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嫁给未来皇帝后我咸鱼了 > 嫁给未来皇帝后我咸鱼了 第4节

  嫁皇子不是什么坏事,可是以陆想容的姿色、名声和家世,嫁如今最得风光的皇子萧涣也是嫁得的。

  可不知端淑长公主什么法子说动了太后,自己女儿给了七皇子,倒把陆想容指给了四皇子。

  皇帝对于下头窃窃私语的充耳不闻,转头对着萧攸呵呵道:“之前老四的婚事,是我疏忽了,一直拖着没选好,这次给选了你个好姑娘,可莫要辜负了人家。”

  真有说得那么好,也不会拖着好几年,借着太后寿宴和几个幼弟的指婚而许配婚事了。

  萧攸之前也听说过,皇上打算把陆家二姑娘许配给老七。

  虽然他并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但知道皇帝这是在对着自己表功。

  宫里头这些玩弄人心的把戏实在不少,萧攸看破不说破,再次起身谢恩道:“儿臣谢过父皇。”

  赐婚的事情告一段落后,整个大殿内又是一片歌舞升平。

  宴席结束后,太子率先出门,对萧攸道:“孤送得这份大礼,四弟可还满意?”

  萧攸也知道,这事应该是多方运作达成的结果,不会是太子一个人的功劳,更多的可能只是做了个顺水人情。

  他也没戳破,只是道了一声:“谢太子。”

  陆想容作为臣子之女这种小角色,也只有等诸位皇室宗亲尽数散去后才走出殿来。

  惠安县君原是走在前面的,此时远远看到了向这边走来的陆想容,故意放满了脚步,对着身边周七姑娘趾高气昂道:“我母亲是长公主,虽不是太后的亲生女儿,但却是自幼就养在她老人家膝下的,与其他几位姨母多有不同。母亲也一早就同我说了,同七殿下成婚之后要多去慈宁宫请安,常伴她老人家左右,也算是替母亲尽孝了。”

  惠安想嫁给萧涣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奈何前面横了陆想容,不光家世、姿容、名声都压了自己一头,就连皇上和七殿下本人也都更看好陆想容一些,叫她憋气多年,如今终于有了机会扬眉吐气,自然要炫耀一番。

  陆想容也知道惠安这话是说给自己听的,但她同时也知道,太后这人只看重自己,即便是亲生女儿触及了自己的利益,也要让道,更何况只是养女。

  建成二十五年左右,太后就和端淑长公主彻底闹翻,长公主府一日不如一日,就连驸马和惠安也受到了牵连。

  只是不知这一世会不会重现当年情形。

  被指婚给五皇子的翰林家姑娘李云芝也是京城有名的才女,平常不论对这谁都淡淡的,也并不爱交际,未曾听闻她跟京中哪个闺秀关系亲近,跟陆想容也不过是点头之交。

  陆想容没想到的是,这次的李云芝却主动替自己解围,直接挽住自己,道:“走吧,时间不早了,家里人还等着呢。”

  陆想容也不想跟惠安斗嘴,自己如今好歹也算是活过将近三十年的人了,跟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拌嘴都拌不到一出去。

  再说了,现如今惠安把萧涣当宝贝,不论自己说什么,对方都觉得自己是因为嫉妒而说的酸话。

  想想自己前世的结局……她也只能祝她比自己运气更好一些吧。

  甩开惠安县主一行后,陆想容和李云芝一起往宫门走去。

  大概又走了一刻钟功夫,就见到后头蒋明匆匆跟了上来,对陆想容行礼道:“陆二姑娘且留步。七皇子请姑娘在宫门处稍稍等等候一下,他还有一本书要给姑娘带给令尊。”

  看陆想容不为所动,蒋明无法,只得再靠近陆想容一些,低声道:“殿下他还有些话,需要当着姑娘的面亲自说,烦请姑娘在宫门处稍后片刻,等他应付完了道喜之人,便来同姑娘说话。”

  陆想容后退了一步。

  如今他和惠安县君、自己和四皇子的婚事已成定局,不可更改,她和萧涣之间,本来就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联,如今若是站在一处说话,还是在宫门前,明天就会有风言风语传遍全京城。

  在陆想容前世的印象中,萧涣虽然不算聪明,但也绝对不会蠢成这样,那几年京城的夺嫡大戏风云变幻,危险丛生,他起码安稳熬到了新帝登基,虽然不得新帝欣赏,但没有什么很大的错漏被抓住,大概率能够有个善终。

