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重生之与君厮守(GL) > 分卷(50)

重生之与君厮守(GL) 分卷(50)

作者:于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9 21:42:43 来源:免费小说

  由两个内侍张持白绢,皇帝御笔出题。先是诗赋,再由皇帝问策论。

  随着殿廊正中间水漏顶端的标尺一点点的往上推移,殿外的东方的春阳随之慢慢往上升起。

  三月花开,崇政殿外的庭院鸟语花香,树荫下的女子亭亭玉立,试进士的殿没有隔墙,卷帘下的幔帐飘动空中,姑娘,您不去内殿看看吗,陛下的御座后有屏风,能瞧见省元的座次。

  帷幔飘动在她眼中,轻泛眸子转身,不用了。

  第61章 金榜题名尤可期

  黄昏时分, 斜阳照孤影, 群鹤飞过皇宫上空,从江南迁徙北去。

  姑娘,今年入殿试的举子真是少,连崇政殿都只试进士一日。

  宣德楼隐蔽的一角处,落日的余晖将赵宛如的身影拉得斜长,影子折映在墙边朱漆栅栏上, 眸光如天边的火烧云,炙热发烫, 也不知,爹爹对她的映象如何。

  张庆骤视着城楼下的白衣少年, 极为肯定道:李真人的谈吐, 样貌,都不是一般世家子弟能比的, 官家爱才,尤器重真人这种不骄纵的年轻人。

  从宣德门左侧门出来时李少怀被人叫住。转身见叫他的人穿着紫色的绣花边公服, 等人走近时才发现原来是刚才皇帝身边的近臣, 中贵人?

  周怀政托起李少怀,不用这么客气,你是平仲的学生,今日皇帝对提及寇准而冷漠的态度, 让周怀政将心思转到了李少怀身上,我自也会帮扶于你,日后入了这朝堂, 便要谨言慎行。

  对于这个内侍省的高官太监,李少怀所知甚少,不过恩师愿与之交好的人想来也不是什么佞臣,多谢贵人提醒。

  平仲遭人陷害排挤,我亦未能劝阻圣上,痛心不已,望你不要步后尘,今后做事皆要三思而后行。

  贵人教训,怀定当谨记。

  李迪在不远处等着他,见她神色轻松,李迪呼了一口气,适才在崇政殿,我都替你捏了一把汗,可把我吓死了!

  李少怀只是洋溢着笑容,并不后怕。

  上午的诗赋,由礼部的考官先进行阅卷排名,最后交由皇帝定夺。

  陛下,这是刚刚那个坦诚自己曾做过殿试所出之题的少年所重写的文章。钱怀演将卷子呈给皇帝,今年才十四岁。

  赵恒惊叹不已,如此少年落第岂不可惜。于是挥笔在中第名单中添了一个名字。

  礼部再将排名靠前的文章策论呈上,诗赋试才,策论试能,独李少怀的策论吸引着赵恒,李若君...

  见皇帝面露欣喜,周怀政小小的心颤了一下,圣上,这李若君是寇准的学生。周怀政与寇准交好,寇准在朝时常帮衬。

  赵恒原本因喜获人才大悦,又因周怀政的话让他变了脸色。挥了挥手,主考官将试卷收起退至一边。

  从内殿出去,一一查视各座的举子,观今之天下,是你们士子共治之天下,朕最后有三问,观之天下,举之国势,何以治?为人臣者,何以治?彼时君者,又当如何治?

  策论的文章已经看完了,赵恒此举只是想看看他们的胆量,虽不是太宗可也想得魏征。

  想到了答词的举子们上前一步,猛虎在山,百兽莫敢侵;忠臣处国,天下无异心。

  功不滥赏,罪不滥刑。

  智者因危而建安,明者矫失而成德。

  不以尧舜之心为君者,具君也:不以伊尹,周公之心为臣者,具臣也。

  各举人争相上前,各执其词。

  赵恒走至李迪身前,文章写的好,可不知能否说的好?

  李迪上前一步躬身,战事定,四海平,今之大宋,万邦来朝,臣以为,治国先治人,治人先正己身,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上行而下效,淫俗将成,败国乱人,实由兹起,以儒之教化臣民,仁德而治天下,君臣同体,使之臣民向君,君恩布泽天下,四海归心。

  赵恒点头,将手搭在腰间的玉带上,摸了摸胡子走至李少怀跟前,你呢?

  李少怀只是从躬身合起的袖子内微微抬起头看着皇帝。

  哼!赵恒见她小心翼翼的样子遂轻视其一眼后离去,朕要你说!

