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太子替身日常 > 太子替身日常 第55节

太子替身日常 太子替身日常 第55节

作者:云闲风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7:20:32 来源:免费小说

  此时勤务殿中,很快就有人将屋里的狼藉重新此时拾掇了一遍,水擦了地,书案重新换了张新的,茶水物什一应焕然如新。

  李循跽坐在案几前,修长的十指微拢,皱眉细看着案几上平铺的一封密信和卷轴。

  画像上的男人疏朗俊美,温文尔雅,气度不凡,眉眼更是与他有七分相似,不是旁人,正是颍州叛贼渡善教的少主,嗯……也是他的大堂兄庐江郡王李衡。

  两人虽这么多年没见了,但他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这画上之人就是他的大堂兄。

  小的时候两人的眉眼就生得极其相似,这么多年没见,两人的面庞依旧有几分相像,只是画上之人的眉眼更为柔和,而他却冷冽许多,若说李衡是山涧明月,他便是雪山冷泉。

  一冷一热,明明犹如水火不可调和,然而站在一处,明月松泉,寒木春华,却又说不出的和谐益彰,是以幼时明熙帝极爱重两人,一直把李衡视作继承人,又将李循当做李衡的臂膀来培养。

  李循摩挲着手中的画,尤其是画上之人身上那一抹修竹般青翠,总叫他觉着他好像近些时候就不知在何处见过。

  可他与李衡分明已有十年不曾见过了。

  颍州那个人当真就是李衡么?一向温和仁厚的兄长,会帮着高纶助纣为虐?

  他明知巫蛊之案的始作俑者是先帝,根本就与父王没有半点的干系,渡善教不是一日就能发展壮大的,这很明显就是一件有预谋的谋反,当年静愍太子吻颈自尽,东宫一夕之间跌落泥潭,这十几年来,兴许他人早就变了,一心想要夺回皇位也不一定。

  李循也变了,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跪在太极殿门前苦苦哀求皇祖父放过兄长的少年郎,他知道人心易变,即便两人在幼时曾亲密无间,如今的李衡和高纶蛊惑百姓,已然犯下叛逆大错,一旦父皇登基为帝,他继续在南地兴风作浪,势必会造成大祸。

  到那时,只怕两人终是要兵戎相见……

  李循想的心烦意乱,将画轴一卷扔到了一边去,又摊开手中的那封密信。

  密信来自沈绍军中,写的是渭水之战当日,沈绍私放赵王之事。

  纵虎归山、养痈为患,待赵王势大,朝廷又不得不用他之际沈绍就可以随意提出条件,这定国将军真真是想的好计谋!

  李循刚要冷笑一声,不知不觉就牵动了唇上的伤口,疼得他轻嘶一声。

  李循这才想起来嘴巴上某人的杰作,现下这屋里也没人了,宫人们都退了下去,他也懒得再装,一瘸一拐的走到一边的镜台上,揽着铜镜照自己的嘴上的伤口,一边照一边低声咒骂:“竟给孤咬成这样……往日里多来一回都哭着说不要了,这会儿倒是来劲儿了,真是个没心肝的白眼儿狼,欺人太甚!”

  此后李循便将沈虞禁足,隔日南内搬迁至东宫,李循又以她生病为由没叫她插手,指了东宫的一处宫室给她,仍给她禁足。

  沈虞既出不去,外边的人又进不来,就是想探听些外头如今江南道的战况如何也不得其法。

  阿槿不由得有些急,“他难不成还想给你关在这里头一辈子?这可怎么办,若是那人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是公子,这狗男人而今定是不会顾及手足亲情了,到时候真伤了公子可如何是好?”

  沈虞自然也急,但急是没用的,如今李循将她贬妻为妾,不是他后宫中随随便便的一个妃嫔,想走也没那么容易。

  “你放心,我们自然不会在这里头呆一辈子,就算是我们不急,自会有人急,你当那准太子妃如今心里就舒服吗?”

