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第40节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第40节

作者:绿豆红汤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0 08:30:50 来源:免费小说

  春婶正在给猪烫食,见杨柳来了,问:“按你说的,一瓢米糠一瓢麦麸一瓢煮红薯,你看这可够吃?”

  “够了。”杨柳抬腿跨上猪圈,利索地跳下去,转身看她一脸欲言又止,不由问:“怎么了?把猪食递给我。”

  “你小心点,别又蹦又跳的,万一肚子里有孩子,多危险啊。”春婶把猪食桶递进去,板着脸问程石呢,“他人呢?让他来喂猪。”

  “他?他见不得猪屎,说早上洗脸的时候看见了,早饭都没吃饱。”杨柳笑,利落地把猪食倒槽里唤猪,拿起扫把把脏污扫到流水沟里,不在意地说:“春婶你别把我看的太娇气了,我是乡下长大的孩子,养的粗长的壮,不是嫁个男人什么粗活重活都不能干了。喂猪嘛,我在家当姑娘的时候天天喂猪,阿石他是从小没见过这些,他恶心我也理解,他做不了这个活可以做旁的,我不嫌恶我来做,也不是啥特别脏的活。至于孩子,我也留着心,我的身体我知道,要是有了我肯定会注意点。但你也别太过着急,过两个月你出去转转,乡下不缺快生的妇人还下地干活的。”

  “那是她们没那个条件,你不用挺着肚子还干活。”春婶反驳。

  “我的意思不是这个,能享受我也知道享受,我的意思是即使我怀娃了也不是娇滴滴什么都不能干了。”杨柳越说越觉得词不达意,她把扫帚放一旁,让春婶给她提桶水来,思索了一瞬继续说:“我的意思是你别太过小心了,在我这里没那些条条框框的规矩,只要身体不难受,哪怕到了要生的那天,我想做什么事都行。”

  春婶看她那双圆溜溜的大眼期待地看着她,笑着点头,“我理解你的意思,到时候不会管着你。”

  对,就是这个意思,但杨柳不好意思直说,她怕她婆婆托春婶看着她。

  四只猪崽也吃完了食,杨柳让春婶再提桶水来,往食槽里倒半桶,另外半桶倒扫帚上。

  看嘛,一会儿的功夫猪圈就清扫干净了,哪有那么难。

  “春婶,我去山里找阿石了啊。”

  “好,晌午想吃什么菜?”

  “随你做。”她脚步轻快出了偏院。

  杨柳前脚走,春婶后脚跟出去,她去圈棚里找到坤叔,让他以后早上起来了先把猪圈扫干净,“一天多扫几遍,看到脏的就扫。”

  “扫这么勤干什么?又是因为那个瞎讲究的?”坤叔嘀咕,见她站圈棚外面不走,“好了好了,知道了,你就知道差使我。”

  *

  用藤条绕树缠出个半人高的栅栏,说起来容易,比用砖砌墙还麻烦,耗了五天的功夫连一半都没完成。

  进了三月就是清明,每年这个时候都要下雨,今年也不例外,清明前两天就开始淅淅沥沥地落雨,砍藤条这事自然也停下了。

  程石又捞出他的小泥炉煎茶,他罕见地翻出本书坐书桌旁看,不时看眼半趴在书桌上给画上色的年轻小媳妇,胸前鼓囊囊的两团压在桌上更显丰盈。他端起茶盏润了润嗓子,眼神再也回不到书上。

  正准备干点什么,突然听到前院春婶喊他。

  “我娘来了?”杨柳把毛笔放回颜料碟,直起身往出走,“别喝你的苦茶了,没听春婶说你丈母娘来了?”

  “好。”他应了好还是没动,冷风从敞开的门扉吹进来,他坐着静了静,等身下没异样了才起身出去。

  “娘来了?”他进门时看檐下放了两筐红薯藤,了然道:“要插红薯藤了?”

  “你爹去地里看了,地里的土已经湿了,可以插红薯藤了。”杨母叮嘱女儿女婿这天气下地一定要披好蓑衣,又跟小女婿说:“你要是不会,待会儿我打发树根过来帮忙。”

  “不用,我会。”程石拒绝,他不会可以学,哪至于总劳烦岳家。

  “对了,我大舅兄的亲事如何了?有用得上我的娘你别客气。”

  杨母看了看小闺女,搓了搓手,“那个,我这趟来也是为了这事,想找你们借五两银子,初八那天下聘,聘礼还差了些,之后还有你姐生娃……”

  “我去给你拿。”杨柳不等她说完直接起身出去。

  程石安抚地冲丈母娘笑笑,“都是一家人,亲戚就是有困难相互帮忙的,娘别觉得向儿女周转钱财难为情,我们小的时候没少向爹娘伸手讨要东西。”

