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 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第20节

  初挽:“要不我们再看看?”

  店主:“行,随便看!”

  初挽其实也是故意把注意力转移到这清仿青花瓷上,毕竟这店主看着也是行家,万一再留心下那盖罐,这到嘴的鸭子也就没了。

  这边苏鸿燕和陆建昭对着那清仿青花瓷翻来覆去地看,初挽却将眼睛落在了那边的鱼盆上。

  在那么多珠子中,她重新看到了之前就留意到的那浅黄玉。

  明朝高濂《燕闲清赏笺》中曾经提到,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当时就已经将甘黄玉列为玉中之首,羊脂玉都要排在甘黄玉的后面。

  十几年后,高古玉大热,黄玉更是热中之热,就初挽所记得的,有一件汉代黄玉带钩被拍到了三百多万的价格。

  眼下这一块浅黄玉珠,并不大,但留一留,过十年,怎么也得一百万起了。

  最要紧的是,初挽觉得,或许可以顺手捡了这么漏。

  她淡淡地扫了一眼店主,道:“这样吧,刚才我们姐妹蹲那里吭哧吭哧捡了半天,你倒是好,十几块一个,你再给我们添几个珠子吧。”

  店主听这话,差点被她气一个倒仰:“小姑娘,你占便宜没够了!这已经添了两件了,你还要再添珠子?!干脆把我也送给你吧,行不?”

  其实他当然也知道,就那么一个民国挂彩的,其实顶天了一二十块钱,他卖一百五,稳赚,绝对是坑了这个姑娘。

  她再添十个珠子也白搭!

  可有时候就是一口气,我明知道我大赚,但你如果总添总添,没完没了,也生气哪!

  初挽自然也知道他的心思,扫了店主一眼:“我们花一百五买个瓶子,好歹也是主顾,你怎么不想想以后还是回头客呢,就你那捡珠子的花招,明人不说暗话,你厚道吗?添几个怎么了?”

  旁边苏鸿燕想起自己捡珠子的事,也觉得亏:“对,凭什么不添给我们几个珠子!”

  店主:“小姑娘,我那珠子也是要钱的!”

  初挽便道:“这样吧,刚才捡的那几个,给我们拿回来,两块一个卖给我们。”

  店主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得,你不早说,我早扔里面了,去哪儿给你找去?”

  初挽便道:“那我随便这里面拿几个可以吧?”

  店主:“你有功夫你就挑呗!”

  苏鸿燕:“算了吧算了吧,我挑的眼睛都花了,别挑了。”

  初挽:“我也懒得挑,就随便拿几个吧,回头给亲戚家小孩用红绳挂脖子里,也图个吉利。”

  店主摇头无奈:“你拿,你拿,拿吧!”

  初挽便蹲那里,也没怎么看,就漫不经心地抓了一把,之后手那么很随意地一漏,大部分都漏下去,留手指头上五个珠子。

  她做这个动作的时候,眼睛都没看珠子,只是看着店主:“五个?十块?”

  店主:“对,十块——”

  一时说着:“你们先把那个瓶子给交割了呗!”

  苏鸿燕听了,总算松了口气,她是怕初挽再使出什么招式提出什么要求,她感觉人家这个店主都要被初挽给气恼了。

  当下赶紧交钱,之后将那清朝仿的青花瓷并一个陶罐一个盖罐都收起来,和陆建昭抱着往外走。

  这边初挽则交了十块,将那五个小珠子给随手扔到帆布包里了。

  一行人离开大杂院的时候,店主还出去送了。

  他弯唇笑望着初挽:“小姑娘,我服了你了,你叫什么名字?”

  初挽睨他一眼:“买你东西还得留名字?”

  店主:“不打不成交,以后我们可以多做买卖嘛!”

  初挽也就道:“初挽。”

  店主得寸进尺,笑问:“哪个初?哪个挽?”