  几日后礼部就下了各宫册封的旨意,仁兴帝筹备在含元殿举办登基大典,皇后则嘱咐六局赶做典礼当日所需的礼服首饰与宴席等。

  而册封沈婼为太子妃的诏书下午就送到了将军府。

  整个沈氏一族,除了二房的靖安侯府都在欢欣鼓舞,靖安侯夫人气得砸了一屋子的东西,大骂沈婼是个贱婢,吓得靖安侯赶紧捂住了妻子的嘴巴,劝道:“哎呦夫人,你现在说什么也晚了,为今之计还是赶紧去宫里找找闺女,看看她是怎么说的,是不是同太子殿下闹别扭了,怎么殿下只封她做了个良娣?赶紧同殿下赔个不是,说不准殿下还能回心转意呢。”

  “呸,我女儿是正正经经的太子妃,那就是该是太子妃,凭什么要做个妾!”靖安侯夫人骂道:“都是那个小贱蹄子蓄意勾引的太子,不要脸,真不要脸,和她那个以色侍人的娘是一丘之貉!”

  靖安侯夫人气冲冲地来东宫来数落了沈虞一通,她走后皇后又来劝。

  好在比起亲生母亲,皇后却是温和许多,沈虞面上只做乖顺状,皆一一应下。

  王氏喝了盏茶润喉,两人又说了会儿话,宫里的吴淑妃又不知因为什么事儿哭闹起来,满天下的找太子妃给她评理,王氏烦不胜烦,只得匆匆离去。

  吴淑妃拿她的儿子李涉当宝贝疙瘩,仁兴帝后宫里嫔妃本不多,也只得三个子嗣,属着李涉年纪最小,她自然可劲儿的折腾,一会儿说许婕妤要害她的涉儿,一会儿又说王美人给她吃的膳食里头投毒。

  待回中宫的时候,天色将将擦黑,已是不早。

  婢女说陛下和太子还在太极殿与百官议事,王氏食不知味,只喝了几口粟米粥了事。

  皇帝登基后势必要广纳后宫,那吴淑妃本就是个难缠的,如今再等着那心机深沉的沈家长女嫁进来,一群人搀和在一起,只怕后宫要再无宁日了。

  孙嬷嬷眉眼通挑,见王氏愁容满面,便知是因为太子要娶定国将军之女一事发愁。

  她替王氏斟了盏清心败火的六安瓜片,轻声道:“娘娘莫要忧心,良娣知道太子要娶长姐为正妻,闹脾气也是难免,不过老奴看殿下对良娣也并非全无情意,如此,老奴这里倒是有个主意,撮合一下两人,若是良娣与殿下重修于好……”

  一个温柔似水同床共枕伴了许久,一个情意无多又心存旧结,百炼钢化做绕指柔,太子究竟是个男人,再冷心冷情不近女色,又哪有不爱温柔乡的道理呢。

  “哦?说来听听。”王氏顿时精神一振,来了兴趣。

  孙嬷嬷附耳过去。

  *

  却说圣旨一下,靖安侯夫人回靖安侯府之后,陈氏又跑来二房在太夫人和她面前使劲儿地炫耀自己的女儿当上了太子妃,话里话外讽刺沈虞不中用,堂堂正室被下堂,靖安侯夫人这何能忍?

  她可以说自己的闺女,但别人说,不成,那是要撕烂她的嘴的!她可是连太夫人的面子都不会给,更何况是陈氏和沈婼一个小丫头片子?

  两厢争执起来陈氏自然是处于下风,沈婼急匆匆地赶过来扶起倒在地上被气得哇哇大哭的母亲,咬牙瞪着靖安侯夫人,气得浑身不住地哆嗦。

  打她肯定是打不过的,靖安侯夫人不要脸,她还要!

  沈婼半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来,恨恨道:“老泼妇,我看你还能嚣张到几时!”

  靖安侯夫人看着沈婼那仓皇而逃的背影,心中痛快不已,身旁的嬷嬷却略有些担忧,“夫人,咱们这样,只怕大姐儿不会善罢甘休。虞姐儿日后毕竟还要在大姐儿手底下讨生活,前些日子还惹得太子殿下大怒,若是大姐儿一怒之下去太子那里说了什么……这可怎生是好?”

  “不会吧?”

