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七零之重组家庭的小女儿 > 七零之重组家庭的小女儿 第1节

  ? 《七零之重组家庭的小女儿》

  作者: 二十来岁

  简介:

  宋晓出生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因家庭条件好,才让她生活得以多姿多彩。

  在外人看来唯一不好的,她是爸妈各自再婚后生下的孩子。她爸还有三个和前妻生的孩子,她妈也有两个和前夫生的孩子,他们本来和各自的白月光/青梅竹马爱人有幸福的家庭,因为意外他们的爱人都去世了,然后他们又各自带着孩子重组了家庭。

  父母各自有偏爱的孩子,她夹在中间,没有被虐待,也没有被偏爱,但她仍然衣食无忧、知足乐观地长大。

  后来她遇到晏桥,那个见证她青春年华的少年郎,从好朋友家的哥哥,变成意中人,最后成为他温暖家庭里的一员,也终于体会到,被人无条件偏爱有多幸福。

  在没有发达的信息网络、飞速抵达的交通工具的年代,小姑娘别样的青春,是与她并肩奔跑的身影,是他载她经过的大街小巷,是从未中断的书信往来,是在火车站月台上只有五分钟的拥抱......

  ps:家长里短,琐琐碎碎。开头背景是70年,会写得有些啰嗦。

  内容标签: 花季雨季 年代文 逆袭

  搜索关键字:主角:宋晓 ┃ 配角:晏桥 ┃ 其它:

  一句话简介:七零年代小姑娘的青春故事

  立意:积极乐观向上生活。

  第1章 宋家老幺

  七月末的早上十点,猛烈的太阳光直直照在人的皮肤上,站在外边多待一会儿能把皮肤给晒红。部队家属院里家家户户门前都种了果树,有那闲着的军属手里抓着一把瓜子,坐在门前的树荫下纳凉,你一句我一句的,把家属院里最近的新鲜事都给传了个遍。

  “前边扎麻花辫的丫头是宋团长家的老幺吧?瞅着长高了不少。”

  家属院都沿着河,河的对面是种菜的田地,田地后是一片连绵的桃花林,再往后就是一座大山。

  旁边在纳鞋的花婶眯着眼睛定定看了一会儿,河边不少大姑娘和小媳妇在洗衣服,其中有个扎着根麻花辫、穿着藏青色长裙的小姑娘费力地提着一桶衣服往这边走,光线刺眼,看不清具体的模样,但是看着身形也能大概看得出是谁,“是宋晓那个小丫头,平时都是八点多出来洗衣服,今天晚了这么多。”

  旁边择菜的成大嫂抬头瞥了一眼,“今天中考放榜,早上六点多后勤处的小何开车送他们去县里看榜呢。听我家大树说宋晓和宋妍都考上了。”

  “这宋家基因还真不错,家里六个孩子都是读书的料,我们家的读个小学都费劲,逼着哄着好歹读完初中有个文凭好安排工作。”

  “姓李的那两个不是宋家的种,人家还不是上高中读大学。”

  花婶笑道:“宋团长和白医生都是有本事的,不管姓宋还是姓李,人家的孩子能差到哪里去。”

  宋晓提着洗好的衣服往家里走,路过聚在在一块儿聊天的婶子们时,甜甜地笑着问好:“婶子们好。”看到花婶在纳鞋子,鞋面上还绣了几朵小花,眼睛一亮,“花婶做的鞋子真别致,外面百货大楼里卖的都没这么好看。”

  她过几天才满十四岁,现在正是爱美的年纪,看到好看的衣服鞋子都忍不住多看几眼。

  在军区大院里,宋晓虽还是个十三四岁的小丫头,但是平日里没少跟着大人们下田种菜抓鱼捞虾,跟着家属院里的婶子们缝制衣服纳鞋子,还练得一手好厨艺,最是乖巧不过,主要人还嘴甜会说话,深得婶子婆婆们的喜欢,“别人家的孩子”有宋晓的一份。

  “你要是喜欢啊,改天来我家里,我教你就是。”被夸的花婶笑得合不拢嘴。

  “好啊好啊,先谢谢花婶了。”宋晓读书比不上家里的哥哥姐姐们,倒是喜欢手工活。

  和婶子们说了几句,宋晓就提着衣服继续往家里走。

  见人走远了些,成大嫂把手里的菜扔菜篮子里,感叹道:“瞧着是个心大的,她爸和前头老婆生的孩子去上海姥姥家了,她妈和前夫的两个孩子也去了省城爷爷家,跟哪边去都不合适,年年暑假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家。爸妈都是二婚的娃就是吃亏。”

