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满级画师的古代科举日常(穿书) > 满级画师的古代科举日常(穿书) 第8节

  安定伯打的就是这种主意。

  慕书玉:怪不得我成为了男孩儿。

  一旦事发,这可就是欺君之罪了。

  所以,她还真得想办法捞个从龙之功,到时候由此免罪。

  至于男主的身份,皇帝至今无子,但他一共有五个弟弟——两个嫡亲弟弟,三个庶弟,都已经被封为亲王或者郡王,各自有封地。

  男主裴妙珩就是瑞亲王的嫡长子。

  “哦,皇帝让亲王和郡王将儿子送来京城,虽然没有明说,不过这不就是在挑选下一任的继承者么。”

  慕书玉当时翻看原书剧情说:“侄子们竞争,谁更有能力谁就胜出,跟养蛊似的,胜者为王。”

  “如今这个时间点,王爷的儿子都进京了吗?”慕书玉接着问系统。

  【还没有,宿主,现在皇帝仍在积极治病,不相信自己生不出孩子。】

  慕书玉嗯了声,点点头。

  倒也是,总得有个接受的过程。

  暂且不提原书如何了,现在慕书玉正跟着村子里的学堂启蒙,在古代入学也叫做“开蒙”,学生被称为“蒙童”。

  栖山村里的学堂就相当于现代的小学。

  只不过村学分外简陋,教“开蒙”的先生只有一人,教学内容也挺简单——学习识字和写字。

  就这一个村学、一先生,已经让别的村子很是羡慕了,毕竟这也代表着村子在某一程度上一方“富裕”。

  虽然到底比不上县学,但栖山村里的村民认为能够有一个地方让孩子们识字就非常不错了,哪里奢求更多。

  有些村户家里倒是攒了点银钱,可以供得起家中孩子去青州县的县学里继续读书。

  毕竟待学习识字和写字之后,就要开始读书、读启蒙教材“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慕书玉从村学的先生那里知晓,除了要学习“三百千”以外,有余力的学童还可以去读其他的启蒙教材。

  例如《孝经》、《小学绀珠》、《幼学琼林》、《名物蒙求》之类的书籍。

  其中有百科类,还有成语典故类。

  而最为重要的启蒙读物“三百千”的内容就已经十分丰富了,包括但不限于常识、历史、道德伦理等。

  小小年纪,就学业繁重。

  不过,孩子想要学习“读书”就一定得去县学了,有些启蒙教材只县学里教导。

  慕书玉是村学里学识字和写字年龄最小的孩童,可学习最好的却也是她。

  目前,她正在为去县学做准备,经过软磨硬泡、卖萌恳求后,她娘原本不同意的态度已然有所松动,需得再接再厉。

  两天后,慕书玉如愿以偿的获得了去青州县县学里读书的许·可。

  辰时入学读书,申时下学。

  从栖山村到青州县一个来回,若是车马接送,大约只需要一刻钟多点的时间,选择走读完全充裕得很。

  这也是姚芷娴同意的原因之一。

  其二就是,慕书玉这孩子口齿伶俐,说服起人来自有一套接着一套的道理。

  姚芷娴无奈,只得应允下来。

  ……

  一年半后,慕书玉五岁,在县学里早已和小同窗们混熟了。

  尤其她年龄最小,其他学童们的岁数大多都在七、八岁、十岁左右。

  孩子正是天真活泼、纯洁可爱的时候,因此熟悉以后,慕书玉凭借自身的性格和长相,在县学里颇为受到照顾和喜爱。

  这一天,慕书玉乘坐马车从县学回来,还没有靠近庄子,她就从马车上下来了。

  庄子外面不远处的大榕树经过两年后早已有了新的变化。

  ——树下放置了石桌石椅,另外一边的树干上则吊起一个秋千,不仅如此,秋千旁边还有一个木质的跷跷板。

  这是慕书玉描述给木匠,然后木匠制作而出的。

  庄子里面也有秋千和跷跷板,并弄了些别的。

  此前慕书玉决定要带着姚芷娴种田玩、改造小院、经营庄子,两年来,暗自的期许没有落空。

  “咦,慕弟弟回来了。”

  就在慕书玉刚下马车后,高高荡起秋千的一个孩童眼尖,瞧见她,立即喊出声。

  慕书玉笑眯眯地招手。

  “慕弟弟你回来了!”

