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农家极品的幸福生活 > 农家极品的幸福生活 第102节

农家极品的幸福生活 农家极品的幸福生活 第102节

作者:凡间小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9 20:10:16 来源:免费小说

  难得回一趟村子,唐宝珠天天乐不思蜀,原本空下来的药库很快就又充盈起来,本来唐家人是打算回来几天,把老家的一些事安排好,明年唐发财就要下场科考,若是真能侥幸考中成了举人,就算是半只脚踏入官场,处理好家里的事就是必须的。

  结果唐宝珠回来的这些天明显比在县里高兴,加上已经是十一月,再过两个月就是新年,唐石头和家里人商量过后,决定今年就在村里过。

  不管是唐宝珠还是唐家其他人都清楚,日后他们回村里的次数会越来越少,所以对今年在村里过年都没有异议。

  ◎最新评论:

  -完-

  第122章 、亲事

  ◎为什么不行◎

  相比于三房这边的和乐融融,老宅那边就没那么安稳了,唐宝珠回来后就看过两老的身体,年纪到了,都是从小苦到老的,唐老头夫妻两个身体并不算好,她给两人分辨调理了一番,这些天哪怕她不在家,也都让大哥大嫂把熬好的药送过去。

  没几天村里人都称赞唐发财孝顺,时人以孝为先,有这么一个名声对唐发财来说是好事。

  唐宝珠的医术取自多家,如今也慢慢有了自己的风格,以她如今的水平,别的不敢说的,到京中给那些老店做个坐堂大夫没问题,远不是乡下这些郎中游医能比的。

  自从喝了唐宝珠开的药方,没几天唐老头两个的精神头就明显好了,原本有些不利索的腿脚也有力了。

  唐大嫂看的羡慕,加上有心讨好三房,时不时的就去三房走一趟。因为老爷子的话,她倒是没敢提把几个儿子弄到三房的店里干活,不过明里暗里暗示是少不了的,可惜唐石头惯会打哈哈,当作没听懂,王春花更是直性子,是真的没听出来,让她难免有些气闷。

  哪怕三房和老宅的关系有些尴尬,这些年过去,大多数人也都忘得差不多了,更多的人觉得当儿子的难不成还真能一只和爹娘怄气?因为这个原因,三房回来之后,老宅这边也受益不少,出门到处被人捧着,免不了有些飘飘然。

  相比于唐大嫂只是面上飘,心里还谨记着老爷子的话,唐二嫂就没那么沉得住气了,她生了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就不说了,几乎被她当成了命根子,要星星不给月亮,为此和唐婆子都干过好几回架,也让人开了眼界。

  相比于对儿子的极尽纵容,对几个女儿都不算特别好,老大杏花当年成亲之前算是和家里闹了不痛快,加上杏花男人性子憨厚能吃苦,前两年已经到了县里做工,唐二嫂就算是想折腾也没法。

  老二桃花之前跟着唐老四,后来嫁了富裕人家当小妾,为此她还得了几两银子,就算想闹被唐老四一吓唬也没了胆子,梅花也就是如今的唐小鱼是直接过继给了三房,不管再怎么后悔,也没用,况且每次她和梅花闹过,转眼唐家宝就会莫名其妙被揍,次数多了她干脆就当没这个女儿。

  只有个荷花,在没有儿子之前也是最受宠的女儿,这些年也和唐二嫂有联系,时不时还会给一些绢花之类的小东西,让她深觉还是这个小女儿最靠得住。

  如今眼看着三房日日大鱼大肉,出入还有奴仆伺候,对唐二嫂来说那真的是心里如同百爪挠心,恨不能自己是王春花。

  可再怎么嫉妒羡慕都没用,想闹都不敢闹,就怕老爷子知道了真把她送回娘家,就这么每天看着三房的日子,如同心里有火在烧,烧的她眼睛都红了,终于想出了办法,她给唐荷花去了封信。

  在唐二嫂看来,荷花聪明又漂亮,肯定能有办法,信送出去后,唐二嫂心里终于好受了一些。

  不说唐荷花收到信后什么反应,京城中此时皇宫之内宣德帝按了按额头,怀疑自己听错了,“皇弟,你说什么?”

