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后庶女只想长命百岁 > 重生后庶女只想长命百岁 第25节

  文从林的乳娘在旁目瞪口呆地看着,等锦心又冷着脸叫她:“好好教教哥儿吃东西时不要言语,真出了什么事,父亲母亲与阿娘最先追责的是谁?”

  自然是与文从林朝夕相处,也有照顾引导之责的乳母了。

  一时文从林的乳母也是满面悻悻然,连连答应着,见锦心略有些倦色,便抱起文从林哄他到楼下玩去了。

  待文从林离去,锦心倚着凭几歪在榻上,隔着月洞窗看他乳母抱着他下楼,叹一声:“林哥儿这个孩子外面也太好蒙骗了,大了进学里去,岂不是要受人欺负?”

  “我的姑娘哟,咱们哥儿才多大呀,能把话说顺溜就不错了,还会讨价还价,已经是很聪明的了。”绣巧劝道:“我那弟弟,四岁上了,说话也不过将将及得上林哥儿罢了。”

  锦心掐指一算,“林哥儿不也三岁了,过了年就四岁了。”

  绣巧无奈道:“我那弟弟二月里生的,咱们林哥儿是十月里生的,能一样吗?”

  文从林生日小,按时人的算法,婴儿娘胎里落了地算是一岁,过了出生的第一个年算是两岁,以此类推,文从林如今在这世上尚未过满二十四个月即两个整年,却马上就要成为四岁的娃娃了。

  锦心在这上头辩不过绣巧,便不再执着,只念道:“这生日小也不知是占了便宜还是有了损失。”

  婄云递了果茶来,轻声问:“此话怎讲?”

  这果茶是用夏秋两季晒干的果干兑着沏成的,滋味酸甜,入口是天然的果香,没有茶叶的涩,也没有花茶的苦,比起药茶更是好喝出千八百里。

  近来天气干燥,锦心也有些微咳,这一口很得锦心的喜欢,这会接过先啜饮两口,然后捧在手上暖着,方徐徐道:“要说占便宜,生来长岁数就比那些生日早的快上几个月;若说有损失,进学是按年纪算的,等林哥儿进了学,比旁人都小,岂不是吃亏?”

  “您这话说的,那生在冬月、腊月里的又要怎么算呢?”婄云道:“林哥儿天资聪颖,入学之后定不会落于人后的。”

  锦心眉宇间蕴着几分愁色,叹道:“但愿吧。”

  不知怎么,她总是觉得文从林入学之后的成绩只怕不会尽如人意。

  这年头,儿女都是债,弟妹也撇不了啊。

  想到这,锦心又有些想去瞧瞧那刚出生的小妹妹了,也就是如今文家序齿第五的姑娘,华心。

  这名字是昨夜才选定的,刚在文府里传开。

  名是周姨娘选的,文老爷拟了四个,周姨娘选了个“华”字,因为华心年纪尚小,怕她压不住名字,并不直呼大名,周姨娘给取了小名,暂且五姐儿与小名混叫着。

  那小丫头已经脱离了刚出生时皱巴巴红彤彤的小猴子样,继承了母亲的好相貌,肌肤雪白,有一双眼角微微上翘的桃花眼眸,尚未满月便能看出口鼻都生得秀气,活脱脱一个美人坯子。

  锦心多少是有些重人样貌的,见小姑娘生得好,挂念得便多些。

  周姨娘的容貌在文府后宅当属第一。论数众人,文夫人面容端庄周正,胜在气度雍容;梅姨娘与徐姨娘都是柳眉杏目秀致温柔,不过徐姨娘秉性更为温婉娴雅,梅姨娘身上则有几分文墨气,更显得秀雅;秦姨娘生来团脸儿圆眼儿,笑与不笑都是一派和蔼可亲之态,难得三十多的人了笑起来还有几分娇憨,徐姨娘将她当自己妹妹似的护着二十来年,二人关系最好。

  周姨娘能被选作瘦马,容貌自然胜过许多女子,美艳夺目不可方物,眼波流转间又有娇媚楚楚,这里头先天带来的和后天刻意养成的各有几分,世上应少有人能辨清楚。若只单论容颜,文府众人确实都不及她。

