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业已成魔 > 业已成魔 第3节

业已成魔 业已成魔 第3节

作者:寒鸦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0 03:43:15 来源:免费小说

  “慢慢来。”谢太初道。

  赵渊应了一声,咬着牙,艰难地往拔步床走过去。

  三十二步。

  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手中的拐杖在不停地发抖,腿更不似自己的。好几次他都想说算了吧,你抱我过去便好。

  可是赵渊又有些不服气。

  不知道过了多久,那拔步床终于在眼前,只剩两步,只剩一步,带他脚尖抵在床边时,谢太初便迅速抱起郡王,走入拔步床,又仔细收拾好幔帐,这才缓缓解开赵渊身上的衣物。

  赵渊这才察觉自己大汗淋漓,握着拐杖的手更是颤抖不已。

  “郡王,可愿与我同眠共枕,行夫妻之事?”谢太初为他擦拭干净汗水,方才抬眼问他。

  一如成亲那日。

  赵渊躺在锦被之间,沉默了一会儿,应了一声:“好。”

  他幼年大病一场,之后双腿便孱弱无力,年龄越大越是如此。床笫上,只能任由谢太初摆布。

  凝善道长会为他摆正身体,为他按压腰腿间的穴位,会以罡气仔细疏通他身体每一处脉络。这样应是十分耗费修为的,他躺着,就能瞧见灯下的谢太初额头与鬓角有微汗积攒,待大周天结束,连呼吸都会急促几分。

  可这并没有完,他在按完他脚底穴位后,便会分开双股,探入幽秘之地。

  曾经他亦有些畏惧。

  可谢太初却温和告诉他:“郡王无须害怕,我会轻柔以待。”

  接着他纤细的手指,带着些温和的清凉便已紧贴赵渊从未想到过的地方,抵达连自己都不知道的秘境。

  不止如此。

  谢太初似乎真有些情迷的仙功,红烛落泪、颠鸾倒凤。便是赵渊也不知道,原自己也能这般混乱了神智、捣碎了心神,只随着他的动作起起伏伏、跌跌宕宕。

  是谢太初,引着他初尝人伦又屡攀极乐。

  男子之间,原来也能这般婉转眷恋、缠绵旖旎。

  赵渊仔细回想起这一年的光阴。

  之所以对谢太初这个人总还带有幻想的原因,也许与这床笫之事脱不开干系。他总是这般细致入微,像是对待最温柔的情人。

  于是他才自作多情地以为——谢太初与他亦有情义。

  只是人要经历了才明白,若不爱、若无爱,那些个温柔的假象,犹如最钝的刀刃,待鲜血淋漓时已是留下了自欺欺人的伤痕。

  再无法愈合。

  一次终了。

  夜已深沉。

  谢太初欲起身,赵渊却忍不住抓住他胳膊,问:“凝善,这一整年里,你可曾钟情于本王?”

  哪怕一刹。

  哪怕一瞬。

  谢太初缓缓握住他的手,眼神清澈道:“殿下忘了,我修无情道。”

  赵渊笑了一声:“是我想多了。”

  “殿下。”谢太初仔细打量他,仿佛关切之极,“方才我为殿下请脉,殿下脉象微乱,身体可无恙?”

  “我好得很。”赵渊说,“血气方刚的男子,一次怎够?太初莫走,与我再赴极乐。”

  谢太初还欲再问,赵渊已经搂着他的脖子,递吻过去,将他重新拉入了温柔之境。

  这次酣战比前一次更让人投入。

  连谢太初这般自持冷静之人都似乎难以克制,幔帐的气息已被点燃。

  冲锋陷阵。

  势如破竹。

  汗水混杂在一处,连带着欢愉的泪和喘息。

  待最后,倒说不清是谁先鸣金收兵。

  *

  谢太初是天已灰亮时起身,从外室拿了奉安早就准备好的温水为半昏迷的赵渊擦拭身体。

  “今日要进宫与太子对弈。”谢太初对他说,“郡王莫忘了。”

  可是赵渊连一根手指都懒得动。

  “……太初……”模糊中,赵渊唤了他一声。

  谢太初的动作似乎是顿了一下,仿佛低头吻了他的额头。只是接着赵渊陷入了黑暗。待他再醒来时,天已大亮,谢太初已经离开。

  “道长一大清早便去道录司了。道录司要点卯,去迟了不好。”奉安说,“奴婢拦都拦不住。”

  “马上要霜降了,今年皇帝欲携文武百官及宗亲入天寿山,谒陵祭天。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及内衙门的内官监、神庙监……还有宗人府早就忙碌了起来。道录司与僧录司更是到了一年最忙碌的时候——抄经理学,一路去天寿山不可怠慢了宗亲。”赵渊说,“太初为道录司正印,掌天下道教之事,忙些也是情理之中的。”

  奉安跺脚:“郡王,您又向着谢太初说话了!”

