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 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第230节

  还眼巴巴地留着喜糖给七婶,说得真是感天动地,听着就一股子假惺惺的味儿,不就一块糖,不知道的还以为她给留了一块金子呢!

  初挽:“随便她吧,我也没别的想法,就是不想吃糖。”

  陆建静听着就笑。

  她现在正是春风得意,和男朋友谈得顺利,已经打算结婚,婚期都定下来了。

  当天晚上在陆家老宅住的,第二天陪着老爷子吃了早餐,又说了会儿话,这才离开。

  陆守俨这几天放假,恰好又要过年了,可以尽情陪着初挽,两口子去逛了王府井,逛了友谊商店。

  天冷了,陆守俨给初挽买了一件大衣,两件毛衣,另外还买了秋衣秋裤,两个人买了一个色的。

  初挽抽工夫去了学校,岳教授也是激动得很。

  他和黄教授是多年好友,知道自己好友的心事,现在尼雅这块西方和日本人洗劫过的遗址竟然挖掘出这样的成就,宽慰之余更是感慨万分。

  他和初挽聊了很多,聊了他年少时的种种,聊起自己曾经看到的屈辱,也聊起自己的梦想。

  这让初挽心里也有些震撼,这些事她其实多少知道,也大概能明白,但是听一位考古教授激动之余这么和自己提起,那个感觉又是不同。

  聊了一番后,初挽也提起博士的事,岳教授一听,自然是求之不得,他是希望初挽继续攻读博士的:“哪怕你将来不从事这一行,但现在好好学,也是受益终身。”

  岳教授这么说,便给初挽写了申请报告,给她转成博士。

  其实初挽现在已经读了一年半,发表了数篇很有影响力的论文,她现在转成硕博连读,论文方面基本没什么犯愁的,只是要把基本的学分修够了就行。

  初挽埋头研究了一番毕业机制,也是信心满满,她差不多再读三四年,博士应该能顺利毕业。

  她当下也不敢耽误,赶紧把下学期要修的课程都提前学学,这样万一有什么事,她也能从容应对。

  现在临近年根底,陆守俨估计还是忙,她也正好多借书,埋头苦学一番,争取尽快把博士学位拿到手。

  谁知道这天,她刚从图书馆出来,就见系里几个教授正讨论着,却是说起一批彩陶。

  原来两年前,河南洛阳有一个古墓被盗挖了,当时应该是出土了几件北魏陶俑,结果现在潘家园市场就出现了北魏陶俑。

  “那些摆摊的说话含含糊糊,都说是工艺品,这肯定就是一个幌子,我一眼看过去,没跑了,北魏时候的彩陶嘛,估计就是洛阳被人盗挖的!两尺多高的武士佣,那惟妙惟肖的,说是潘家园旧货市场来的,据说还有呢,我想着过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几位教授显然想去看看,于是约着明天去早市见识见识。

  初挽听着,心里也是一动。

  她也想去看看了。

  第162章

  北魏是少数民族鲜卑拓跋氏建立的政权,迁都洛阳后,历经六帝四十一年。北魏陶俑是唐三彩的前身,是北魏时期艺术巅峰,同时也是中原汉族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融合的产物,可以说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

  初挽听了,自然有些兴趣,第二天,她早早爬起来就过去潘家园旧货市场了。

  她也才离开不到半年,潘家园旧货市场倒是比之前红火了不少,前来捡漏的人物形形色色,有西装革履的大款,也有中山装的知识分子,有普通收藏爱好者,当然更多的是铲子。

  初挽虽然戴了帽子,并不惹眼,不过还是遇到好几个眼熟的,大家心照不宣,略点点头,也没怎么说话,倒是有几个铲子见到她便招呼,给她看最近新收的货。

  初挽看了看,没什么特别感兴趣的,便问起最近有没有北魏陶俑,那铲子一听:“有啊,你过来看看,这边有一个呢!”

  说着,那铲子打开包袱,拿出来一个给初挽看。

  那是一件泥壳斑驳的陶俑造像,是一个戴帽的男立俑,脸部瘦长,细眉长眼,高鼻朱唇,眉眼都是用墨线绘制的,脑后挥着黑发,脸部和颈部都施着白色,身上穿着右衽长衣,手中半握作执物状。

  这个陶俑造型略显稚拙,但是脸上表情却很丰富,很有北魏时期陶俑的特色。

  初挽问了问价格,说是一件一百三十块。

  初挽:“这么贵?”

