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八零年代女首富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8节

八零年代女首富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8节

作者:金面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0 03:32:14 来源:免费小说

  “刚榨出来的呢。”周秋萍扶住车子,笑容满面道,“三毛钱一缸子,我是给自家买了办席面的,买多了点,骑不动了才卖一袋子。哎,这袋别动,我自家要吃的。”

  原先村民还犹豫,一听摆出来卖的只有一袋子,大家顿时紧张起来,生怕下手晚了就买不到。这在乡下是常有的事。像挑豆腐进村卖的,你去迟一步,人家就只剩下空担子给你看。

  众人赶紧回家拿碗。

  周秋萍也厚道,每一缸子都装的满满当当,鼓出个小山坡,直到要掉了才倒进买主的碗里。三毛钱的油渣,吃两顿勉强,但让全家人沾一顿肉味的确够了。

  这个村子不小,她从村头都没推到村尾,一大袋子油渣就卖得干干净净。

  因为市面上没有现成的油渣卖,加上跑一趟集镇也不容易,所以好些人家都是几茶缸几茶缸的买。反正油渣加了盐之后能摆好几天,加上马上就要收麦收油菜插秧了,正好给家里吃点好的。

  周秋萍推着车子出村时,还有人拦着她要买没开口的那袋油渣。

  她坚持人设不崩,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不行不行,我这要拿回去自家用的。”

  那人急了:“你少少卖我一碗好了,也不差这一缸子。”

  旁边人给帮腔:“就是,人家追着你跑了一个村了。”

  周秋萍做出为难的神色,很是不情愿地强调:“就一缸子呀,多了真没了。”

  自古都是越买不到越想买。她刚打开口袋,要买油渣的大婶就迫不及待地自己动手舀。完了立刻丢下三毛钱,慌慌张张地跑了。生怕周秋萍会拉住她的模样。

  周秋萍都在心里乐死了,千里卖渣只为钱,她会把送上门的买卖推走才怪。

  但是人设不能崩。

  她转过头对着刚才帮腔的村民强调:“真不能卖了,再卖我家自己就凑不够菜了。”

  那村民伸长了脖子,伸手指着麻袋道:“我不要油渣,我要这个。菜籽饼你卖不卖?”

  周秋萍想拍脑袋。她真是忙晕头了。160斤的菜籽饼,娘家最多留10斤就差不多了,剩下的她本来就得卖掉。

  与其费时费力的拖回下河村,还不如在路上就出货呢。

  “卖,我自家也要,只能卖一部分,一毛钱一斤。”

  没想到这年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嫂子相当爽快:“那这袋子我全要了。你给我算便宜点呗,8分钱一斤怎么样?”

  周秋萍毫不犹豫地推车走人:“我拿货就一毛钱,我费这大功夫,还倒贴两分给你?”

  直接批发给人的确方便,但挣钱少啊。她要自己散卖的话,也就多费点儿时间和力气。白手起家的人,没身份没背景,还舍不得下这点功夫?

  女人看讲不下价钱,周秋萍又急着走,赶紧拦住人:“好了好了,一毛就一毛。老板,你这是从哪儿进的货?”

  周秋萍当然不可能透露自己的货源。做买卖的,进货渠道有多关键,谁做谁知道。

  不过她也没得罪客人,只高深莫测了句:“找熟人拿的。”

  女人立刻没话了。这时代就这样,谁有门路有背景,就能拿到紧俏货挣钱。所有人都默认这点。否则倒爷们也不会这么红。

  她从自家拿出大秤,称了重量,一袋子123斤。

  周秋萍龇牙咧嘴,做出十分痛心的模样给她抹去了零头,收了她12块钱。

  周秋萍还好奇这人究竟是办了家庭养猪场还是养鸡养鸭场,不然也要不了这么多菜籽饼。

  要知道这玩意儿也不能长期放,尤其现在天热。放久了,会哈掉的。

  结果她刚掉头走了没几步,那女人就已经跟同村的人兜售:“菜籽饼1毛2一斤,跟粮油站一个价,你们要不要?”

  村里人立刻开始挑拣:“你这菜籽饼不会坏吧?”

  说话时,已经有人掏钱。

  周秋萍脚下一乱,差点儿从自行车上摔下来。

  一镇一个价啊,还是菜籽饼都涨价了?居然变成了1毛2。

  人家连跑都不用跑,直接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

  哎,改革开放10年春风果然没白吹,脑袋活泛会挣钱的人越来越多了。

  她这点重生红利还不知道能吃几天呢。她可得抓紧时间好好挣钱。?

