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皇后每天逼朕营业 > 皇后每天逼朕营业 第134节

皇后每天逼朕营业 皇后每天逼朕营业 第134节

作者:青云上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0 07:31:11 来源:免费小说

  谢景元不高兴道:“难道你觉得我很傻?这回也太顺利了。”

  柳文渊笑起来:“你别管他是不是有诈,你是不是得了小半个大雍朝?”

  谢景元也笑起来:“真的,我感觉跟做梦一样,从来没想到我能有这么大的地盘。我最开始的梦想就是吃好喝好玩好,什么天下大事,什么忠君爱国,跟我屁关系都没有。没想到有一天我居然赶鸭子上架,管这么多事儿。”

  柳文渊瞥他一眼:“怎么,谢将军不喜欢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

  谢景元哈哈笑起来:“喜欢啊,谁不喜欢啊。说起来我真的要感谢你妹妹,当初要不是她逼着我上进,我现在还是个六品小官呢。”

  柳文渊呵呵两声:“你现在不也是个从三品而已。”

  谢景元不再跟他开玩笑:“你再帮我想一想,咱们哪里还有漏洞没补上。”

  柳文渊收起笑容道:“漏洞多着呢,人丁稀少,有些人口服心不服,还有人没多少功劳就开始想要封赏,还有人觉得你任人唯亲。”

  谢景元点点头道:“这些我都知道,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咱们这里有,朝廷也有,晋王也有。我现在担心的就是咱们身边的人。”

  柳文渊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你是担心有人……”

  谢景元嗯一声:“姜大人之前从来不跟我们来往,姜太太也极少到我家里来,他是怎么知道平安的身世的?是谁告诉他的?五郎查了这么久还没查出来。”

  柳文渊低声道:“我问过姜大人,他说是有人故意给他送了消息,他也不知道是谁。”

  谢景元冷笑一声:“这内奸若不找出来,将来早晚要坏事。你把你们家的人捋一遍,看看有没有谁在外管不住嘴的。”

  柳文渊点头:“平安的身世只有祖父祖母知道,连我爹都不知道。”

  谢景元忽然笑一声:“我也开始杞人忧天起来,想那么多干什么。现在地方大了,管起来更难。我这边有个差事交给你。”

  柳文渊放下茶盏:“请将军吩咐。”

  自从谢景元搬到镐京城,柳文渊就时常这样正经地跟他说话,谢景元继续:“你去把东边跑一趟,各个省府,还有一些比较大的州府都仔细看一看,有不服的,立刻斩杀。各地的人丁数、田亩数都要有个大致的了解,你亲自去看,不要听那些人跟你瞎胡扯。”

  柳文渊点头:“我知道了。”

  谢景元叹口气:“子孝,想把一个地方治理好,光指望官员,早晚完蛋。大家大族出来的官员想的是光耀门楣,小门小户出来的官员想的是升官发财。镐京城这些人有我看着,还时常背地里折腾小动作,外地的那些人,怕是更无法无天。”

  柳文渊笑一声:“你这是指着和尚骂秃子,我也想着光耀门楣呢。”

  谢景元笑一声:“你不贪财不好色,就图名声,这种好打发。”

  柳文渊继续笑道:“你说我沽名钓誉就是了。”

  谢景元呸一声:“难道你不是沽名钓誉?”

  郎舅两个斗了几句嘴后,柳文渊离开谢家。

  请了一场宴席,谢景元在整个北方官场上的名望又增加了几分。虽然他依旧以正三品的品级自居,但那些比他级别高的官员哪个也不敢真的在他面前龇牙。

  谢景元牢记着军权里出政权的道理,军务这一块他从未放松,几大得力干将都是他提拔上来的,指东不打西。

  得了这么大一块地盘,谢景元不忙着跟朝廷和晋王打架,他在南北两面都布上重兵把守,开始一门心思发展民生。

  就在谢景元这里按兵不动的时候,秦孟仁又开始动手了。

  当年秋天,白敬朝领兵十万攻打晋王,晋王亲自领兵驻守江边。白敬朝久攻不破,双方僵持下来。

  孙太后为防止谢景元趁机南下,一方面切断了南北贸易,一方面派出孙侯爷亲自驻守北面。

  袁将军等人觉得这都是大好的机会,劝谢景元趁机南下,与晋王南北夹击朝廷,然而,一向胆子大的谢景元这次却力排众议没有动一兵一卒,只命人加强各处防守。

  屯兵边境的孙侯爷没等到谢景元,一口老血闷在喉咙里,上不来也下不去。他这边一个屁都没放出来,东南面的白敬朝正打得轰轰烈烈。

  白敬朝虽然用兵变化莫测,东南也不是没有名将。久攻不下后,白敬朝暂缓进攻的脚步。

  没过多久,谣言四起,白敬朝声称晋王不足为虑,他所畏惧者为东南名将赵破军,此人世代驻守江南,陆战、水战都十分精通,在东南十分有名气。

  这言论一出,晋王动了心思,立刻派赵破军反击白敬朝,果然,白敬朝一连失去两座城,晋王大喜,命赵破军一鼓作气,务必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赤贫小子打死。

