘了这一茬,人呢就是这样,关键时候眯瞪了!”

  初挽听着,道:“苏教授和黄同志到底是见多识广,我年纪轻,读书也少,这不,我正想着,参加今年的高考,如果可以的话,就学历史学考古,这样好歹也能长进长进。”

  苏玉杭一听:“这敢情好,你干脆就考我们学校好了。”

  初挽笑道:“我正想着这一出呢,到时候可得向苏教授好好请教请教。”

  苏玉杭见初挽谦虚本分的,加上终于把这打眼货卖出去了,心里痛快,便也以长辈身份说了几句,旁边博物馆黄专家更是指点了指点。

  初挽自始至终都很虚心地听着。

  黄专家见此,很是满意,孺子可教,苏玉杭更是对初挽颇为欣赏:“你好好准备,争取考上大学,来我们学校读吧。”

  就这么一直到临分开了,初挽虚心请教黄专家一个问题。

  黄专家:“你说。”

  初挽笑道:“《大明会典》第二百九十四卷 中,曾经提到一句,光禄寺日进、月进内库,并赏内外官瓶、坛,俱令尽数送寺备用,量减岁造三分之一,又曰,天顺三年奏准,光禄寺素白瓷、龙凤碗碟,减造十分之四。”

  黄专家:“这些不过是文献记载,但是至今为止,并不曾有三代空白期瓷器问世。”

  初挽看了眼自己抱在怀中的盖罐,一声叹笑,却是继续道:“也不知仿了这盖罐的,是何许人也,明明拥有如此鬼斧神工之技艺,却在落款上漏了这么大一个怯,可叹可悲。”

  说完这话的时候,恰好一个板车过来,她便招手,径自上去了。

  那黄专家站在那里,倒是怔住了,口中不由喃喃地道:“大明正统二年春二月十七日恭造……这款上写着“大明正统二年春月十七日恭造……”

  一时竟仿佛魔怔了一般。

  那盖罐仿得几乎乱真,可以让苏玉杭这等人物打了眼,是何等人物所仿?既有以假乱真之功,为何却偏偏落了一个这个世上根本不该存在的款?

  旁边苏玉杭也是蹙眉:“春月,春月……?”

  苏鸿燕听着,疑惑:“春月怎么了?那是几月?”

  苏玉杭眉头紧皱:“这里的春月,应该是农历二月,二月为仲春,《白虎通疏证》中有记载,岁再祭何,春求谷之义也,是以仲春之月择元日,命人社。”

  苏鸿燕茫然:“然后呢?这不就一个别称吗?”

  旁边的黄专家也猛然意识到了:“《援神契》中也提到,仲春获禾,报社祭稷,社为掌管土地之神,稷为古代食用之粟,用以帝王祭祀五谷之神。”

  苏玉杭和黄专家对视一眼,彼此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这个落款,把二月唤做春月,春月,便是祭祀之意,那就有一种可能——

  苏玉杭眸中泛起沉痛:“大明正统二年春月十七日恭造……所以这是奉旨烧制,用于春月祭祀的瓷器?”

  如果是祭祀所用的器具,又是奉旨烧造,所以敢在瓷器上落款,那仿佛就能说得过去了。

  黄专家也迷茫起来:“如果这真是一件仿造,大费周折,不至于仿这么一件露怯的,况且这落款的用辞如此讲究……”

  显然能落出这个款的,并不是对历史文化一窍不通的门外汉。

  一个对明朝礼制精通的人,特意落了一个三代空白期的款?

  苏玉杭猛地惊醒过来:“那个宋老三,就是琉璃厂圈内的,如果拿不准,他不会伸这个手!”

  黄专家眯起眼:“可三代空白期,哪来的瓷器,还是这么一件……”

  他依然沉迷于三代空白期的窠臼中,不过苏玉杭已是悔恨交加,他忙对自己女儿道:“你那个朋友住哪儿,人呢?我们赶紧去追——”

  到了这个时候,苏鸿燕终于有些明白过来了。

  她呆呆地瞪着眼睛:“爸,你意思是说,这可能是真的?人家初挽说得是对的?那,那咱们可真是丢人现眼,人家一片好心,咱都给糟蹋了!”

  黄专家依然摇头,喃喃地道:“我觉得不至于吧,这如果是真的,那算什么,三代空白期竟然有留世的瓷器,还落了款?”

  然而苏玉杭已经是心痛难忍。

  他知道,如果这真是明初瓷器,随便哪个年间,都是捡了大漏,如果真是正统年间的,那就意味着,这是考古学上的空白,是打破明朝三代空白期的关键证据!

  甚至,明朝三代陶瓷的研究历史都将为之改写!

  他咬牙道:“不行,我们去追她,得问问——”

  苏鸿燕跺脚:“爸,哪能这样,人家已经买了,咱不可能找回账!别丢人现眼了!”

  苏玉杭一呆,之后想起刚才种种,一时竟是牙关紧咬,悔恨交加。

  他隐隐意识到,自己竟然与这么一件大好机缘失之交臂了!

  第45章

  初挽捧着手中的小盖罐,她知道自己把这个漏拿到手了,至少她和聂南圭的这一局,她又赢了。

  当然她也知道,自己得了也是有些烫手山芋。

  自己对于这明初青花瓷的考古价值并不感兴趣,更多的是为了收藏,为了盘活资金。

  这么一个小盖罐,很难得,但是一时半会,珍珠蒙尘,世人不识,她就很难卖出去。

  如今看来,只能等过两年明初官窑遗迹挖掘,到时候会出土相当一部分三代空白期的残器,自己这小盖罐的价值就能得到承认,自然能卖出好价钱。

  只是这么一来,她手头的钱就紧张了,甚至还欠了陆守俨二百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