  李少怀放下手,望着皇帝的背影直起身板走上前,今陛下开恩科,纳四海,不问门庭,不计出身,为安.邦求贤若渴,诚以问诸士天下之势,以求君之道,臣之道,民之道,心系社稷,此乃百姓之福,天下之幸。

  赵恒停住脚步,站定在漏钟旁,朱色裙摆微拂。

  李少怀轻呼一口气,陛下亲临崇政殿取有才之士,是为天下万民,为人臣自当忠君爱民,上既有问,下当直言其词,行不避言,言不惧色,是为忠正,以百姓为先,而不以君为优,此为中正。君臣同体,天下尤同体,民在次,亦在重,民得教化,使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臣子介乎君民之间,承之教化,施之教化,视下之苦难,上奏直言。君王治下,当趋以厉害,辨以是非,不问出处,不看门庭,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思之于民,君安,则天下安。

  殿廊变得格外安静,只剩李少怀的声音在回响,众人皆翘首窥视。

  赵恒双手叉腰,沉呼一口气,举国之事,何以治?

  举子们纷纷竖起耳朵。

  举国势而治,臣只有四个字。李少怀睁眼定住,文武兼备!

  赵恒脸色依旧,看不出是喜还是怒,何为?

  李少怀朝着皇帝的方向躬身,始皇帝横扫**,改分封立郡县一统天下,二世施之暴.政令天下揭竿而起,高祖立汉,以为郡县此制无血脉同宗而亡,遂以封国郡县并行,致七国之乱,后有武帝实行推恩。而今我朝,以武夺天下,又惧武,岂不是如出一辙?

  赵恒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的注视着李少怀,她所言让几位考官与诸众举子震惊,竟敢以亡国比之今朝,皇帝怕是再好的性子也是要动怒的吧,纷纷替其捏了一把汗。

  赵恒合起自己的双手放在腹前,转身,我朝北有辽,西夏,西有吐蕃,南有大理,其心各异,如你所言,当何以治?

  皇帝之声,充斥整个殿廊,李少怀微低的头抬起,上前一步扬声道:观以兄弟之国辽,陛下言其心各异,然同宗血脉尚可倒戈,何况异姓之兄弟,今辽国之盛,觊我中原,窥我华夏,铁骑尤不可挡。夫以举世论国力,综而取之,当教化于民,藏富于民,再富国家,正心于民,正心国家。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以人分之。文有智,以安天下,武有力,能定江山,再夺故土,攻城掠地。惟有道者,能备患於未形也,故祸不萌。

  李少怀合起袖子躬身大声道:夫君者,以家为家,夫上君者,以国为国,万世之君者,以天下为天下!

  声音震耳欲聋,逼进人心的话,将殿内众人的热血烘热,沸腾起来。

  翘首之人纷纷投以赞许与倾慕,同时自愧不如。

  考生座次上的帷幔肆意飘动着,皇帝的目光凝着李少怀一动不动,所有人都在此时屏住了呼吸,殿内安静得可听见春风穿堂的声音。

  说得好!

  这三个字,让众人提着的心得以放下,李迪为之松了一口气,再观之李少怀,却发现其格外从容。

  已近日落,礼部将黄色的空榜呈到皇帝御座前,由皇帝钦点一甲名单,再由知贡举当庭颁布一遍后于次日昏时在宣德门前的皇榜张贴。

  蘸墨的笔滞留在空中好一会儿,赵恒挥笔依次写下了三人的名字。

  其余之前排名好中第与落第的名单未有太大的变动,由礼部的官员进行唱名。

  金榜是黄色的,榜内有一张金纸,纸上依次写了三个人的名字,一甲进士及第,甲科第一名,李迪。

  李迪为省试第二,殿试拿了第一也不算太意外,只是他们好奇之前的省元会落到第几。

  甲科第二名,李若君。

  一二名对调了,臣...李迪想要争辩,被李少怀拉住。

  这状元本该是你的呀!

  名次而已,金榜上本就不分伯仲。

  李迪的焦急,倒不是因为自己才华不如李少怀而要让这个状元之荣,他是思及了惠宁公主的强势性子,以及有状元头衔求娶公主岂不更好?

  李迪又喜又气的,心道:你这个傻孩子,怎么就不明白呢!

  甲科第三名,李遵勖。

  本在省试落榜的李遵勖,得恩旨参加殿试,以一甲第三名,提名金榜,进士及第。

  金黄色的榜单收好后换了一卷普通的榜单,二甲取士四十九名,赐进士出身。因人数多,便只按着名字一次念过去。

  三甲取士七十四名,赐同进士出身。

  今年怎的取士这般少?

  嗨,参加殿试的人总共不到四百人,看来又得等一年了!

  沈惟温。官员念完后将名册收起,高声问道:可有异议?