  第11章 、房子是我盖的

  周秋萍一路走一路往村里销,还没过桥呢,就在宁安地界上将猪油渣和菜籽饼卖了个底朝天。

  因为路上耽误了功夫,她到村里时,天色已经灰蒙蒙,家家户户都忙着搬桌子到房前屋后吃晚饭。

  周秋萍赶紧骑车回家,连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卸下塑料桶和好不容易留下来的一小袋油渣丢给阿妈,只叮嘱一句:“阿妈你烧汤多煮会儿。”,就拿着塑料袋急急忙忙往大沟边上跑。

  再不绑袋子,知了猴都爬上树了。

  泥巴屋旁的小洋楼的院子门响了声,从里面出来的年轻女人只来得及冒了个头,就瞧见便宜小姑子的背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搞得她搜肠刮肚组织好的咒骂都冲到嗓子边上了,又不得不硬生生地憋回头。

  周秋萍压根没注意到自己的便宜嫂子从娘家回来了。她连奔带跑,一口气绑了一排的塑料袋。

  今天她只跑了三四个小区就卖掉了两千只知了猴,明天要是再多跑两家只会卖得更多。挣钱这种事真是因缘际合。

  还有油渣和油饼,明儿还得继续卖。对了,她得打听下县城的粮食加工厂在哪里,看能不能搞到便宜的油糠。这是大米和谷壳中间的部分,营养丰富,猪超级爱吃,肥猪的效果相当好。镇上粮站的油糠都供不应求。

  她明明从天不亮忙到现在,整个人累得都要散骨头架了。可因为看到花花绿绿的钞票在眼前飞舞,她居然一点儿都感觉不到腰酸腿软,愣是绑完了塑料袋才雄赳赳气昂昂地回家。

  还没到家,周秋萍就迫不及待扯着嗓子喊:“青青,油渣好吃不?”

  结果她连走两步,感觉气氛不对劲。

  天光已经跑得一干二净,只有各家各户窗户门口透出的昏黄灯光照亮星星点点的各处。泥巴房前,大女儿缩在方桌边,手紧紧抓着躺在竹床上吐泡泡的妹妹,一声都不坑。

  周高氏不等女儿柳眉倒竖,赶紧迎上来:“我们进去吃饭,别跟人一般见识。”

  然而你敬人一丈,人进你十丈。

  小洋楼的院子门开了,周家嗣子周良彬的老婆胡桂香双手叉腰,想凹豆腐西施的圆规造型因为腰粗直接勒成了游泳圈。

  她尖着嗓子咒骂:“哎哟,我当是哪个来了,原来是我们家的姑奶奶啊。好厉害,进门就蝗虫过境,怕是要把整个家都搬去婆家。这贴男人贴的真是贴心贴肺,女婿好福气啊。果然是倒贴的祖宗!”

  大晚上的,家家户户吃过晚饭都无所事事,正愁没乐子呢。听到叫骂声,左邻右舍全都往周家跑。

  胡桂香一看观众来了,表演得愈发起劲,那尖利的嗓门简直要唱戏:“谁没娘家啊,谁不晓得回娘家舒坦。可我讲良心,我要脸,我晓得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我没脸拖累娘家哥哥嫂嫂,叫人养我一家子!”

  周围邻居开口劝:“桂香,有话好好讲,秋萍难得回趟娘家。”

  “好好讲?我怎么没好好讲。一筐子鸡蛋吃的一个不剩,我再晚回家一步,我们家姑奶奶就要杀鸡吃肉了!”

  母鸡是农家的小银行,现在下河村虽然早就分田到户了,但是种田之外没其他营生的人家平常也舍不得吃鸡蛋,要靠着鸡蛋去供销社换盐换酱油呢。

  这一口气吃光了家里的鸡蛋,真不是会过日子的姑娘。

  立刻有人出来教育周秋萍:“秋萍,你……”

  青青吓得缩在母亲身旁,小声喊:“妈妈……”

  她能听懂的大人话不算多,可是吃鸡蛋她晓得,今天外婆就打了蛋给她和妹妹吃呢。

  周秋萍伸手安抚地摸摸女儿的脑袋,推孩子:“去外婆那边。”

  她回过身提高嗓门,“好笑了,我回我阿妈家,我吃我阿妈养的鸡生的蛋,关你什么事?别说我们娘儿仨就吃了几个蛋,就是我阿妈杀鸡炖肉给我们吃,也跟你没关系吧。”

  胡桂香急了:“我家的鸡!”

  “你家是哪家?我阿妈可不跟你一个灶头吃饭。是你捞的鸡苗还是你喂的鸡啊?这喂鸡的口粮都是我阿妈种的田,周良彬没给过我妈一颗粮食吧。”

  周围响起窸窸窣窣的声音。

  这种事在农村不少见,老人跟儿子分家后,但凡老人还能下田的,基本都不用儿子养,反过来还得贴补孙辈。

  不过老人自己养的鸡鸭都做不了主,还要被儿媳妇指着鼻尖骂,那就说不过去了。

  胡桂香见势不妙,赶紧转移火力点:“你天天住在娘家啊,你就晓得我没喂过鸡?”