  华心眉眼似她,长大后会有多么艳丽出色可想而知。

  晨起正院里,文夫人对镜梳妆,听秦嬷嬷禀道:“老爷一早遣人来,周姨娘给五姐儿看定了一个‘华’字,荣华的华,咱们家五姐儿往后便叫华心了。老爷交代太太快遣人将名字写下,随着鹅黄缎子香油钱一起送到庙里去,先请张道长替五姐儿断了生辰八字,若有所需,便将寄名符先送了来,再折银钱。”

  文夫人点点头,交代人去办,念了“华心”这名字两次,赞道:“周氏此番眼力倒也不错,美丽光彩,这字衬得咱们文家的五姑娘。不过……”

  她微一蹙眉,秦嬷嬷忙问:“怎么了姑娘,是有何不妥吗?”

  “周氏可给五姐儿取了小名吗?”文夫人心中想了一个“端”字和一个“雅”字,为保周全先问了一句,文家是没有起乳名的习惯的,只有锦心那里取了个“沁”字也是特例,她随口一问,没成想秦嬷嬷还真点了点头。

  秦嬷嬷道:“取了,‘荣’字,叫荣姐儿。”

  “荣,哪个荣?”文夫人眉心微蹙,秦嬷嬷毕恭毕敬:“荣华的荣。”

  文夫人忖度半晌,却也笑了,“周氏也是一番慈母心。五姐儿的奶嬷嬷不是有一个告了儿病要归家去吗?再选选一个性子端正严肃的过去伺候。沁姐儿的教引嬷嬷你粗圈了几个人了?”

  这话题一下子就跳出很远去了,文夫人仿佛不过是随口一问,秦嬷嬷却不敢疏忽,忙将事情应下,又将粗看着打算送到懿园去的教引嬷嬷人选说出几个来。

  文夫人听了都不满意,交代道:“目光往看去,不必拘泥在家里挑,前头蕙儿与澜姐儿的教引嬷嬷不也都是从外头请回来的吗?你索性一气多看几个,有京里回来的更好,八月是不是有一批宫中的宫女遣归?仔细打听打听,最好一气请三个回来。”

  “咱们大姐儿身边那位春嬷嬷是宫里出身,遣归故乡,是您花了多大心思才请来的;二姐儿身边的那是二姑奶奶牵的线,也是宫里出来的。可咱们两个姐儿可都是嫡出,四姐儿哪里能和咱们姐儿比,况且咱们两个姐儿身边不过一人一个教引嬷嬷,难道四姐儿一人就要占上三个去吗?”秦嬷嬷有些不满。

  文夫人睨她一眼:“你目光是愈发的短浅了。我叫你请三位回来,那是要单给沁姐儿一个人的吗?咱们家蕙儿许了王府,往后便是亲王嫡妃,她的妹妹再低嫁还能低到哪里去?规矩不好只会引人笑话,此时还讲什么嫡庶之论?最好请来的教引嬷嬷都是高人,能把咱们家几位姑娘一水教得行举得体礼仪出挑,往后婚事才好谈论。”

  言罢,她又微微一顿,深看秦嬷嬷一眼,“恐怕我几个月前说的话你都忘了,可要我再说一遍?”

  “奴婢不敢。”秦嬷嬷心里一惊,知道自己犯了大忌讳,忙道:“是奴婢目光短浅,请太太饶恕奴婢一回吧。”

  文夫人转回头来,将一支金花簪插入鬓边,淡淡道:“你最好记住了,不然我也是该给你们立立规矩了。主子就是主子,无论嫡出庶出,都是主子,不容你们轻视议论!”

  “是。”屋内众人齐齐行礼应道。

  秦嬷嬷这边身上一下多了两桩大差事,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先将送到周姨娘那边的奶娘看定了遣去,又一心扑在遣归的宫女身上。

  遣归的宫女如今尚未回到金陵,但出挑的几位都被打听得差不多了,文家也不会和江南数得上号的几个官家抢人,那些世族大家不屑用宫中出来的宫女做教引嬷嬷,他们家中自有一派调.教下人的法子,给孩子的教引嬷嬷也只从自家出。

  而金陵省这边数得上号的官家又有几户呢?