  在如今这样敏感的时候,他却突然提出了这样不合常理的要求,实在让她意外。

  真不知年轻时候的萧涣脑子里究竟装了些什么。

  第5章 初见  他不由想起十年前同她初见的场景……

  毕竟如今的她尚未走出宫门,仍留在宫里的地界,说话还是需要多多留心一些。

  陆想容对着蒋明拒绝道:“父亲那边谈判一切顺利,想来月底之前就能赶回京城。殿下是父亲最得意的学生,若是还有什么其他事情,殿下还是直接跟父亲说吧,不用找我传话了。”

  如此也算是先撇清了自己和萧涣的关系,至于旁人信不信,那就是旁人的事情了。

  目送陆想容离开后,蒋明回到皇子所,给萧涣道喜的最后一批兄弟离开后,蒋明走了进来,对萧涣道,二姑娘走了。

  “走了?”萧涣端着茶杯的手在半空中停顿了一下:“她可有留什么话?”

  蒋明将陆想容的话委婉地对着萧涣复述了一遍,觑着萧涣的脸色,小心建议道:“陆二姑娘考虑得其实也对,宫门外人多眼杂,如今这样……对殿下也是好的。”

  萧涣“嗯”了一声:“茶凉了,你去给我再换一杯来吧。”

  蒋明小心地躬身上前,接下了萧涣手中的茶杯,重新去泡茶。

  萧涣靠在座椅的软垫之上,静静看着窗外。

  他也知道,今天这个决定,是自己鲁莽了,只是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

  他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如今大哥和太子斗得厉害,他在这些方面并不擅长,一直都只管讨长辈欢心,不去掺和那些事情。

  他一直很理智,有分寸,扮演着该扮演的角色,很少会有这样出格的行为。

  只是今天寿宴之上发生的事情对他打击实在不小,才使得他乱了方寸。

  宫中的日子无聊,不是念书就是习武,为了消遣时光,他以前也曾经跟着兄长们看过一些民间的话本子,里面有诸多的才子佳人,许多都是师兄妹的身份。

  他的老师陆临如今得皇帝器重,有身份也有实权,而陆想容则生得国色天香,京中贵女当中最拔尖的,喜欢书法、诗词和音律,才名、贤名一直在外,在他看来,是完美的结婚对象。

  他原本以为他们只是合适的,也一直以为两人会走到一起,她会成为一个贤惠、识大体的妻子。

  没想到竟然会是这样的结局。

  一想到以后就再无交集,生命里面不再是小师妹陆想容,而是那个自幼骄纵跋扈的惠安县君,萧涣就感觉有铺天盖地的不甘心要将他淹没,让他提出来了如此不理智的邀请。

  萧涣此时已经开始后悔,当初为什么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没有亲自跟太后争取。

  但是已至此,后悔也没用了。

  萧涣起身,将那本准备带给她的书放在盒子里珍藏了起来,深深叹了口气。

  此事多思无益,还是等日后有机会再说吧,兴许还会有转圜的余地。

  = =

  此时的陆家也已经听说了消息,陆想容被指婚给了四皇子萧攸而非七皇子萧涣。

  卫莘知道女儿素来和七皇子萧攸情投意合,陛下也看好,只等着赐婚旨意一到便可筹备婚事。

  四皇子虽是皇子,说出来好听,但就四皇子的情况对于陆家陆想容而言,绝对算不上是一个好的选择。

  赐婚之事事关重大,在家等消息的除了陆老夫人、陆晚晴夫妇外,还有宗族当中其他的亲眷。

  大家都怕小姑娘心中难过,纷纷安慰她,虽然都是一番好意,却生生安慰出陆想容几分反骨来。

  大家都不看好这门亲事,她就偏要过得更好一些。

  上辈子她就是跟了那个大家都看好萧涣,结果两人的日子也没过得多好。

  萧涣作为一个皇子,论才干而言,甚至还不比后来长成的几个小皇子,且将大部分心思都花在吟风弄月之上的,几乎家中所有的事情和人际关系都是由陆想容来处理。

  上辈子作为萧涣的妻子,她实则没享几天的福,最后也是积劳成疾而亡。

  而至于四皇子萧攸,虽然经历了任家的事情后,皇上一直没有给他选到合适的妻子,但后来一直跟在他身边支持者他的六皇子,却是经久不衰的盛宠。

  还有早先年在潜邸跟着他的几个臣子,只要是知道忠君爱国,廉政清明,到后来一直没有出事的,都有很大的殊荣。

  总体而言,萧攸除了对那些贪官污吏狠了点,为文臣集团所诟病外,其他都还算不错。

  作为他的妻子,只要安分守己,陆想容觉得,自己应该混得起码比上辈子好些。

  = =

  相比于萧涣那边来道喜之人的热闹,萧攸这边就冷清多了,除了太子那边顺路过来四弟这边看了看,说了几句吉祥话并送上了贺礼外外,其他的宫妃和兄弟们大都没什么表示,最好的也不过叫奴才们送了一份简单的礼物算完。

