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第87节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第87节

作者:绿豆红汤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0 08:30:50 来源:免费小说

  又有人抬筐出来,杨柳看了下,筐上贴有红纸,是自家出产的熏鸭,她低头在账本上写了几个字,对程石说:“山上的熏鸭已经都搬出去了,你去清点一下,别装错车了。”

  等程石走了,她问大哥:“爹娘要不要跟车一起去看看树根?阿石会赶家里的马车过去,爹娘抱两床被子坐车里也不怎么冷。”

  老两口还真念叨过,但怕给女婿添麻烦就没提过,杨老大想了一瞬,说:“要是不给阿石添麻烦,我这就回去跟老两口说,收拾收拾明早坐车过去。”

  “不麻烦,坐车上麻烦啥,又不让背又不让抱。”

  “那我这就回去给爹娘说。”

  ……

  库房里的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门外铺的稻草也踩进泥里,熏房整天冒热气,房子周围没雪积存,人来回踩踏,地上的泥和的稀烂,到了有雪的地方,雪上满是泥脚印。杨柳等坤叔把库房门锁上,她才踩着浸湿的稻草走到家门口,绕着雪厚的墙根印上一趟泥脚印。

  “怎么还跟个孩子样的,你不冷啊?”程石抓了把雪走过来,他十岁之后就不做这幼稚的事了。

  杨柳满意的看她印下的一趟脚印,转过身又踩着脚印走到门口,“都清点好了?”

  “嗯,明早套上牛就能走。”手上的泥擦干净,程石随手把雪扔了,使坏拉住她的手让她给捂捂。

  “咳。”徐襄公从屋里走出来,见小两口手拉手,啧了一声,“年轻就是好啊。”

  杨柳挣了挣,程石没松手,接过她手里的账本夹在胳肢窝,他又没拉别人媳妇的手,有什么不能见人的。

  “偏院里熏的那些鸡鸭鹅和猪肉,熏好了可记得分我一份,我可也帮忙了。”徐襄公正色,“我明天回去了就下帖子请酒楼食馆的东家去我家品鉴,你放心,你家的这些东西不愁卖。”

  “那便多谢徐叔了,年前一定把熏肉送到你家。”程石说。

  徐襄公露出笑,往西指了指,“明年再有好东西别忘了我,只要味道好,经过我的嘴,就没不发财的。”

  “明天给你捎桶鱼回去。”程石意会。

  好小子,徐襄公满意地笑了。

  下了几天的雪,堰边一圈都结了冰,只有水中央还没上冻,但鸭群和鹅群不怕冷,用竹竿敲破冰它们就扑啦啦下水。循着鸭群下水的道,程石把竹排放下去,撑着竹竿破冰往水中央去撒网,一直到天色暗淡,才勉强凑够两桶鱼。

  “嘎嘎嘎!”

  赵勾子站在堰坡上敲盆唤鸭子,水面起了雾他也看不清,只得问:“石哥,堰里可还有鸭子?”

  “还有几只憨脑壳,我赶了下它们往西跑了 ,你等我起来了你再唤几声。”程石把桶提上岸,竹排拴在树上,脚上的棉鞋也被滴答湿了,他挑桶往家走,嘱咐道:“你可别下水啊,掉水里可起不来了。”

  “我又不是憨脑壳,这么冷的天,我哪会下水。”赵勾子继续嘎嘎嘎的唤鸭子。

  天上没飘雪了,但刮的风大,雪粒子被风卷起扑人一脸,桶里的鱼扑棱几下知道厉害就不再往出蹦。

  “鞋打湿了吧,快脱下来换一双。”杨柳见他进门就拎着鞋走到廊下,“放炉子上烤了的,还是暖和的。”

  程石蹬了鞋换上,嘴甜道:“还是有媳妇好。”

  “别好不好的肉麻人了,要吃饭了,把鱼都提到屋里,再磨蹭一会儿鱼该冻死了。”坤叔大步走到堂屋去摆饭桌,路过两人目不斜视。

  程石瞟他一眼,煞风景,挑着两桶鱼往偏院去,杨柳跟在后面去洗手。

  厨房里,春婶把半锅鹅肉倒进小铁锅端出门,院子里骤然一香,墙外的野猫粗着嗓子喵了几声。

  “这贼猫整天守在墙边,人一走它们就进来偷吃。”春婶听到猫叫就恼火,之前杀猪的时候,猪尾巴被野猫偷了两根跑。

  程石倒鱼的时候把一条被渔网划破肚子的鲫鱼扔过墙,墙外的身影一动,扑抢到鱼的黑猫压低了身子蹿出去,其他没抢到的一溜烟撵了上去。

  杨柳从厨房端了菜出来,见他动作没说什么,只交代他要把门关严实。

  六个人点灯围着桌炉吃大鹅,屋里暖意熏熏,桌下蹲着嚼骨头的狗,屋外狂风肆虐,卷着青烟又带走了飘出屋的肉香,村里喝着稀粥的人家闻到味赶紧关上门。

  “咪咪咪。”杨柳端了一碗浇了肉汤的稀饭出来,倒在熏肉房外的两个破碗里,熏房整天不停火,村里的野猫晚上就睡在铺了稻草的墙根下。她把饭倒了就离开,她一走,野猫喵了几声跑过去吃饭,小巧的猫耳朵警惕的后撇。