  没过多久内殿又走出一个绿色公服的官员,临川晏殊,少有才志,赐同进士出身,授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

  凡于殿试中进士者皆即授官,不需要再经吏部选试,只不过能被重用者,几乎都是前几名,也就是金榜上的几人。

  殿廊内陷入一片议论声,许久后官员扯着嗓子道:若无异议诸位便可以回了,今日昏时宫门外会张登皇榜,一切以此榜为准,金花帖子也会于这两日内发往至你们的住处,中第者若住处有变动要提前申明,另外圣上会赐琼林宴于三日后,届时也会有人通知你们。

  金花帖子到手后,你们便是天子门生,届时该谢恩的谢恩,但这大内的规矩还是要遵守的!

  诸士子躬身拱手,是!

  三日省试,一日殿试便在大庆殿前钟鼓楼的钟声敲响时结束了。

  宣德门外的皇榜刚一放出,围观者男女老少皆有,穿着颜色红红绿绿如百花,将皇榜前的空地挤得不剩一点空隙。

  礼部在朝报上刊登榜文,制成多份由各路传信使快马加鞭传至各州县。

  不光朝廷有这种专门传递消息的机构,民间也有私人的小报,这些民间小报往往会比朝廷传的消息还要快。

  各世家的轿子一早就停在了宣德门附近,达官贵人若看中了哪个进士,便上前拉拢,至此之前已在家中备好了晚宴。

  街道上不乏一些胆大之人,带着粗壮的大汉直接将看中的进士扛走。

  普通的二三甲进士都有人争抢,更别说金榜上的了。

  可惜的是,今年的状元郎已娶妻生子,不过也不妨碍一些世家想要拉拢结交。

  李迪被人所围,进出不得,盛情难却,遂无奈的答应了几个员外日后的宴请。

  李真人进士及第,名列第二。张庆离开了一小会儿后将消息带给赵宛如。

  能及第便是天下读书人所梦寐以求的了,第二...赵宛如凝视着城楼下远处那密密麻麻的人群,是因为寇准之事么?

  上一世,寇准是在她中了状元之后才被皇帝冷淡贬去地方的。

  人终究是有私心的,爱屋及乌,谁也不例外!

  即便真人只是第二,但也已经是很了不得了,今日姑娘是未曾亲眼见到真人在崇政殿的回答的策论。李少怀中第,张庆替公主开心。

  赵宛如侧身凝着他,你去崇政殿了?

  张庆低下头,今日臣在崇政殿外殿当值,不过臣未被真人看见。

  见赵宛如并未责怪,张庆继续道:官家当堂向各举人提出三问,涉及国事,只有几人敢直言回答,官家特意问及李迪,后又问了李真人。

  臣当差这么多年,所见胆大的官员也不少,但是像真人这般敢直言的,除了寇准再无他人。

  言他们不敢言,言今时之弊,言堂上之人,字字珠玑,撼动人心。张庆为武将,慷慨激昂之语也激起他心中热血。

  今日我总算明白了,您为何这么看重李真人。

  张庆侧过头,看着楼下被众人围拥的白衣少年,虽在远方,可也在一眼中被认出,落日打在那群穿着富贵的人身上,红绿夹杂期间,使得中间的白格外耀眼,金玉,无论走到哪儿都会发光。

  听着张庆的话,赵宛如轻轻的笑了笑,晚霞的红光照在她的脸上,耳畔的发梢被金水河畔拂来的春风吹动,令人为之动容,因为,她本来就是光呀。

  无论名次为几,又不论是何时,她与上一世一样,心中的感动从未消减,甚至要比上一世更为深。

  因为此心中,是情。

  李迪已经娶妻,李公武门庭之高,一般人家不敢高攀,于是纷纷投向李少怀。

  李少怀皆已有婚约而拒之,不管来者何人,是何身份,谈及内事时,她都会言辞拒绝,郡主也好,县主也罢。

  此次皇榜前的轿子中还真就坐了各王爷国公家的小娘子,其沈继宗之子沈惟温就被密王家的县主看上了。

  京郊来了两拨人送帖,帖子长五寸,宽二寸半 上面写着中第人的姓名,帖子下压着花,因此称为金花帖子,帖子用一张大帖装着,大帖外面也写着名字。

  中第的新任官员会在其任所有专门的官员教导,除了金榜之外或者是皇帝熟知有能力的进士,一般都不会委派实权官职,只从一些小官做起。能越级提升的往往是那些进士及第之人。

  正式上任之前,皇帝会赐琼林宴。

  明日琼林宴,殊弟呢?

  他被朝中的李侍郎看重,拉到家里去了,李侍郎有一个女儿,与他同岁。

  李少怀笑了笑,密王之女宜都县主看上了沈惟温,也将他带回了府,可最后上门提亲的却是二郎沈惟清。

  沈伦之孙沈惟温?晏璟听到沈这个姓后愣了会儿。

  对。

  沈继宗本是妾氏所生的庶子,正室无所出,母凭子贵遂扶为正室。

  怎关心起朝臣的家事来了?

  晏璟摇头,师父也姓沈啊。

  李少怀沉闷了一会儿,有空,再会会沈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