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 >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 第327节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 第327节

作者:静舟小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0 07:38:11 来源:免费小说

  内刃的偏轴转体,前手抓板头。

  身在半空,团着的身体整个比池沿高出了一米。

  强大的爆发力。

  这个身体里像是蕴含着一座活火山。

  一周偏轴转体快如闪电,在抓板的手松开之前,利用最后一点时间,身体再一个拧转,半周的转体,成功落在了距离冰壁池沿矮上一米的位置。

  漂亮的落点。

  是世界级的水准!

  哪怕是在初始速度不高的情况下,依旧通过技巧和力量,获得了最高的惯性积累。

  别看u型池的第一跳难度都不大,飞得也不高,但在u型池这个项目里,每一次的折返都至关重要。

  前期的积累,才是最后几跳能完成高难度动作的基础。

  跳的越高,冲击力越强。

  落脚点越是靠近池沿,获得的距离也就越长。

  这两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其实都是为了下一跳积累的势能。

  所以,在既要跳的高,跳的近的基础上,还要尽量在这一跳拿到该有的分数,一周半的技巧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

  有经验的观众,只需要看选手的第一跳,就知道他们的能力上限是多少?他们即将冲击的难度是什么?

  尤其是这场比赛的裁判们,在暂时放下“两年印象分周期”的规则后,按照查利总裁判重新宣读的杭峰成绩后,一旦把对他的印象提高到白鸟优宇、也就是世界排名前五的程度后。

  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很容易的就看出杭峰自身所具备的潜力,和他对后续几跳的企图。

  毕竟,在这个赛场上,能够在第一跳完成一周半难度的选手,不超过5人。

  如果再考虑到高度和落脚点,杭峰确实是非常领先,而且个人真实能力和白鸟优宇在伯仲间的优秀运动员。

  所以,今天杭峰的第一场,还是要计划冲击五周吗?

  这倒也正常。

  决赛有三次机会,不断尝试自己能够拿出的最高组合,正是比赛安排三场的原因。

  一旦确认杭峰可能要冲击五周,裁判们的眼神就不一样了。

  至少在决赛的赛场上,为了一个五周去牺牲前面连跳,就比如杭峰在资格赛第一场,是绝对不可取的。

  这不是一名可以排进世界前十的运动员,该有的实力。

  所以,哪怕东道主的光环降临,即便是暂时无视了一些细枝末节的裁判,依旧对杭峰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

  总不能让一个明显实力不够的选手,干掉世界前十吧?

  就算是东道主,也不值得让他们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赌注,该有的合理性,还是需要杭峰自己去拼搏。

  只见杭峰从第一个直返出来,跳跃而下的冲击力,瞬间加速了他在u型池里的速度。

  眨眼的功夫,滑速就提高到了45、接近50迈的程度。

  能够在第二跳就有50迈的冲击力,至少在这个赛场上,只有极少数的头部运动员,才具备这样的实力。

  更快的惯性终于让杭峰在第二跳,具备了冲上池沿的能力。

  视野回到熟悉的地方,同时杭峰快速的在心里计算着速度和落点,这时候判断力占据的比重不大,更多还是来自于长期锻炼的肌肉记忆。

  就比如视线来到高于池沿的时候,杭峰就知道自己要跳了。

  从蓄力再到真正跳起来,只有瞬息的功夫。

  同时视线已经远远高出池沿,并且还有往上冲的趋势。

  就算不跳,也能抛飞起来。

  但在职业赛场,自然不是这么滑的。

  在雪板即将脱离冰壁的前一秒,杭峰极为准确,猛地向上跃起。

  身体圈成一团,后手抓板尾,同时向后翻腾。

  向后翻腾?

  这是一个外刃的翻腾动作。

  在u型池里,向后翻腾反而是个比较简单的动作。

  想要在这一跳拿到高分,就要看杭峰能够完成的周数和变化。

  裁判和观众们凝目看去,就连范总都专注地盯着,毕竟杭峰是唯一一个没有提前制定动作的选手,就连范总都不知道他在这一跳想要做什么。

  向后翻腾一周。

  同时偏轴转体了两周。

  随后落地。

  一共三周1080的二段变化吗?