  一旁一身亲王服饰的赵辰悠闲的把玩着手中的杯子,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以唐家姑娘的功劳,封个乡君不过分吧?”他说的轻松,宣德帝却恨不能自己没有听到。

  乡君可不是什么人都等当的,换成以前有些朝代是只有皇家女子才有的封号,赵国虽没有说乡君必须是皇家人,但也没有封过外姓人,他几乎能想象得到若是真的封了一个农女为乡君,会在京中造成多大的影响。

  宣德帝看看老十三,试探的道,“唐姑娘功劳确实不小,不如我让人送去封赏,封其父为昌平侯如何?”宣德帝在心中算的清楚,唐宝珠的功劳就是她爹的,封一个乡君不如封一个空有名头的侯爵,既不引人注目,也确实给了唐家实惠。

  赵辰唇角勾起,“难得皇兄大方一回,既如此就把两道圣旨给写了吧。”

  还没来得及笑出来的宣德帝,脸上的笑容僵在那里,他不蠢,自然听出了皇弟话中的意思,原本只是要给那唐家姑娘封个乡君,现在倒好故意误解了自己刚才的话,难不成他真要给那个唐家人这么大的脸面,不仅要给个农女封乡君,还要给她爹封个侯爵。

  单是想想,宣德帝就能知道这两道圣旨发出去后,京城会热闹成什么样子,他试图再和老十三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只封一个,这会他一点都不觉得封个乡君是多大的事了。

  然而没等他开口,赵辰就露出了疲态,“皇兄,我有些累了,先回府中,若是圣旨写好了,派人和我说声。”

  宣德帝很想叫住这个弟弟,可到底没敢,想当初若非皇弟帮他挡了灾,他如今还有没有命活着都是一回事,又怎么能坐上皇位。

  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时候宣德帝面对这个弟弟的时候都是极尽纵容的,难得皇弟开一次口,他哪怕觉得头疼也没办法拒绝,更何况唐宝珠呈上来的种植方法和种子的确比他手下那些人更强。

  一个乡下的小丫头竟然比朝廷专门管农事的官员强,这事情若非是老十三亲自带回来的消息,他还真不敢相信。

  眼睁睁的看着赵辰离开,宣德帝苦恼的将剩下的奏折批完,打算到皇后那里坐坐,和她商量一下这事。

  凤仪宫中,皇后刚刚把手上的事情交代下去,看到宣德帝过来,笑着迎了过去,“皇上今日怎么有空过来?老十三呢?他不是也入宫了吗?”

  宣德帝径自坐下,无奈道,“十三弟他刚刚回去了。”皇后仔细看了宣德帝的神色,站起来,轻轻帮他按揉着太阳穴,“皇上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话是这么问,皇后却找不出最近会让皇上心烦的事情,后宫一如既往没谁闹出事来,也没听说最近朝堂上有什么大事,更何况十三弟终于回来了,按理说哪怕有事也不会让皇上如此烦恼。

  拉着皇后的手示意她坐下,宣德帝才开口将刚才的事说了一遍,“那唐宝珠的确功劳不小,若真能让小麦增产近一半,也是造福赵国百姓的大好事,可一个没有任何根基的农家,封个农女为乡君,就怕宗室那些人闹起来,老十三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还故意曲解我的话,现在不仅要封那农女为乡君,还要封她爹为侯爵,这两道圣旨下去,我都能想到前朝后宫闹翻天的样子。”

  皇后也皱起眉来,不知是想到什么,露出恍然之色,宣德帝看在眼中,好奇的问,“皇后可是想到了什么?”

  皇后也不隐瞒,笑着道,“以老十三冷淡的性格,何时对外人如此上心过,他也不是不懂事之人,这次特意为那唐家父女两个求爵位,怕不是对唐家女心生爱慕吧?”

  之前宣德帝一直是以朝堂的思想去思考问题,还没想过这方面,现在皇后提起,他仔细回想一番,皇弟每次提到那唐姑娘,似乎的确有些不同,莫不是真的对人家有意思?