  初挽并不太情愿说名字,不过想着他这里面好东西确实不少,以后估计要打交道,也就道:“初一的初,挽救的挽。”

  店主恍然,俯首笑望着初挽,挑眉道:“情窦初开的初,回天挽日的挽,行,我记住了。”

  初挽看了店主一眼,不想说话。

  她觉得自己被调戏了。

  其实以前她的打扮挺好的,别人看她无男女之分,不起眼,做事也方便。

  毕竟这个圈子,说到底还是男人唱主角。

  她笑了下,转身打算离开。

  那店主却道:“我,聂南圭。”

  聂南圭?

  初挽顿时挑眉,停下脚步,惊讶地看向他。

  眉眼青隽,笑得有些痞,一脸的懒散。

  年轻时候的聂南圭竟然是这样的。

  聂南圭噙着笑,懒洋洋地道:“青玉圭的圭,可不是乌龟的龟。”

  第19章

  初挽也没想到,这个年轻店主竟然是聂南圭。

  不过想想也是,在一九八四年,家里就很有些老玩意儿,能把摊子铺这么大的,四九城里也没几家。

  说起聂家的历史,要追溯到清朝晚年了。

  从清末到解放前,古董界值钱的是青铜器,那个时候古董玩家讲究的是三代青铜器,也就是夏商周青铜器。

  那个时候瓷器根本没法和金石比,也就是宋元名窑瓷器的价格还能比较高,其它的根本比不上,随便一件商代铜鼎能换一堆正经官窑名瓷。

  初家祖上是做瓷器的,也做玉器珠宝,到了初挽太爷爷这一辈,他不甘心默默无闻,便开始做古董生意,开始的时候他做元明清瓷器,但是这个发不了什么财。

  发大财的都是金石玩家,他知道这市场行情,也开始想入青铜器这一行。

  要学青铜器,必须有四书五经的底子,要对夏商周历史文化了如指掌,太爷爷在这方面也是下了大功夫研究的,总算是入了门。

  而那时候,靠着青铜器发了大财的,颇有几家,其中一家就是炭儿胡同的聂家。

  从聂南圭往上数四代,也就是他祖爷爷那一辈,是前清的翰林,可惜被牵连获了罪,罢了官,但到底是曾经的翰林,结识了一批翰林院的金石学者。

  他被罢官后,便干脆做了古董商,专搜集了青铜器给那些金石学者老翰林。那个时候老翰林金石学家们都喜欢铭文,青铜器上有铭文才能赚大钱,这聂家祖爷爷本身四书五经底子好,拓了毛公鼎上的铭文来临摹篆刻,成为仿铸做伪的大行家,这买卖便经营得如鱼得水,成了西安知名的大青铜器商,也成就了“西安造”仿铸青铜器的大名。

  本世纪二十年代,西北镇嵩军攻打西安,围城八个月,聂家倾全族之力支持守城将领杨虎城李虎臣,但是这一仗打得艰难,城中绝粮,五万百姓活活饿死,十三朝古都遭遇有史以来最惨烈的一劫,聂家元气大伤。

  为此,聂家其中的一脉离开西安,迁往北平城,也就是聂南圭这一支。聂南圭太爷爷道行深,在四九城站稳了脚跟,俨然成为经营青铜器的大户,甚至做到了北京古玩商会副会长的位置。

  自己太爷爷早年为了增进见识,四处淘换铭文拓本,曾经和西安城聂家一位子孙结交,花了重金求得散氏盘和毛公鼎铭文,谁知道那位聂家子孙就是一吊儿郎当公子哥,自己太爷爷五百银元求了一些篡改的假铭文,引以为耻,从此不喜聂家,到了聂家迁至北平,双方彼此忌惮,面和心不和。

  之后,聂家购得一大批青铜器,以为是正经商代青铜器,花了大价钱,其实那是“苏州造”,是当年铸铜名匠周梅谷的作品。太爷爷和周梅谷有些交情,知道这批所谓“商代青铜器”的来历,不过他自然不吭不响,聂南圭太爷爷因为这个打了眼。

  后来日本侵华,他们从天津运往九江口的一大批货,船到了钱塘湾,被日本驻杭州湾海军劫走,花钱托人索要两年未果,那么一大批青铜器就这么便宜了日本人,聂家再无能力购置底货。

