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业已成魔 > 业已成魔 第70节

业已成魔 业已成魔 第70节

作者:寒鸦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0 03:43:15 来源:免费小说

  赵渊安静了一刻,起身对谢太初道:“你说得对。我去去便来。”

  *

  段宝斋还在草场上跪着。

  身边众人熟悉的、不熟悉的,都被拉出去问斩,人逐渐少了,血水流淌开,他亦跪在了血中。

  他以为自己要有同样的结局。

  可是肃王却走了。

  没人押他离开,他便只能继续等着。

  天色暗了,蚊蝇在草丛中飞舞,又过了许久,他听见了脚步声,有亲卫军举着火把护送肃王而来。

  有人停在了他的面前,他抬头去看,是肃王。

  以前的赵渊温和柔软,坐在轮椅里,只能抬头看他。如今似乎一切都颠倒了过来,他跪在地上,仰头看向赵渊。

  是兄弟,已不是兄弟。

  不是仇人,又似仇敌。

  ……很奇怪,不过半年光影,他们似乎都变了。

  变得陌生,变得疏离。

  赵渊问:“你父族临阵倒戈,为求活命,牵连数十清流性命……你又入韩传军队伍,任右参军。是否如此,可还有话要辩驳?”

  “王爷说的没错。罪臣父亲段至,原本为先太子之师,本主张削藩一说。赵戟谋逆篡位后,为求保命,向逆贼屈膝,供出刚正不阿之人几十,都死在了金水河畔。连汤浩岚都死了。臣为段家嫡子,受父亲荫庇,得到了韩传军右参将一职。背叛了皇族正统,更背叛了结义兄弟。父债子应偿,还请王爷从重发落。”

  段宝斋说完这段话重重叩首,然后起身跪坐在地,看着曾经的兄弟,不知道为何便只觉得什么都放下了。

  “你想死?”赵渊问他。

  “臣不愿死,可若王爷要臣死方可平息恨意,臣愿以死洗刷罪孽。”

  他说完这话,泪再忍不住汹涌而出。

  赵渊不看他,抬头望月。

  夜色中,那些过往的回忆纷至沓来。

  曾经的年轻人,喝一壶酒便福灵心至,吟一首诗便伯牙子琪……稚嫩的友谊在这样的大变革前显得滑稽可笑,不堪一击。

  梦幻般的心有灵犀,粉碎成了灰烬。

  血腥的现实照射在这人生大道上……逼着大家走向各自的方向,残酷之斯,冷漠之斯。

  可是幸好,人尚有选择。

  有些人选择了绝不回头,如若沈逐。

  有些人选择了飞蛾扑火,如若汤浩岚。

  有些人选择付出一切重新来过。

  赵渊仰头看月道:“我不恨你。与你何干。”

  段宝斋一怔,泪水汹涌而出,他哽咽垂泪,虚弱又企盼的说:“王爷若还愿意再、再信臣一次……愿意信臣之心。臣愿活着偿还这一切。”

  “你是韩传军右参将,你父亲是吏部尚书。我如何信?”

  “王爷,给臣一把匕首。”段宝斋说。

  赵渊对萧绛道:“贺君,给他刀。”

  萧绛从腰间拔出匕首,隔断段宝斋紧缚双臂的绳索,待他双手微微回血后,将匕首扔在他眼前。

  段宝斋活动了一下手腕,拿起匕首,看向赵渊。

  “臣愿自毁一目,以证臣心。”

  他扬起匕首毫不犹豫刺向左眼,左眼剧痛顿时漆黑,血和着半凝固的透明液体一起落下眼眶,眼睛干瘪,再无法睁开。

  段宝斋做完这一切,只觉得心中压抑逝去,他扔下匕首,叩首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今臣毁目断义,从此无父无母,唯王爷马首是瞻!”

  赵渊看他,过了半晌转身离开,走时对萧绛说:“给他找大夫疗伤!”

  段宝斋又叩首:“多谢王爷!”

  *

  赵渊走到半途,忽觉得眼中酸胀,他抬头看向天空。

  月亮与星辰浮现。

  落入他的眼中,化作了泪水,洒落衣襟。

  第65章 再论道

  谢太初再醒来时,已是第二日拂晓。

  嘈杂声从帐外传来。

  昏暗中赵渊掀帘子入内,坐在床榻一侧,给他掖了掖被子:“你醒了。”

  “今日拔营?”

  “是。”赵渊答道,“来开平有六七天了,算下来顺天府的援兵也快抵达独龙口。届时、万全、宣府如果同时发兵围剿,我们很难逃脱升天。还是应该早些离开。”

  “殿下所言思路缜密,与在宁夏时有大不同。”

  听了谢太初的肯定,赵渊便淡淡笑了起来,只是他虽然在笑,却难掩其中悲哀。

  “段宝斋,殿下如何处置了?”谢太初问他。

  “他自刺左目证明清白,又与父母决绝,愿向我效忠。我让贺君安置他的去处。”赵渊说,“军医给他看过了,刚才来报……如今左目已全然见不到东西。”

  “我其实……本不知道要怎么处置他。可他自己,都想好了。你不在那里,你没看见玉书面容憔悴跪着求我宽恕,他刺瞎左眼时,血流了半身,我竟觉出几分快意。其实……罪魁祸首不是他,可是我心中还是有怨恨。”

  “身在眼前、心却天涯。”谢太初道。

  赵渊怅然若失:“是。心已天涯。我、我该怎么办?”