  新上任的江南总督和金陵巡抚算两号,再有官衔不高但权利重的地方要员,一个巴掌数干净了,除了他们看定的人,剩下的人,秦嬷嬷自可以撒了欢的挑。

  从大几十人里选出合适之人,打听底细人品,这些虽可以托已托京里的二姑太太,但地远路常耗时甚多,况且二姑太太能打听到的都是在宫里得脸的,回来的这些人里得脸的几个都已被定下了,剩下的要请她打听,恐怕结果也粗陋不详,不如自己用功。如此算下来秦嬷嬷这差事可不算简单。

  就这样秦嬷嬷在外头忙了一个来月,总算将那些十月里将将到了金陵的遣归宫女打听明白,圈出些人来,又携礼登门挨个拜访一回,回来又剃掉几个,方拿着名帖回来请文夫人的示下。

  就这一个月里,文府先后传出了两桩好消息。

  先是九月末的时候秦姨娘遇喜,把徐姨娘欢喜得什么似的,大篇的安胎心得恨不得一天就全部灌进秦姨娘脑子里,又把秦姨娘身边的嬷嬷都絮叨了一遍,还是秦老嬷嬷出山才镇住了她,当然老嬷嬷也是满心欢喜,倒不像是镇住了徐姨娘,而是加入了她,并且凭自己多年经验压过徐姨娘一头。

  这已经是一桩叫府内上下都得了一个月赏钱的好消息了,没成想未过几日,文夫人晨起忽然眩晕,请闫大夫过去一瞧——却是有了两个来月的身孕了。

  不过文夫人这半年多忧思忙碌,导致月信紊乱,才叫这身孕都快两个月了还没察觉出来。

  这对文府而言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这二人中,秦姨娘年岁略轻,却也是奔三的人了,在当世实在不算年轻妇人,有喜是有碎嘴子的会说一句“老蚌生珠”的,文夫人又年长于她,三十有几的年岁,虽然保养得好不见老态,但眼见都要娶儿媳妇了,身体已不是最适合产育的年龄,是要好生调理的。

  因这两桩喜事,文老爷喜得将府中祠堂烧香烧的青烟缭绕的,上次有这番盛景还是在文从翰府试中了的时候。秦姨娘遇喜他欢喜却不至于如此张扬,文夫人再遇喜,两喜相加,他这段日子在街上走着都觉着自己能忽然飞起来!

  在欢喜的同时,他听闫大夫说文夫人这一年来身体有些亏虚,也怕这一胎带不住,忙叮嘱她好生卧床安胎,但府中如今正是筹备文从翰娶亲之事的关键之时,文夫人休息了,家中事谁来主办呢?

  文老爷冥思苦想几日,甚是苦恼,最终还是文夫人笑着开口道:“这事不难,先叫蕙心搬到我这边来,学着办事;请徐妹妹出来些主些事,处处敦促着蕙心些;再请秦老嬷嬷出来为蕙心掠阵,也可以教导蕙心,我再在旁看顾这些,不是我自夸,恐怕一二个月,就得恭喜老爷,您这女儿算是成事了呢。”

  文老爷心中忖度着,秦嬷嬷经验老道、素若心思缜密,蕙心本身便天资聪慧,又有她们二人教导敦促,再有夫人这个常年掌家的在旁看顾着,确实是最稳妥的安排了。

  最终他还是点了点头,“嬷嬷虽然年迈,身子骨还硬朗,也闲不住,如今还在家带孙女呢,叫她出来教导蕙娘,嬷嬷会乐意的;素若的性子,不爱理事也不怕事,叫她理事未必肯,帮帮蕙娘却不难,她在府里二十几年,上下都熟悉,有她在,也不怕蕙心被蒙骗了。咱们蕙娘天资聪慧,定然一点即通,夫人说的话也不算自夸了。夫人这法子好,比我想出的法子周全。”

  文夫人淡笑着点点头。

  故而秦嬷嬷带着名单来回话的那日,文夫人已经是在卧床安胎了,蕙心在旁将近日的账目报与文夫人听,说两句断一断,要听文夫人有什么教导。

  这会见秦嬷嬷进来,手上还拿着什么东西,她本是要退的,却被文夫人叫住:“你留下,这事儿你也听着。”