  杭峰在资格赛里,第二跳可是都能完成三周半的啊。

  半周的差距,以每一跳20分为基础,这第二跳的少了半周,裁判可能会直接少给2分左右啊。

  紧接着,杭峰反向落地。

  落地精准的就像是通过机械辅助测量过,距离池沿不足一米。

  哦,反向落地,裁判会有1~2分的加分,三下五除二,好像也没有亏多少。

  同时,杭峰的起落点都非常接近池沿,高度和抛物线都非常漂亮,这是一个加分点。

  裁判最少会给一分。

  所以算是牺牲了难度,换取了高度值吗?

  也不对,这不还有个反向落地嘛。

  范总一时间不是很能理解杭峰的做法,毕竟双方成为教授关系的时间还很短,很多时候杭峰的做法,范总都要想一下才明白。

  就比如第二跳结束后,杭峰用着超出华国国家队最高实力,也就是孙烈在第三跳结束后才能够达到的速度,轻松以超过60迈的速度冲向对面。

  范总悟了。

  杭峰明显是在第二跳降低周数,以获取更多的惯性,为第三跳的大招做准备。

  同时,为了避免这一跳的分数太低,所以他选择了一个反向的落地。

  小子一句话不说,心里还是算的很精嘛。

  不过这也能看出来,杭峰对这次比赛的重视,对冠军的争夺心。

  尽可能的在前面两跳获得超过60迈的速度,还不能降低难度,可以称得上的艺高人胆大了。

  范总提着的心脏放下来一点点。

  60迈绝对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速度,在u型池里,几乎所有高难度的动作,完成的最低标准都是60迈。

  杭峰用最快的速度积累到60迈,第三跳真正上难度的时候,就会轻松很多。

  果然,冲到对面的杭峰,开始了他的第三跳。

  倒滑的起跳,因为看不见身后的池壁,难度分必然会更高。

  杭峰扭转身体,一部分当然还是要靠看,一部分却要依靠经验。

  视野变化,不如正滑的直接,扭曲的视野为起跳的精准性带来了难度,但这些都难不住杭峰,一口气被深深吸入肺腑,杭峰猛地向上跳起。

  第153章 洲际杯决赛:第一场(下)

  老实说, 这一跳的起跳点,用苛刻的目光看,不如前面两跳的位置好。

  当然这是和最完美发挥做出的对比, 事实上倒滑的起跳可以达到这个程度,已经不错了。

  杭峰一起跳,就知道自己稍微早了一点点, 这一点点的差距大概在30厘米左右。

  勉强算个小失误。

  还不至于惊慌。

  淡定的杭峰控制身体的肌肉, 沿着一开始给出的力量路线,在半空翻滚。

  不得不说, 爆发力是真的很强啊。

  空中翻腾的速度非常快, 身体团着翻滚的时候甚至留下的一道残影, 模糊的看不清楚他究竟完成了几周。

  待得一个抛物线来到尾声, 那缩紧的身体又极致地舒展开来, 稳稳地落在了地上。

  几周来着?

  这样的速度,单靠数是数不过来的, 但有经验的人可以凭借他空中的停留时间门和旋转速度,做出准确的判断。

  这样的高度, 这样的速度,必然是四周。

  翻腾一周是少不了的, 这个动作属于高周数的基础, 如果不能在翻腾的基础下去完成其他的转体动作, 很难冲上4周。

  翻腾的同时, 身体还在快速的横向转体, 这个部分也很重要,如果转体的线条偏斜,不但裁判会判定这是个翻腾动作,同时还会影响旋转的速度。

  毕竟转体动作才是最小的旋转周径, 一旦偏向翻腾,周径变大,有限的时间门,也就完不成了。

  困扰大部分选手,翻腾和转体的“边界”难题,从来不用担心杭峰。

  大概是他的基础打的非常牢固,在去年以前,一直停留在三周的原因,他的空中技巧部分,绝对是教科书般的水准。

  也正是这夯实的基础,让杭峰进入四周后,从来没有出现其他队员出现的动作变形、动作松散以及边界不明确的情况。

  杭峰要去做什么,做的就是什么。

  他利用自己上抛时候的爆发力,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一周的向前翻腾和三周的内刃转体。

  四周1440°。

  第三跳,完成1440°还是不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