  旁边有人嗤笑出声,胡桂香跟个老佛爷似的,还喂鸡呢,一天除了三顿饭屁事不干,别说自留地是周高氏帮忙打理的,就连小洋楼的院子都是住不上楼房的婆婆给打扫的。不然再好的房子都被糟蹋成猪圈了。

  胡桂香立刻嚷嚷:“车子,你好大的派头。我回娘家都靠两条腿走,你倒是骑着洋车浪来浪去,好风光哦!也不晓得你回娘家是为了看阿妈还是想干什么。”

  其实她也想骑车风光回娘家,可她不会骑车,周良彬又有事跟人跑了,她只能自己背着儿子回娘家。

  周秋萍可不被她牵着鼻子跑:“好,说到车子,咱们好好掰扯掰扯。这车子怎么来的?冯家给我的彩礼。天底下第一的笑话,娘家进了门生了娃的嫂子扣下小姑子的彩礼,哪个收彩礼哪个嫁人,你怎么不嫁去冯家啊?”

  她越说越觉得此事甚好,就胡桂香这个搅屎棍配上冯二强那个畜生,简直宇宙和谐。只是剩下周良彬那个憨里刁,还不晓得会祸害什么人。那还是算了吧。

  胡桂香一蹦三尺高,作势要打周秋萍:“我撕烂了你的嘴,你冤枉我什么,你给你哥头上戴绿帽子。”

  她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连没反应过来的村民都哄堂大笑。可不是,农村的规矩就是收了彩礼嫁姑娘。

  那种嫁了妹妹拿彩礼去讨媳妇的人家不稀奇,但已经嫁进门生了孩子的还扣下妹妹彩礼的实在奇葩。

  要说周大爹精明了一辈子,就在这种事上昏了头,白闹出笑话。

  周秋萍哪里会傻愣愣地站在原地真让胡桂香打,她往边上一避,冷笑道:“又撒泼啊,当年是看上了自行车,这回又看上什么了,一哭二闹三上吊投河跳井要弄到手啊?”

  她喊出这嗓子后,胸口莫名一松。那沉郁多年的怨气居然轻而易举就散开了。

  为着被娘家扣下的自行车,她嫁进冯家后莫名其妙就低了一头。冯老太还有大嫂三不五时就拿这事出来刺一刺她,说她家是卖女儿。其实她陪嫁的东西不少,光那台缝纫机就是新媳妇里的头一份。

  胡桂香生完孩子后一直没减下去,加上嘴馋身懒,是这年代农村难得的壮实体型,身体笨拙的很。她一巴掌没扇到周秋萍,反而自己身子一歪,摔倒在地上。

  这人也不是个真要脸的角色,居然就势往地上一滚,拍着大腿开始嚎啕:“哎哟,不得了咯,嫁出门的小姑子要逼得嫂嫂没地上站哦。你们都是周家人,就我一个不姓周。”

  她儿子原本在院子里看热闹,这会儿倒机灵地往她身上扑,哭着喊着:“妈妈,我们走,我们不在周家待着。”

  周高氏一直缩在后面没吭声,这回听到宝贝孙子要走,顿时急了:“哎哟,桂香你别吓到小宝。不值当个事情,吵什么吵。秋萍,你少讲两句,赶紧扶你嫂嫂起来!”

  周秋萍早知道一旦涉及到周家的嗣孙,阿妈就会见风倒。她也不生气,只盯着还在地上哭天嚎地的胡桂香:“你还没地方站啊,放眼十里八乡,哪个不晓得我阿爹阿妈不是过继了个儿子,而是过继了一家祖宗啊。”

  周高氏气得脸发白,扬高嗓门喊:“秋萍!”

  周秋萍充耳不闻,伸手指着泥巴屋道:“盖了小洋楼给过继儿子一家住,老人却只能住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泥巴房。到底哪个是爷奶,哪个是孙子啊?我看过年的时候磕头都反了,不晓得该谁给谁压岁钱呢!”

  周高氏浑身发抖,又喊了一声:“秋萍!”

  旁边有老人看不过眼,也劝周秋萍:“好了,别气到你阿妈。”

  周秋萍却没停下来的意思,冷笑道:“儿子精贵,自己没有过继了人家的也是宝贝。我争不了也不敢抢,但是,养儿子是娘老子愿意,没理由让妹妹养不缺胳膊不缺腿的哥哥吧。盖这个楼,不说人工,我阿爹就是材料就花了一万五。这里头有我上班三年的工资夜班费加班费,还有我从头到尾跟着当了半年小工。那会儿大工两块钱一天,小工一块钱一天。我就算每天只干半天,那也是五毛钱。两层楼六间房,我占一间不过分吧。”

  听到这儿,众人恍然大悟,原来秋萍突然间跟变了个人似的大吵大闹,其实还是为了替她阿妈出头要房子住。

  也是,一家三口还能占了一栋楼,六间屋子都没婆婆睡觉的地方?这过继来的儿子媳妇的确不像话。

  左邻右舍帮着周秋萍说话:“不过分,本来就该有你阿妈一间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