  蕙心动作一顿,还是顺从地端坐下。

  秦嬷嬷捧着名册进来,先向文夫人请了安,又对蕙心福了福身,蕙心颔首还礼,她方将名册捧与文夫人:“太太,这里头共有四个人的名字,家世背景都写得详细清楚了,奴婢携礼登门去拜访过,这五位都不是倨傲之人,未曾仗着宫中出身便趾高气昂,与邻里相处也和睦,请您决断。”

  文夫人点了点头,展开名册细看,又招手叫蕙心也来看,母女两人商量片刻后,文夫人吩咐:“左右你都拜访了,既然人品没问题,这四位就都请来吧。三个姐儿每人一个,再留一个在我身边,调.教调.教府里的丫头,总是有事做的。我腹中这个还不知是男是女,若是个女孩儿,往后也用得上。”

  秦嬷嬷应下,文夫人又叮嘱她要下帖请,备厚礼,讲明白待遇,一切都如蕙心、澜心身边那二位一般。

  秦嬷嬷又点了点头,将初步定的礼单说与文夫人听,文夫人删减两项,便叫她下去预备了。

  处理这事的时候文夫人面色平静云淡风轻的,但心中也很有把握——那四个人不会拒绝她的邀请的。

  这些宫女出了宫,安心在家享福的自然有,但也有些是会出来给闺秀做教引的,能赚一份银钱不说,有的家中无儿女亲侄又不想嫁人,便会在过来的时候与主家谈好,在主家做几十年的事,老来要受主家供养。

  这四位里便有两位是这样的,另外两位一位是不想嫁人干脆寻件差事做,另外一位言明要晚些时候再到府上,因为当下要准备成亲事宜,前来上差约莫要等明春了。

  文夫人打算叫未心与锦心先选,剩下的两人她再分配是留下还是去伺候华心,但此时这主意还没提,只叫秦嬷嬷先去帖请。

  蕙心在旁,见文夫人轻描淡写间便说定了家中的一项大事——子女教养本就是家中的要紧事,如今聘请宫中归乡宫女为家中姑娘做教引,岂不是一件大事了?这若是金陵城中其他的巨贾富户或是寻常官员,要办这种事,定然将脖子都仰到天上去,而文夫人这态度,必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才能有的。

  蕙心心中敬佩,见文夫人有话要说,忙恭敬倾听。

  文夫人温声道:“今儿叫你在这看着,是要教你一句话——家里的孩子,教养之上,一要不看嫡庶之别,二也不要看男女之别。休听那些世人浑话,将男孩儿碰到天上去,姑娘卑贱到泥里,却不知咱们这样的人家,或是官宦人家,最应该将女孩看重,教养得好好的。

  人说高嫁女低娶妇,自己女孩养好了,给家里带来的好处是说不清的,你看你二姑母,这些年咱们家能与赵家如此亲近,全因你二姑母品行端正行举能够服人,叫谢家高看一眼,给咱们家的生意带来多少便利?

  那些在教养女孩儿上不用心或者只是一味骄纵的,前者尚有出好笋的余地,后者呢,骄纵得无法无天的姑娘,只能给家里招灾祸,嫁到夫家去,只会叫人看轻自家。譬如从前的方家。”

  说起这话时,文夫人眉目有些冷,俨然是想起年初的事了,但她并不打算对此闭口不谈,她也希望女儿不要沉浸在那件事的打击当中,仰起头向前看。

  她如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未来秦王妃,圣旨赐婚,再没有比这更体面的了。整个文家都会因为这桩婚事而骄傲,蕙心的妹妹日后嫁人门第也必然更高一筹,甚至文家旁支女都会被高看一眼。

  这就是这门婚事带来的便利。

  同时,她亲眼看过秦王此人,看得出他对蕙心是有几分情意的,虽然想不出这几分情意来源何处,但只在这一点上,蕙心的婚姻便天然比旁人多出两份基底来,她希望蕙心能以此为基,好生经营未来的婚姻,不要辜负了两人,也不要辜负了自己的韶华。