  杨母在他的话里放松下来,“你爹不让我来,说去本家借点,我想着放着自家闺女不借出去借,过后人家要说嘴。”

  “是该这么想,我们才更亲,你今天来找我们帮忙我就高兴,找我没去找大姐夫我更高兴,我一个新女婿比他那个老女婿更得岳母的心。”

  这下杨母没忍住笑了。

  杨柳进门就看屋里的气氛变了个样,她诧异地看程石一眼,把银子递给她娘。

  又说了一会儿,杨母起身要回去,刚出门就见小儿子冒着雨跑过来。

  “娘,二姐,我大姐夫来报喜了,我大姐生了,是个小姑娘。”

  作者有话说:

  杨母:不愧是得我心的小女婿,说话就是中听

  第四十九章

  杨柳和程石又随着杨母去杨家, 雨还没停,门外的枣树扑啦啦往下滴水,屋里的人也是, 哪怕穿了蓑衣戴了斗笠,一路赶车过来也湿了衣裳, 脚下一片湿水印。

  胡大庆先朝程石点了点头, 跟丈母娘说:“絮娘昨天下午发动的,午夜前就生了,是个六斤三两的小姑娘, 小名叫芸姐儿。”

  “比她哥哥轻,絮娘可还好?”杨母说着就去逮母鸡。

  “已经逮好了。”杨老汉出声, 他跟大女婿说:“大丫头刚生完孩子,你赶紧回去照应着, 我们明天过去。”

  “孩子生的快,絮娘也没遭大罪,娘你别担心。”胡大庆朝程石说:“妹夫见谅啊,我这一身水一身泥点子的, 也不专门往你家去报喜了, 明天孩子洗三, 你们跟爹娘一起过去。”

  “行, 明天一定去。”程石点头。

  胡大庆抖了抖蓑衣上的水,缩着肩重新披上,接过丈母娘绑好的两只母鸡,再一次告辞,戴上斗笠走进雨里。

  “好, 我这心里啊又放下一件事。”杨母意有所指地看着杨柳, 看向她肚子的时候不乏忧虑。

  杨柳一听就知道她娘的意思, 拉着举伞的男人就要走,狗撵的似的出了门,“还要剪插红薯藤,我们先回去了。”

  “明天我赶牛车和马车过来,爹你别去借车。”程石出了门大声说。

  杨老汉应声,他是从地里回来的,这会儿女儿女婿都走了,他也拿过挂在墙上滴水的蓑衣和斗笠要去地里,瞥了眼老婆子,粗着嗓门说:“别动不动就催,她又不是不想生。”

  “我哪句话催了?提还不能提了?我这不是急?”杨母火大,“就你个老东西会当好人,你不急晚上别像烙饼似的在床上翻来翻去地叹气。”

  挨了骂,老头的气焰立马没了,臊眉耷眼地往出走,压低了声音说:“你提也私底下提,哪能当着女婿的面说的,成亲半年都没信儿,二丫头在他面前就矮一头,我们再在女婿面前催她,岂不是给她没脸。”

  杨母没搭理他,跟村里其他下地的人说话,“是大女婿来报喜,大丫头生了,是个小丫头。”

  “你这心也快操完了,马上大媳妇进门,你就翘着脚等着抱孙子了。”挑着担红薯藤的妇人扶了下斗笠,往西瞅了一眼,“柳丫头可有喜信了?这个嫁人半年了。”

  这怎么说?杨母垂头瞥了眼一旁的老头子,她出门十趟,八次都有人打听,怀的都是看笑话的心,这让她怎么不急?

  “缘分还没到,缘分到了就怀了。”这句话她都说出茧子了,说给旁人听也是劝慰自己,“半年又没多久,多的是成婚三四年才有喜信的。现在小两口忙着种果树,怀了孩子也辛苦,等一切打理顺溜了再怀孩子,孩子落地就享福。”

  “她婆家的人就不急?我记得程石是家里的独子吧?”问话的人明显不信,“我娘家有个娘娘庙,听说挺灵的,要不让柳丫头去拜拜?”

  “不拜,拜什么?她娘生了四个,我大闺女嫁人四年生两个,娘跟姐姐都没问题,妹妹哪会有问题?”杨老汉气死了,信口胡诌:“我家二丫头这么大就没生过几次病,身体好好的,要不能生也不会是我闺女。”

  女儿没问题,那就是女婿有问题了?