  好不容易日本投降了,东交民巷花旗银行库房案一声炸雷,几家大古董商遭劫,这次不光各家损失惨重,更是折损了亲人数条性命,初挽姑奶奶,聂家三少爷,并当时法国大古董商卢芹斋义子,都牵连其中。

  这抢劫案名震京津冀,扑朔迷离,聂家推断太爷爷的九龙杯引来灾祸,太爷爷却觉是聂家三少爷里应外合招惹是非引火烧身,双方由此再不顾同行之谊,互相怨恨。

  想起昔日恩怨情仇,初挽心里多少有些感慨。

  因为当年花旗银行抢劫悬案,聂家初家都有亲人折在里面,彼此间自然都有些猜忌。

  而在之后的许多年里,初挽和聂南圭几次棋逢对手,因为祖辈旧怨,也因为彼此咽不下那口气。

  但是以后的聂家,终究再不复往日的辉煌,此一时彼一时,青铜器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精致华美的小小鼻烟壶瓷器,远比搬运那笨重的青铜器省心,任凭你是夏商周稀世珍宝,在古董玩家眼里,也不如一件宣德青花瓷来得有情趣。

  而瓷器,是初家的老本行。

  今天自己能在聂南圭手底下夺得明朝大开门青花瓷并全身而退,原因有二,一则自己沾了重活一世的便宜,这聂南圭如今到底青涩了一些,自然吃了亏;二则,也是聂家在瓷器上,到底欠了火候,没有初家的家学渊源深厚。

  想到这里,初挽伸出手,摸了摸自己帆布包中的五颗玉珠,将那颗汉代黄玉珠拿出来,阳光下,却见那玉珠柔和如脂,细腻滋润,色泽浓郁犹如蜜蜡,这样的玉珠,实在是罕见。

  她仔细打量了一番,那黄玉珠上还有一个小孔,小孔穿得非常规整,两头还导出一个小引弧,这种做工,实在是罕见。

  这显然是朝珠的珠头。

  朝珠是清朝官员上朝的披挂,按照品阶不同,颜色也各有不同。民国初年,清政府没了,古玩市场上便流出大量朝珠,这些朝珠五花八门,价格不一,旧时人家压箱子底有些朝珠,鱼龙混杂和普通玉珠掺和在一起,倒是不稀罕。

  不过眼下这一个,和田黄玉珠,在那时候也只有一个人能用了,那就是皇帝。按照历史上的记载,这朝珠应该是乾隆皇帝祭祀地坛专用的了。

  这可就又比普通的黄玉珠更添了许多价值,虽只有一颗,但也不容小觑。

  按照初挽的评估,十年之后,炒作一番,二百万估计也是有戏。

  旁边苏鸿燕见了,好奇:“你这个珠子好看,像是炒熟的小黄栗子。”

  初挽笑了笑,随意用拇指摩挲着,之后漫不经心地放在帆布袋中:“是挺好看,留着玩吧。”

  心里想着,这聂南圭若是知道,自己就在他眼皮底下,得了青花瓷盖罐,还得了这么一粒乾隆御用朝珠,估计能气死。

  反正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她和聂南圭的第一次交手,她完胜了。

  初挽又想起那聂老头,那人的眼光才叫毒辣,今天也是多亏了他不在,才叫自己讨了这么一个大便宜。

  这时,苏鸿燕小心地抱着几个瓶瓶罐罐,自然是宝贝得很,又有些得意,觉得自己“捡到了”。

  陆建昭:“按说就算清朝仿的,青花瓷的,清朝的青花瓷也值钱!”

  初挽将自己的五颗珠子收好了,这才慢吞吞地道:“清朝仿元青花瓷,一百五十块还是可以的。”

  苏鸿燕激动:“那就是了,捡着了!”

  初挽却问:“不过就刚才那小店主,那精明样儿,你从他手里捡漏,你觉得可能吗?”

  苏鸿燕一想也对,不过她很快道:“那不是你厉害嘛!”

  初挽:“我再厉害,也不至于从人家手里硬讨便宜,没好处的事,人家不干的。”

  陆建昭听得蹙眉:“挽挽,什么意思?”

  初挽:“这虽然是清朝仿元的,但是民国挂的彩,挂彩的活儿做得不行,价钱大打折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