  “明天会下雪吗?”程石走出来站石阶上。

  杨柳把碗递给他,走到路中间感受从西边吹来的风,又仰头看看,“应该不会下雪。”

  “我信大师的,但你不应该说应该。”程石又贫嘴,“走了,回屋睡觉。”

  门外靠墙停了十三辆木板车,车上都盖了稻草,今天晚上睡觉不关大门,狗就卧在廊下,谁胆敢来做贼就要留块儿肉下来。

  作者有话说:

  还有一更,大概十点

  第一百零一章

  没有, 一整夜狗都没叫,早上徐襄公站在门口看村里的男人牵着牛来套木板车时,偏头跟杨柳说:“你们村的民风挺不错, 几千斤肉堆在门外都没人动心。”

  杨柳笑了笑没做声,民风不错是真, 但也不是全然没有动心的, 一部分是因为受了她跟程石的好,不好昧着良心做小偷小摸的事,真正有贼心贼胆的, 是被之前的事吓着了。

  牛车套好,程石检查过后进门把披风和狼毛帽子戴上, 接过坤叔递来的铁锹和砍刀,对杨柳说:“我走了啊, 可能明天也可能后天回来。”

  “好,路上小心些。”杨柳把灌了滚烫开水的水囊递给他,“要是明后天下大雪,你在县里多留几天, 雪停了再回来。”

  程石点头往外走, 吹了个响哨, 刘栓子赶着牛车打头走前面开路, 后面的牛车一个个蜿蜒跟上。徐襄公坐骡车里探出窗户对杨柳比了个手势,“这几天多谢款待,哪天去县里了我请你们夫妻俩吃饭。”

  “好,去县里了一定拜访。”杨柳扬起手。

  程石的马车走在最后,牛车走光了他坐上车辕扬起马鞭, 再一次嘱咐:“我不在家你不许去镇上开铺。”

  杨柳都懒得理他, 她又不是掉钱眼里想钱想疯了, 但看他一副不放心的样儿,没好气道:“知道了,不去。”

  “回来给你带礼物。”程石关上油布门,车轮碾在雪上沙沙作响。

  目送车马出了村,村里的人转身进屋关上门,杨柳也搓了搓手回屋烤火。

  “趁阿石不在家,我们吃顿好的,晌午炖只猪腿如何?”春婶刚洗完碗出来,看火炉子上烤着板栗,她拿了几颗在手里,“还是吃别的?小柳你想吃什么?”

  “这刚吃完早饭。”

  “要是炖肉我得提前拿出来泡着。”

  杨柳想了想,说想吃干鲍汤烫黄豆芽,还想吃虾,这几天有外人在,又是大胃口,春婶都没舍得炖海货。

  “成,我这就去倒一碟出来泡着。”肩头的雪刚化,春婶又转身出去。

  墙头的猫突然大叫一声,杨柳掀开棉帘走到廊下,“红薯!进来,人家猫又没惹你。”

  五只狗送程石出了村在村里溜达了一圈才回来,狗腿上**的,挨了训老实了一会儿,等女主人进屋了,又跑里跑外盯着墙头屋顶的野猫。

  *

  村里人都在猫冬,去镇上赶集的人极少,野外没有人烟,雪地里只有浅浅的鸟爪印,一直到进了镇,才有热闹的人声。绕过街巷出了镇,又是人烟罕至,但通往县里的官道上有了车轮印。

  难得走出老镇,杨老汉不乐意坐在黑洞洞的马车里,他跟女婿说想坐车辕上看看。

  “路上都是雪,也没什么好看的。算了,你要是觉得冷再坐进去。”程石往一边挪挪,把怀里的水囊递给老丈人捂手,“早知道该给你带件披风的。”

  老汉要强还嘴硬,说不冷,袖着手缩着脖看了会儿,被冻得说没什么好看的,跟村里一样,抖着肩又进了马车盖上被子。

  “该。”杨母骂他净添乱。

  杨老汉指了指车门,要她小点声,他在女婿面前要面子。没过一会儿又压低了声音说挣钱难,大冷的天,赶牛车的没个遮挡,冷风能把人吹透。

  赶牛车的确实冷,穿着大棉袄捂着脸蒙子,缩着脖只差缩成一坨,还是越来越冷,腿脚都没了感觉,没多大一会儿就熬不住了,跳下车下地走路,动一动还暖和些。

  脚程慢,路上也没歇,到了风林镇还是过了晌,程石找了家食铺,让人煮一锅羊汤再烙些个大饼。等食的功夫,村里的人把盖着肉的稻草卷一捆下来喂牛。

  “我听到了,程石让店家煮羊汤。”牛吃上干草,村里人聚在一堆说话,耳尖的搓着脸压低了声音说:“他娘的,这天冷是冷,但又能拿钱还能吃肉,这好事要是天天有,晚上在外过夜我也肯。”

