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八零年代女首富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353节

八零年代女首富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353节

作者:金面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0 03:32:14 来源:免费小说

  第301章 不如你去押货

  因为还有正经事, 加上大家都不是热衷应酬当面子的人。这一顿饭,两桌人只开了两瓶酒,用了不到一个小时便吃完了。

  他们离开包厢的时候, 那位哈萨克斯坦的客商还在吃抓饭呢。见老白过去找他, 他赶紧吃完了剩下的饭,跟着他们又回到新华市场。

  白嫂子接了赵凤英的班, 后者过来帮忙充当翻译。这位客商想要皮靴, 两边你来我往地谈价格,说得好不热闹。

  到了激动的时候,老白直接将卢振军顶上去,煞有介事地强调:“瞧见没有,这是我们政委。我们以前都是生产军靴的,质量能差吗?”

  客商没觉得这话有哪儿奇怪的。因为苏联军队从阿富汗撤离回来, 私底下倒卖物资的情况极为常见。或者更具体点讲, 这时代无论苏联还是东欧乃至中国, 官倒现象都已经达到了司空见惯的地步。

  卢振军不好当面拆老白的台,只能面无表情一声不吭。

  双方又叽叽咕咕说了半天, 最后敲定交易三箱货, 等新货一到就成交。

  旁边有个淡黄色头发的人操着生硬的汉语道:“我对中国货有信心, 我家有只友谊牌暖水壶,用了二十多年了,还是很好用。”

  周秋萍笑着接话:“请保持您的信心, 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

  开门大吉,老白神清气爽, 一个劲儿嚷嚷要请政委跟兄弟们好好再续一摊。

  可惜却被卢振军婉拒了:“算了, 明天还要看地段, 我们也该早点回去休息了。”

  老白笑嘻嘻地要上车:“那我送送政委您。”

  卢振军又谢绝了:“不用, 我问过了,有公交车回去,明天早上我们再过来找你。”

  白嫂子跑回去拿了两大袋子馕回来,硬要周秋萍带上:“乌鲁木齐这边作息时间要比东边晚起码两个小时。我估计明儿早上你们会饿,拿这个起码填填肚子。”

  周秋萍还挺喜欢吃馕的,笑纳了白嫂子的好意。

  大家上车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按照新疆的作息时间不算晚,可生物钟作祟,周秋萍还是觉得困了,忍不住打呵欠,歪在椅背上眯眼睛。

  中途车子停靠站的时候顿了下,快要睡着的她瞬间惊醒,然后她就看到了卢振军严肃的侧脸。

  好像从木材厂回来到现在,他的兴致都不是太高。

  车子终于停在了招待所附近,大家下了车,还要再走半条街。众人都一边打哆嗦感叹乌鲁木齐的晚上够冷的,一边赶紧往前跑。

  周秋萍再看卢振军,发现他虽然脸上笑着,神色却有点怔忪。

  待进了招待所,曹敏莉和苏珊都觉得应该好好洗个澡。这一天太充实了,又是跟积压共处一室,又是在烤羊的烟熏火燎中浸润了一个小时,必须得从头到脚好好洗洗。

  周秋萍却犯了酸奶瘾,去前台问服务员买了坛子装的酸奶,准备就着馕吃。

  她上楼梯时,瞧见卢振军在抽烟,主动打了声招呼:“卢老师,要吃点吗?”

  今晚他吃得好像也不多吗,不知道是不是前面坐飞机闹的。

  卢振军微怔,然后点头答应:“好,吃点。”

  楼梯口边上就有休息沙发和茶几,两人索性就近吃起了馕。

  卢振军虽然已经出来开公司了,但工程兵还是按照以前的习惯,走出两个人站在上下楼梯口给他站岗。

  这馕应该炕好的时间不长,还挺酥的。

  周秋萍咬了一口,开门见山道:“你要是觉得木材厂那边不好,咱们还可以再看看石锁厂,货比三家不吃亏。”

  “两千万,公司账上没这么多。”卢振军抓着馕,并没送嘴里,“这有点麻烦。”

  周秋萍随口应道:“够了,你这边拿卖股票的钱,剩下的我跟曹总出。”

  卢振军却端正了颜色:“不行,那样公司出资比例太少。”

  周秋萍提醒他:“没事的,合资的要求是外资出资比率不得低于15%,我们这边出90%都可以。”

  因为改革开放之后搞合资企业的初衷是为了吸引外资,所以当时中央讨论后决定合资企业对外商出资只设下限不设上限。

  据说这下限的目的还是为了防止内外勾结弄假合资企业,好骗取国家的优惠政策。

  卢振军认真地看着她:“实力才是硬道理,出钱多的不可能听出钱少的指挥。”

