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枭雄入赘后 > 枭雄入赘后 第60节

枭雄入赘后 枭雄入赘后 第60节

作者:今夜来采菊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9 21:26:50 来源:免费小说

  老爹思及安阳百姓正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又见晋州几个城主压着赈济粮不撒手,气得咬牙切齿,又背上行囊,冒着瓢泼大雨,单枪匹马的杀去了帝都。

  他要告御状,他要斥贪官,他要替百姓伸冤。

  楚家在帝都尚且有些人脉,老爹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用那满腔坏水和一丝热血在帝都大闹了一场,终于是给南六州的百姓要来了钱粮。

  回安阳,赈灾,修水利,再应对那三年无收的苦楚。

  这场洪涝带来的后果让老爹足足缓了四年,他年满二十,尚未娶妻,钟慈也年满二十,尚未嫁人。

  当时安阳穷到什么样,耗子进粮仓里转一圈都得哭着出来,还不如四年前光景好,可老爹得知钟慈未嫁,贼心不死,风风火火的跑去了晋州求亲。

  虽大户人家女子嫁人都比较晚,但也少有二十岁还不嫁的,按常理说,钟慈已经是老姑娘了,老爹的对手却还是那么多,仍是一帮高富帅里的矮矬穷。

  不过,他这回一去都督府,就见到了钟慈,钟慈拿着那封满纸骚话的信,问是不是他写的。

  老爹真是不傻,他一想,钟慈把信留了这么多年,又赶在这时候跑来问他,立刻就承认了。

  时隔四年,钟慈给了他回信。

  那封满纸骚话的信上准是写了一些见不得人的,老爹言简意赅,只说自己写了“午时三刻,邀卿赏月,愿卿着蓝衣,书不言尽,府中槐树下见”。

  钟慈只回了他一个字。

  好。

  “所以,我娘她会嫁你,是因为你那时赈灾救民的壮举?”

  “哎,其实……说来惭愧,我,我当年压根就没想着什么大仁大义,只是看不惯他们独吞那些赈济粮,可恁娘,为着这件事,等了我四年。”

  “恁娘跟我说,纵使富贵滔天,不能兼济天下,也是白白富贵一回,白白到人间活这一回,做人,应当以天地之心立心,以生灵之命立命。”

  楚熹脑海里,并没有多少关于钟慈的记忆,可从府中老仆和老爹的口中,她能构造出一个模模糊糊的轮廓,能想到那该是一个多么漂亮,善良,温柔的女子。

  老爹又叹气,他今日只在说到第一次见钟慈的时候笑过:“恁娘还在世时,我做那些扶危济困的事,就是为了哄她高兴,并没有将她那些话真正放在心上,没承想,今日又从恁嘴里听到了,许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老爹的意思是,同意盖安民村了?”

  “安阳城里有多少粮草,恁自己心里有数,恁看着办就好。”老爹是有一颗善心的,可腔子里更多的坏水:“实在不行咱就给沂都写信,既然是善举,咱们出力气,沂都出粮食,给他一个好名声,他肯定乐意,说不定还能赚一点。”

  楚熹原本还怕自己动用那好不容易得来的粮草,老爹会不同意,得了他的准话就放心了。

  说干就干。

  快步走下城楼,召集一众城卫:“把百姓们送来的干粮拿好!落吊桥!开城门!”

  城卫齐齐应道:“是!”

  护城河外成百上千的流民,自觉走到了绝路,正低声呜咽,忽听“咯吱”一声巨响,纷纷抬起头来,只见那高耸巍峨的城门缓缓落下,铁锁链晃荡着,一点点绷直了,城门重重的落在土里,光晕之下飞尘四溅。

  “城门……城门开了!”

  不知谁流着泪喊了这么一声,千百流民顿时嚎啕恸哭,仿若死里逃生。

  安阳城里的百姓也不禁红了眼睛。

  几个统领带着众城卫出了城门,将那些果腹的干粮分发下去,流民们无不感恩戴德,连声道谢,可当他们吃饱喝足,想要进城时,又被这些城卫拦下了。

  “不,不让我们进城吗……”

  从安阳再往东走,便是沂州境内,要徒步千里,走上足足半月,他们无论如何也挺不过去。

  “是不能让你们进。”

  这一队人高马大的城卫里,突然冒出个身着锦绣,肤如白雪的小姑娘,她一开口,那些城卫各个俯首听命,流民们意识到她便是安阳的少城主,忙跪下来叩拜:“我们实在是没活路了!求少城主开恩!我们此生当牛做马也会报答少城主的大恩大德!”

  沦落到这个份上的流民,不过是一些以耕种为生的穷苦百姓,便是耕种,也是东家的地,他们两手空空,大字不识,说不出什么好听的话,一片诚心却不假。

  楚熹正愁怎么同他们说安民村的事,仇阳默不作声的搬来了一把凳子,楚熹当即扶着他的肩膀,踩到了凳子上,叫所有流民都能看见自己:“你们不是没有活路!”

  小姑娘声音清脆,字正腔圆,透着一股善意,跪在地上的流民不自觉又抬起头,寂静无声的看着她。

  “前两日舟凤来信,祝大人率领帝军打退了西北荒蛮子!荒蛮子便是卷土再来,也需一两个月,我晓得你们没处去,我虽不能让你们进城,但可以在城郊划出一块地,让你们暂且安顿下来,房子不够住,有现成的木料,咱们盖就是了,锅碗瓢盆,衣裳被褥,城中百姓一家凑一点,说凑齐也就凑齐了,吃饭是大锅饭,老弱妇孺少吃一口,省下来给能出力气干活的,还有那奔波一路生了病的,我自会找大夫给你们看诊抓药。”

  “你们若愿意!现在就同我去城郊!天黑之前准让你们吃上饭!若是不愿意留在安阳,吃饱喝足,往北走一个时辰,码头有安阳的货船,上了货船,天南海北随你们去闯!”