  那铲子笑了:“这个稀罕嘛,物件稀罕,今天一大早好几个来问的呢,都想要!这不,已经卖出去仨了!”

  初挽:“除了这个,还有别的颜色吗?”

  那铲子便说:“有啊,你想要什么样的?有四五种样式呢,有跳舞的,也有手里拿着东西的武士,还有一个是骑马的呢,反正各种样式的都有!”

  初挽听着这话,再次拿起那陶俑来仔细看,这陶俑局部有一些风化脱落的痕迹,露出的坯体光滑平整,上面还隐隐残留着一些土锈,可以看得出,土锈也很有层次感,是层状的,这都是出土陶俑的特征。

  初挽拿了放大镜,再次观察釉面上的开片,如果是造假的,用酸处理过的,一般开片缝隙大,但是这个就很细密,开枯干裂,中心区域是往下凹进去的。

  初挽翻来覆去看着,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说不出的难题。

  她鉴宝无数,玉石陶瓷杂项,各样都有所涉猎,又精通历史文化风俗,可以说,随便一件,哪怕是不熟悉的领域,她多少可以凭着自己的所知,说出个所以然来,且头头是道。

  唯独眼前这个,从她对陶俑的了解看,怎么看怎么都是正品,但她就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奇怪感觉,总觉得哪里不对。

  如果非说为什么,也许是感觉不对,那种感觉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是她自己也无法说服自己的。

  这时候,那铲子笑道:“你这眼力,怎么还费这劲儿看半天,这是洛阳那边出来的,今天过来几个,一看就是知识分子,懂行的,都说这个好呢!”

  他说话的时候很有技术,从头到尾没说这是正品,只说这个东西好。

  这时候旁边已经有几个凑过来看,都是戴着眼镜的,穿着中山装,那一看就是有些身份的,其中一个,初挽记得,好像是文物局的专家,姓陈。

  没想到这专家也来这里淘换物件了。

  初挽略犹豫下,到底是没买,便放下那物件,继续看别的了。

  上辈子她从事这一行很多年,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所谓的眼力都是血泪打眼换来的,她年少时候下乡历练,走遍各处,被人坑过骗过,后来九十年代假货横行,她也打过眼,当然更看别人打眼无数次。

  在无数次的打眼中,她总结出一条经验教训,那就是,但凡有一丝觉得不对劲,那就放弃。

  这个世界上机会很多,错过了一次机会并没什么。

  更何况,她也不是非要买一个北魏陶俑,一百多块,她可以去淘换别的物件。

  当下她也就将按陶俑放下了,她放下后,旁边几个早就看着的,马上围上来问价格。

  初挽注意到,那位陈专家很感兴趣,讨价还价后,终于以一百一十块的价格买走了。

  陈专家显然也看到初挽,认出来了,不过大家心照不宣,就当谁也没看到谁。

  初挽又在这市场上转悠了一番,果然其它铲子手里也各有这么几件北魏陶俑,样式大差不差,看起来应该是同一批,价格也都在一百多。

  初挽看着其它陶俑,依然是那个感觉,似有若无的不对劲感,但又说不上来,她最后到底没出手,就这么回家了。

  回到家后,天还早,陆守俨正看文件,见她回来,便略收拾文件准备做饭,随口问:“淘到什么好物件了?”

  初挽:“什么都没买。”

  陆守俨抬眼:“嗯?怎么了?”

  初挽:“你认识河南洛阳那边的人吗?公安系统的?”

  陆守俨问:“是有什么事?”

  初挽便把今早自己发现的说了说:“我看我们系的教授觉得没问题,说是北魏没跑了,那位陈专家,我知道他,他在文物局干了不少年头了,确实也很有能力,他既然也出手了,那更是应该没问题,我自己也看不出什么破绽,但看来看去,总觉得哪里不对。”

  陆守俨听着,也是疑惑:“如果是造假,那这手段太高明了,竟然连你都看不出?”

  初挽叹了声:“谁知道呢,也许是我想多了,所以我想着,如果认识那边的人,随便什么级别的都行,打听下,洛阳那边的盗墓案到底是什么情况,那个古墓是什么级别的,大概丢了什么物件,或者别的什么线索也行。毕竟我看市场上得出现了几十件,这么大一批,总不能说那座古墓被挖的全都跑这里来了吧?”