  他恍然道,“难怪皇弟非要给人家姑娘讨个爵位,若是普通的农女,想要入王府肯定不行,可要是有了改善粮种,让粮食增产的功劳,再加上唐姑娘的爵位,也并非不可能。”

  相比于皇上的欢喜,皇后只是高兴了一下,很快就又皱起眉来,她迟疑道,“皇弟的婚事也是个大事,若非他的身体被耽搁,早就该提上日程的,这次母后装病把人骗回来,也是为了皇弟的亲事,我看母后恐怕不愿意皇弟娶个农女。”

  哪怕那个唐姑娘真被封了乡君,也没什么根基,太后一直觉得对不起这个儿子,给他想看的都是名门贵女,若是知道十三相中了一个农女,恐怕又是一番风波。

  宣德帝也皱起眉,不管是私心还是从利益角度出发,老十三若娶个农女都不是什么好事,他纠结了一会,压低声音,“你说若皇弟喜欢让他把唐姑娘娶到府中当侧妃行不行?”这样一来就两全其美,既不用担心母后闹腾,也不用让十三弟不满,宣德帝越想越可行。

  相比宣德帝的自信,皇后还是沉稳一些,“不如皇上再试探试探十三弟的意思,若是真因为此事闹了不愉快就得不偿失了。”

  赵辰丝毫不知道宫中那两位已经计较起了他的亲事,在接到让他入宫的口谕后,他以为是皇兄已经想通了,没多想就进了宫里。

  结果被宣德帝拉着说了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事情,终于回过味来,哭笑不得道,“皇兄,唐姑娘还是个小丫头呢。”或许是因为两人相识之时唐宝珠的年龄还太小,哪怕如今小姑娘已经长大,在赵辰心中眼里还是那个喜欢撒娇爱摆弄药材的小丫头。

  “真的不喜欢?”宣德帝有些不相信的,看老十三的样子可不像啊。

  一旁没怎么说话的皇后挑挑眉,笑道,“既然十三弟不喜欢,不如我就给唐姑娘做个媒,许一门亲事吧,不然哪怕封了乡君,唐姑娘融入不到这些人中,也会受些欺负。”她边说边观察十三的神情,看到从她说给唐姑娘做媒开始,十三就冷了脸皱起眉来,心中越发笃定,嘴上还在笑吟吟的道,“听说唐姑娘也十五了,正是女子嫁人的年纪,给她找门清贵人家,嫁了人,既有封位,又有夫家帮助,想来也不用担心无法融入那些夫人贵女之中。”

  “不行。”赵辰断然拒绝,皇后觉得有趣,故意道,“为什么不行,你也知道京城那些人的性子,女子光有个名头可没什么用。”

  赵辰听到皇后要给唐丫头说亲就不高兴,那可是他看着长大的小丫头,京城那些所谓的青年才俊怎么配得上,更何况若是嫁入规矩森严的人家,小丫头肯定受不了,就算是清贵人家,只看重名声,也不会允许小丫头摆弄那些药材。

  只要一想小丫头会被责罚,甚至默默的在后宅中如同一朵花般枯萎,他心头就升起一股戾气,那可是他护着好不容易长大的小姑娘。

  皇上这会也看出了几分,看来他这个皇弟是真的喜欢人家小姑娘还不自知,想想那唐姑娘也十五了,可别这边十三还没反应过来那边她家中已经给她订了亲,那可就麻烦了。

  这么想着,他也就说了出来,“皇后说的是,咱们到底感激她救了你,又有献粮种的功劳,总不会给她找门太差的亲事,十三你不用担心,哪怕看在你的面子上,朕也会给她许门好亲事,你看王丞相家的二公子怎么样,对方素有君子的称号,文采也不错,据说明年就该下场靠举人,以对方的才学肯定没问题,到时候若是成绩不错,朕钦点为状元,再给两人赐婚,岂不是双喜临门。”

  皇后觉得她还是太低估皇上插刀的能力了,看着十三漆黑的脸色,她都替皇上担心,若是朕惹恼了十三,到时候还不得又唉声叹气的想办法哄。

  宣德帝显然不知道皇后的想法,他看的有趣,十三因为从小几次事故,身体越来越差,曾经有高人说过皇弟的性命和赵国是联系在一起的,若是皇弟出了事,赵国也免不了一番动荡,这事知道的人不多,但他和皇弟都清楚。