  花婶家那口子赵志军和宋晓的爸爸宋长河都是一个师的团长,还是多年的邻居,有些事看在眼里为宋晓觉得憋屈,但是她一个外人也不好说出来,就没再跟其他人搭话。

  宋晓回到家后,就把洗好的衣服和被单晾到院子里架起的竹竿上。回屋里看了看挂在客厅墙上的时钟,也才十点半。

  一个人的饭菜不好做,而且天气热,懒得动弹,想干脆到了饭点就抓把挂面煮了吃算了。就是不知道她爸待会回不回来吃饭。

  一个人在家没个说话的人,这么干坐着无聊得很。

  噔噔噔跑回房间里从带锁的抽屉里拿出高中的录取通知书,从早上看到自己被录取了就没停下笑容过。她学习成绩一般,全靠最后一次大考时走大运发挥超常,不然自己今年才准备满十四岁,这个年纪别说出去工作难找,就连下乡去都还不够年龄,那就只能在家里洗衣做饭......可她的几个哥哥姐姐个个都是聪明人,没有一个是考不上高中的。

  如今总算是如愿以偿了。

  抽屉里还有一份录取通知书,是她五姐宋妍的,姐妹两个差了两岁,当时家里父母都是工作最忙且卡在升职的坎上,家里就让她早两年去学校上学,所以才会是同一届的学生。

  等改天再给她去个电报报喜吧。

  “晓晓!晓晓?在家吗?”外边大门被拍得砰砰响,一听这个声音就知道是后勤处的何平何叔,今早去县城采买物资的时候还把他们一帮初中毕业生去看录取结果。

  赶紧把东西收拾好,宋晓跑出去开门,“何叔,啥事啊?”

  “今年西瓜长得好,给家属们分一分。”何平抬手抹了一把汗,冲后边招了招手,“宋团长家八口人,给点四个西瓜。”

  宋晓探头出去何平身后看,有两个年轻士兵推着推车跟上来,车上还有大半车的西瓜,个个都圆滚滚好大一只。不等他们给点出来,宋晓赶紧阻止,“给两个就够了,家里就我和我爸在家,给多了吃不完浪费。”

  何平一想,觉得她说得也在理,每年暑假期间宋晓的几个哥哥姐姐都各有去处,宋团长有时候工作忙还不一定天天回来,宋团长夫人白医生在市里的医院上班,平时也就半个月回来一两次,给多了,这家里就宋晓一个也吃不完。

  “那行,点两个帮忙搬进去,挑个头大点的。”何平指挥两个小士兵搬西瓜进去,自己站到墙边的阴影处扇扇风。

  家属院就在营区里边,专门设有供销社,可以买常用物资,但经常缺货,还买不到好款式。要想一次性买完齐全东西,就得去县城里,要是想买些“高档货”就得去市里。平时也就只有后勤处的车常跑县城或者市区,所以大家想出去的就只能跟着蹭车。

  “何叔,什么时候再去市区买东西啊?下次可以捎上我吗?”

  “咋的,要去市里买东西啊?大后天得去买些工具还有农药,还要办别的事,估计要下午才回来,你要是想去到时候早上七点你在大门口那里等着。”

  “真的?!谢谢何叔,还有媛媛、小月也一起去。”

  “成,你们准点到就行,不准点的我就不等人了。”

  两个小兵搬西瓜走过来,宋晓赶紧拿出一个空着的编织筐给装进去,“谢谢何叔,谢谢两位大哥,辛苦了。”家里就她一个小姑娘在,也就没邀请他们进去喝杯水。

  “为人民服务!不辛苦!”两个小兵站得笔直,声音洪亮。

  ——

  宋晓把两个西瓜表面洗干净,从水缸里舀了一桶水出来,把西瓜给放进去泡着。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她爸妈不常着家,暑假了哥哥姐姐们也都跑他们亲爸/亲妈家的亲戚去了,她自己一个人在家还乐得自在,反正家里也不会短了她的吃喝。