  萧攸也不在意,回到房间写了几张字后,便让停下笔来,让盛辉开了箱子,找一个梨花木如意纹盒子中装着的印章。

  盛辉带着几个小太监翻箱倒柜一阵儿好找,终于在一套资治通鉴的后头架子上找到了四皇子要的东西。

  萧攸打开盒子,将那印章取出,对盛辉问道:“你看这印章如何?”

  盛辉站在萧攸的侧后方,此时听到问话,不便绕到四殿下的前头去,只得伸长了脖子去打量。

  那是一块用黄玉制成的印章,玉的成色很是一般,印章的字体也稍显稚嫩,多半不是出自某位大师的手笔。

  虽是如此,盛辉却依然笑呵呵道:“殿下珍藏的东西自然是好的。奴才眼拙,瞧不出这其中玄妙,还望殿下勿怪。”

  “倒也不是什么珍藏的东西,不过是自己刻的,心里想着罢了。”

  萧攸将那印章拿在手中把玩了一会儿,思绪渐渐飘向了远方。

  他的母亲是江南行宫当中的一名宫女,十九年前,皇帝南巡住在行宫,看中了他的母亲,借着酒劲将她拘在了自己的寝殿……

  当时还在先帝的孝期,虽然皇帝已经破了许多规矩,开荤饮酒都是常有的事情。但周围的大臣们都畏惧新帝和太后权威,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确凿的证据,没有闹大,便不去管他。

  可没想到的是,皇帝离开江南后,他的母亲便有了身孕。

  皇帝的资质在诸多兄弟当中只能说是平平,最后能够顺利继位,不过是因着当年胡太后身为贵妃,家中又有实力,沾了胡家和胡太后的光。

  当时皇帝坐上这个位子并不能服众,有几个年长的兄弟更是憋着一股劲儿想要将他拉下马来。

  而萧攸的母亲李氏,便是皇帝德行有亏孝期纳妾的一个极好的证明。

  几位王爷将李氏暗中保护了起来,直到萧攸下生之后才带到了皇帝面前要说法,就算是不能讲皇帝拉下皇位,能让他不痛快也是好的。

  两帮人马展开了斗法,皇帝差点因为这件事情坐不稳皇位,太后也为此还折了当时在内廷司担任副总管的一个侄儿,故而这母子两个对于这个孩子无法喜欢起来。

  萧攸一直在江南的行宫当中长到了九岁,后来皇帝再次下江南,看到在行宫当中长大的他,很难得地生了几分怜悯之心,便将他带回了宫中,和其他皇子一般住在皇子所内。

  萧攸入宫后不久,正逢上当年还是贵妃的皇贵妃举行诗会,邀请年轻的公子姑娘一起参加。

  贵妃容色出众,最得圣心,如今位同副后,协理六宫,即便是宫中皇子公主们也都愿意给她几分颜面,故而这日来得人很不算少,除了太子之外,几乎所有的皇子都来给她捧场。

  行宫当中也给萧攸配了当地大儒作为老师教书,但传授的也大都是四书五经一类的教材,而他对于诗赋一事一向没有天赋,也不擅长,第一次接触这种场面,难免有些应付不来。

  而那时陆家二姑娘陆想容就坐在他的不远处,似乎看到了看到了他的窘迫。

  等她过来交诗稿之时,顺便丢给了他一个纸团。

  这日诗会的主题是秋景和赏菊。而纸团上正是陆二姑娘写好的一首诗。

  这首诗应该是充分考虑到了他能力和经历的作品,是很符合他的学识和水平,看似普通的七言律诗,其中却两句点睛之笔,是任谁看了都要眼前一亮的那种。

  皇帝是个爱诗之人,今日也被皇贵妃拉来做裁判,看了他的那首诗后也一直说好,说他胸有丘壑,不同凡响。

  他入宫也有几个月了,太后眼中从来没有他这个孙子,皇帝也从来没有单独召见勉励过他,因为他的身世原因,众人议论纷纷,对他避之不及。

  她虽是外臣之女,也是偶然过来参加皇贵妃的诗会,却是他来到京城后,第一个让他和“温暖”两个字联想起来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