  杨母拐了他一肘子,“别理他,轴病又犯了。小两口都没问题,缘分到了就生了。”

  *

  杨柳和程石到家就准备穿蓑衣下地,坤叔见了也要跟去。

  “那我也去,人多插的也快,早点插完早点回来。”春婶说。

  “春婶你在家做饭,不用你去,天冷又下雨,你年纪大了别受寒了。”杨柳阻止,她系好斗笠的带子去套草鞋,“就两亩的红薯地,我们三个人一天就插完了。”

  红薯对土壤的要求不高,村里人种红薯多是在靠近山脚,红薯长在土里也不怕山上的野鸡野兔下来刨食,还有人在山里开荒种红薯的。

  程家买的几亩地都是好田好地,都在村子前面,种红薯的时候村前只有他家的地里有人。

  “有芽头的朝上,另一边插进土里,隔两扎插一个,你自己估摸着来。”杨柳只交代这一句话,插红薯藤很简单,就是三岁的孩子看一遍就会了。她娘送来的藤条都是剪好的,拿上一把理好头尾就能插进湿土里。

  来回没走两趟,脚上的草鞋就黏了厚厚的土,插藤的时候又弯腰向前,脚尖的泥最厚,踮起脚都能打陀螺了。

  程石想到这时候谁要拿个鞭子来,抽一鞭子,人就像个陀螺快速转圈,从地这头一溜烟就转去了那头。他把这话讲给媳妇听,手在两个田垄间比划,“我打着圈,两手唰唰唰来回插,一溜烟就插完了两垄藤。”

  杨柳一听就知道他不喜欢干这活儿,不着边际的想法都有了。

  “那我现在回去拿赶牛鞭来抽你?”

  程石哈哈笑没接话。

  过了一会儿又问:“为什么要赶在下雨天插红薯藤?”

  红薯藤是剪插的芽条,没有根,不是种子,只能趁着下雨天等地里的土湿润了插进去,芽条能快速生根扎根。

  “只能是这种毛毛雨的天气,雨太大会把芽条泡死,雨太小下面的土还是干的硬的,芽条会枯烂。”

  “种地还挺讲究的。”程石叹气,他直起身抖肩,竹叶编的蓑衣沾水湿重,三月的雨又冷,他踢掉鞋底的泥让杨柳回去,“我跟坤叔也会插条了,不要你指导,你回去看看牛马,别让人给我们偷走了。”

  “谁有那么大的胆子偷牛偷马……”

  “偷人的都有,还没胆子偷牛偷马了?”程石瞪眼,“上次你还说没人偷衣裳,那件旧棉袍总不能是被山里的猴子偷走的。”

  杨柳抿嘴瞪回去,抠了手指上的泥搓成球扔他。

  “快回去,要是牛和马丢了,你手里的那些银子又要掏出一半来。”程石拿捏着她抠门的弱点催她走。

  杨柳一听这话,想了一瞬抬脚就往地头走,手里没插完的芽条都塞他手里。

  看她走到路上就往回跑,程石忍不住咧嘴笑。

  坤叔在另一垄也听到两人说的话,他摇头笑,“知道心疼媳妇了,为了让她回去歇着拐了这么大的圈。”

  程石弯下腰撅着腚继续往土里插藤条,披在肩上的蓑衣也下溜,**地顶着脖子,难受的他想给扯了扔了。

  “没办法,要说让她回去歇着她定是不愿意走。”他娶的媳妇完完整整遗传了老杨家不怕苦累的心性,刺扎了手不喊疼,新鞋磨破脚也能忍,韧性强还想的开。

  不像他,咬牙坚持了半天,闻到从村子里冒出来的炊烟气,立马收拾东西就要回去吃饭。

  鞋上腿上蹭的满是泥,回去的时候也不择路了,大大咧咧踩在稀泥汤里,路遇从地里回来的人,他一口一个辛苦,他现在是理解了种地的苦。

  快进家门了,他偏头问老头:“我怎么觉得他们看我的眼神怪怪的?”

  “插红薯藤应该是农活里最轻松的。”坤叔笑他,“你那句辛苦等秋收的时候再说。”

  程石信了,他进院子放下还没插完的红薯藤,终于扯下忍了半天的鬼东西,随便往墙上一挂,大声喊:“饭可好了?我要饿死了。”

  “快好了,你们收拾干净就能吃了。”杨柳跑到前院问:“还剩多少没插?”

  “今天下午估计还插不完,没事,你们明天去喝洗三酒,我再赶下工就完事了。”坤叔如实说。

  为防杨柳细问,程石赶忙打岔,“红薯和板栗呢?狗不在家?大黑子也没来?”

  杨柳嘻嘻一笑,“在放牛放马,等我吃了饭就换它们回来。”

  程石脱了草鞋往偏院走,对跟上来的人说:“你小心贼连狗一起偷走,下午还得是你去看着,傍晚的时候记得把鸭子都赶回来。”

  他一句话又把杨柳下午的活儿给安排好了,吃饭的时候还交代:“明天去看大姐,你看要拿什么,你跟春婶去村里买。”

  杨柳这下彻底不提去地里了。

  吃了饭雨停了,不等歇口气,程石跟坤叔挑着竹筐又赶去地里,杨柳也去荒草地看着牛马,换三条狗回来吃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