  她爸妈都是有本事的,爸爸宋长河一个团长工资加津贴差不多有两百块,妈妈白秀华是市医院的妇科主任,一个月工资也有一百出头,更别说还有各种票。再加上在京城当首长的爷爷经常补贴,他们家的生活水平在家属院里算是很高的了。

  宋晓虽然自小得到的不如哥哥姐姐们多,但是也从来不愁吃喝,缝纫机、收音机和自行车家里都有,小日子过得够滋润。

  拿出收音机来,一打开,就刚好赶上今天的新闻简播:“今天是1970年7月29日,星期三......”之后的节目是故事会,她听得津津有味,坐在摇椅里轻摇蒲扇昏昏欲睡。

  也不知道怎么就睡着了,猛地惊喜过来,看到时钟上刚过中午十二点,摸摸肚子,回想起刚刚在梦里看到的大鱼大肉和眼花缭乱的漂亮衣裳,更觉得饿了。于是关掉收音机,起身去厨房煮面条吃。

  哼着小歌,切了葱蒜和辣椒,连着酱油都一起倒进大海碗里,又热了一勺油淋到酱料上,发出呲啦呲啦的响声,最后抓了一把面条放进锅里用水煮开,又给打了个鸡蛋。等面条和鸡蛋捞上来倒碗里,舀上两勺面汤,搅拌搅拌,一个开胃的热汤面就做好了。

  等不及端到饭桌上,拿起筷子挑起来几根,刺溜一口,再端着碗喝一口汤,再热的天都有食欲。

  估计是太饿了,她就站在灶台前边大口大口地吃面条,就连院子里有人进来了也没注意到。

  宋长河满身淤泥回来,院子大门没锁上,客厅的门也开着,但是站在门口就能把客厅里边的摆设看得清楚,没发现小女儿在里边,往右边走几步,从厨房开着的窗户可以看到站在灶台前捧着个大海碗吃面条的小姑娘。那个大海碗都比她脑袋大,一口接着一口地吃着,没有闻到味道,但是看小女儿这个香喷喷的吃相,宋长河的肚子开始咕噜咕噜响了起来。

  “晓晓,给爸也煮碗面来。”边说边去水井旁打水。

  刚刚把最后一口汤喝完的宋晓软软地打了个饱嗝,听得她爸突然喊这一声,差点一个激灵摔了碗。抹了抹嘴,看到她爸一身脏兮兮的,正在院子里打水准备去洗澡,她应了一声“知道了”就再起火做一碗面。

  宋长河洗完澡出来,宋晓这边刚煮好面,同样是个大海碗装着,宋晓还拿了双筷子,把面给端到客厅去。还把家里唯一的一个电风扇拿出来给插上电,对着宋长河吹。

  一边吃着味道正好的面条,一边吹着凉风,宋长河满足地笑道:“还是老幺好啊,贴心。”

  贴心的老幺眼睛一亮,笑得更甜了,小跑进自己的房间翻出通知书拿出来给宋长河看,“爸,我考上高中了,今天去拿了通知书。”

  “哟,我们晓晓争气!考上了好好读书,以后读完高中出来好找工作。”

  趁着这个劲头,不得寸进尺一下,等待何时?“爸爸,我都要上高中了,想做两身新衣服,成不成?”

  一双圆碌碌的眼睛充满期待地看着他,宋长河也说不出拒绝的话,心里高兴,就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利落地抽了两张大团结给了宋晓,看她那个兴奋激动的小模样,像是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宋长河突然注意到她身上穿的衣服都洗得变形了,再想想继女李秋月和另一个亲女宋妍,她们有奶奶家或是姥姥家补贴,他和现在妻子白秀华唯一的孩子什么都没有,一时觉得有些愧疚,又给扯了两张大团结给她,“给做身好的。”

  “嗯嗯,谢谢爸爸!”宋晓把钱小心折好,妥帖放进裙子的大口袋里。

  第2章 钱票到手

  宋晓拿到了比自己想象中要多很多的钱,心里都快乐开花了,满脑子都是月初她和家属院里的几个小姐妹去市区看到的五颜六色的衣服还有亮得发光的小皮鞋。

  她的衣服有大半是捡四姐李秋月和五姐宋妍的,还有一小半是小姨白秀珠寄过来的。今年个子蹿了一大截,胸口那里胀痛得厉害,媛媛说她这是要开始发育了。所以得去买布料重新做衣裳,嗯,现在或许可以买一身成衣。