  “慕弟弟,今天在县学里都学了什么呀?”

  “慕弟弟……”

  不一会儿,原本在榕树下面玩耍的孩童们便都围绕在了慕书玉的身边,缠着她东问西问。

  慕书玉则习以为常地回答着:“今天在县学里仍读了《千字文》,你们要晓得温故而知新,知识是需要巩固的。”

  “喏,还练了《千字文》的字帖,这是我从书本中抄写的一段话,你们拿回去,还照着从前那样,一个两个的抄写练习,不懂的就去问先生。”

  这里是指村学的先生。

  早前讲完《西游记》的故事后,榕树下聚集的小伙伴却没有散。

  慕书玉觉得以后总讲故事可不行。

  恰巧,那时候她缠·磨·着娘要去村学里学习识字和写字,总不能经常来榕树下。

  算了算,似乎也就下学后才有一点空闲。

  慕书玉把这事儿和小伙伴们一说,有些孩子的眼中除却有不能听故事的失落以外,还有不少羡慕向往的神态。

  他们之中有的家境并不富裕,连村学都上不起。

  有的却是家里有很多个孩子,供不起全部,只能先紧着长子、或最为疼爱的孩子、或者是读书天分最好的去学堂。

  而剩下的孩童则留在家里早早的帮父母下地干活了。

  大榕树下面的聚会是忙里偷闲。

  慕书玉当时见他们那样的神情,便说以后聚会继续,不过故事会越讲越少,更多的会是识字写字。

  她来教,反正地面划拉,不用纸。

  就这样一直教到现在,慕书玉去县学里以后,每天回来都会给出一份当日的学习内容。

  虽然有些孩子早已经放弃了,但是,有些却依旧还在坚持。

  有人学,慕书玉就给。

  毕竟,她能够做的也就仅此而已。

  孩子们应了,随后三三两两地结伴回家去。

  慕书玉也正打算转身回庄子,却蓦然被人叫住。

  这叫住她的人是一位老者,先前一直坐在大榕树下面的石凳上,身后则立着两个随从打扮的人。

  慕书玉下马车后就瞥见了。

  不过她还以为又是要爬栖山的旅人停留在这里歇歇脚,便没怎么在意。

  自从榕树下面被放置了石桌石椅后,偶尔确实会有人暂时休息在此处,多是来爬栖山的。

  但现在,这老者叫住她,似乎有别的事情?

  作者有话说:

  希望小可爱们评论区留言多多些~感谢感谢。

  第8章

  “您有什么事情吗?”慕书玉走过去一点问道。

  这老者的长相慈眉善目,穿着打扮也不像是普通人家里能够用得起的料子,更何况,他身后的两个随从可是佩着刀呢。

  要知道大盛朝有所谓的武禁,对于兵器的管辖有严格的规定,禁止普通百姓带刀出门。

  这里的“刀”指的是长刀、大刀、剑一类的武器,有尺寸规格要求。

  而一般来说,普通百姓若是拿个菜刀或者匕首出门,只要不放在明面上,根本没有什么问题。

  但显然,慕书玉眼前的这两个随从随身携带的佩刀却是属于被管辖那一类的,除了从军者以外,通常只有侍卫、衙役等这类职位才会被允许佩戴刀具。

  这名老者估计出身不俗,不知道来栖山村里想干什么。

  或者说,难道是冲着她来的?

  慕书玉的心思霎时转了几回,等待着老者的回答。

  她倒是不怕老者对她做些不好的事情,车夫和护院还等在不远处呢。

  老者笑道:“你是慕书玉?”

  话虽然是疑问句,可神情却是肯定。

  慕书玉一愣,心底不免升起几分疑惑和警惕,道:“你认识我?”

  老者:“青州县的小神童谁不认识。”

  慕书玉:“那还是有很多人不认识、不知道的,我又不是银票,人人都相熟。”

  “你从哪里打听的我,又为什么找来栖山村?”

  老者不禁被慕书玉的前一句话给逗笑。

  面对眼前年岁尚小的孩童,他放缓声音说道:“别害怕,老夫不是什么坏人,只不过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一幅画作。”

  “后来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这才决定动身前来青州县栖山村看看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