  既然如此,前一段尚未明文的婚事,忘了也罢。

  第三十二回 锦心——家庭帝位;文从林……

  这段日子文夫人卧床安胎, 便叫众人不必过去请安了,锦心乐得睡个懒觉,天儿一冷, 她便成日家在卧榻上窝着不愿起身。

  徐姨娘一早到正院去了,锦心起来后与文从林一起用了早膳, 热腾腾一碗红豆桂花糯粉圆子下肚, 一路又甜又暖地滑到胃里, 便觉身上也舒坦许多。

  吃完早饭懒得动, 又想回榻上躺着去,婄云与绣巧好劝歹劝,将她拉到一楼暖阁里。

  暖阁的空间相对比别的屋子要小上许多,倚墙是个大熏笼——这是时下取暖常见的样式,南北皆有, 外表看起来像个大木箱子, 表层木板架着, 里头中空的, 底部有一层铁网,铁网下置小熏笼, 烧炭的,但这炭火实在不需燃起来,不然怕有灾患, 只疏疏摆炭低火熏出热气, 窝在上头倒也暖和。

  徐姨娘这个做得更精巧,底下放炭的做的是能抽拉的屉子似的,木板、铁板、铜板由下而上共铺了三层,上头再放个轻巧的长方熏笼,无盖的, 燃起炭火来,因上头还有一层铁网罩着,抽拉这边也做的能视看内里的铁网,更为安全。

  暖阁狭小,一个能二人并躺的罗汉床大小熏笼便占去一半地方,地下设着几案,有个小五斗橱,角落里还起着个火盆,熏得屋子里暖烘烘的。

  为避炭气之毒,暖阁虽然无外窗,但两边櫊子上都开了弦月空窗,火盆挨着空窗放,櫊子那头就是梢间的小窗,那边窗子支开,便能透出风去,也能将新鲜的空气送进暖阁里。

  冬日里这间小暖阁着实是个好去处,立夏细心,在熏笼上铺了席子又设了坐褥,躺上去又暖又软,直叫人骨头都懒了。

  锦心性子喜寒不喜暖,偏生是半点受不得寒的,屋子里冷些热些都不舒坦,她一进来,婆子忙把火盆移到暖阁门口去,又将水壶支起,兑了温水递上来一碗。

  文从林成日里活力满满的,锦心从前还能陪他玩玩,天气愈冷,她愈不爱动弹,想安静歪着,便又嫌他闹腾。

  文从林是打小就很会看姐姐眼色的,才过了生辰的林哥儿乖巧地依偎在姐姐身边,锦心歪着翻画册,他一开始跟着看两眼,后来觉着怪没趣儿的,便自己找乐子掰手指头玩,一会又扯扯锦心的袖子、一会摸摸自己衣服上绣的小老虎。

  奶娘拿着布老虎来哄他,他也乐意,“咯咯咯”地直乐,笑得眼睛弯弯,露出八颗小糯米牙。

  “擦擦哈喇子吧。咯咯咯的,你是小公鸡吗?”锦心把绢帕往文从林嘴上一糊,看似粗暴实则轻柔地抹掉他的口水,嫌弃地把帕子往几上一扔,捏着文从林的小脸威胁道:“再在我榻上留哈喇子,打你小屁股!”

  文从林对锦心的话估计只能理解七分,毕竟这娃子也三岁了,还没见过小公鸡的,听到“打小屁股”才明白过来,惊恐地瞪大眼,双手捂住屁股:“林哥儿听话,不打!”

  不过他对锦心的情绪是很敏感的,很快就分辨出来锦心不是真要打他屁股,便又“咯咯”笑了起来,一下扑进锦心怀里,黏着她撒娇:“阿姐,陪我玩~”

  “啧,才消停多一会,又闹腾上了。”锦心嫌弃地撇撇嘴,最终在文从林的再三哀求下“勉为其难”地拿起文老爷特地命人打造的金毛笔——即没有毛只有毛笔形状的玩具。

  据文老爷本人说,孩子们打小玩毛笔,大了定然各个满腹诗书、文采斐然。

  但……锦心低头看了眼金光灿灿的毛笔和文从林一口一口咬上去的架势,嫌弃地瞥了一眼文从林手中毛笔上一排排牙印,心道未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