  正因为清楚,皇弟对自己的身体也越发注意,从小到大几乎没有太多的情绪变化,就怕情绪太激动加重了病情。他们也习惯了,哪怕知道如今十三的身体好了,也总是下意识的担心,这还是第一次看到对方脸上出现这么明显的情绪波动。

  赵辰说不出为什么,只死咬着牙不同意让皇兄和皇嫂给唐宝珠赐婚。

  皇后心思转动,叹了口气,“既然皇弟不愿意就算了,也是我们想的有些远了,说不定如今唐家已经给唐姑娘选好了夫婿,毕竟对方的年纪也到了,不说她了,十三你想娶个什么样的姑娘,前两天母后还让我问你,对了,你看看这是母后和我专门给你找来的京城贵女的画像和资料,你看看喜欢哪个。”

  皇后转而提起太后交代给她的事情,让人拿来了画册,赵辰皱眉看着那画册,皇后叹息了一声,故意装作不知道他的抗拒,翻到了其中一页,“这是礼部尚书的嫡女,据说她出生时天有异象,从小身带体香……。”

  不等皇后继续说下去,赵辰冷声道,“不用。”他只要想想一个陌生女人成为自己的妻子,要和对方生活,他就无法接受。

  皇后早有准备,叹息道,“十三,你年龄也不小了,前些年是因为身体不好这才没有把你的亲事提上日程,如今你身体也好了,总要成亲的,不然我们也会担心。”

  赵辰知道皇后也是为了他好,可他大概是因为小时候几次事故,对任何靠近自己的人都心怀警惕,他无法想象要接受一个陌生人入侵自己的领地。

  蓦然就想到了小丫头那张脸,若是真的要娶妻的话,也只有小丫头能够让自己接受,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就再也无法根除,想到和唐宝珠日后会成亲一起生活,自己可以一直照顾她,不用担心她被人欺负,赵辰心中升起一股渴望。

  他从来不是个会委屈自己的人,想通了心中的纠结点,他也不再拘泥于所谓的妹妹,或许在他心底是清楚所谓的兄妹不过是方便自己一直照顾对方,和对方在一起的借口罢了。

  有些时候事情就是那么神奇,想不通的时候任别人怎么说都觉得不可能,一旦想通就能察觉自己心中真正的情愫。

  宣德帝和皇后看着十三脸上的神情几度变换,最后变为愉悦,连嘴角都翘了起来,让他们也好奇起十三的想法,不等体谅人开口问,赵辰就主动说了出来,“我想娶唐姑娘为妻。”

  皇后怔愣了一下,刚想说刚才你不是还不同意吗,很快就反应过来,十三说的是娶妻,也就是他想让唐姑娘当正妃,不用想皇后就开始头疼起来,若是侧妃还好,正妃的话不仅是太后不愿意,京中也难免有流言。

  皇上也皱眉道,“既然你喜欢,给对方一个侧妃之位就是了,若为正妃唐姑娘恐怕不行。”他这话已经相当委婉了。

  可惜赵辰丝毫不敢动,他淡淡一笑,“为什么不行,宝珠献上的粮食增产的法子一旦推广就是无人能够忽视的功绩,且她手中并非只有小麦一种作物,还有红薯,土豆,若是这些都能增产,到时候就不用担心百姓吃不饱饭,边关粮食不够,单单这些就足以功德遍布天下了。”

  宣德帝哑然,他到底是个皇帝,关心更多的还是政事,听到对方手中还有两种作物,若是也能和小麦一样增长,那真的是足以让他的功绩超过父皇,甚至超过赵国之前的大部分帝王。

  “红薯,土豆?这两样我还没听过,十三你仔细说说。”宣德帝慎重的看着赵辰,赵辰既然把筹码拿出来,自然是要说清楚的,这一天在偏殿侍候的宫人并不知道里面帝后和安乐王说了什么,只是听到里面传出帝王畅快的大笑声。