  “羊肉汤?我还是前年吃过一回,味儿大。”带着狗皮帽子的男人嘴唇被风吹得干裂,一笑就裂出血,他舔了一口呸掉,“喝一口膻三天,得劲。”

  “都进铺子里暖和暖和,站外面做什么?”程石大步出来,他刚吃完,招手说:“汤已经煮好了,都进去喝两碗暖暖身子,吃完我们赶紧赶路,要赶在天黑关城门前进城。”

  他加了钱,羊肉汤料实肉多量大,两碗肉汤一个大饼,冻了半天脸都冻乌青的男人们吃得满足,下午赶路也加快了速度,冷了就用稻草堆身上咬牙忍着,总算赶在落城门前穿过厚实的城墙。

  “这就是县城啊!可真大,地上还没雪……”不等话落,就遭了一记打量,待看到他身上沾的稻草渣和半腿雪的裤子,周遭的行人匆匆躲远。

  这些第一次出远门的乡下人顿时消了声,像是淹了窝的老鼠,塌腰缩肩,尽可能躲着人走。

  这个时候铺子已经关了门,程石先回去找他大舅,看到他娘让她准备饭菜和房间,“你亲家母跟亲家公来了,待会儿就到,你差人把树根叫到家里来。”

  冬天天黑的早,家里已经做好了饭,姜霸王闻言让厨下重新煮饭,想着十来个陌生男人住家里不太好,差使老仆去客栈订房。

  连夜把熏肉收进库房,程石看到家里的仆人过来,说了几句话转头领着又冷又饿的十几个男人去客栈,牛车也拉过去。

  “我娘是个寡妇,不好请你们住进我家,所以在客栈定了房,饭食也准备好了,叔伯们可别见怪。”

  “不怪不怪,要不是托你的福,我们还不知道客栈门朝哪边开。”得知要住进客栈,他们反而松了口气,穿得邋里邋遢的,住进豪商家里反倒拘束。

  “这是我家老仆,他会在这边照应着,有事就找他。”送到客栈外面,程石止了步,“今天辛苦你们了,好好吃顿饭再睡一觉,明天若是不走,你们就在城里逛逛。”

  “你回去忙你的,丈人丈母娘头一次去你家,你赶紧回去伺候着。”说话的是姓杨的,大包大揽道:“这边我会招呼着,你别操心。”

  程石冲他感激一笑,转身大步回去,街上几乎没了人,空荡的街道飘荡着丝竹管弦声。

  打更人提着纸皮灯笼在锣鼓上轻轻一敲,戌时了。

  这个点在乡下已经躺在床上。

  -

  乡下的确是已经陷入沉睡,杨柳躺在被窝脚蹬汤婆子听着外面呼呼的风声,正要闭眼睡觉,她起身下床,掀了点窗,外面又飘起了雪。

  “哎呦,又下雪了!”雷婶从熏肉房出来,屋里的热气瞬间融化了雪花,她抹了把脸,自言自语道:“估摸着他们明天回不来。”

  杨柳也这么想,所以次日村里的妇人迎着雪上门打听消息,她都笑着说大雪留客,她婆家热情,把她的娘家人都留下多住几天。

  一句话把村里的人归成她娘家人,过来的妇人都放心了,就怕男人去了城里摸不着东西再没地方睡。她们看杨柳在剥花生,屋里烧着炭又暖和还没烟子,一个个都留下来烤火帮着剥花生。

  春婶跟坤叔见了齐齐松口气,都盼着雪再多下两天,到晚上送人出门的时候再三说:“明天可还要来玩,有你们陪着说话,小柳也不觉得无聊。”

  杨柳懂她的意思,哭笑不得地说:“嫂子婶子,明天过家来玩,我一个人在家也无趣,怀着孩子什么都不能做,就盼着有人陪我说话。”

  “一定来一定来。”

  “赶紧进去,外面冷。”

  春婶笑着关上门,扶着杨柳踩着雪进屋,看老坤头在扫花生壳,忙问:“如何,一下午剥了几袋花生?”

  “三袋,这要是没人帮忙,就凭我们几个,剥三天都剥不完三袋。”坤叔笑出一脸褶子,“阿石这趟走的好,他最好在县里多待几天。”

  “那要看下不下雪。”杨柳在屋里绕着圈,心里想着有几天没去开铺,铺子外面的雪恐怕积了不少。

  除了她,还有人挂念着铺子,存货吃完的人连着日子去东槐街,千客食铺一直关着门,客人没地儿买鸡鸭鱼,就琢磨着找去家里买,正好也约上好友出门赏雪。

  ……

  廊下卧的狗突然大叫,坤叔赶忙出去,见门外停着骡车,走出去问:“哪家的?找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