  靖安侯夫人出了心底的气,正是畅快的时候,听嬷嬷这么一说,心中顿时又不痛快了,沉着脸道:“那个死丫头,如果当初她肯听我的一句,太子会被沈婼抢走?说到底,还是她自己不争气!今日我好心好意去劝她,她还不肯领情,我怎么就生了这么个孽障!孽障!”

  “不是奴婢多嘴啊,夫人,大姐儿到底是太子的青梅竹马,当年两人没成,太子心里记挂着也是难免的,这也不能总怨咱们姑娘……当初姑娘要嫁给太子,您和侯爷不也是不同意嘛,咱们眼皮子不能那么浅,现如今姑娘能做上太子良娣,日后入宫,再生下一儿半女什么的,起码也得封个妃不是?”

  “你说的倒是有道理,只是屈居在那庶子一家之下,我这心里怎么想都不舒服。”

  靖安侯夫人抚着自己的心口咬牙切齿。

  她怎么能甘心啊,她的女儿眼看就要当太子妃了,竟被一个不知廉耻的女人给抢走了!

  想想她就来气!

  “都说法觉寺的签灵验,上次诫仁法师还邀请夫人去吃茶,不如夫人改日为姑娘去拜一拜,再求道签,看看佛祖是怎么说的?”嬷嬷建议道。

  靖安侯夫人一向信佛,闻言当即应了下来,“好,你赶紧去准备准备。”

  *

  禁足解除后,沈虞便每日在自己的宫室中足不出户。

  倒不是她不想出去,出去难免会听到一些不好听的,她也不想偶遇李循,两人现如今没什么可说的,既然人都要走了,能少见一面还是少见一面的好。

  阿槿时常会出去替她打听消息,据说如今赵王余孽已经被歼灭的差不多了,仁兴帝和李循定了要沈绍领兵攻打渡善教,沈绍如今身子已好了大半,就等着女儿沈婼和太子大婚后便则吉日出征。

  想当年沈绍只是沈家一庶子,谁能想到今日他不仅是威风凛凛的定国将军,女儿更压过了太孙妃沈虞的风头成了准太子妃?同样身为沈崇的儿子,嫡出的靖安侯沈继却文不成武不就,即便李循特意给他疏通了官场关系,叫他去了补了闲职,沈继依然每天懒散度日,毫无危机感。

  每日最关心的莫过于拾翠楼哪个新来的姐儿最漂亮,这个月何时休沐、俸禄何时能发……

  而颍州李衡那厢,却忽又断了音信。

  前不久高纶将颍州的知州府拆了改造成了一座名为含章宫的宫室,还特意召集了众教徒请李衡过去观摩。

  众人一听静愍太子的嫡长子李衡来了,纷纷伸长脖子兴奋地蹲在含章宫门前等着少主李衡过来。

  直等了数个时辰,才远远地看见一青衣款款、飘逸若仙的青年前簇后拥、卤薄庄重地坐着御辇,浩浩荡荡自大街上走过。

  当年巫蛊之乱,李衡在逃亡途中落下病根,其后身体一直病弱,高纶为了李衡能够静养身子便将其秘密安置在了一处幽静之所,故而李衡极少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但今日一见,众人方知何为惊鸿一瞥。

  有当年静愍太子的旧部认出李衡,发现青年依旧是幼时那温文尔雅的模样,当场哭得肝肠寸断。

  这无异于坐实了李衡未死的流言。

  多年前静愍太子推行仁政,虽与明熙帝相悖,却在大周上下深得民心,是以静愍太子虽已过世了这么多年,但不少的百姓依旧都记挂着他的恩情。

  既然李衡还活着,那是不是卫王害死静愍太子的流言也是真的了?而今这位表面看起来仁慈宽厚的仁兴帝,难道真的还有另一幅心狠手辣的面孔?