  说到底还是他预估不足,他在来乌鲁木齐之前,他本以为带商贸城就是批发市场而已,又不是那种高端大气上档次金碧辉煌的商场,应该要不了多少钱,几百万足矣。

  结果真正身处其间,他才知道这一块生意有多大,市场需求有多旺盛,盖的商贸城自然就不能小。但如此一来,就超出他的预期了。

  周秋萍又咬了口馕,咽下肚子才开腔:“卢老师,我想你应该清楚。对我和曹总来说,真正选择和贵公司合作的原因只有两点,一个是我们看好在乌鲁木齐搞商贸城的发展前景。第二个就是我们自己没实力吞下这块蛋糕。即便我们能拿出更多的资金。”

  就好像老白跟他的同乡已经在新疆发展了这么长时间,依然免不了受欺负一样;她俩作为外乡人想在别人的地盘上折腾,哪有那么简单。

  周秋萍慢条斯理道:“其实我们三人分工很明确。你负责是方方面面关系的协调,这要靠你的人脉和你的背景以及你们公司背后的力量。曹总作为港商,得到的是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至于我,才是那个负责资金的人。所以你们公司的无形资产并不少,可以折算成股份放进去的。”

  卢振军却觉得这些太虚,有用地皮和厂房以及机器入股的,哪有用这个入股的?有些事情能做不能说,更别说落实到纸面上了。

  他再一次深深地痛恨拖后腿的同僚。当初要不是那帮家伙窝里横,一百万的押送费也不至于飞了。真是送到他手上的钱,都被打掉了。

  周秋萍直截了当:“那你打算怎么办?不搞商贸城了?”

  “不,我想办法再弄点钱。”

  周秋萍大摇其头:“我看还是算了吧,从你们的人手里抠钱,那比登天还难。”

  她差点脱口而出,你们有钱盖别墅都没钱给士兵发鞋子,更何况其他。

  “这样吧,缺钱就挣钱。有个办法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试试。当初我跟老白刚合作时候,其实考虑过把货物送到喀什,那边出货价格更高。但是我们谁都没有人手跑一千多公里的路,时间上也忙不过来。所以老白最终还是选择就在乌鲁木齐把货发出去。起码遭遇抢劫的风险要小很多。”

  八十年代新疆民族关系不错,没怎么听过暴.恐事件。但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治安谈不上多好。尤其新疆地广人稀,难听点讲杀个人随便一抛,说不定连尸首都找不到。

  周秋萍慢条斯理道:“我可以从江州和武汉再调货过来,给老白什么价就给你什么价,后续你要怎么处理,你自己选择。”

  如果简单点,她可以让房地产公司把那三百多万掏出来跟她合伙从内地工厂拿货,然后运到乌鲁木齐转手挣钱。

  但凭什么呢?她蹚出来的路为什么要拱手送给别人。即便他是卢振军也不行,亲兄弟明算账。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都得冒风险摸着石头过河。

  见他没说话,周秋萍又给建议:“或者你们可以给远道而来的中亚商人当护卫,把他们送到边境去。这样他们花小钱买大平安,应该会愿意。”

  其实在被迫又搬进军区后,她真考虑过搞自己的安保公司的事,但很快她就意识到自己是异想天开。

  不是没合适的保镖人选,而是没这个市场。

  现在真正的有钱人,那些官倒基本上都是二代,而且是级别不低的二代,说不定还身居大型单位的要职,他们根本不需要私人安保,他们可以动用军警保证自己的安全。

  而赚了钱的私营业主们,抱歉,他们有的流亡海外了,有的被抓去坐牢了,有的戴上红帽子了,有的则直接把企业给捐了。

  不管是他们当中的哪一种人,都不会大摇大摆地请保镖。新闻里天天批判剥削呢,有接个人敢请保镖招摇过市啊,老寿星上吊——嫌命太长吗?

  至于外商,嗐,外资企业撤得七七八八,留守最多的港资和台资,人家不会请自己的保镖吗?你一大陆人折腾出来的安保公司,而且还都是退伍军人,老天爷啊,人家请了你们,那不是天天恐惧一不小心就叫你给革命掉了。

  既然对内不行,那就只能对外。

  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去东欧去苏联做生意就成了淘金者的天堂。但伴随其中的是高风险,尤其在苏联解体后,各国治安迅速恶化,震惊世界的中俄列车大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从商人的角度出发,如果能花小钱保平安,那肯定不错。

  所以这门生意不是不能做,而是要换个发展思路换个服务对象。

  周秋萍一口口吃着馕,声音轻轻的:“我个人建议你们可以先和老白的客户谈,看谁想雇保镖。等到了地方,了解完行情,后续你们自己单跑线路,也就知道该带什么货过去了。现在大部分干外贸的都是蚂蚁搬家靠肩膀扛,信息也主要依靠口口相传,效率太低下。如果能把这块整合起来,那就是一股很大的力量。”