  “只要不懒!只要想活着!就一定能活下来!”

  能跑到这来的,哪里会有懒的,哪有不想活着的。

  他们跑出来,并非是畏惧战乱,并非是贪生怕死,是那些富商都在大肆囤粮,米价和船价一样飞涨,他们半生积蓄,竟不够买一袋米,只能背井离乡,做这低人一等的流民,这一路,不知遭了多少罪,受了多少白眼。

  好在,终于有容身之处了。

  “多谢少城主!多谢少城主!”词汇贫乏,谢来谢去还是那句话:“这辈子给少城主当牛做马!”

  只听那小姑娘轻笑一声,细声细气的说:“用不着你们当牛做马,往后再有西边来的流民,你们也帮把手,同心同德,不怕有过不去的坎儿。”

  流民们视她如观音降世,无有不应。

  楚熹心里有种难以言喻的满足,她望着这些流民,拍拍仇阳的肩膀。

  仇阳微微抬起头,看楚熹的目光近乎虔诚:“怎么了?”

  “做好人的感觉可真好。”

  “是啊。”

  仇阳也觉得很好。

  从前做土匪,这些流民看到他就像看到了恶鬼,即便他手里握着刀,也断然不敢正视那些流民。

  可如今他站在楚熹身边,终于能真正的挺胸抬头,顶天立地。

  “走吧!你陪我一块去城郊!咱们有正经事做了!”

  “嗯!”

  楚熹和那些城卫原是站在吊桥上,当他们走到护城河外,要关城门时,后方忽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有人喊:“少城主!少城主!”

  转过头,竟是安阳城的百姓们,领头的是一帮年轻小子,有拿锯子的,有拿刨子的,有拿墨斗的,各个跑的面红耳赤,气喘吁吁,可眼睛却都是明亮的,清澈的,满含一片赤子之心:“不是,不是要盖房子吗,缺木匠哪行啊。”

  楚熹忍不住笑了,笑着笑着,眼眶里莫名湿润了。

  她低估了安阳百姓们的善心,更低估了流民们的坚韧。

  短短三日,城郊便盖起了安民村。

  这消息顺着沂江很快流向合州,那些找不到活路,又不敢轻易离乡的合州百姓看到曙光,终究下定决心,收整行囊,跋山涉水,赶赴安阳。

  最先来的大多是舟凤的百姓。

  帝军镇守舟凤当真不易,前有薛军,后有沂军,内无积粟,外无援兵,全靠祝宜年一人独挑大梁,严令治兵,誓死不退,那舟凤百姓整日听着炮火声,简直心惊胆战,生怕西北军杀进城来不管不顾一通乱轰。

  说句老实话,他们宁愿西北军快些攻占合州,起码能像丘州那样安生过日子了。

  祝宜年誓死守城,他们管不了,只能逃命。

  “主子!刚截下来祝宜年给朝廷的密函!”

  “拿来我看。”

  薛进瞧过那封密函,冷冷的勾起嘴角。

  李善听闻截下舟凤密函,匆匆赶来问:“密函上说什么。”

  “舅舅。”薛进敛起笑意,起身答道:“舟凤粮草所剩无几了,祝宜年找廉忠讨要。”

  “呵,廉克死在他手里,廉忠怎会轻易给他粮草,你以为舟凤帝军还能撑多久?”

  “不足半月。”

  “好!半月之后,便一鼓作气攻下舟凤!”

  “舅舅,祝宜年手里还有火药,我们上一次损失不小,还是慎重……”

  “慎重!等朝廷粮草送到了!你想攻城为时已晚!如此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能成什么大事!”李善训斥过后,又长叹道:“是我无能,没教好你,若你父亲在世,定不会叫你变成这幅样子!”

  父亲。

  薛进还在襁褓之中,薛元武便惨死在了月山关外,他从未见过李善口中那个杀伐决断的父亲。

  李善对薛元武,无疑是忠心耿耿的,可李善并不明白薛元武。

  “我知道了……”

  “你记住,你父亲和两万西北军民都是死在朝廷手里,他们不顾西北百姓的性命,我们也不必顾他们!推翻朝廷,杀那昏君,给你父亲报仇!”

  “嗯……”

  李善看薛进那低眉顺眼的样子,就不由的怒从心来,转身拂袖而去。

  薛进将密函随手丢到案上,似乎并不在意李善的训斥。

  可方才来报信的小将却是不服:“主子才是西北王,为何要处处受李将军辖制。”

  薛进睨了他一眼:“别胡言乱语。”

  小将忿忿不平,倒也不敢再多说什么。

  “那边如何了?”

  “主子料事如神!安阳真接纳了那些流民,如今舟凤的百姓都奔着安阳去了。”

  见薛进不语,小将又道:“楚家小姐这些日子都忙着建安民村,没什么别的动静,对,那个土匪一直跟在她身边。”

  薛进眉头微蹙,抬起头问:“那土匪到底长什么样?”

  “这个……廖三倒是说过,个子高,比他还高出半头。”

  廖三很魁梧。

  薛进和他差不多高。

  “好了,不用说了,去告诉刘观,让他想办法刺杀太子。”

  “是!”

  第45章

  祝宜年为打退西北军,用粮草换了火药,虽说的确打了胜仗,但粮草也所剩无几,因此连发十几道密函给朝廷,西北截下那一道密函时,祝宜年已收到了朝廷的回信。

  信上称,沂军在后,虎视眈眈,倘若战败,再无退路,一应粮草军资,必将落于反贼之手,不妨退兵兖州,让薛军沂军鹬蚌相争,帝军做渔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