  一时天下哗然。

  李循自然不可能束手待毙,明熙帝当年可是亲自为长子平的反,他不会承认是自己的多疑害死了长子,却听从他的建议夷了孙治等奸佞小人的九族,还特意在太极宫为静愍太子建了一座思望台来怀念嫡长子。

  也就是说,巫蛊之案早有决断,罪魁祸首就是孙治等奸佞小人,而非卫王,高纶打着清君侧、为静愍太子平反的旗号在南地起兵,无异于谋反。

  与此同时,李循还请出了静愍太子的姑姑宜安大长公主与孝仁太子的长女贞静郡主与他一道前往思望台祭拜两位太子。

  静愍太子自幼便与宜安大长公主十分亲厚,宜安大长公主膝下无子,便将静愍太子视如己出,静愍太子出事之后,宜安大长公主几乎是哭瞎了双眼,自此后常居公主府,鲜少再露面,但大长公主素来德高望重,如今她既能跟随太子前往思望台,便说明静愍太子之死与仁兴帝和太子无关,流言自然不攻自破。

  贞静郡主自不必说了,她是孝仁太子的爱女,孝仁太子本就患有隐疾,登上太子之位后忧患甚重,生怕自己同那大哥一般的下场,这才致使沉疴旧疾愈发沉重,最终药石无医,撒手人寰,阖宫上下皆是有目更睹。

  更何况明熙帝素来猜忌,若孝仁太子之死当真与卫王有关,只怕卫王也不活到今日登基为帝。

  不得不说李循这一步棋走对了。

  被高纶带偏的局势很快逆转,再加上自明熙帝驾崩后仁兴帝与太子任用贤良、平反冤案,在各州因雪灾严重的州县继续减轻徭役降低税收,百姓生活吃饱穿暖安定富足了,自然就不会再想着今朝谁当皇帝的烦恼事。

  但自那次含章宫前惊鸿一瞥后,李衡又再次销声匿迹。

  渡善教虽暂时落了下风,但好在如今李衡在高纶手中,高纶继续接着李衡的名声召集昔年的东宫旧部,在屯占的四州招兵买马。

  倏忽间五月初夏。

  离登基大典还有数十日的光景,东宫、大明宫皆异常忙碌,准备仁兴帝与太子的登基、大婚的各类事宜。

  东宫。

  皇后跟前的婢女来了沈虞如今居住的宜春宫,对沈虞说道:“皇后娘娘下晌约了良娣在瑶英园赏花。”

  皇后刚刚入主中宫,中宫事务繁琐,这会儿不该在大明宫忙着么?

  沈虞没多想,以为皇后是又要劝她,便赏了婢女一把钱,应下了。

  下晌的时候收拾妥当去了瑶英园。

  现下天气转暖,皇后令尚衣局给沈虞新做了不少轻薄好看的衫子和褙子,贴身的婢女便从里头挑了一件浅金桃红间色的穿花掐腰比甲,下罩一条藕合色的如意纹软烟罗裙,只是这一身太敞亮,沈虞本欲换掉,恰逢皇后的婢女来催,只得歇了换的心思随那婢女去了。

  瑶英园里种满了各类的奇花异草,风景甚好,沈虞随那婢女一路穿花拂柳,过了一座小拱桥,对面有座六角石亭,里头坐了个男人。

  男人身上穿了件玄端服,侧对着沈虞。

  他端坐在软榻之上,背影宽阔,身姿笔直挺拔如修竹高柏,面如刀刻,容仪俊美,然而却紧锁着眉头,神色严肃,看来似是在思索什么不愉快的事。

  身边伺候的婢女要上茶,他抬手挥了挥,婢女便屏声退了下去,独留他一人在亭中一盏接着一盏的吃着石案上的茶。

  他身形颀长,宽肩窄腰,那深衣将他衬得愈发冷冽威严,叫人不敢直视亲近,连空气中薰人的暖意都被他身上的冷意层层逼退。

  “沈良娣?”

  婢女走了两步,发现沈虞人没跟过来,扭头疑惑道:“您怎么了?”

  沈虞说道:“我忽然想到我还有些事……”

  “良娣如今闲居宜春宫,哪里会有什么急事呀!”那婢女笑着给沈虞推了一把,低声道:“殿下可就在前面等您呢,良娣可别辜负了皇后娘娘和惠宁公主的一片苦心呀!”

  沈虞立马往后头一看,果然,青竹和阿槿早不知去了哪儿。

  原来皇后是故意把她诓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