  而在赵辰的坚持下,很快册封的旨意就写了出来,赵辰心满意足的带着两封圣旨离开。

  ◎最新评论:

  【撒花~】

  【哈哈哈……撒花花~~】

  【什么时候更新】

  【不够看。作者每天更新就好了。】

  -完-

  第123章 、荷花

  ◎那些就该是她家的,该是她儿子的◎

  若说上河村如今最出风头的是哪家,村民几乎都会说是唐家,谁能想到,当初又懒又馋,一致被大家认为会拖累唐家的三房如今竟然成了村子里最出息的人家。

  唐家三房的院子从早到晚就没有消停过,每天都有新的消息传到其他地方,据说唐老三家天天大鱼大肉,穿金带银,据说唐家每个人进出都有好几个下人簇拥。

  据说唐家的小子娶了县太爷的闺女,据说唐家两个丫头一个比一个漂亮,各种真假不知的传言出来,扰乱的不止是上河村人的心思,还有周围其他村子。

  于是这些天来唐家那些七大姨八大姑,各种连唐老头都记不太清的亲戚都找上门了,有直接往三房去的,也有找到老宅的,热闹的上河村的人每天都能看场大戏。

  这还是好的,还有不少人试图给唐家的两个姑娘说亲,谁都知道三房这是彻底起来了,如果能娶个唐家姑娘,那自己还能不跟着沾光。

  尤其是本村知道唐老三有多么疼自家姑娘的,毕竟当初唐老三大言不惭说闺女比儿子好的话,听到的可不是一两个。

  饶是众人心中不信,这么多年来,甚至有些人已经记不清了,可说起时一个个都能说上一两件唐老三当初多疼他家姑娘,传到后来就连当初分家都是为了自家姑娘。

  “啥,你说唐老三为啥分家,嘿,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别看大家都喜欢儿子,唐老三就不一样,他就喜欢闺女,啥,不信,我给你说,你可别不信。”一个村民被旁边人三言两语一激就极了起来,“你别看唐老三仙宗这么风光,想当初他可是村子里有名的混混,好吃懒做,每次干活总是找借口偷溜,大家都说唐家以后会被唐老三拖累一辈子。”

  立刻有人接上话茬,“不会吧,他要是那种人,能有今天的出息?”

  说话的村民脸上露出得意之色,“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唐家三房人想法和别人不一样。”说到这里,他压低声音,“你就没觉得我们村子里有什么不对?女娃吃的穿的都快比上男娃了。”

  之前就有人发现这个问题,一路上可看到不少上河村的小丫头们在外面玩,穿的还都不差,他还以为是上河村的条件好,想着要不把自家闺女也嫁到上河村来。这会见朋友说起来,点点头,“看到了,这和唐家有什么关系?”来人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总不至于大家觉得唐老三家能起来,是因为疼闺女吧。”

  村民得意的道,“你猜对了。”在对方目瞪口呆之下,村民唏嘘道,“想当初大家都说唐家三房以后会是唐家的拖累,要是以后唐家分家了,他们一家都是馋懒奸猾好吃懒做的,到时候唐家其他房估计要被三房吸血了,结果因为唐家人对他家的小丫头不好,把唐老三惹恼了,干脆就和家里分家了,自从分家后唐老三就和走了狗屎运似的,处处能遇到贵人,没几年就搬到了县里……。”

  刚好也在一旁玩,听到这些的唐宝珠眨眨眼睛,她家分家不是因为阴差阳错都以为她爹犯了事,老宅那边怕被连累,连夜分的家吗?她可听娘说过好几次,怎么就变成是为了她了。

  那边村民可不知道混在小孩子堆里,玩的脏兮兮,一点都不起眼的小丫头就是唐家三房的闺女,这会正说的起劲,“大家都说唐老三是因为姑娘才走了好运,这不大家都想对自家闺女好点,万一也能像唐老三那样发财呢,今天我老娘给小子们分糖水蛋的时候,丫头也都有一口呢。”

  那边断断续续的说话声时不时传进耳朵里,唐宝珠却没时间再听了,她这两天和邻居家的小姑娘玩的不错,虽然年龄有些差距,也都不是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