  谢太初握住他的手:“殿下不用烦心,时间到了,自然而然就知道了。”

  “好……”赵渊点头,“我会让贺君多照顾些他。”

  *

  这次离开,绕北山而行,经榆林修正后重走宁夏。

  宁夏、甘州二地军队根据之前的消息已陆续结集,向着宁夏镇结集,只待肃王一声号令。

  谢太初身体欠佳,只能乘车。北山山路炸得面目全非,亦无法让大部队经过。故而绕行。

  走到白海子时,马队在海子中汲水,赵渊掀开马车竹帘,去看远处的北山。过了一会儿道:“北山一战,杀了韩传军部队近万人,逃窜两三万……又收缴五千。伤残数量亦难以计数……这些人也都是我大端的子民,这些人也不过是受了军令,不敢不战。死了的都有妻子儿女,伤残的回家后拿着那点抚恤金生活亦难以为继……我以前说着要救眼前人,要救百姓……可这些人难道不无辜?是我过于伪善?”

  “殿下过于苛求自己了。”

  赵渊摇头,抬眼看谢太初,又问:“我近日时常在想,是我错了么?”

  “殿下没错。”

  “若我没错,北山这些人又有什么错?凭什么他们便要为了我一人的打算而死。北山山坳中万人尸骨未寒。他们的家人又何其无辜。”赵渊摇头,“我口口声声说要救天下人,要救身边人。可又将这些无辜的普通人弃之不顾。我与赵戟……真的有分别吗?”

  “若殿下因为怜悯他手下军户,而放过韩传军。那么开平屠城时死去的数万百姓去哪里说理?”

  赵渊愣了愣。

  “刀剑无眼,若战场上殿下因仁慈放过对方,那么以韩传军五万军力,会对咱们肃王军心思手软吗?麾下六千人马,又何尝不无辜?”

  “太初你曾经说过:‘如于一人、于数人、于千人万人的慈悲,对这天下苍生的兴亡于事无补。若不能保这天下安宁稳定,便是置苍生万代于水火之中。’”

  “殿下记得我的话?”

  “记得,怎么不记得。”赵渊道。

  谢太初笑了笑:“我亦记得殿下的话。谒陵后,我二人逃难躲藏雪原中,殿下对我言,‘见死不救如何心怀慈悲,一人不救何以救天下苍生?’”

  彼时,赵渊经历人生大难、身形狼狈,性命随时消逝,却依然说出了这样的言语。他在冰天雪地中瑟瑟发抖,却红着眼眶咬牙与他对峙。

  “草原上有羚羊,亦有豺狼。若殿下怜悯羚羊,而驱赶豺狼。则豺狼饿死。若殿下束手旁观,则羚羊被吞噬。殿下可曾愧疚?”谢太初问他。

  “不会。”

  “为何?”

  “人食肉、必杀生。豺狼亦食肉,亦要杀生。此乃天地之道,是万物自然遵从之法则。”

  “韩传军明明可以擒拿肃王,却非要斩杀肃王一家,火烧开平。已违背法度,更践踏道德人伦。他所辖官兵无一人阻止,甚至参与其中,视人命为玩物、搜刮无数金银,践踏大端律。”谢太初道,“就算其中有旁观无辜之人,这样的袖手旁观算不算得上无义?”

  他所言引得赵渊沉思,半晌赵渊道:“你所言有理。”

  “救一人还是救苍生,看似无解,然而若遵循大道,则迎刃而解。”谢太初说,“天地有道,国家有法。殿下所愁苦的、所困扰的,应有所准则。否则,天地失道则道崩,国失其法则国乱。”

  周遭熙熙攘攘汲水的马队打扰了白海子的平静,芦苇在风中招展,谢太初拿起拐杖,掀帘子出了马车。

  他身体还不曾完全好,下车的时候,在水边洼地中崴了一下,被赵渊扶住。

  “你小心。”赵渊担忧道。

  谢太初握住他的手,捏了捏,赵渊手掌柔软纤细,握在他手中,竟能被完全包裹。

  若还来得及,他又何尝不愿意一直牵着这样的手,护着他走下去,直到未来尽头。

  只是……没有时间了。

  这一刻,谢太初恨不得让时光走得再慢一些,慢一些……让他可以将所修习的大道倾囊相授,让赵渊未来的帝国可万年永继。

  “夏禹铸九鼎定九州,始有华夏。”谢太初道,“所有的仁慈不可没有底线,所有的宽容亦不可没有准则。否则人人无辜、人人侥幸,则因慈悲而失了公平,人心动荡,社稷崩塌。”

  “殿下杀韩传军、杀田允恩、惩治段宝斋……已有此种真意。已在军中立信立威,未来统帅数十万兵马,更是要遵循道、法二则,则人心皆向,殿下靖难必成。”

  “必成……”赵渊看他,“你去北山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开平,就在曾经的肃王府中游荡。我在想,似乎从离开家去往顺天府的那一刻开始起,便没有什么特别好的事情发生。想回家,无家可归;想安稳,谒陵大乱;入宁夏,宁夏满目疮痍……我一个人在开平,害怕你回不来,害怕北山之役赢不了。我这样软弱的人,真的能靖难成功吗?这一切,真的会好起来吗?”

  谢太初亲吻他发丝:“会好的。”

  会好的。

  一切都会好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