  赵破军给晋王回复,再追下去风险太大,不可贸然深入。

  晋王眼见着谢景元得了北面小半的江山,白敬朝又害得他丢了大脸,一咬牙,命令赵破军继续打下去。

  果然如赵破军所料,本来还在前面跟他鏖战的白敬朝,不知何时已经如鬼魅一般抄到了他的后方,不仅切断了他的粮道,而且直奔晋王的小都城。

  赵破军想要掉头营救晋王,然而秦孟仁派的第二路军到了,白敬朝兵分两路,一路与援军一起直接将赵破军包了饺子,另一路继续攻打晋王的小都城,直接将晋王逼迫的后退了上百里。

  晋王不仅痛失一名大将,还折损了大量的兵马,丢了近半的地盘,悔恨自己没有听信赵将军良言劝谏,阵前吐一口血后晕倒,被人抬回都城。

  消息传到京城,孙太后笑着连说了三声好:“白将军不愧是百年难遇的良将之才,大雍有白将军,有诸位爱卿,何愁江山不平。”

  然而旁边的秦孟仁的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

  等大臣们退散,孙太后留下了秦孟仁:“秦大人何故面色不善,白将军收服了大半江南,这等喜讯,秦大人不高兴吗?”

  秦孟仁给了个笑容:“娘娘敢用新人,白将军给了娘娘最好的回报,这是大雍的福气,是娘娘的福气。”

  孙太后十分高兴,从她掌权以来,从来没有这回这样痛快过:“也是你眼光好,在无数将士中间发现了他,不然哀家哪里知道有这么个人,秦大人的功劳,哀家都记在心里。”

  秦孟仁心里却隐隐有了一丝不安,见四周无人,他对孙太后道:“娘娘,我们的诱敌深入之计失败了。”

  孙太后点了点头:“无妨,不管是东南还是西北,能收服一块是一块。北边这次没动手,要么是想做黄雀,要么是不敢放手一搏。不管怎么样,现在的局势对我们是有利的。”

  秦孟仁嗯一声:“这回让天下人看到了娘娘的本事,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对娘娘说三道四了。”

  孙太后十分高兴,这是她向军务迈出的第一步,往后再也不会有人说她是个靠娘家靠男人的傀儡,她要慢慢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不是遇事就指望辅政大臣,指望……

  孙太后看了看眼前人,将自己剩余的话都噎回了肚子里。

  自从那个孩子小产,他收敛了很多,平日里二人相处时,绝大部分时候他都是一本正经,说的也都是些朝廷政事,虽然依旧体贴,那些温柔小意的话少了很多。

  孙太后见秦孟仁似乎有些心绪不宁,低声问道:“秦大人,你在担心什么?”

  秦孟仁抬头看向孙太后:“臣没事。”

  孙太后想了想之后道:“你回家去吧,去看看雅兰和宁哥儿。”

  秦孟仁摇了摇头:“多谢娘娘,不用。”

  果然,孙太后听见他说不用,脸上的笑容不经意之间多了一点。

  转天,孙太后进行了一轮封赏,白敬朝升为正二品,秦孟仁这边得到了一些玩物古董,孙太后命人往里头加了些金银首饰,一起送到了秦家。

  东西是孙太后跟前的嬷嬷亲自送到秦家二房的,赵雅兰看着眼前的一堆东西,满脸笑容谢恩,给了嬷嬷一个红包。

  等嬷嬷走后,赵雅兰看了看赏赐,古董倒是不错,可以摆在书房里。

  至于那些首饰和布料,有些颜色俏丽的,有些老成一些的颜色,赵雅兰脸上的笑容十分温婉。

  笑完后她吩咐自己的丫鬟:“这些料子都是上贡的好东西,把这两匹送去给太太,你亲自去,总是大爷挣来的荣耀,我做人儿媳的,岂敢独自享用。这一匹玫红色的,拿去给柳妹妹,这根簪子也给她,她每天帮我带孩子,怪辛苦的。”

  赵雅兰把首饰和料子分了一半给婆婆秦二太太。

  作者有话说:

  晚上好宝子们~

  第117章 破窗户抄检书房

  秦二太太接到礼物后十分高兴:“雅兰这孩子近来越来越懂事。”

  以前她担心赵雅兰不懂事, 争强好胜。自从有了孩子,这个儿媳妇越来越懂事, 遇事谦让, 待人宽和,孝顺长辈,都快成了贤妻良母的典范。

  想到儿子长期不回家, 秦二太太又叹了口气:“就是仁哥儿总是不回家,让她受委屈了。”