  手上的馕越来越小,坛子里的酸奶也越来越少,周秋萍慢条斯理道,“其实我挺期待这个事情能做好的。今天那个外国人说他相信中国货,他们家有一友谊牌热水壶用了这么多年都很好。但这种好感会一直持续下去吗?我觉得很难。因为他们那边生活物资匮乏,当更多的人发现走这条贸易路线很挣钱的时候,大家肯定会涌进来,谁都跟钱没仇。这供货商越多,货源就五花八门。粗糙滥制的接线板,穿了不到一天就掉底的鞋子,还有用纸做的裙子。咱们能买到,他们肯定也能运出去。时间长了,咱们这边的名声也就坏了。后面想做大做强就非常难,因为上过一次当的人不愿意再被骗第二回 。不如趁着现在这行当刚起来,把口碑立住了,市场站住了,后面就能掌握更多的主动。”

  卢振军看着她,半晌才冒出句:“既然我们合伙做生意,你在公司挂个顾问的职务吧。”

  周秋萍点头:“也行,你就按照曹总的标准给我发工资吧。”

  “多少钱?”

  “每个月2000。”

  卢振军想感慨,2000块比他这个老总的工资还高。不过他清楚,周秋萍值这个钱,甚至应该更高。

  她慢条斯理道:“我只能给你指方向,具体要怎么做这生意,我没干过这个。不然要是传授经验的话,那就不是一个月2000,而是10%的提成了。”

  她话音落下,两人相视而笑。

  去年的8月份,就是这10%的提成把他们绑在了倒卖国库券的船上。

  那一回他们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真赚了一个亿。

  现在,转手做外贸,这么大的市场,没理由会做得更差。

  周秋萍干掉了最后一口酸奶,站起身,心满意足道:“好了,吃饱了睡觉,明天还要干活呢。”

  她一边往房间走,一边欢欣鼓舞。

  这门生意的确得好好做。这买方市场大了,卖方市场不就更蓬勃了吗?

  光靠老白一个人,能促成的买卖维持有限。她都指望厂家直销的辐射力能走出江省,四通八达了。那今后她能联系上的厂家岂不是更多了?老白单枪匹马,可未必能吃下这么多货。

  对,就该自己拓展市场,培养这群兵哥们去搞外贸。反正就转这趟他们能够顺利敲定地皮,那光是办理相关手续也起码得半个月。到那会儿乌鲁木齐的雪都飘满天了,还盖啥房子呀?诚心给自己找事儿。

  得等到明年4月份乌鲁木齐的春天来了,赶紧加工加点,才能赶在年内完工。

  冬天这么长时间,难道让他们猫冬吗?开啥玩笑,生产队的驴都不敢这么歇。

  她们这帮女同志哪个不是忙的脚不沾地,这群男同志当然也得干活了。不让他们在新疆跑,难道让他们回内地跑?就卢振军的背景和关系网,还有部队这个大靠山,用不到几个月就能建起自己的货源网,那不是在抢她的生意吗?

  那可不行,她正做得风生水起,能多赚一笔钱是一笔钱。

  所以,去产业链的下一环吧。

  第2天早上所有人都入乡随俗地赖床了,主要是起早了没用,人家正常作息时间就比他们习惯了往后挪两小时。

  老白来的到还算早,摆摊做买卖的人本身就要起早贪黑。所以他和他的同乡们几乎还是按照以前的生活作息早早起来,好有时间支摊子。

  老白已经不太管摊子上的事儿,早早过来,跟周秋萍他们一道吃过了招待所的早饭,就开车带人去石锁厂。

  昨天跟着的工程兵换了一波,剩下的人还是去新华市场观察,看哪些货的销量最好。

  用卢振军的话来说,那就是用自己的眼睛测量数据。

  老白才不在意这些,他一边开车一边介绍石锁厂的情况,跟木材厂因为缺乏原木供应,所以举步维艰不同,石锁厂纯粹是因为产品被市场淘汰了。

  这年头,谁还愿意用石锁啊。

  不知道是不是先入为主,大家看完石锁厂都摇头,感觉要比木材厂差多了,地段不好,地方也小,而且交通不太方便。

  虽然说商贸城其实主要走的是批发路线,但周边的客流也很重要。最关键的点在于现在有车子的人太少了,很多来批发的商户也是靠着肩扛手拎的方式带走他们买的货物。

  这样的话,公共交通工具就非常重要。

  曹敏莉表达自己的意见:“我个人倾向于木材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