  陆守俨点头:“你考虑得是,我找人打听打听,这个不需要太麻烦,随便找个查查就是了。”

  初挽:“嗯。”

  当天,初挽过去学校,结果一进去系教研办公室,就见几个教授正围在那里,议论纷纷的。

  桌上摆着三个陶俑,分别是女舞俑、劳作俑和女乐俑,都是一水儿的圆领窄袖长袍,深目高鼻。

  几个教授在那里品鉴欣赏着:“这女佣有左衽也有右衽,应该是北魏晚期的作品了,那时候民族文化融合,包容性很强。”

  另一个道:“这个最有趣了,这个女乐俑戴着黑风帽,这上面还有一个‘十’,看,这帽子后面还有八字形刻痕。”

  岳教授也在,连连点头,道:“和当年山西大同出土的北魏陶俑风格很类似了,不过那个应该是北魏中期,中期和后期文化融合程度不同,陶俑风格也有所变化。”

  大家伙都是行内人,品鉴着这陶俑,难免探讨起来北魏历史,探讨南北朝文化,聊得不亦乐乎。

  买到的沾沾自喜,没买到的有些不甘心,于是都商量着,明天再去淘换一些来。

  正说得热闹,岳教授看到初挽,便招呼说:“初挽,你来看看。”

  初挽走过去,仔细端详了一番,她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当下也就道:“这个还是得研究研究,山西大同的那一批陶俑我看过,我感觉和这个有点不一样。”

  岳教授:“不一样?怎么不一样?”

  初挽:“感觉不太对,和大同陶俑给我的感觉不一样。”

  她感觉不对,但说不上来,只能希望几位精通于此的专家教授仔细观摩鉴别,也许能发现不对劲的地方。

  买了这陶俑的教授一听,马上道:“当然不一样,北魏是游牧民族,他们迁都洛阳后和中原文化融合,不同时期融合不同,自然风格不同。”

  其它几个都很是赞同,初挽也不好说什么了。

  而接下来的事情,让初挽想都没想到,那位文物局的陈专家拿到陶俑后,非常兴奋,当即给文物局局长做了汇报,认为这是珍稀文物,必须进行保护。

  文物局局长听了后,当即拿着那件陶俑,请了博物馆并文物局几位专家进行鉴定,大家都一致认同,北魏古陶俑存世非常少,这是有非常高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一等一的珍贵文物。

  大家咨询了公安局,公安局说,古墓被盗案是两年前的了,当时追查过,根本没线索。现在就算陶俑出现了,但谁也没法证明当年古墓里出现过陶俑,更没法证明这些和那个古墓有关系,而且人家一口一个工艺品,死无对证。

  也是恰好赶上了,王同志批了一大笔款子给文物局,这笔款子是用来抢救收购珍稀文物的,专款专用。

  这个时候文物局发现了珍稀的北魏陶俑,自然正好用着,于是文物局当即下令,拿出钱来收购市场上的北魏陶俑。

  初挽听着,越发觉得事情不对劲。

  当天回到家,恰好陆守俨回来,说起这件事来:“我找了一个拐弯的关系,问过了,应该是北魏王室的墓穴,已经被洗劫过了,从现场看,残留有陶罐和陶俑的碎片,我找他们要了一张照片,传真过来,你看看。”

  说着,给了初挽一张照片。

  初挽接过来照片,却见上面有清晰的陶俑碎片,她仔细观察过后,确实和潘家园市场上出现的陶俑胎体类似,看不出什么区别。

  所以,自己想错了,现在潘家园市场上出现的,就是洛阳古墓被盗挖的那一批?

  初挽到底惦记着这件事,第二天早上,又过去潘家园,遇到相熟的铲子打听打听,不过大家都不说什么,反正提起来就是神秘兮兮的:“洛阳来的,路子不好说。”

  这时候,文物局已经出面了,他们先过来市场上,要收购,不过可惜市场上的铲子见到他们都跑光了,一个不剩。

  文物局的没办法,拎着大喇叭喊着要收购,说是按照市场价格收购陶俑,但是摊主们谁敢往前靠呢,反正谁也不承认自己有陶俑,全都跑光了。

  初挽从旁看了一会热闹后,又四处逛了逛,没看到什么特别合适的,就打算回家。

  谁知道刚要离开,却恰好碰上了关敞,关敞穿着一件鼓鼓囊囊的羽绒服,留着平头,秀气又憨厚的样子。

  他见到初挽,笑着打了招呼:“挺久没见你了,都忙什么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