  美滋滋地跑回房,拉开抽屉,把录取通知书一起放进去,又拿出抽屉里的铁盒子,一打开,里边已经攒了一沓钱一沓票。把口袋里刚得的四十块钱放进去,舔了下食指,一张一张地清点,确认已经有存款九十六块钱,捂着小嘴笑得眉眼弯弯。

  “晓晓。”

  宋晓赶紧把钱放好在铁盒子里,盖上盖子,再给放到抽屉最里边,然后给抽屉上了锁,拔出钥匙放到枕头底下。

  “来啦爸,什么事儿啊?”

  “买布得要布票,这些够你买三套衣服的了,拿去。”宋长河给了她四张的布票。

  宋晓盘算了下,这都能给她做四身衣裳了,不过她还记得钱和票都是老父亲给的,当下不忘表达下自己的孝心:“等我买了布回来,也给爸爸做一套穿。”

  宋长河一时间百感交集。

  和前妻生的两子一女,现在妻子带过来的两个继子继女,要么是心疼亲生孩子早早没了亲妈舍不得他们做家务,要么是继子继女不是自己亲生的不敢严厉管教,反而是家里最不得宠的小女儿最懂事,做的饭菜好吃,还学会了做衣服,走出去没少听战友的家属们夸她。他们家晓晓真是又乖巧又懂事。

  “不用,你给自己做衣服就成,爸爸的军装够穿。钱不够你就和爸爸妈妈说。你自己在家不好做饭就去饭堂那儿打饭吃。”

  “嗯嗯,我知道了爸爸,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宋晓收好布票。

  “水缸里的水快没了,我睡个午觉醒了再去提。你玩儿去吧。”宋长河自己已经把碗筷给收拾好了,拎着风扇回了他的卧室去。

  家里的饮用水都是山上引下来的山泉水,在家属院中间那设了一排的水龙头,家家户户都得自己去提水喝。河里的水也是山上流下来的,但是流经家属院,但凡住在上头的人家扔了不干净的东西,下边的人都跟着遭殃,所以部队给单独做了水管从山上引下来。

  家里的房子连成一排,中间是个小客厅,客厅左边依次是她爸妈的卧室,大哥宋言诚和二哥宋言信住一个房间,最边上的房间是三哥李勤勉住。而客厅右边则分别是四姐李秋月、五姐宋妍和她的房间。家里本来只有一个客厅四间房,但是家里孩子多,家属院也没有更大的房子可以分配,于是宋长河就找人来改过,愣是把家里四间房变成六间房。这样一来,每个房间面积都不大,里边放一张床,一个柜子一张书桌,就已经很满了。

  这个家里像是分成三个派别,大哥二哥和五姐是一派的,三哥和四姐是一派的,她自成一派,两边不讨好。

  小时候喜欢跟在哥哥姐姐后边跑,被嫌弃多了就不喜欢了,她喜欢做饭做衣服,有好东西也拿去分他们还被说是马屁精,后来就懒得理他们了。又不靠他们养,管他们呢。

  午睡到下午两点多,外边太阳都被乌云给遮住了,下雨前空气闷热也不好受。瞟到院子水缸旁边木盆里沾满泥巴的绿色军装,宋晓站在客厅门口屋檐下看她爸卧室门还紧闭着,想了想,今天她爸给了她好大一笔钱,都比人家普通工人一个工资多了。父慈子孝嘛,自个儿把脏衣服给放洗衣服的水桶里,拿上肥皂就出门去了。

  这衣服洗得费劲,宋晓拿肥皂搓了两遍,又用水冲了两遍才洗干净。

  流过的小河水不深,只到她大腿处,小河蜿蜒到了下游那儿,直接连接到水库,水库宽广,深度足有两三米深,所以在与下游连接处那里做了木桩拦截,就是怕有哪家的孩子在河里游泳给冲到水库里去。

  春天掏鸟蛋,夏天游泳,秋天摘果,冬天吃锅子。一年到头总有孩童们的乐趣。

  孩子们被家里大人训过话,都集中在小河的后半段下水游泳,咋咋呼呼的声音此起彼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