  赵渊怔了怔,无奈的笑了:“我便是习惯了,是我的错……”

  他摸了自己的额头,像是要敲醒自己的神志。

  “洗漱更衣吧。”他对奉安说,“今日要进宫给太子请安,莫错过了时辰。”

  “好。”

  奉安收拾地上散乱衣物的时候,和离书从里面掉落了出来。

  “殿下,这……”奉安拿着给他看。

  “我倒忘了……左右不是什么大事,也不过告知一声。放在抽屉里,这两日待他回来的时候,再拿给他便是。”

  赵渊又摸了摸眉心,那个额吻早就冰凉,连燕子抄水般的涟漪也不曾留下……

  第4章 边塞九王

  乐安郡王赵渊乃是肃王次子,兴许是开平之地气候严寒,自幼身体孱弱,又是次子,并不被寄予厚望。

  封王时也与其他十几位年幼宗族子弟一并下的碟文。

  普普通通的郡王一个。

  连封号都是“乐安”二字——知足常乐,平平安安。

  这大端疆域内,这般的郡王,没有三十也有十五,并不稀奇。

  他十四岁那年冬天,霜降前与肃王和肃王世子一同入京随贤帝谒陵祭祀,不知道为何被贤帝喜爱,留在宫中与太子作伴数月。

  终于春暖花开,肃王与哥哥离京,他去送行。

  肃王面容肃穆,对他道:“皇帝子嗣血脉只有太子、宁王与我……我在开平守疆,离京却近,便早有谣言说我因是皇帝长子,多少有些不该起的心思。如今……太子子嗣刚诞,陛下心思深远,君心难测,他既然看上了你,便是没有办法……不留我肃王血脉在京城,无法定君心……渊儿不要怪我。”

  “父亲不用多说。”赵渊道,“在京城之地没什么不好。您知道我从小喜爱围棋,如今在宫内,皇爷爷和太子叔叔请了李国手教习我对弈,日日痴迷,不思家乡。连娘都想得少了。”

  肃王世子赵桢那时候也只是个孩子,听完这话,哭得泣不成声:“老二你胡说什么。平日里都是你粘着娘亲不放,这会儿倒说不想他?!不行,你要跟我们走!来时三个人,回去的时候两个人,我怎么跟娘交代啊?!”

  他抓着赵渊的手不肯放。

  “你一个人在京城会被人欺负的。你不能留下来。你跟我们回去,娘亲还在家中等你!”

  可比他小两岁的赵渊还能笑着安慰人:“父亲,大哥,我腿脚不便,开平太远了,我便不回去啦。”

  走的时候,在远望亭送行,直到父亲和大哥的身影变得渺小,快要不见时,哥哥回头看他,挥手大喊:“下次我们回京便来看你!!!接你回家!”

  回家?

  自顺天府向东北走八百里,便是开平。快马加鞭不过几日……却回不去了。大端有律,封王定藩之宗亲,入藩后无皇命不可出封地。

  鸿雁传信。

  便是母亲后来病逝,亦是过去了数个春夏,才得到了消息。

  自十四岁父兄回了开平,转眼十年,不曾相见……今年皇帝预携百官前往天寿山谒陵祭祖终于又召肃王入京陪驾……想必父兄已经启程了吧,开平离得近,霜降前怎么也到京城了。

  到时候他一家团聚,其乐融融。

  *

  “王爷,咱们到端本宫啦。”奉安在车外对他说。

  赵渊收回思绪应了声好,便被奉安及仆役抬出车子,被稳妥安置在了轮椅上,又整理衣物,这才上前通报。

  他去时,太子在养心殿内侍奉皇帝,安排霜降时皇帝与百官往天寿山陵恭谒致祭之大事。

  这会儿端本宫内,只有皇太孙赵浚在,这孩子十岁,聪慧异常、又敏捷健康,来日又是一位定国明君。端本宫暖阁内支起了挂图,赵渊进去时,皇太孙正在看那挂图——乃是《大端万里山河图》。

  “皇太孙殿下。”赵渊作揖。

  赵浚小小的身影盘腿在那山河图下,听见了他的声音,一跃而起,跑过来抱住他,欣喜道:“二哥来了!”

  说完这话,还不可罢休,爬到他腿上坐着,搂着他脖子,开始跟他讲自己最近上课有多难,新请的帝师又多苛刻多爱刁难人。

  赵渊忍不住笑出声:“朱传良师承阳明先生,乃是当今现存儒学泰山,又与治国谋略有独到建树,怎么到了你嘴里就成了个刁钻刻薄的糟老头子。”

  “这都是世人以讹传讹的话,二哥也能信呢!”赵浚委屈地说,“他还给我留了作业,我正想不透呢。”

  “哦?”赵渊让奉安把轮椅推到了山河图前,抬头仰望。

  大端帝国的疆域尽在此图之中。

  北至极寒之地,南入西洋深海。甘州方才日出,而东海已然入夜。两京一十三省,沃土十万里,百姓造册两千三百万户,诸夷纳贡来朝。

  赵渊忍不住感叹:“寰宇之内,端若次之,则无第一。有幸生于此等盛国,有幸可观此等盛世。”

  “二哥,帮浚儿想想怎么应付朱大家吧。”皇太孙十分愁苦,哀求道。

  “应付?”赵渊好奇。

  “他不考我《论语》,不让我抄《中庸》,偏要问我对当今局势如何看。”赵浚茫然,“我瞧了半天,也并不太懂。求求你啦,二哥,你对我最好了。”

  赵渊心软,对赵浚又当做是亲弟弟般极为疼爱,于是思考片刻道:“局势我亦不太懂。不过我倒觉得大端与棋盘也没什么不同,左右不过纵横十九的对弈罢了。是时机、局势、更是人心的对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