  旁边的嬷嬷劝秦二太太:“太太莫要担心, 大爷忙的都是大事, 等将来大爷培养出了更多的自己人,平定了西北和江南, 到时候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就有工夫回家了。”

  秦二太太嗯一声:“也只能这样了, 让她先受点委屈,将来更好的日子在等着她呢。”

  秦二太太正在翻看儿子媳妇送来的孝敬, 外头人忽然来报:“太太,赵太太来了。”

  秦二太太十分高兴,立刻起身道:“快把昨儿那好茶叶拿出来。”

  秦二太太还没出二门呢,就看到赵太太已经过了屏门。

  秦二太太十分热情:“四姐姐来了。”

  赵太太是孙太后的亲妹妹, 孙太后排行第三, 赵太太排行第四,秦二太太是孙家旁支,因为结了亲, 嘴里的称呼就比以往亲热了一些。

  赵太太也是满口笑:“妹妹在忙呢, 我不请自来, 叨扰妹妹了。”

  秦二太太笑道:“姐姐说哪里的话, 咱们两个还要那么客气做什么。正好, 我这里得了包好茶叶,正准备请姐姐来一起尝一尝,姐姐能来,是没把我当外人,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堂姐妹两个满脸带笑地进了秦二太太招待客人的花厅里,下人泡茶,上点心,十分好客热情。

  秦二太太主动夸赞儿媳妇:“才刚雅兰得了太后娘娘的一些赏赐,这孩子真孝顺,还给我送来了多半。”

  赵太太笑道:“都是她该做的,妹妹不需夸她。”

  秦二太太对身边的丫鬟道:“你去把大奶奶叫过来,就说亲家太太来了。”

  哪知赵太太却道:“妹妹可真是的,我来跟妹妹说说话,把孩子们叫过来,我们说话还得有顾及。”

  秦二太太哈哈笑起来:“四姐姐莫不是有什么悄悄话要跟我说,那是不能让孩子们过来。”

  赵太太也打趣:“那可不,孩子们在这里,我们还得装个正经。”

  堂姐妹两个放开了后开始扯闲话,东家长西家短,谁家儿媳妇两面三刀、谁家儿子是个败家子,两个女人说得热热闹闹,俨然一幅好亲家的样子。

  等说了有小半个时辰,赵太太给秦二太太使眼色,秦二太太心领神会,把身边的下人都打发走,只留下心腹嬷嬷。

  秦二太太以为赵太太有什么秘密要跟她说,哪知等她这边的下人离去后,赵太太立刻拉下脸。

  “妹妹,仁哥儿多久没回家了?”

  秦二太太尴尬起来:“四姐姐,仁哥儿太忙了,有一阵子没回来了。”

  赵太太冷哼一声:“我好好的女儿入了你家门,年纪轻轻开始守活寡,你们家就是这样对儿媳妇的?”

  秦二太太脸上浮现出一丝惭愧:“四姐姐,仁哥儿他确实太忙了,回头我跟他说说,让他多回来几趟。四姐姐放心,仁哥儿在外头是忙正经事,从来没有任何不轨的举动。”

  赵太太冷笑一声:“没有不轨举动?你可真是说得出口。”

  说完,赵太太起身走了过来,一把抓住秦二太太的领子:“你儿子本事可大着呢,日日留宿宫廷,差点又给你生了个大胖孙子!”

  秦二太太愣住了,片刻后听懂了赵太太在说什么,嗓门立刻大了起来:“你胡说什么!”

  赵太太挑破了窗户纸,不再跟她客气:“你养的好儿子,这边祸害我女儿,那边祸害我姐姐。你说,我跟你有什么仇怨,你让你儿子这样害我家!”

  秦二太太把事情捋了一遍,开始跟赵太太讲道理:“四姐姐,你这话怎么说的,仁哥儿悉心教导陛下,辅佐朝政,哪里对不起你们?为了朝廷,父母妻儿都丢到一边,还要他怎么样?你是他岳母娘,难道你不希望他有出息?他有出息了,得益的不还是雅兰。我知道,仁哥儿年纪轻轻身居高位,多少人看他不顺眼,我们是他最亲近的人,怎么能跟着别人一起中伤他!”

  赵太太对着她的脸狠狠吐了一口唾沫:“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满朝文武,难道只有你儿子是个人才?离了他朝廷就不转了?以往没有你秦家人,朝廷不是照样挺好的?反倒是你儿子当权后,外头先后出了两匹狼。我中伤他?我难道不希望他好?若不是有真凭实据,我能来找你?你现在满脑子想的是母凭子贵,耳塞目闭,全然不管外头的事情,既然你不管,我来告诉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